1、湖 心 亭 看 雪教案6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 疏通文意2、学习文中白描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构思布局的妙处。过程和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课堂。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学习白描手法,解读作者痴心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悠远脱俗的情怀。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预习课文 2、课前播放有关西湖十景的短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刚才大家欣赏了美丽的西湖十景,你知道哪些有关西湖的诗句呢?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
2、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啊,同学们,诗人的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诗人的心中有一份牵挂,他笔下的西湖就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张岱(屏显作者简介)走进西湖,在他的笔下,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西湖又牵系了他怎样的心灵絮语?带着这些疑惑,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陪张岱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作者二、译读:工欲善其事
3、,必先利其器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文言文,首先就要做到准确译读。(屏显)老师先将课文范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标记出容易读错的字。2、师范读。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那这些生字谁来一显身手读一读?(屏显)点名读(屏显) 齐读3、接下来请大家自读课文,仍是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标出你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点名问、答。出示四组句子,点名答。是日更定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有痴心相公者。 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白色余强欲三大白 酒杯上下一白 全惟长堤一痕 一条是日更定 这是金陵人 是,表判断的词4、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这次的要求高了一点:老师觉得
4、这篇短文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错误,请大家把它找出来。(明明还有舟子,为何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是不谋而合,可张岱这篇文章几百年来一直很受人们的推崇,到底孰是孰非,咱们还是将课文仔细推敲后再作定夺,怎样?三、品读: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还没听大家齐声朗读过课文,老师能有这个耳福吗?现在大家便用心地将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同时还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作者形象的字。(痴)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首著名的诗,最后两句是“都云作者痴,谁是解其中味?”我想这大概也是张岱独立天地间心中的独白,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味作者的一片痴心。“痴”,通俗一点讲就是傻气
5、,呆气。大家再自由地读两遍课文,然后思考一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特别的“傻气,呆气”?明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还去看雪“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点名读、评价、齐读。想象一下,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应是怎样的?书上从哪个角度进行了描绘?(“绝”从心理感受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大雪的威严,大雪后一片寂静,天寒地冻,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找一个意思相同的成语来概括。(万籁俱寂)冰天雪地,人鸟俱绝,就是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张岱驶一叶扁舟前往湖心亭看雪,可见他的确是个“另类”。刚才我们是从张岱的哪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痴行)3、痴人就是痴人,连他眼中的景都是怪怪的,不信你把文中描写景物的
6、句子找出来。学生找写景句师问:古人写文章提倡简洁,老师觉得这个句子不用三个“与”字,句子更简洁,张岱这个老夫子是不是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屏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学生齐读两句,讨论。明确:连用三个“与”写出了天云山水在雪的覆盖下已茫茫融成一片,突出了天地苍白,阔大辽远之势,让人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的感叹,“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生发孤独落寞之感。出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学生齐读。学生讨论明确:前句描写的景物由
7、大及小,后句由小及大,且前句量词的使用富于形象性,如此一来,景物随视线渐渐变化,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微小,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前进,展现微妙而灵动的意境,表现作者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已”不能去,与天地相比,堤也好,亭也好,舟也好,人也好,都是微不足道的,又一次表现了作者追求悠远脱俗的人生。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前面发现的“矛盾”是张岱不小心犯下的错误吗?是因为张岱此时已心无旁鹜,完全融入此情此景,心中已无外、无外人,天人合一了!讨论: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用白描手法,虽寥寥几笔,却创造了一幅空灵绝美的画面,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可以由此处的景物描写解读到作者追
8、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屏显: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它重在以形传神,一个重形似而求神似。教师举天净沙 秋思为例介绍白描。大家用心齐读这两句,你头脑中一定会出现一幅天地茫,不染纤尘的雪景园!(学生齐读)(痴景)4、好一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景图,简直让人不敢高声语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作者却偏偏笔锋一转,来了一段喝酒聊天,正是一樽还酹江雪!热闹是热闹些了,但这样会不会把前文描绘出的意境给破坏了呢?咱们先来看看双方见了面,心情如何?(大喜)说了什么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喝完酒后还知道对方是“金陵人”“客此”)用什么语气读出这句话?你认为此人是指哪一类人?(雅
9、兴、雅情、性情中人、清雅脱俗,任性放达,我行我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几位同样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之人,在短暂的相聚后即匆匆而别,如此异于凡人的举动令一旁的舟子,禁不住喃喃自语道:“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如何来解读这颗痴心呢?现在请大家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是舟子对张岱的评价。那么,你认为张岱是个怎样的痴人?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强饮三大白而别”A、本不善饮,但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而且连饮三大杯,可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B、饮后就别,情绪由喜而悲,生发人生聚散之感慨。“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表现了张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
10、沟通,而对方的身份地位全不放在眼里,是个清高之人。作者写此文时已是清朝,但在本文开头第一句仍用明朝的纪年方式,表现了作者用这样特立独行的“痴”,化谴心中无可挥去的愁绪。问题二:文题 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二段却详写了湖心亭奇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奇遇发生在雪中,是看雪行动中的延伸。情景交融,反映了作者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写景又写人,叙事与写景抒情融合,使文章一波三折,富有情趣。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痴行痴景的解读,走进了张岱通位痴人的痴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的“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李白的痴,“小舟从北逝,江海寄余生”是苏轼的痴。和所有在现实中不能自由呼吸的文人
11、一样,对张岱来说,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痴”寄寓的是政治上的失意;那么,张岱的“痴”则有失国之痛,同时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雅情雅趣。其“痴”痴得可爱,痴得洒脱。(痴心)四、背诵: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学习经验。如何有效的背诵古诗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背诵。根据本文板书,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法最有助于记忆这篇文言文?现在就给三分钟给大家准备,有信心完成任务吗?注意文章先是描写作者的痴行,再是痴景,最后是一群痴人的痴心。开始!点名背、齐背,让我们一起深情背诵课文。回顾刚才学习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屏显)。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同一种风格的文章了。五、联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学们,千百年来,雪,燃烧了多少诗人的激情;雪,又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心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放声朗读,走进雪的世界,奏响雪的华章!六、作业布置最后请同学们回家完成这个作业。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