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司窑炉余热利用及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591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9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窑炉余热利用及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公司窑炉余热利用及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公司窑炉余热利用及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公司窑炉余热利用及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公司窑炉余热利用及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同时为了保密,将报告的主要内容颜色设置颜色较浅(浅黄色)。需要的用户可下载后直接调成深色即可看清!本报告由专业设计院设计,内容详细数据全面!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11.1项目背景11.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1.1.2项目单位概况11.1.3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11.2 项目提出的背景31.2.1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31.2.2项目提出的微观背景81.3项目概况91.3.1项目总资金91.3.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91.3.3建设规模及内容91.4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101.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1.4.2主要结论11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122.1项目

2、实施的必要性122.1.1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的保证122.1.2陶瓷行业发展的需要222.1.3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262.2项目实施的意义272.2.1节能改造内容简述272.2.2项目实施的意义27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目标313.1建设规模313.2建设目标32第四章 建设条件334.1建设用地334.2厂址建设条件334.3企业技术、管理条件354.4外部配套协作条件36第五章 设备及技术方案385.1技术方案385.1.1改造前生产工艺分析385.1.2改造后生产工艺分析395.2主要设备方案405.3关键技术和具体措施415.4 工程方案425.4.1 给排水工程425.4.2供电

3、425.4.3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工程445.4.4环保绿化工程44第六章 节能措施456.1改造前后能耗需求及能耗指标456.2相关节能措施466.2.1管理措施466.2.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46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97.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周围环境简况497.1.1自然环境简况497.1.2环境现状49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507.3 特殊环境影响57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88.1安全隐患588.2预防措施58第九章 企业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609.1组织机构609.2人员配置61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6210.1 总则6210.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210.2.1项目实施进度621

4、0.2.2项目实施计划表6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6311.1投资估算范围与依据6311.2建设投资估算63第十二章 融资方案6512.1资本金筹措6512.2债务资金筹措6512.3融资方案分析65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6613.1财务分析方法及说明6613.2财务效益与费用6613.2.1成本、费用估算6613.2.2财务效益分析6713.3财务效益评价6813.4 财务评价结论76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77第十五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80第十六章 附件和附图8181-第一章 项目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1.项目名称:窑炉余热利用、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项目单位: 3.项目

5、单位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4.注册资本:5.项目单位法人代表: 6.项目负责人: 7.联系电话:分册8.项目建设地址:1.1.2项目单位概况1. 企业概况2.经济技术实力3.管理水平4.技术研发水平5.企业荣誉1.1.3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1.编制依据(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2)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粤府办200515号);(3)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4)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4月)(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6)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

6、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7) 国家及地区的有关政策、法令和法规;(8) yy市yy陶瓷企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部分企业内部资料。2. 编制原则(1)认真总结国内外陶瓷行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做到节能高效、技术先进可靠、方案优化合理,保证长周期稳定、高效益生产;(2)充分依托项目建设地区现有的公用设施,以节约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3)工厂生产要遵守环境保护法,执行ISO14000国际环保体系,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投产后符合职工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5

7、)本项目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等产业政策;(6)充分利用yy市yy陶瓷企业有限公司现有的各种设施和人力资源,以节省投资,提高经济效益。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本技术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严格遵循与我国陶瓷行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针对该项目提出的各种目标、项目单位实际状况、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其未来走向展开。主要包括:研究陶瓷行业节能现状及国家相关政策,评估该项目建设的意义;调查项目拟建地各项技术指标(包括地理、气候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对项目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评估;研究该项目单位的技术水平、组织结构状况;对该项目建成后的各项能耗指标

8、、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设备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该项目的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和财务评价,分析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等。1.2 项目提出的背景1.2.1项目提出的宏观背景1.近年我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概况2007年我国建筑陶瓷产业的形势发展基本上是2006年行业发展的一个延续,保持着持续增长,产销两旺,产品出口总量进一步增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扩张及再布局为内涵的行业大转移,节能减排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全面营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都是2007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主旋律。1997-2006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增长数据 表1-2年份产量(万平方米/年)与去年同年增长率19971841

9、8635.72%1998159423-13.44%1999155000-2.77%200017500012.90%20011815003.71%200221790020.06%20032363008.44%200429600025.26%200535000018.24%200643000022.86%表1-2列出了近十年来我国陶瓷砖的增长数据,意大利最近的一份“全世界瓷砖生产与消费”的报告披露:2006年由于中国的影响,瓷砖行业制造与市场都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制造与消费增长10%,特别是进出口增长9%,相对2005年是4%;2004年是7%;2006年世界瓷砖的产销是94%,生产过剩2.75亿平

10、方米,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越南、马来西亚、伊朗;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生产增长超过20%;出口增长约30%。2.2007年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2007年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宏观经济的增长全面带动了整个市场的需求。房地产行业前三个季度持续高位,相应的配套产业建筑陶瓷行业一片兴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政的进一步深化,全面扩大了建筑陶瓷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带动了三、四级市场的发展。2007年1-8月份全国建筑陶瓷产量达到34.4亿平方米,增长19.2%,预计2007年全年的建陶产量突破50亿平方米。主要产区广东陶瓷砖产量增长30%,福建、四川、山东增长超过15%,辽宁、江西、湖南等新兴建陶产区增长

11、超过40%。3.建陶产业转移、扩张与布局2007年全国建陶行业的产业转移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但其实质内涵是扩张与再布局,传统五大建筑陶瓷产区:泛yy产区(yy及周边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区域)、山东产区(淄博、临沂等区域)、福建产区(晋江、闽清等)、西部产区(以夹江为主的四川地区)、华东产区(上海、江苏、浙江的陶瓷企业)。其他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扩大:河北高邑、沈阳法库、辽宁建平、山西阳泉、阳城、湖南岳阳、临湘、河南鹤壁、四川丹陵、广西北流、湖北宜昌、陕西宝鸡、宁夏中卫、甘肃白银、内蒙包头等地区的建筑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国范围内的建筑陶瓷转移、扩张、重新布局将带动全国建陶产业的发展,

12、加速各地建陶产区产品的品质进步与品牌提升,有利于我国建陶行业的竞争力提升。新格局将对原有的建陶基地形成压力与竞争局面,整个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区域差别优势越来越小,yy、山东、福建、四川建陶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将是建陶产品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节能减排是建陶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4.节能减排对行业提出新要求随着我国陶瓷产能的迅速扩张,使陶瓷原料市场出现供给紧张局面,部分地区原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另一方面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的持续上涨直接带动国内燃料油价格上涨,加剧了我国陶瓷行业用能压力。据统计,中国的工业部门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总量的70%。其中工业窑炉是我国耗能大户,约占全国总能

13、耗的25%,能源利用率低是造成工业炉耗能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中国的工业炉与发达国家的工业炉相比,窑炉平均热效率要比国外低20%左右,中国的工业窑炉如能按国家要求将热效率提高20%,同节约的能源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可见工业窑炉节能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技术经济政策,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加大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工程建设,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行差别电价,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等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政府将

14、会研究制定相应的财税、价格政策,例如,大幅度提高资源税和调整基础产品价格,强化环境污染排放收费制度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出“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2007年4月份已经完成审议。明确要求建筑陶瓷生产厂家的综合能耗350kgce/t。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拟通过提高建筑陶瓷等行业能耗标准,以降低行业生产总值能耗的目标。新的建筑陶瓷行业能耗标准不仅直接提高了建筑陶瓷行业的技术门槛,对新建建筑陶瓷企

15、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可能直接淘汰一批不达标的简陋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因此,面对严峻的行业竞争形势,为响应国家对高能耗行业的产业调整政策,陶瓷行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次技术改造项目符合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二十六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34条“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的政策条款范畴。项目实施同时符合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提出的“三、节能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中“4余热余压利用工程、5电机系统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的规划要求。此外,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具体提出

16、了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2010年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见表2-1)。表1-2-1广东省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表单位2005年2010年2020年火电发电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333325310炼油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928273乙烯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805750715水泥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157145120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重量箱201612卫生陶瓷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件9.486建筑陶瓷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平方米3.02.82.5吨钢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680

17、660640铜冶炼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733620610铝加工材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吨746650640百米印染布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百米504540棉纱综合耗电千瓦时/吨244021292100机制纸和纸板耗电千瓦时/吨641620600本项目是针对原有高档环保抛光砖生产线的节能技术改造,通过窑炉余热利用改造、电机系统改造等内容的实施,符合广东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具体要求。本项目宏观上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节约能源,符合国家节能政策和规划。1.2.2项目提出的微观背景 目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对外向型陶瓷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压力。如何积极应对和化解这些不利因素是外向型企

18、业必须研究的紧迫课题。充分考察了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战略需要,项目单位认为:在窑炉余热利用、电机系统等存在较大节能潜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回收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作为热源进行坯体干燥,降低了废气中的粉尘排放浓度和气温温度,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能源利用率的角度看,技术改造后可将排放至大气中的废气余热最大限度的进行回收,通过电机系统变频改造,使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制造了有利条件。项目单位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节能生产技术,高效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管理模式。公司历来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注意研究国内外陶瓷业技术发展趋势,在加强国际

19、合作中推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代企业提供了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同时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市场中的竞争力,迫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本项技术改造完成后,可实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7.63%,年节约能源折标煤8253.91吨标准煤。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最终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本技改项目实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了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本节能技术改造,不但能够显著使yy公司能耗降低,取得良好的节能效益,消

20、化部分外部因素造成的成本压力,而且能够使项目单位保持在国内陶瓷行业的技术领先优势,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需要。1.3项目概况1.3.1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925万元,全部为设备及技术投资。1.3.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本项目新增投资925万元。建设期20个月,从2008年5月开始建设,2009年12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1.3.3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预计改造后,原煤的消耗减少约10821.03吨,电力的消耗减少了约426.73万Kwh,折合节约8253.47吨标准煤。建设内容:(1)球磨机变频改造。项目单位原有原料球磨机26台,其中功率为90kw的有23台,功率为110kw的有3台(按每天2

21、4小时,年按330天计算);年耗电量1900800 kwh(按每天24小时,年按330天计算),电机启动电流过大,球磨利用率不合理,电能消耗大,通过电机变频进行技改。(2)电机变频改造。项目单位原有原料浆池搅拌电机36台(7.5kw/台),年耗电量每年约为2138400kwh(按每天24小时,年按330天计算);原有窑炉车间四条生产线,每条窑炉抽湿风机2台(电机功率为45kw/台),急冷风机3台(电机功率为37kw/台),年耗电量为6367680 kwh,(按每天24小时,年按330天计算);原有原料车间喷雾塔风机4台(90kw/台),年耗电量约为2851200万kwh(按每天18小时,年按3

22、30天计算);以上电机能源利用率不高,电能消耗大,通过电机变频技术改造,达到节能增效。(3)窑炉余热回收利用将产品烧结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窑炉烟气和窑尾废气最大限度地进行回收,按质用能、分级合理用能,制粉、干燥和烧结的工艺过程中能源转换和利用,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于一体,充分利用这部分废气进行原料干燥、烘干砖坯进入烧结辊道窑,从节能和环保两方面对窑炉余热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对废气进行综合治理,节约能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方式。技术改造项目的总体思路就是把制粉、干燥和烧结的工艺过程中能源转换和利用综合在一起统筹考虑,最终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气集中到喷雾干燥塔的排气口

23、,集中进行环保处理,解决了节能减排与环保的设置使用的矛盾,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1.4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1.4.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和数据名称单位指标和数据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925.001.1固定投资万元925.001.2流动资金万元0.002项目产生总效益万元905.30正常年份3改造后总成本万元87.88正常年份4所得税万元204.365税后净效益万元613.06正常年份6盈利能力分析6.1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前%74.88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60.286.2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所得税前万元3560.76 IC=10%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24、万元2588.12 IC=10%6.3动态投资回收期不含改造期全部投资所得税前年1.51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年1.896.4总投资收益率%88.376.5资本金净利润率%66.281.4.2主要结论项目通过节能效果分析、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论证、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和财务评价等专题分析,认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单位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总投资925万元,本项目改造后每年可为企业增加利润613.06万元,上缴所得税204.36万元。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方针,在环保、技术、工程和财务收益上均可行。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2.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1.1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

25、可持续的保证1.节能减排必要性分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指标,凸显了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性任务。(1) 节能必要性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投资推动和高增长。近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为9.5%,在大部分时期,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于40%,现在接近50%。我国经济中的主导一直是重工业。在1985年,重工业比重占国内工业总产值的55%。1990年降到50%,2000年回升到60%,2005年高达69%。在经

26、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推动下,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总消耗的15%)。如果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年增加量也需要1.23亿吨标准煤。事实上,如果GDP增长为9%,以目前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很难将能源需求降低到5%。因此,2007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这是一个过于保守,而且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落后了的总量控制目标。因为即使所有的都做对了,仍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调整经济结构和耗能方式来达到总量控制。能

27、源需求总量的问题是相对于能源储量和人口而言的。应当说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并不少,但人口众多导致了我国人均能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69%、7.05%和58.6%。以储量最丰的煤炭为例,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2001年我国煤炭的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储量有1145亿吨。2002年用煤12亿吨,煤炭可用100年;如果没有充足的储量增加,2006年再计算经济可采储量就只够用50年,按现在的年消费量(24.6亿吨)来计算,煤炭资源的开发前景不甚乐观。我国人均能源消耗也处于很低水平,2005年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美国的1/7。人均能耗

28、低导致对高能源需求的预期。只要我国人均能耗达到美国的25%,其能源总需求就会超过美国。只要人均石油消费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其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4亿吨,如果保持现在1.8亿吨的石油产量水平,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将达72%,超过目前美国的石油进口依存(63%)。能源需求总量的问题也是相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的。对于一个缺乏能源的小国家,能源需求增长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满足而不引起注意,对市场不会有实质性影响。相对于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来说,国际原材料市场和能源市场可能不够大,因而我国的能源需求变动足以引起国际市场的明显发应。不同于其它产品,能源需求弹性小,能源资源大买家常常没有价格的话语权,而过多依靠

29、国际市场就等于把自己的能源安全置于他人之手。我国本身长久可靠的能源安全只能立足于国内储备,因为只有国内能源才在价格和数量上最终可控。我国的能源储量将是经济增长的硬约束。按目前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模式(高投入和高消耗),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能源只翻一番的政府发展目标可能性不大。国内生产总值继续高速增长,城市化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增长,高能源需求增长的状况可能延续到2020年。如果动态地来看待能源问题,无论是已知的还是猜测的能源来源,以及期望的技术进步,都不足以消除人们对我国能否有供给充裕、价格合理的能源和环境来支持向中等收入国家过渡的担忧。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必

30、须节能。(2)减排必要性分析能源开发利用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涉及环境问题的所有领域,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事实上,许多能源问题来自于对环境的担忧。二氧化碳等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全球性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增多;随着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而形成的酸雨使生态遭到破坏,农业减产;氯氟烃类化合物的排放使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粉尘的大量排放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虽然对环境污染影响很难具体量化,但粗略地估算一下,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很令人吃惊。国家环保局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

31、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用不到洁净水,4亿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在中国11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5万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其它一些指标也充分显示出环境状况的严峻性。目前,全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70%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受到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近1/5的土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近1/3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列居世界第一和第二。2006年,我国38%的城市未达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世界空气

32、污染最严重的10座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还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二是在透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国家环保局对治理成本核算的结果表明,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的一次性直接投资占当年GDP的6.8%,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未来几年我国将背负着巨大环境清理费用,这种情形将十分令人担忧。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目前仓促满足能源高需求的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预测和规划,面对能源高需求增长,政府无法从容应对。从2002年6月到2006年6月,我国经历了严重的电力短缺。为了消除电力短缺,我

33、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电力产能。然而,这种做法有很大风险。现在看来,由于没有预测到这次电力需求高峰,为急于满足电力需求,对电厂建设所应当考虑的环境问题可能无法进行充分适当的评估。如果一个本来不该建的电厂却建了,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长达30年到50年,甚至更久。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很担心巨大的人口总量对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最近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更加重了这种担忧。然而,为了维持低的能源成本,未来能源消耗仍将以煤为主。过去20多年的年均煤炭消耗量大致是12亿吨,今后的年平均煤炭消耗量至少是24亿吨。2005年70%的烟尘、90%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

34、物和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来自燃煤。在重工化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护环境相当困难,尤其是在能源价格不能充分体现资源价值和环境成本的情况下。历史用事实说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无节制地利用当时低廉的能源,大量排污积累的结果是耗费巨大的环境治理成本。近年高能耗增长给我国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重工化发展支撑的经济快速增长和能源利用虽然使我国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却也快速地恶化了生态环境。能源和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威胁日益增大,直接威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2006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发布的世界环境质量“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位列第133位。

35、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际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体会,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积累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可能是无法估计的。因此,环境污染影响常常被低估。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常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由于不同国家收入水平不同,对环境需求也就不同。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可以“在低收入国家生产高污染产品,在高收入国家消费这些产品”。目前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基本如此。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收入还远离可以把高污染产品转向其它不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到了“可转”水平,以那时我国的需求量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规模,有可能无处可转。因而,环境恶化的曲线上升区域可能需

36、要很长时间,经济较高增长难以抵消现实的环境破坏。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必须减排。(3)我国能源现状和主要问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5.5亿吨油当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4.7%,低于第一位的美国(能耗总量为23.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2.2%),而远高于第三位的日本(5.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总量5%)。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37.4%;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2006年我国电力装机达到了7.2亿千瓦;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者和第三大石油进口者, 2007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50%。我国的能源动态表明能源消费增

37、长过快。2003到2006年间我国能源年消费总量都是双位数增长。原煤消耗从2000年的13亿吨升至2006的23.7亿吨。同一时期,发电装机容量增加了一倍。2006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近年的石油消费量平均在7.0%之上。这是因为与能源密切相关的主要原材料消费的快速增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在加速。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而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68.7%,石油21.2%;而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平均比重仅27.8%。能源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它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如果要对二十多年来我国9.5%的年均增长率总结出一个最有价值的经验,就是社会和政

38、治稳定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可预测的商业环境。社会和政治稳定支持了我国高速度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高增长又保证了社会和政治稳定。因此,对我国政府来说,社会稳定绝对是头等大事,其它都次之,包括效率。能源的社会特性决定了能源市场改革进展缓慢,能源问题常常会被社会化和政治化。综合我国能源发展状况及“十一五”节能规划目标,项目单位采取改造窖炉等措施大力推动陶瓷窑炉节能工作的实施,其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对落后的陶瓷窑炉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必要措施。2. 项目符合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2004年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提

39、出“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本项目改造的重点之一是通过优化原有原材料的配方组成,降低烧成温度,改善燃烧系统而实现节能目的。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大力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新品种,不断扩大产品应用领域,以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断用先进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生产工艺。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纲要强调,建材工业作为资源、 能源依赖型和环境敏感型工业.国家已经将建材工业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十一

40、五”期间,建材工业的发展应当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中心,以水泥、墙体材料产业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为目标,紧紧依靠技术进步,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把建材工业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要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发展节省资源能源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 清洁生产,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同时要努力做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认真总结并推广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为响应国家号召,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项目单位在注重企业发展的同时,重视解决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在生产现场、管理

41、制度、工艺操作及产品标准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环保保证工作。项目单位本次实施的窑炉余热利用、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起点高,大量使用了清洁生产工艺,节能环保效益良好。本项目依托项目单位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可以顺利完成预定目标,也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建材十一五规划和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政策规划。3. 项目符合广东省九大产业布局规划本项目选址位于yy市yy区西南街河口左田。yy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yy陶瓷以建筑和卫生陶瓷为主,兼有特种陶瓷、艺术陶瓷、园林陶瓷以及少量的日用陶瓷、耐火陶瓷。yy陶瓷专业市场发达,形成了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博览城两大陶瓷展

42、示和会展中心,青柯、置地、华艺、沙岗、河宕、瓷海国际等六大陶瓷专业批发市场,江湾路、南庄大道、季华路(yy大道以西部分)三大陶瓷专业街,以及众多的陶瓷企业展厅。yy是全国最大的陶瓷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各类陶瓷装备制造企业200多家,产值占全国的80%以上。yy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化工色釉料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陶瓷化工色釉料骨干企业。yy陶瓷技术创新和产品检测体系完善,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yy)陶瓷研发中心、yy市陶瓷研究所、yy市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建筑陶瓷研发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卫生陶瓷分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有企业技

43、术中心6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个,有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日用陶瓷技术监督及检测中心yy工作站、英国陶瓷研究协会华夏陶瓷检测中心等检测机构。yy是全国各类陶瓷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最为集中的地区。此外,yy还有为陶瓷产业配套的认证、媒体、包装、物流、广告、策划、教育、培训等相关配套企业和机构,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广东省九大工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广东省十一五建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陶瓷、水泥与混凝土、玻璃和新型建材四大行业。建设2大陶瓷工业核心区(yy和潮州)和3大水泥熟料基地(总规模8500

44、万吨),其中:粤西3000万吨(重点云浮)、粤北3000万吨(重点英德)、粤东2500万吨(重点梅州、龙门)。”见广东省建材工业九大产业规划重要产业基地布局图(表)。图2-1工业九大产业规划重要产业基地布局图(表)-建材工业本项目位于yy陶瓷工业核心区,项目性质为陶瓷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符合广东省九大工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4. 项目符合yy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目前,yy陶瓷发展既面临有利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以yy陶瓷为代表的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加速我国陶瓷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我国陶瓷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提升。未来全

45、球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贸易持续扩大,将为yy陶瓷的出口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正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居民的住房和装修需求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拉动陶瓷等建筑装饰材料产业的加快发展。但是,随着国际贸易壁垒频繁、人民币的升值、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的紧缺、综合经营成本的上升、环境压力的增大、市场竞争的激烈等,都使yy陶瓷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建设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是yy陶瓷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本项目是项目单位根据当前的行业背景及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的实施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的节能效益

46、,同时具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效益。项目的实施符合yy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提出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密围绕产业强市战略,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关键,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赶走污染,做强陶都”和“传统产业、现代制造”的精神,通过推进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促进陶瓷产业与城市、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促进产业链由低端(加工、生产、制造)向高端(设计、研发、会展、营销、装备和文化等)跃升,促进yy陶瓷文化的传承发扬和yy陶瓷区域品牌的巩固提升,努力把yy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之都”。综合国家和地方的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可以得出: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推动陶瓷行业节能工作的实施,其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陶瓷业响应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必要措施。2.1.2陶瓷行业发展的需要1. 陶瓷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出口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