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卷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2729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卷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卷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卷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卷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设计等均按照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语文中的“参考卷”样式,比较规范合理,较为科学。理科均分:95.85;文科均分:97.2。难易度:略难于2009年高考卷。二、各题情况分析及备考建议: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4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各题得分情况:题号12345、67均分1.921.092.472.074.593.39从统计数据分析,1、4题难度适中,第3题略为容易,第2题正答率最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试题错误点“遏止高房价”中的“止”,难度较大,也存在分歧。实际上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查现代汉语词典“遏止”:用力阻

2、止。“遏制”:制止,控制。所以,本道题目不够严密。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语意的能力,要求学生拟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提取新闻要素,并注意字数的限制。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人一读就知道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常用主谓句的形式。考生可根据所给材料,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组合成简洁明了的单句。本题的关键要素:新闻主体对象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主要新闻事实首次表达了愿意留任中国队的意愿。据此可概括为

3、一句话新闻:李琰首次表态愿意留任。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遗漏关键要素“首次”;(2)混淆关键信息,将“愿意留任”理解为“继续留任”“想要留任”或“将要留任”;(3)面对多种信息,无法确定主体新闻事件,将新闻概括为“李琰家人回国尚未进行商讨”等;(4)语言表述不明,如“李琰的第一选择是中国”,“李琰表示愿意留在中国”等。第6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生动的能力,要求学生为所提供的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写一段“墓志铭”,语言简明、得体,结合2010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对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述变化,此类考题应该引起关注。墓志铭是记述死者功绩的简短铭文,可以表达墓主人对生

4、活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往往只言片语尽显睿智。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课文人物有所了解,如:金岳霖先生满腹经纶,是一个直率、真诚、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有趣之人,他的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纯朴仁义、知恩必报,他的生活的“苦”与内心的“善”最易打动人心; 格斯拉对于手艺的执着实际上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坚守,即便是面临生存危机,他仍然执着于自己的“靴子理想”,把自己的生命融进靴子,身上闪耀着不同凡人的光辉品质;颜佩韦等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其次,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人物的突出品格,以便颂扬其人生价值,再次,要求

5、考生用语简洁,符合“墓志铭”的形式。学生失分情况分析:(1)不了解课文人物,以致于脱离人物泛泛而谈,如“一个平凡的人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等话语,甚至闹出颜佩韦等人是“为新中国解放而斗争的民族斗士”的笑话;(2)审题不仔细,题目要求“选择一位,为其写墓志铭”,而有的考生并未明确选择的人物即下笔答题,以致阅卷老师连他写的是谁都要揣摩半天,从而导致失分;(3)答题格式不规范,“墓志铭”要求言简意赅,有叙有颂,而考生有的泛泛而谈,不知概括,有的只知空发议论,如“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等。第7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准确鲜明生动”。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观点无所谓正确错误,但要鲜明,并且要阐述支撑观点的理

6、由。所以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的考查, “请你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提法可见命题者的导向,希望学生有个性化的观点表述、理由分析以及严密的思维,这正是探究能力的体现。失分情况分析:1.没有明确表明观点,不符合题目要求“观点鲜明”。2.审题有偏差。许多同学在审题时不够仔细,没有抓住题目的重心在于对“我们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这句话的理解上,而是一味地阐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3.理由陈述比较笼统,没有条理。4.表达不够准确:一类同学语言重复累赘,另一类却相反,由于有字数要求,部分同学的表述很不完整。备考建议:1.压缩语段训练可结合高考复习中的现代文阅读语段分析,进行划

7、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找中心句和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强化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新闻类信息筛选尤须关注开头,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确立信息主体、准确全面表述的能力。同时,高度的概括能力是建立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加强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2.进一步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高考复习的时候注意回归课本。如课本中的字音字形、课本中的“人物形象”等,加深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熟悉程度; 3. 增强审题意识.在平常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及其指向性。4增强答题规范的意识。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5重视书写。有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甚至字迹难以辨认;有学生多次出现病句和

8、错别字等。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试题简析:本次考试现代文阅读命题人在考查学生各项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为我们构造的大千世界,懂得“金钱与感情、幸福、乐趣的关系”,“幸运有时是一种玩笑,感受到生活的荒谬”的道理。(一)各题得分情况统计题号8910、1112141516均分1.982.012.967.414.07(二)典型错误分析及备考建议第1011题典型错误有:1、不会分点答题。第10题,至少可分2点,而第11题可分3点。但学生往往用一句话来回答,字数过少,角度过于单一。2、不会概括。全抄原文,不会自己提炼,不会用别的词语转换概括。例如,第11题:其中第3点“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

9、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学生普遍答不到,因为原文中无“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一词。其实学生根据原文的末段“创新发展模式”和“重要途径”,至少应该提炼成“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的答案。3、答非所问。第10题,要求写“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但个别学生写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这实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4、答三漏一。要求“结合全文”,但许多学生只集中在第2段,而不会兼顾其他段落。其中第2点“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一般都答不到。其实“题干” 中已经暗示了在全文中,肯定不会只集中在一个段落中。第1214题: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是一篇

10、发人深省的优秀作品,符合高中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实际。12题“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是对写作基本方法的考查,设问重基础,实际操作性强。考查的是考试说明关于“主要表现方法分析”的要求。13题考查的是“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阅读”。14题考查的是“表现方法分析”“作者创作意图”。典型错误有:12题描写方法基本答出,作用处“丰富人物形象”大部分无法答出。13题“为什么是个恶心的悲剧式玩笑”答案中第2、3点基本到位,1、4点大部分无法答出。14题得分普遍较低,只有特点处有部分学生回答接近。备考建议:提供优秀的小说素材,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在熟悉中理清故事,把握人物行为、心理、行动及

11、小说的布局谋篇、中心主旨。如时间紧张,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讲解,提高效率。只有量多才能质变。重视术语化记忆。将“描写方法及作用”等类似的拥有术语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进行强化记忆。精心选择与高考难度相当的小说进行训练。侧重切入点较细致的题目入手,尤其是含义丰富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及时提供学生评分标准,对照得分点,让他们知道得分失分的所在处,自我总结反省。第15、16题:第15题 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能力要求(层次)是B。典型错误有:1规范答题意识不足。涉及两个问题“最后一节的特点”“最后一节的作用”,但不少同学却只答了“最后一节的作用”这一问。2全面采点意识不够。“小说

12、最后一节的作用”涉及到“在表达或结构上的作用”和“在内容主旨上的作用”两方面作用,但不少同学在答题时有遗漏。3文意理解不透彻。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章主旨理解错误或根本不理解,导致答题时毫无头绪,答案也驴唇不对马嘴。第16题 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并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典型错误有:1规范答题意识不足。回答小说任何一个“点”的问题,都离不开对小说内容、主旨、人物、情节等的正确把握。而且表述中一般都要求具备“观点”(判断)和“理由”(分析)两个要素。2“立足文本,进而生发”意识不强。不放文本从文章中找

13、到支持个人观点的论据,不放基础答题角度有变化。备考建议1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复习方式,必修和外国小说欣赏的课文有必要重读一遍。2选择用于阅读训练的选文时,要注意选文跟课文的相似性。3强化学生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旨的前提下回答问题的意识。4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规范。让学生习惯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多角度思考、言必有据。第三大题: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仍是备受青睐的人物传记,但是较一般的人物传记又有区别;就题型而言,依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考法,全面考查了考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就考点而言,客观题依然围绕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而主观题仍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有意识地增加了文言

14、断句这一高频考点题型。1719为客观题,2021为主观题。20题文言断句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量和句子意思理解的能力。21题文言翻译题,主要考查对关键文言实词理解和根据语境疏通语言的能力。具体的知识点大多设在课本高频出现的词语上,立足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让学生感觉很熟悉,翻译起来很有成就感。各题得分情况统计:题号1718192021222324-25均分2.281.961.993.853.277.63第20题 文言断句题。主要失分点在于:1不该断开的断开。例如“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中间不应断开的断开了。造成原因可能是受“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谓为标志,宜断开“影响,还有是对

15、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2该断开的未断开。例如“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中间应断开的未断开。造成原因主要还是对句子的意思没有理解,不知道这里其实有2个分句,“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3断句位置错误,例如“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误断为“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造成原因是不知道文言断句的标志,“然”等一些连词,断句的地方。第21题 文言语句翻译主要失分点在于:1文言字词落实不到位。第一句中涉及“方外”“治”“竟”等词。“方外”翻译为“世俗之外”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治”借助组词“治学”等,可以理解意思“研究”;“竟”联系课文“秦王竟酒”(廉颇蔺相如列传),应该掌握意思“完毕

16、,完成”。第二句中涉及“非”“薄”“易”等词。如果能整体把握,分析句子结构,“非议”“轻视”的意思是容易翻译出来的。“易”如果翻译为“容易”是不合语意语境的,那就要思考这个一词多义的词语的其他意思了。2文言文的翻译习惯不好。高中阶段的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做到字字落实,但部分学生采用意译,还有很多漏译现象。另外部分学生的语境意识较弱,句子翻译不合逻辑,也不顾及句意的通顺流畅。备考建议1在前期会考复习的基础上强化课本基础古文的掌握。2强化对18个虚词用法的理解。3经过专题知识点复习,培养学生增强结合上下文语意语境进行推测的能力。(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选用了北宋晏殊的清平乐一词,这首词秉承作

17、者一贯的创作风格,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主人公在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在这一意境中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诗歌鉴赏总分值为6分,与前两年浙江高考卷基本一致。22题采用了近三年浙江卷的填空题形式,两个空,各1分,考查的是根据诗歌中的形象分析诗歌所描写的季节与时分,难度相对较低;23题是一道4分的简析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学生基本有话可写,但要拿满分有一定难度。这两道考题都能紧扣考试说明,考点明确,难度适中,应该说是两道较成功的常规题。典型错误:第22题

18、 是一道难度较低的填空题,两个空都答对的同学在70%以上。第一个小问题,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标准答案秋天,个别同学可能由于缺少诗歌鉴赏的常识,如“不知道金风就是秋风”,或审题不清,把答案错写成春天。第二个空有将近20%的同学把“时分”理解成时令,写出了“立秋”、“秋分”等错误的答案。第23题 是一道简析题,涉及到了两个考点词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词的表现手法的赏析,评分标准给出的是“叠字”、“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三点,答出任意2点可得2分。值得肯定的是经过之前的一轮复习,基本上的考生能明确表现手法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答题没有太大的偏差,80%以上的考生都能达到一点,即“寓情于景,借

19、景抒情”,并能根据该词,做简要分析,但“叠字”和“动静结合”这两点,可能由于平时训练时碰到的比较少,能答出的学生几乎没有。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标准答案给出的是“抒发了词人淡淡的忧伤”,答“时光易逝”“思念之情”得1分。这一问有20%左右的考生完全没有读懂诗歌,读出的是作者闲适、快乐的心情,这是错得比较离谱的;有30%左右的考生能写出“时光易逝”或“思念之情”,得1分,这些考生的问题在于没有体会到晏殊词中那种忧伤是淡淡的,作者并没有在词中明确地写一种强烈的哀伤和忧愁,而是通过一些意象以及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样的情景来营造一种冷清索寞的意境,从而来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感情并不是单一的,

20、也不是浓郁的,这也是花间词派一贯的创作风格。备考建议1.加强诗歌鉴赏专业术语的积累,如“时节”、“时令”、“时分”等的区别。1、 加强诗歌典型意象特有寓意的积累,如“金风是指秋风”、“梧桐坠是秋天”、“燕归大多体现的是忧伤的感情”等等。2、 对于一些平时较少涉及的表现手法在高考前还应查漏补缺。考生对于常见修辞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答题时很容易往这方面想,而对于像“动静结合”、“叠字”、“用典”等这些平时较少练习的表现手法有所忽略,万一考到将是学生的软肋,所以还应强调下。3、 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名的诗词作者基本的创作风格,以便在鉴赏时能做到心中有个大方向。总之,诗歌鉴赏题是高

21、考的必考题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浙江卷,这一考点出题难度都不是很大,去年我参加了高考阅卷,批的也是这个题目,发现考生普遍得分率较高,所以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要强化重点,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在这一考题中拿到客观的分数。(三)论语阅读 第24题该题秉承了200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题的考查,仍然采用两则材料;但是,相较2009年高考题又稍有创新:一则出于教材,仍然是学科指导意见规定的篇目,考查学生对内容和观点的把握;另一则则选用课外,意在加强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及延伸拓展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典型错误:由于该题本次通过一则课外的材料,特别是选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鸟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导致许多考生虽然能抓住诗的

22、最后两句,却往往忽视了或者干脆不知道如何解析前两句,而将第1则材料的“要义”单单理解成关爱动物。实际上,诗的前两句正是解答第1则“要义”的关键:这群小鸟的生命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宇宙万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是一样的生命,没有孰轻孰重,因而我们人类不仅要爱人,还要爱物,要爱世界万物。备考建议:通过本题给我们的启示:一是论语的考察仍然考察考生对论著中内容和观点的把握,平时的教学中,语言文字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虽然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但二者还是都要兼顾的。二是论语教学过程中,将现实生活同孔子的政治主张、各种观点和思想等结合。(四)古诗文默写。 第25题该题所写名句系出自2010年浙江

23、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附录中的规定篇目,均出自课内;这次试卷仍然给了考生选择的较大余地,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故而本题难度不大。典型错误:不少学生因基本功不够扎实、比较粗心而导致以下错误: 记忆不准。“疏林不做美”写成“疏林不作美”;“抱明月而长终”写成“抱明月以长终”:这两种情况居多。 错别字。这次考生错误最多的是“雄飞雌从绕林间”的“雌”少了“匕”字;“则芥为之舟”的“芥”写成了“介”;少数人将“和无寡”写成了“何无寡”。 串文。可能由于记忆不准或是死记硬背的缘故,少数人将“夕阳古道无人语”写成了“古道夕阳无人语”。备考建议: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要准确,记忆要准确。教师应针对错误率较高的名句加强辨

24、析式的指导。第四大题:作文 均分:40.42作文题目所给的材料,倾向性较模糊,这也恰是该作文题立意开放性之所在。故立意时,可选的角度比较多:或肯定父母、否定孩子,或肯定孩子、否定父母等。可供参考的立意角度有:1、从两代人的沟通、理解的角度;2、从教育的导向、方式等角度。在批阅中发现,在内容上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套文”。 与去年湖州市期末调研考的强调“想象”重要性的作文题有相似之处,因而许多学生依旧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赢得人生”等套文。 二是这个作文题目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阅读面,所以大多数学生的内容是大同小异。大多数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批

25、判教育现状,但是大多数缺乏思想,或空洞的说理,或用身边的小孩子来表现教育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强调理解父母,要尊重父母,要学会沟通。但是写得生动感人,有深度思考的优秀文章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观点不够明确,入题太慢,不够简洁。从卷面上看,卷面不整洁的文章比较多。字迹潦草,没有题目的作文也还存在,开头的第一行还有标点符号等小问题也都存在。还有一部分考生,字数偏少,有的刚到800字。还有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的比较多。教学建议:1从卷面下手。 在作文的题目、标点为、字迹、字数上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卷面整洁。这方面只要严格要求,学生是做得到的。2入题要快。拟一个紧扣材料或文章主题的题目,不饶弯子,入题要快。3开

26、头、结尾和文章的结构、内容的表达。 可以从不同部分,提供精典的范文,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的结构、表达是比较好的,或者是适合自己的。自选模块01号题:【试题简析】选择了苏轼的鹧鸪天作为考查篇目。题目的考查内容紧扣诗歌单元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两个专题。题目设置为两问,第一问考查学生通过词中意象特点的把握,来判断诗歌的写作时间。由于意象特点明显,因此答案唯一。第二问考查学生推断作者写作情感的能力。此题答案为开放式,只要言之有理,两个参考意见均可成立。由于作品阅读难度不大,对于作者学生又较为熟悉,因此选择此题的学生较多,得分也比较高。【典型错误】第一问:学生没有准确的

27、理解作品中意象的特点,因此对于作品的写作时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第二问:学生在表明观点后,对于理由的阐述过于单一,不能够从多角度论述观点。如在论述本词表现了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时,大部分学生仅仅抓住了作品中描绘的意象,即乱蝉、衰草,由此就简单的得出结论。而忽略了结局中的“凉”的双关语义,也没有结合词人的当时经历进行论述。【备考建议】1.对于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特点,象征意义要有一定的积累,以便学生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写作时间,以及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情感2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答案的意识,如意象特点,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角度3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和合理,要进行一定的补充,而不能简单的要

28、点罗列。02号题:【试题简析】题目(1)要求考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题目(2)要求考生从内容和语言欣赏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本次考试的试题均从“鉴赏评价层面”设题,即“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题目设置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梯度。从课程设置来看,分别从“形与神”、“情与理”、“虚与实”三个角度来编排教材内容。它分别从选材、情感、写作技巧三个方面来欣赏散文。这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在试题考察中应体现出部分理解与整体欣赏评价的统一性。现代散文的阅读题没有体现出选修B与语文必修考察内容的不同性,没有对散文结构、主旨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层面的考察。【典型错误

29、】(1)文本意识不强。所有题目的设置都要求联系文本,文本是做题的出发点,要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理清做题思路,但是有许多考生在答题的时候显得空泛。对作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其表现手法的作用。(2)审题不清。比如第二小题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对划线语句进行赏析,而部分同学只从内容方面进行赏析。(3)知识缺陷。第二小题要求从语言方面予以赏析,但是部分考生不清楚如何从语言方面进行赏析。【备考建议】 从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文本阅读能力,着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形式的赏析。另一方面,在临近高考阶段,还需要加强审题意识,分析题目,辨明要求,严格依据题目要求答题。这样才更能扣住踩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