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总结例题1单选题1、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装大理石B加稀盐酸C制取并收集CO2D检验是否收集满答案:D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大理石为固体颗粒状药品,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大理石置于试管口,再缓缓竖起试管,使大理石滑入试管底部,A选项装大理石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为液体药品,通过倾倒法加入,取下瓶塞
2、倒放在桌面上,一手拿起试管,一手拿起细口瓶,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倒入,B选项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导管口伸入到集气瓶底部,C选项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利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进行二氧化碳的验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图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选项检验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
3、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答案:B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CO2灭火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
4、学性质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答案:CA、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物是一氧化碳,说法错误;C、CO2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物理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的性质,既利用了CO2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说法错误。故选:C。4、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D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5、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C当心火灾D当心爆炸答案:BA、禁止吸烟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B、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
6、是,符合题意;C、当心火灾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D、当心爆炸的标志是,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6、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答案:BA、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
7、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烷燃烧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才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2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
8、子,生成物中含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丁的化学式为:H2O,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6:44=3:22,不符合题意;C、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A、森
9、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9、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答案:B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
10、点,故选项正确;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答案:CA、实验A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而实验B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B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错
11、误;B、A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D错误。故选:C。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60可用作超导材料B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D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答案:BA、C60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故A正确。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木炭导电性较差,故B错误;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故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C正确
12、;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割玻璃,故D正确。故选B。12、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答案:DA、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A错误;B、化石燃料燃烧会消耗氧气,但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故大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但不能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C错误;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D正确。故选D。13、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
13、质。已知:HCOOH浓硫酸6080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答案:A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先滴加HCOOH,产生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然后点燃乙处酒精灯,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澄清石灰水容易倒吸,炸裂试管,故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丁
14、可以检验CO2,同时一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CO,不符合题意;D、HCOOH浓硫酸6080CO+H2O,该反应有水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14、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C60B活性炭C石墨D金刚石答案:DA、C60是人造物质,有弹性,硬度不大,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硬度也不大,不符合题意;C、石墨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符合题意;故选D。15、小金针对CO2的性质进行了相关整理,全部符合事实的一项是()选项操作现象分析A塑料瓶变瘪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发生
15、化学反应B溶液由紫色变红证明CO2具有酸性C蜡烛熄灭体现CO2能灭火D收集到一瓶CO2体现CO2在水中溶解能力很强AABBCCDD答案:C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石灰水反应,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CO2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液由紫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具有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体现CO2能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或即使能用收集到一瓶CO2,体现的是CO2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强,故选项说法
16、错误。故选:C。多选题16、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A互称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B都是黑色固体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用石墨制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答案:BD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互称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B、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是深灰色的,符合题意;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D、用石墨制备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BD。17、向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持续通入CO2出现了异常现象(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分析仪进行研究,测定记录得到溶液的导电性变化随二氧化碳的质
17、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溶液变浑浊,bd段溶液变澄清Bb点溶液溶液碱性最强Cbd段反应为CaCO3+CO2+H2O=Ca(HCO3)2Dc点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沉淀质量为15g答案:BD由题中信息知,A.ab段溶液变浑浊,bd段溶液变澄清。故A正确。B.b点溶液溶液碱性最弱。故B错误。C.bd段反应为CaCO3+CO2+H2O=Ca(HCO3)2故C正确。D.c点溶液中含有1种溶质Ca(HCO3)2,沉淀质量为5g。故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持续通入CO2出现浑浊后又澄清原因分析。18、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8、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C只能通过分解反应实现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答案:CDA、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CO具有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生成CO,化学反应方程式:CO+CuOCu+CO2,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不符合题意;B、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Ca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CaC
19、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点燃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反应为分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基本类型不相同,符合题意。故选CD。19、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黑色固体答案:A
20、BA、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故正确;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作钻头等,故正确;C、金刚石、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故错误;D、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故选AB。20、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C电解一定量的水D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答案:AB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只会加快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图错误,A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21、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碳酸钙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沉淀逐渐消失,图错误,B符合题意;C、电解一定量的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图正确,C不符合题意;D、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反应,根据质量守恒,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图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B。21、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ABCDX大理石与稀盐酸锌粒与稀硫酸双氧水与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与氯酸钾Y浓硫酸浓硫酸浓硫酸浓硫酸ZCO2H2O2O2AABBCCDD答案:AC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
22、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错误;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氧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选项错误;AC。22、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扇闻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答案:ADA、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
23、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说法正确;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不能使燃着的木条复燃,故B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没有气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说法错误;D、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粉末,颜色不同,可以鉴别,故D说法正确。故选AD。小提示: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23、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A它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B加压、降温,它可以变成干冰C它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D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CD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
24、学性质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为什么不用氮气来灭火呢?由于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覆盖在燃烧的物体上,不能隔绝空气,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使燃烧物质与空气隔离因此,用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氢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CD。24、下列有关CO2与CO的“归纳与比较”不正确的是ACO2能溶于水,CO也能溶于水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C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增强温室效应,CO易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AC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A错误;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正确;
25、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D、二氧化碳会增强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易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正确。故选AC。2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混有的CO2:通过灼热的炭层B除去CO2中混有的CO:在氧气中点燃C除去Cu中的CuO:加入碳粉并高温D除去CuO粉末中的碳粉:空气中灼烧答案:AD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故选项正确;B、CO2中混有CO,二氧化碳多,一氧化碳少,无法点燃,并且气体不应该用气体除去,故选项错误;C、Cu中的CuO,加入碳粉并高温,容易混入新的杂质碳粉,故选项错误;D、CuO粉末中的碳粉,在空气中灼烧,碳和
26、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除去碳粉,故选项正确;故选:AD。小提示: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填空题2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_为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7、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1)17世纪初
27、,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的性质。(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
28、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CO2+H2O=H2CO3(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长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沉到低洼处,故填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由图可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
29、)2;由图可知,实验中所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到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H2O=H2CO3。28、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化学式)。(3)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_,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答案:CO2+3H2催化剂CH3OH+H2OH2温室效应分析: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0、3H2催化剂CH3OH+H2O。(1)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气,丙是甲醇,丁是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催化剂CH3OH+H2O。(2)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气,丙是甲醇,丁是水,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氢气,化学式为H2。(3)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中无二氧化碳,故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29、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单下列问题:(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
31、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_,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_进行吸附。(3)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答案:肥皂水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活性炭干冰(1)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所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2)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将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加快沉降速度,加速净水;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答案为将水中的不
32、溶性固体杂质吸附在其表面,使其沉降下来;活性炭;(3)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所以常作为致冷剂,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干冰30、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图回答问题:(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周期。(2)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图3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图4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3)CO和CO2是碳的两种氧化物。CO可作燃料,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CO2可制作饮料,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6二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碳原子排列方式
33、不同2CO+O2点燃2CO2CO2+H2O=H2CO3(1)碳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周期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2)图2中用到的碳单质是金刚石,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图3中用到的碳单质是石墨,石墨呈深灰色、质软,可用来制作铅笔芯;图4中用到的碳单质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除异味;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CO可作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点燃2CO2。CO2可制作饮料,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H2CO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