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7252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超全)1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两只烧杯(250mL)中分别放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个实验中,蜡烛都是由低到高依次熄灭BA实验中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站立姿势逃跑答案:CA、实验A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而实验B中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高的蜡烛因缺氧气而先熄灭,所以B中的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A错误;B、A实验中不但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

2、B错误;C、A、B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D、B实验可知,逃离火灾现场应成匍匐姿势逃跑,而不是站立,故D错误。故选:C。2、下列事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作电极B葡萄变美酒C金刚石裁玻璃D木材制家俱答案:BA、石墨作电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金刚石裁玻璃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木材制家俱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

3、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冶炼金属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答案:DA、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选项对应关系正确;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所以常用焦炭冶炼金属,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D。4、“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C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答案:D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

5、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6、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A化学性质稳定B具有氧化性C具有还原性D具有可燃性答案:A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受阳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也不易起变化,故选A。7、“碳达峰、碳中和”

6、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答案:DA、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碳循环、氧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

7、合物。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不符合题意;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符合题意。故选D。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B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

8、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有1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C、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结合如下转化过程和初中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CO-CO2H2CO3CaCO3CaOACO是有毒气体B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H2CO3受

9、热易分解DCaCO3可直接转化为Ca(OH)2答案:DA、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一氧化碳有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C、碳酸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钙,碳酸钙可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题意。故选D。1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用于制导线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答案:AA、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干冰用于人

10、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A。11、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答案:C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

11、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12、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

12、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答案:CA、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

13、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14、“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

14、有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答案:D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一定条件CH3OH+H2O。A、根据方程式,反应物中有氢气,是单质,氢元素是游离态,反应后甲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元素变成了的化合态,则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不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的分子数目是4,反应后的分子数目是2,改变了;不正确。C、根据分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一定条件CH3O

15、H+H2O;不正确。D、该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了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D。15、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ABC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

16、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综上述分析,都符合题意,故选:A。小提示:注意结合压强概念去理解反应装置的原理。多选题16、某混合气体由CO2、CO、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C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2D中尾气进行点燃,可防止尾气造成污染答案:BCA、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可

17、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不符合题意;B、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中至少一种,不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两种气体,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题意;D、气体中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中尾气进行点燃,可防止尾气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BC。17、化学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认识宏观。下列解

18、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微粒大小改变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D干冰人工降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答案:BCA、热胀冷缩:微粒间隔大小改变,微粒本身的大小不变,错误。B、金刚石中碳原子排列成空间网状,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成平面层状,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C、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带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鼻孔被人闻到,正确。D、干冰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变,错误。故选:BC。18、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

19、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溶液各5g如下图1所示。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下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资料:(1)过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HCO3,(2)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g。A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该实验中CO2完全反应C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小于10%D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答案:BCA. 由图像可知,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此选项正确;B.&

20、nbsp;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即二氧化碳是过量的,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C. 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10%,此选项错误;D. 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比较曲线最终端压强可知,a的最终端压强最大,因此二氧化碳剩余最多,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此选项正确。故选BC。19、用某同学利用废旧的粗铜丝、药水瓶组装成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

21、的是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CO2C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答案:AD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盐酸具有挥发性,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故A正确。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CO2 ,这个方法不可取。故B错误。C. 该装置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D. 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布袋上升或下降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20、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

22、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C只能通过分解反应实现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答案:CDA、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CO具有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生成CO,化学反应方程式:CO+CuOCu+CO2,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不符合题意;B、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Ca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

23、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D、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点燃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反应为分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基本类型不相同,符合题意。故选CD。21、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

24、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A利用该反应可以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氧气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实验室不必使用除杂装置即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答案:ACA、二氧化碳为反应物,氧气为生成物,故A正确;B、该反应不满足“一变多”的反应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由-1、-2价变为0价,故C正确;D、若不使用除杂装置,则制取的氧气中会混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AC2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燃烧B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C除去

25、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D除去CO2气体中的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ABBCCDD答案:ADA、木炭具有可燃性,二氧化锰不能燃烧,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可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或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氧气会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生成新的杂质,可通过灼热的铜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2气体中的CO,故选项正确;故

26、选AD。小提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23、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A物质的制备:选择合适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B物质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三种气体C物质的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D物质的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答案:B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氧元素,故选择合适

27、的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氮气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等,不符合题意;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可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符合题意。故选BD。24、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 H2O2=H2+O2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2

28、KClO3MnO22KCl+3O2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点燃CO2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4P+ 5O2点燃2P2O5答案:BD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故A不正确;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故B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有气体,生成物不打气标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故C不正确;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5O2点燃2P2O5,故D正确。故选BD。25、

29、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ACO、H2BCO2、COCCO2、H2DCO、CH4答案:AD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可能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因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证明有一氧化碳或甲烷。则该气体成分可能的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30、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甲烷。故选AD。填空题26、回答下列问题(1)氢气由于热值大、来源广、燃烧产物无污染,得到人们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请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碳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焦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也是碳的单质。制糖工业的脱色制白糖、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等都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有较强的_性。(3)铁合金有广泛的用途,碳元素含量越高,铁合金硬度就越大,则钢和生铁中硬度较大的是_。(4)焦炭、CO是冶金工业重要的还原剂,请写出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CO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5)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能让人们避开危险,减少损失,如炒菜时油

31、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请举一种灭火的方法_。答案:(1)2H2+O2点燃2H2O(2)吸附(3)生铁(4)Fe2O3+3CO高温2Fe+3CO2(5)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其它合理答案均可)(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产生水,方程式是:2H2+O2点燃2H2O;(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3)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生铁中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则硬度更大的是生铁;(4)CO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Fe2O3+3CO高温2Fe+3CO2;(5)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灭

32、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7、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的炼丹过程中常用到密陀僧。若密陀僧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密陀僧+2HNO3Pb(NO3)2+H2O(已配平),则密陀僧的化学式为 _。(2)古时候,人类在翠绿色的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此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2(OH)2CO32CuO+H2O+CO2;_(提示:写CuO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Cu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n

33、bsp;_。答案:(1)PbO(2)C+2CuO高温2Cu+CO2(3)+2#+2价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如题所示,反应后铅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是1、2、7、2,反应前铅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分别是0、2、6、2,因此还差1个铅原子和1个氧原子,由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铅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组合的化学式是:PbO;(2)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铜元素化合价为x,则x+(-2)=0,x=+2,故填:+

34、2或+2价。28、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1)分类角度,CO2属于_(填字母)。A单质B氧化物C混合物(2)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4)变化角度,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实验室中常用CO2CaCO3检验CO2气体,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5)

35、应用角度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6)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填字母)。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答案:(1)B(2)(3)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Ca(OH)2+CO2CaCO3+ H2O(5)2Al + 6CO2 O2Al2(C2O4)3(6)C(1)CO2是

36、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B;(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氢、氧、碳原子的个数为6、2、1,反应后氢、氧、碳原子的个数4、1、1,反应前后相差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分子应为水分子,其微观示意图为:,故填:;(3)洞穴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CO2CaCO3 +&nb

37、sp;H2O,故填:Ca(OH)2 +CO2CaCO3 +H2O;(5)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6CO2 O2Al2(C2O4)3,故填:2Al + 6CO2 O2Al2(C2O4)3;(6)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做法合理;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做法合理;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虽然加高了烟囱,但是二氧化碳还是排放到了高空中,不能

38、减少CO2的排放,故选项做法不合理。故选C。29、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 性除去异味,并再次过滤。(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_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 (填字号)。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

39、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答案:     玻璃棒     吸附     肥皂水     BD(1)过滤需要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

40、,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3)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若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肥皂水,然后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4)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易造成水污染,选项A错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选项B正确;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接排放,易造成水污染,选项C错误;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选项D正确。故选BD。30、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

41、(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其灭火原理是_。(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烟头的作用_。(4)“釜底抽薪”灭火的化学原理是_。(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你的应急措施是(答两点即可):_、_。(6)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_,它们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答案:    &n

42、bsp;湿抹布扑灭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升温至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关闭阀门     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可燃性气体和粉尘(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可以降温至

43、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空气,采用湿抹布扑灭;故填:湿抹布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的蔬菜,使油锅里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把火扑灭;故填:降温至着火点以下。(3)一支烟头会引发一场火灾,从燃烧的条件上讲,燃着的烟头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故填:升温至着火点。(4)“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从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5)天然气泄漏容易引起爆炸。如果家里天然气泄漏,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故填: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换气。(6)“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7)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和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在这些地方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填: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知识,重点掌握三个燃烧条件,对照题目逐一分析作答。2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