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汇总大全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汇总大全 单选题 1、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答案:C A、试管中有空气,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的是受热膨胀的空气,不能说明反应开始,不符合题意;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此时产物铜的温度较高,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又产生黑色的氧化铜,所以要等固体冷却后才能倒出,不符合题意;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失去
2、氧,变成单质铜,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 C。2、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答案:D A、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之一,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题意。故选 D。3、燃气热水器中燃气
3、不充分燃烧易产生 CO 气体,下列关于 CO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O 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 具有还原性,CO 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 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 CO 中毒 答案:D A、CO 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 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 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 CO 中毒,错误。故选 D。4、下列事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作电极 B葡萄变美酒 C金刚石裁玻璃 D木材制家俱 答案:B A、石墨作电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葡萄变美酒过程中生成
4、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金刚石裁玻璃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木材制家俱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3 故选 B。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COBCa(OH)2CO2CaCO3 CFe O2Fe3O4DCuO COCu 答案:B 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不能一步实现转化;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能一步实现转化;C、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不能一步实现转化;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
5、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不能一步实现转化。故选 B。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 B可燃性 C溶解性 D能否与水反应 答案:B A、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收集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可向下排空气法,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不需考虑气体的可燃性,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气体能否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不符合
6、题意。故选 B。点睛: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和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7、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A无色 B无味 C不易溶于水 D支持燃烧 4 答案:C 气体收集方法根据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 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 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 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
7、:CO2、CO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A、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后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D。9、“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
8、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A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O+H2O D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答案:D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一定条件CH3OH+H2O。A、根据方程式,反应物中有氢气,是单质,氢元素是游离态,反应后甲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则氢元素变成了的化合态,则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不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前的分子数目是 4,反应后的
9、分子数目是 2,改变了;不正确。C、根据分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3H2一定条件CH3OH+H2O;不正确。D、该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成了甲醇和水,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 D。10、制取、收集 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6 C收集 CO2D验证 CO2不支持燃烧 答案:B 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
10、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D、将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B干燥 C收集D验满 答案:C A、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逸出,A 错误。B、气体的干燥,气体应长进短出,B 错误。7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正确。D、二氧化碳验满,取燃着的木条放置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
11、二氧化碳收集满,D 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和石墨都可用作电极 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CO 和 CO2都具有还原性 答案:A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B、石墨可用作电极,但金刚石不能用作电极,说法错误;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错误;D、CO 具有还原性,而 CO2没有还原性,说法错误;故选 A。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 O2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 CO2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需要加热 B前者反应物是固体,后者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C都是分解反应 D前者可用向下排空
12、气法收集,后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属于分解反应,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8 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属于复分解反应,收集气体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进行。A、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不需要加热,故选项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而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是固体和液体,故选项正确;C、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使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故选:B。小提示:14、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
13、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答案:B A、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一定有物质变化,而燃烧通常会有热量放出,即有能量变化,故选项正确;B、可燃冰为不可再生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选项错误;C、乙醇汽油减少了汽油的燃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故选项正确;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包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故选项正确。故选 B
14、 15、如图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9 AB CD 答案:B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合题意;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中若在导管上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符合题意;C、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D、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故选 B。多选题 16、下列有关CO2与
15、CO 的“归纳与比较”正确的是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燃烧等 C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10 D危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的气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会因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而中毒 答案:AC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 2 个氧原子,一氧化碳分子含有 1 个氧原子,故正确;B、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溶于水,能燃烧,故错误;C、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
16、料和气体肥料,一氧化碳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说法正确;D、危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二氧化碳本身无毒,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会因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而窒息,故错误;故选 AC。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A集气瓶 B水槽 C酒精灯 D长颈漏斗 答案:BC 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固体石灰石和液体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气体发生装置一般以试管或锥形瓶等作为反应容器,并配合橡胶塞、导管等,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集气瓶是收集二氧化碳用的,所以不符合题意;B、
17、水槽是排水法收集用到的仪器,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无需用水槽,所以符合题意;C、酒精灯是组装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用的,所以符合题意;D、使用长颈漏斗能便于随时添加酸液,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 BC。18、同学们学习了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知识后,对“阶梯蜡烛熄灭顺序”的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自动手设计了如下改进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过程 装置图 11 用塑料薄板将烧杯分隔为两个空间,在塑料薄板下开了一个小凹槽,点燃两只高低不同的蜡烛后,将二氧化碳沿着没有蜡烛的这一侧的烧杯壁慢慢倾倒 A该实验不能保证冷的二氧化碳能够沿着烧杯壁缓缓下沉 B该实验保证了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充
18、足,而且减少了倾倒时二氧化碳的逃逸 C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而且比较简单,易制作,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 D该实验现象蜡烛由高到低依次熄灭 答案:AD A、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该实验能保证冷的二氧化碳能够沿着烧杯壁缓缓下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该实验用塑料薄板将烧杯分隔为两个空间,保证了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充足,而且二氧化碳不会因受热膨胀而逸出,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而且比较简单,易制作,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该实验中可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AD。
19、19、过氧化钠 Na2O2因能与 CO2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利用该反应可以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人体需要的氧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实验室不必使用除杂装置即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12 答案:AC A、二氧化碳为反应物,氧气为生成物,故 A 正确;B、该反应不满足“一变多”的反应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 B 错误;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由-1、-2 价变为 0
20、 价,故 C 正确;D、若不使用除杂装置,则制取的氧气中会混有二氧化碳,故 D 错误。故选 AC 20、我国科学研究团队发现水泥材料可永久封存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碳氧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来实现 B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实验室里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BD A、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然后经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
21、的光合作用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如此构成了生物圈的碳氧循环,故自然界中碳氧循环主要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产生和消耗来实现,A 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含水,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故 B 错误;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正确;D、实验室里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是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硫酸钙生成过多会形成一层沉淀附着在碳酸钙
22、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 D 错误;13 故选:BD 21、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错误的是 A物质的制备:选择合适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 B物质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三种气体 C物质的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D物质的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答案:B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氧元素,故选择合适的含氧元素的物质制取氧气,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氮气、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23、,符合题意;C、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的各种气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氮气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等,不符合题意;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可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符合题意。故选 BD。22、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答案:AD 14 A、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是一种可燃
24、性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均属于固液常温型,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D。23、下表是某同学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不需要修改的是 A化学用语 B仪器使用 氯化钠ClNa 2Ca2+表示两个钙离子 烧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胶头滴管吸取试剂后倒置或平放 C物质的用途 D物质的鉴别 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水加二氧化锰
25、AABBCCDD 答案:CD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化学式为:NaCl,错误;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 2Ca2+表示为 2 个钙离子,正确。不符合题意;B、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垫上石棉网加热,错误;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能倒置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帽,错误。不符合题意;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正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正确。符合题意;D、加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产
26、生气泡,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15 符合题意。故选 CD。24、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 CO2、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下图为利用合成气(CO 和 H2)合成新型燃料二甲醚(CH3OCH3)及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B还原反应室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C上述生产过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水和二氧化碳 D由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特点 答案:BD A、催化反应室中由于是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效应气体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27、,所以发生的反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正确;B、还原反应室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碳和铁化合价改变,而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和铁,氢和铁化合价改变,而氧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错误;C、上述生产过程中,开始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反应物,后来成为生成物,所以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水和二氧化碳。正确;D、由合成气制二甲醚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二甲醚(CH3OCH3),一氧化碳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1:1,而二甲醚(CH3OCH3)中碳氧原子个数为 2:1,所以生成二甲醚的同时还应该生成水,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错16 误;故选 BD。25、下
28、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 C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 D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它们都是剧毒 答案:AB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与紫色的石蕊试液不反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故选项正确;C、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29、;D、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B。填空题 26、有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种物质请根据题意选择相应的物质,用其化学式填空。(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2)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3)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答案:(1)O2 17 (2)CO2(3)SO2 解析:(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2)二氧化碳气体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3)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SO2。27、我
30、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 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1)写出甲构成物质的两种用途_、_。(任写两种)(2)反应前后,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3)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答案:灭火 人工降雨 原子 1:3(1)根据图示可知,甲物质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而且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由于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所以答案是:灭火、人工降雨;(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
31、,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所以答案是:原子;(3)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则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的个18 数比为 1:3。所以答案是:1:3。28、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 CO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的原因是_,_。答案:CaCO3+2HCl=CaCl2+CO2+H2O CO2的密度大于空气 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其他反应(1)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
32、与空气中的其他反应,故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29、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木炭还原氧化铜_;检验二氧化碳_;碳还原氧化铁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二氧化碳与碳反应_。答案:C+2CuO高温_2Cu+CO2 CO2+Ca(OH)2=CaCO3+H2O 3C+2Fe2O3高温_4Fe+3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C+CO2高温_2CO 19 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_2Cu+CO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
33、H2O;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高温_4Fe+3CO2;实验室常用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液体药品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_2CO。30、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1)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D 中的 x=_,C 粒子的符号为_。A、B、C、D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和_(填序号)。A 和 B 两种粒子的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34、质。(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20 已知丁是一种单质,则丁是_(写化学式)。根据图示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有_。A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14:15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 1:1 答案:18 Cl-B C 最外层电子数 N2 AC(1)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D 中的 x=18;C 粒子的符号为 Cl-,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 1 时,
35、1 不写;元素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B C 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 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则丁是 N2;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个数没变,所以.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组过程;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质量比,28:30=14:15;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