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三化学专题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分类答案解析汇编.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3140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5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化学专题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分类答案解析汇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化学专题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分类答案解析汇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化学专题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分类答案解析汇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化学专题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分类答案解析汇编.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三化学专题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分类答案解析汇编.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化学专项训练-氧化剂和还原剂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O广f CO2 B.C12HC1C.HC1-*C12 D.K MnO.-MnOz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C.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D.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3.R、X、Y和Z是四种元素,它们常见的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o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符合A.R2+X2+Z2+Y2+B.X2+R2+Y2+Z2c.y2+z2+r2+x2+D.Z2+X2+R

2、2+Y2+4.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0i+5FeS2+12H20=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5 mo l FeSz发生反应,有10 mo l电子转移C.产物中的S0,一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FeSz只作还原剂5.在反应 MnO2+4HCl(浓)q=MnC12+C12 T+2H2。中,若有 8.7 g MnO2参加反应,则被 氧化的HC1的质量是()A.14.6 g B.7.3 gC.3.65 g D.0.73 g6.(2010年济南模拟)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

3、序是()H2S03+l2+H20=2HI+H2S0i;2FeCL+2HI=2FeCl2+2HCl+12;3FeCL+4HN03=2FeC13+N0 t+2H20+Fe(N03)3oA.H2S03r Fe2+N0B.r Fe2+H2S0:iN0C.Fe2+r H2S03N0D.N0Fe2+H2S03r7.(2010年鄂州高一检测)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 11.4 g FeSO4,当加入50 mL 0.5 mo l十的溶液后,使其中的Fe?+全部转化成Fe+,K NO3溶液也完全反应,并有NQy气体 逸出,则该心0,是()A.N20 B.NOC.N2O3 D.N0218.24 mL 浓度为 0.

4、05 mo l/L 的 Na2s0:,溶液,恰好与 20 mL 浓度为 0.02 mo l/L 的 I GCnO,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被LCnCh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2 B.+3C.+4 D.59.(2008年高考广东理基卷)氮化铝(AI N、A1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 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1N可通过反应AI 2O3+N2+3C避2A1N+3co 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用是还原剂,AI 2O3是氧化剂B.上 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 l A1N需转移3 mo i电子C.A1N中氮元素的

5、化合价为+3D.A1N的摩尔质量为41 g10.(2010 年福州高一检测)在反应 CuS+4HN03=Cu(N03)2+2N02 f+S I+2H20 中,氧化 剂与还原剂的微粒个数比为()A.1:2 B.1:4C.1:1 D.2:111.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S-Fe?+FeS酎Na+MgA.B.C.D.12.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A.H2SO4-SO2 B.Fe2+-Fe3+C.FLS-SOz D.HCO3J CO2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

6、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14.2009年8月15日12月15日,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 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在执法中,交警用装有重铭酸钾RCnOj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 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铭酸钾变成绿色的硫酸铝Cr 2(S0,。下列有 关重铝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B.在检查时重铭酸钾发生还原反应C.重铝酸钾具有强氧化性D.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物理变化15.(2010年海淀高一检测)实验室制CL反应为4HC1(浓)+MnO2=MnCl2+Cl2 t+2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剂是HCL

7、氧化剂是MnOzB.每生成1 mo l CI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 lC.每消耗1 mo l Mn02,起还原剂作用的HC1消耗4 mo l2D.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 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CL的体积为11.2 L二、非选择题:16.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02的反应(未配平)填空:A.Na2O2+HCl-H2O2+NaClB.AgzO+HzOzAg+Oz+tbOC.H202H2O+O2D.H202+Cr2(SO)3+K OH-LCr0+K2SOi+H20(D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乩。2仅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乩。2既体 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

8、还原剂的反应是 _o(填代号)(2)标出D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H2。2+班2(S0,3+10K 0H=2K 2cm+3K 2so 4+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被氧化的元素是,还原产物是 o17.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体内约有2 g铁,这2 g铁在人体内不是以单质的形式 存在,而是以Fe?+和F/+的形式存在,正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 含Fe?+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3+还原成Fe?+,有利于人体 吸收。(1)在人体中进行Fe?+噜=Fek的转化时,中的Fe?+作 剂,中的Fe?+作_剂。(2)“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还原

9、成Fe?+”这句话指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 中作 剂,具有 性。(3)市场出售的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的颗粒细小的还原铁粉,这些铁粉在人体胃酸(主要 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成亚铁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离子方程式为。18.(1)请将5种物质:/0、FeSO、Fe(N03)3 HNO3和Fe2(S()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 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H2O(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被还原的元素是 o(3)反应中1 mo l氧化剂(填“得到”或“失去”)mo l电子。(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匚二|+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

10、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 并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实验原理2K I+03+H20=2K 0H+l2+0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实验步骤取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3将一块玻璃片(I)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II)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时间(min)01530456090120滤纸的 颜色变 化玻璃(I)上 的滤纸白色白色灰

11、色浅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玻璃(II)上 的滤纸白色白色白色白色灰色灰色浅蓝色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原理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填序号)。A.离子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E.分解反应F.化合反应实验药品中的a溶液是 溶液。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03的化学方程式:。(4)整个实验过程要保持两块玻璃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同的原因是:(5)从实验数据记录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填序号)。A.。3的氧化性比强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C.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5,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不仅氧化厂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

12、用(6)在。3氧化K I的反应中,若有9.6 g0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已知反应:3Cu+8HNC)3(稀)=3Cu(N03)2+2N0 t+4H2。(1)参加反应的HNQ;和作为氧化剂的HN03的个数比为。若有64 g 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Q,的质量是多少?4详解一、选择题:I、解析:选C。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可见,只要标出相关元素的 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即可。2、解析:选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占燃 发生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转移,但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H2+C1

13、2=2HC1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无氧元素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同时存在,既对立又统一。3、解析:选Ao 一定要把握住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这一规律。由Z+X2+=X+Z?+可知氧化性:X2+Z2+;由Y+z2+=Z+Y?+可知氧化性:z2+Y?+;又由R和X2+不反 应可知r2+x2+。故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R2+X2+Z2+Y2+o4、解析:选Co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电子转移的判断问题。产物Cu2s 只是还原产物,A错。5 mo l FeSz发生反应,转移21 mo l电子,而不是10 mo l电子,B错。反应前有14个SO/-,而产物中有

14、17个SC,说明有3个S(V-是由一1价的硫变来的,一1 价的硫变成的SO,二是氧化产物,故C对。FeSz的S一部分变为S0.,另一部分变为CwS,说 明FeSz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错。5、解析:选Bo根据方程式可算得,当有8.7 g MnOz参加反应,消耗HC1的质量为:4X3.6 5 g,其中有一半被氧化,即7.3 g06、解析:选Ao先确定各反应的还原齐I J(分别为H2s。3、HI、FeCh)和还原产物(分别为 HI、FeCl2 NO),根据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故有H2SO3HI,HDFeCL,FeCLN0,归 纳起来,答案为A。7、解析:选B。本题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一一电子

15、得失守恒来判断产物的化合价。由 11 4 g题意可知,/7(FeSO4)=77r=0.075 mo l,/7(K NO3)=O.05 LX0.5 mo l-L_1=0.025 152 g mo lmo b设N元素最终价态为+x,则电子得失守恒:0.075X 1=0.025义(5才),解得x=2,故选Bo8、解析:选B。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然后根据守恒 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氧化剂与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设产物Cr的化合价为出则Na2s走生*NazSOi,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4 LX0.05 mo l L-1X2;电的2。7得2勺二

16、分e 2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LX0.02 mo l L-1X(6才)X2。所以有 0.02 LX0.02 mo l 以(6 X)*2=0.024 LX0.05 mo l 以2。解得才=3。9、解析:选B。AI 2O3+N2+3C生理2A1N+3C0,反应中氧化剂为此,还原剂为C,反应中 每生成1 mo l A1N,需转移电子数3 mo l;A1N中N为一3价;A1N的摩尔质量为41 g/mo lo510、解析:选D。CuS中S由一2-0价,化合价升高,CuS作还原剂,而HNQ,中N由+5f+4价,化合价降低,HN03作氧化剂,选B是误认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4 mo l HN

17、O3全 部参加了氧化还原反应,其实4 mo i HNO3f 2 mo i N02,由氮原子守恒,只有2 mo i HNO3作氧 化剂,另外2 mo l HNO3生成了 1 mo l Cu(N03)2,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2 mol NO24 mol HNO31 mol Cu(NC)3)2只有生成N(h的HNOs才真正参加了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Cu(N03)2的硝酸参加了化学反应,表现酸性。充分利用氮元素守恒及抓住化合价变化解此类题目可简化思考的过程。11、解析:选C。只有氧化性的微粒应该处于最高价态,所以符合题意的有F4+、H Na+012、解析:选Ao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

18、升高;氧化剂在反应中得 到电子,化合价降低。A中S:+6价一+4价;B中Fe:+2价f+3价;C中S:2价f+4价,D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故选A。13、解析:选A。A中,像AK V、MnO等含有金属元素,但它们是阴离子;B中,某些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可作还原剂,如H2+Cu0=Cu+H20;C中,元素从化合态 变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如HCl-CL,也可能降低,如CuO-*Cu;D中,当FJ+fFe?十时,没有生成金属单质。14、解析:选BC。重铝酸钾中铭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化学变 化,被还原,具有强氧化性。15、解析:选C。C项,每消耗1 mo l MnO2

19、,起还原剂作用的HC1消耗2 mo l。二、非选择题:16、解析:A中乩。2是一般反应产物,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中乩。2氧元素化合 价升高,仅表现还原性;C中山。2的氧原子既有化合价升高的,也有化合价降低的,既表现 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D中乩。2的氧元素只是化合价降低,只表现氧化性。答案:(1)D B C A6e-3 H2。2+O2(SO4)3+1OKOH2K2 CrO4+3K2SO4+8H2OH2O2 Cr H2017、解析:(1)中Fe转化为Fe升,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Fe?+作还原剂;而Fe计转 化为Fe?+,化合价降低,所以Fe作氧化剂。(2)维生素C能将Fe转化为Fe?+

20、,使铁元素 化合价降低,所以维生素C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3)铁与盐酸反应。答案:(1)还原 氧化(2)还原 还原(3)Fe+2HCl=FeCL+H2 tFe+2H+=Fe2+H2 t618、解析:由所给物质的特点可知,所组成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其中FeSO”作还原剂被氧化,HNa作氧化剂,其中的氮元素由+5价降为+1价,被还原,1 mo l HNO3应得到4 mo l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可得如下配平的化学方程式。t 24X1 I 6X424FeSO4+3OHNO3=8Fe(NO3)3+8Fe2(SOi)3+3N2O t+15H2O 至此,本题所涉及的问题全

21、部 解决。答案:(DFeSO4+HNOBFe(N03)3+Fe2(S04)3+N20 t+H,0(2)FeSOi N(3)得到 4(4)24 FeSOi 30 HNO319、解析: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记录,玻璃片(I)上的滤纸先变蓝色,说明先把I一氧化 成因而氧化性通过对题给反应方程式的分析知:2K l。3L2e-48g 2 mo l9.6 g?(e)=0.4 mo lo放由答案:(DAB(2)淀粉(3)302坐室203(4)为了排除温度不同带来的误差(5)C(6)0.4 mo l20解析:从反应方程式可知3 mo l Cu被氧化时,参加反应的HN03为8 mo l,但其中只 有2 mo l HN

22、O3得到电子被还原(从化合价分析可以判断),因此3 mo l Cu还原2 mo l HNO3,即应按3Cu2HN03这一关系式进行计算。3Cu 2N0 2HN033X6 4 g 2X6 3 g64 g xx=42 go答案:(1)4:1(2)42 g7高中化学专项训练-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酸:CHCOOH、H2s。3、NaHCOa HFB.碱:Qi2(0H)2c。3、NaOH、Fe(0H)2 Mg(OH)2C.盐:AgCK BaSO八 NaH2P0Mg(NO3)2D.氧化物:FeO、N2O5、COCI 2、Si0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和金属钠为原

23、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 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 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 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A.K HSOi B.NH4NO3C.Ca(H2PO.i)2 D.Cu2(OH)2CO34.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弥漫的大雾 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

24、是()A.大雾是一种纯净物B.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的分散系C.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D.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6.(2010年南京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原理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透过半透膜)时,

25、使用的 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 象7.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蔗糖溶 液硫酸镁溶液硅酸胶体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A.B.C.D.18.(2010年北京丰台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备Fe(OH)3胶体后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净化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C.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都带电D.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9.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2s0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

26、变化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儿十纳米(1 nm=10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往Fe(0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10.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 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i和Fe2(S0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 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z。:,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

27、加深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矶(CuSO-5也0)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0H)2一步转化生成NaOH12.(2008年高考广东卷)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不锈钢和目前流通 的硬币都是合金;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豆浆和雾都 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B.C.D.1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B

28、.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没有明显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出现明显的光路C.胶体微粒带电荷,溶液中溶质微粒不带电荷D.在胶体中通电时,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在溶液中通电时,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 移动14.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0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 液是()A.2 mo l-L-lNaOH 溶液B.2 mo l用2so i溶液C.2 mo l LMgSCh溶液D.FeCh溶液15.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 2解质的浓度(c mo l/L)称作“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实验证明,凝聚能

29、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 能力越大,则向Fe(0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A.NaCl B.FeCl3C.K 2SO4 D.Na3PO4二、非选择题:16.(1)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反应方程式是,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 方法是_(2)已知Fe(0H)3胶粒带正电荷,Al(0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zSiCh胶粒带负电荷,则下 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Fe(0H)3胶粒和Al(0H)3胶粒混合:;Fe(0H)3胶粒和HzSi()3胶粒混合:。(3)已知A1(OH)3胶粒能够净水,则Fe(OH)3胶粒(填“能”

30、或“不 能”)净水。1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 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l)NaCK K C1、NaClO、BaCl2。(2)HC10:i.K CI O3、5、NaC103。(3)H3Poh H4SiO4 HCK H2SO4。(4)浊液、溶液、胶体、水 o(5)空气、岫、HC1 气体、C02 CuSO.5H2O o(6)铜、金、银、钠 o12.(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化合物:物质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I混合物:(2)从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

31、方 程式。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O复分解反应:O19.把10 ml淀粉胶体和5 mL K C1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 入烧杯中的蒸僧水中。已知碘可使淀粉变蓝色,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 体,并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 AgN03溶液,其现象是3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14.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X牙膏Y牙膏Z牙膏摩擦剂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2)根据你的推测,牙

32、膏摩擦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填“易溶”或“难溶”)。(3)Y牙膏中的摩擦剂一一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 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图所示:1二右高温小r八|加水|王土 图加屿世溶液萨荏1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碳酸钙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O(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所示的方式,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石灰石*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是 0(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 o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中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

33、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2)摩擦剂的作用是除去牙齿 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的事实,可知摩擦 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3SCaO+CO2f,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0(4)是从碳酸钙的其他性质去认识物质的 转化关系,方案有多种。例如:|石灰石|鲤|氯化钙1 皿筌液|碳酸钙|。这种制法的优点 是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实验室中)、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5)检验碳酸钙的存在,可 利用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来进行。4详解一、选择题1、解析:选c

34、。A项中NaHC03不是酸;B项中CU2(OH)2c。3不是碱;D项中COCk组成元素 为三种,不属于氧化物。2、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为:CCL+4Na里土C+4NaCl,由此可 知B、C、D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故A项不正确。3、解析:选B。A、C项属于酸式盐,D项属于碱式盐,B项中NH1NO3既不是酸式盐也不 是碱式盐。4、解析:选C。大雾是一种气溶胶,所以是微粒直径介于I 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5、解析:选C。由于胶体中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胶体的粒子间相互排斥,因而 在一般情况下胶体粒子不容易凝聚,而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35、故可长时间保存。6、解析:选A。物质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胶体粒子一直在作无规则的运动,也能发生布朗运动,故A选项错误。区别胶体与非胶体,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的直径比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水分子等较小粒子能自由透过,故C选项正确。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某些离子,从而胶体粒子带有部分电荷,所以,在电 场作用下胶体可以产生电泳现象。7、解析:选B。粒子向阴极移动,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该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或 胶体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时,就会发生凝聚。不是电解质溶液,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 选Bo8、解析:选C。电泳现象只能证明胶体中胶粒带电,而胶体呈中性。9、

36、解析:选B。A项为盐析的过程,盐析为可逆过程,并且属于物理变化;B项胶体属 于一种分散系,而纳米材料不是;C项属于胶体的聚沉,即在胶体中加电解质,电解质电离 产生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粒间的相互斥力,从而使胶 体发生聚沉,形成大颗粒而沉淀,Fe(0H)3胶体沉淀后又和后续加入的H2s0“发生反应生成 Fe2(S0)3,沉淀溶解;D项烟尘粒子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胶粒带电,所以可以利用高压 电除尘。10、解析:选B。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 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zOs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金属氧化物或氢氧

37、化 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11、解析:选B。B中纯碱属于盐类;C中蓝根是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干冰是固态C02,二者都属于化合物;D中,Ba(0H)2+Na2C0:!=BaC03;+2NaOH,对溶液过滤可得NaOH溶液。12、解析:选Do中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中盐酸和食醋均为混合物;中纯碱 为盐。13、解析:选B。在A中,同种微粒因吸附相同离子而带相同电荷,但是整个胶体不带 电荷,故A错误。在C中,胶体微粒不一定带电荷,分子胶体微粒大都不带电荷,如淀粉胶 体微粒不带电荷,而溶液中溶质可能带电荷,也可能不带电荷,故C错误。当溶液中的分散 质属于非电解质时,通电时溶质微粒

38、不会向两极移动,故D错误。14、解析:选B。当向Fe(0H)3溶胶中加入H2sth后,因H2s0,属于电解质,会使Fe(0H)3 5胶体聚沉;继续滴加稀H2SO1,Fe(0H)3沉淀又被溶解生成Fe2(S03。15、解析:选D。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和“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 大”。分析以上关键信息,因为Fe(OH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起聚沉作用的应是选项中的阴 离子,所带电荷数最多的阴离子是P0,带3个单位负电荷,所以选D。二、非选择题:16、解析:(1)胶体的制备方法与生成沉淀是截然不同的。(2)Fe

39、(0H)3与Al(0H)3两种胶粒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故不聚成沉淀,也无颜色改变。(3)A1(OH)3胶粒能净水主要因为其带正电荷,而与水体中带负电荷的泥沙胶粒共同凝聚 生成沉淀。故Fe(0H)3胶体也可。答案:(1)将少量饱和FeCL溶液滴入沸水中FeCk+3H20工Fe(0H)3(胶体)+3HCl使 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2)无明显现象 液体变浑浊,并形成了红褐色沉淀能17、解析:(1)只有NaClO不是氯化物,即不是盐酸盐,它是HC1O的钠盐,其中氯元素 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他三种。(2)只有CL中C1元素化合价为0,其他均为+5价且Ch为单质,其他均为

40、化合物。(3)只有HC1为无氧酸。(4)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分散系,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5)只有空气属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或只有CuSO.1 5H20不是气体,其他均为气体)。(6)只有钠属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的前面,其他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 之后。对物质分类时关键是要找出分类的“标准”,这是对同学们观察能力的一种测试。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不同 于其他几种物质的物质。答案:(DNaClO(2)C12(3)HC1 水(5)空气(或 CuSO5出0)(6)钠18、解析:(1)碳酸钙属于化合物,稀盐酸属于混合物,铁属于金属单质

41、,属于非金属 单质。(2)CaCQ,可以受热分解,Fe和可以化合生成Fe3()4,盐酸和铁可以发生置换反应,CaCO;i 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答案:(1)碳酸钙铁氧气稀盐酸(2)CaC03=Ca0+C02 t 3Fe+2C)2 电暨 Fe:Q4Fe+2HCl=FeCk+H2 tCaC03+2HC1=CaC 12+H20+C02 t19、解析:碘使淀粉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提纯方法一 渗析,通过该题加深对渗析的含义和胶体粒子大小的理解。半透膜有非常细小的孔,只允许 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胶体分散质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在烧杯中的液体中有K+、C1 一,不存在淀粉胶粒。答案:(1)出现白色沉淀(2)无明显变化(3)C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粒不能透过半6透膜20、答案:(1)碱盐氧化物(2)难溶CaC03Ca0+C02 t Ca0+H20=Ca(0H)2(3)Ca(OH)2+Na2C03=CaC03 I+2Na0H,小 百三 盐酸 fT湎Na2c03溶液向萨京(4)石灰石-氯化钙-碳酸钙反应条件简单,不需要高温,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纯度高等(5)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储水,再加入少量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且产生的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钙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