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1291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8.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泸州医学院生理学泸州医学院生理学cns1.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相互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功能,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作用的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分功能,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和免疫的调节,诱发电位。泌和免疫的调节,诱发电位。2.2.熟悉熟悉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中枢的感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播的特征,中枢的感觉功能,觉醒与睡眠,脑电波,脑的高级功能。觉功能,觉醒与睡眠,脑电波,脑的高级功能。3.3.掌握掌握突触传递原理和特征,神经递质的分类

2、、分布、突触传递原理和特征,神经递质的分类、分布、作用和受体,中枢抑制,感觉和丘脑投射系统,肌张作用和受体,中枢抑制,感觉和丘脑投射系统,肌张力的产生及其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力的产生及其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章要求】【本章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活动的规律神经系统活动的规律NS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类分类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元胶质细胞胶质细胞胞体胞体轴突轴突树突树突星状细胞星状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支持支持营养营养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一)结构和功能(一)结构和功能接

3、受刺激接受刺激传递信息传递信息神神经经元元的的功功能能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相对绝缘性相对绝缘性双向性(离体)双向性(离体)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传导兴奋传导兴奋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传导特征特征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二、二、突触传递突触传递突触突触(synapse)synapse):是指神经元之间紧密接触并是指神经元之间紧密接触并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轴突轴突-胞体式突触胞体式突触 轴突轴突-树突式突触树突式突触 轴突轴突-轴突式突触轴突式突触(一)(一)突触的类型和结构突触的类型和结构(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突突触触的的电电镜镜图图(二)化学性突触

4、传递的过程(二)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问题: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问题:简述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APAP传到末梢传到末梢突触前膜去极突触前膜去极CaCa2+2+通道开通道开CaCa2+2+内流内流突触小泡前移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接触、融合、破裂,与前膜接触、融合、破裂,递质释放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离子通离子通道开放道开放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突触后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膜电位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总和效应总和效应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1 1、传递过程、传递过程2 2、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 (1 1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概念:概念: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对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对Na+、K+和和Cl-通透,但以通透,但以Na+内流为主,使后膜发生去极化,内流为主,使后膜发生去极化,这种电位变化为这种电位变化为EPSPEPSP。机制:机制:图图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2 2)抑制性突触

6、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概念: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递概念: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对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对K+和和Cl-通透,但以通透,但以Cl-内流为主,使突触后膜发生内流为主,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这种电位变化为超极化,这种电位变化为IPSPIPSP 。机制:机制:图图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问题:问题:EPSPEPSP和

7、和IPSPIPSP的概念及形成机制的概念及形成机制。APAP达轴突末梢达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去极化CaCa2+2+内流入突触内流入突触前膜前膜突触小泡前移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融合、破裂与前膜融合、破裂,递质释放递质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与后膜受体结合与后膜受体结合与后膜受体结合NaNa+内流大于内流大于K K+外流外流ClCl-内流、内流、K K+外流外流突触后膜去极化突触后膜去极化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膜超极化EPSPEPSPIPSPIPSP小小 结结(三)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三)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o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递质释放

8、的量主要取决递质释放的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于进入末梢Ca2+的量。的量。肉毒杆菌毒素,可抑制肉毒杆菌毒素,可抑制AChACh的释放的释放o影响递质消除的因素:影响递质消除的因素: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酯酶,AChACh积聚积聚,出现肌细胞挛缩等中毒症状出现肌细胞挛缩等中毒症状o影响受体的因素:影响受体的因素:美洲箭毒可以同美洲箭毒可以同AChACh竞争结竞争结合位点合位点(肌松剂肌松剂);接头后膜上;接头后膜上AChACh受体功能异常受体功能异常,重症肌肉无力。重症肌肉无力。三、神经递质和受体三、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的概念和分类(一)神经递质的概念和分类 神经递

9、质:神经递质:指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指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质。调质:调质: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对递质信息传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对递质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按分布:按分布:中枢递质中枢递质和和外周递质外周递质按结构:按结构:(二)(二)Ach和和NE的外周分布的外周分布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

10、神经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小汗支配小汗腺和骨骼肌的舒血管纤维)腺和骨骼肌的舒血管纤维)释放释放AchAch神经纤维:神经纤维:2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肾上腺素能纤维: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大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三(三)外周递质受体及其作用外周递质受体及其作用1 1、受体的概念、受体的概念受体(受体(receptorreceptor):指细胞膜和细胞内能与某些:指细胞膜和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生物分子。2 2、

11、分布:、分布:外周神经节和效应器细胞膜上外周神经节和效应器细胞膜上3、分类:、分类:(1 1)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M M受体和受体和N N受体受体(2 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受体和受体和 受体受体(1 1)胆碱能受体:概念)胆碱能受体:概念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 阻断剂:阻断剂:阿托品阿托品分布:分布: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支效应器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的平滑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膜上(肌细胞膜上(M1-M5M1-M5)作用作用心脏活动抑制;心脏活动抑制;平滑肌兴奋(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膀平

12、滑肌兴奋(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胃肠道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胃肠道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舒张烟碱受体(烟碱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icotinic receptor,N N受体)受体)分布:分布: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N(N1 1)神经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上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上(N(N2 2)阻断剂:阻断剂:筒箭毒筒箭毒 N N1 1:六烃季铵:六烃季铵 N N2 2:十烃季铵:十烃季铵(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概念:能与概念:能与NENE结合的受体。

13、结合的受体。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作用:SM(+)SM(+)小肠抑制小肠抑制 拮抗剂拮抗剂:酚妥拉明酚妥拉明 1 1:哌唑嗪:哌唑嗪 2 2:育亨宾:育亨宾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作用:SM(-)SM(-)心脏(心脏(+)1 1 心脏(心脏(+)2 2 SM(-)SM(-)阻断剂:普萘洛尔(心得安)阻断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 1:阿替洛尔:阿替洛尔 2 2:丁氧胺(:丁氧胺(心得乐)心得乐)o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受体为主受体为主骨骼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受体为主受体为主o NE、E(Adr):作用机制

14、(见循环)作用机制(见循环)受体受体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M M受体)受体)烟碱受体(烟碱受体(N N受体)受体)亚型亚型M M1 1M M5 5肌肉型(肌肉型(N N2 2 )神经元型(神经元型(N N1 1)类型类型 G 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分布分布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支配应器细胞、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的汗腺、骨骼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膜上细胞膜上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N N1 1)神神经经-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上(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上(N N2 2 )作用作

15、用心活动心活动,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支气管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膀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消化腺汗腺分泌,骨骼肌血,骨骼肌血管舒张管舒张骨骼肌收缩,自主神经节神经骨骼肌收缩,自主神经节神经元兴奋元兴奋拮抗拮抗剂剂阿托品阿托品筒箭毒筒箭毒 ,六烃季铵(,六烃季铵(N N1 1)十烃季铵(十烃季铵(N N2 2)胆碱能受体及其作用胆碱能受体及其作用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作用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作用 受体受体 受体受体 1 2 1 2 3亚型亚型血管、子宫平滑肌收血管、子宫平滑肌收缩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胃肠平滑肌舒张胃肠平滑肌舒张血管、子宫、小肠、血管

16、、子宫、小肠、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率,心率分布分布与与效应效应拮抗剂拮抗剂酚妥拉明酚妥拉明 1:哌唑嗪哌唑嗪 2:育亨宾:育亨宾普萘洛尔普萘洛尔 1:阿提洛尔:阿提洛尔 2:丁氧胺:丁氧胺思考?四、反射活动的规律四、反射活动的规律(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神经元间联系方式:神经元间联系方式:1.1.单线式联系单线式联系2.2.辐散和聚合式联系辐散和聚合式联系3.3.链锁式和环式联系链锁式和环式联系辐散式联系:辐散式联系: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分支与一个

17、神经元通过轴突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常见传入通路。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常见传入通路。聚合式联系:聚合式联系:一个神经元接受来自多个神经元的一个神经元接受来自多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建立突触联系。常见传出通路。轴突末梢而建立突触联系。常见传出通路。链锁式联系:链锁式联系:使兴奋在空间上扩大作用范围使兴奋在空间上扩大作用范围环式联系:环式联系:使兴奋终止或延续使兴奋终止或延续(二)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二)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1.1.单向传播单向传播2.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centraldelay)3.3.兴奋的总和兴奋的总和4.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5.5.后发放后发放6.6.

18、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易发生疲劳(三三)中枢抑制中枢抑制(centralinhibition)中枢抑制中枢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1 1、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突触前抑制:是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抑制。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抑制。(1 1)结构基础:轴)结构基础:轴-轴型突触轴型突触(2 2)机制:)机制:(3 3)意义:选择性调节感觉信息传入)意义:选择性调节感觉信息传入 大量无关的或次要的感觉信息在上传的过程中,大量无关的或次要的感觉信息在上传的过程中,

19、通过该机制被选择性地削除,从而使重要的信通过该机制被选择性地削除,从而使重要的信息上传,进而保证机体的感觉和思维集中。息上传,进而保证机体的感觉和思维集中。2 2、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1 1)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图图)意义:协调不同中枢活动。意义:协调不同中枢活动。(2 2)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图图)意义:防止神经元过度和过久的兴奋;促使同一意义:防止神经元过度和过久的兴奋;促使同一中枢内神经元同步活动。中枢内神经元同步活动。第二节第

20、二节 神经系统对感觉的调节神经系统对感觉的调节各种刺激各种刺激 感受器感受器 感觉中枢感觉中枢作用作用传入通路传入通路产生各种特定感觉产生各种特定感觉整整合合和和分分析析躯体感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内脏感觉 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 电磁感受器电磁感受器按刺激的性质不同按刺激的性质不同一、感觉形成的外周机制一、感觉形成的外周机制(一)感受器的结构和分类(一)感受器的结构和分类感受器感受器和和感受细胞感受细胞感受器感受器 (receptor):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专

21、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1 1、适宜刺激、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敏感一种感受器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敏感。感受器对适宜刺激最敏感,感觉阈值最低。感受器对适宜刺激最敏感,感觉阈值最低。2 2、换能作用、换能作用 感受器能把刺激能量转变成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感受器能把刺激能量转变成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二)感受器的生理作用和特性(二)感受器的生理作用和特性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刺激刺激感受器感受器过渡性电位过渡性电位总和总和传入传入N上的上的AP3 3、编码作用、编码作用 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

22、到APAP的序列的序列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之中,起到了信息的转移作用。不同性质的刺激如何不同性质的刺激如何编码?编码?刺激性质,感受器种类,大脑皮层的不同感觉区刺激性质,感受器种类,大脑皮层的不同感觉区同一同一性质但强度不同的刺激如何性质但强度不同的刺激如何编码?编码?兴奋的传入神经数目,动作电位的频率兴奋的传入神经数目,动作电位的频率4 4、适应、适应用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传用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入神经纤维上APAP的频率会逐渐降低。的频率会逐渐降低。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的触觉小体。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的触觉小体。慢适应感受器:如主动

23、脉弓压力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如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二、感觉形成的中枢机制二、感觉形成的中枢机制(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精细触-压觉和本体感觉dorsal column pathwayLHSspinal cord injuryLoss of sense of:touchproprioceptionvibrationin left legspinothalamic pathwayLHSspinal cord injuryLoss of sense of:TouchPainWarmth/coldin right leg1 1、丘脑的核团、丘脑的核团(1 1)特异感觉接替核)

24、特异感觉接替核(2 2)联络核)联络核(3 3)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2 2、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sensoryprojectionsystem)(1 1)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projectionsystem)概念:概念:机体的各种感觉(除嗅觉)传入的冲动在丘机体的各种感觉(除嗅觉)传入的冲动在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特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换元后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特定感觉的功能系统,称为特异投定区域,产生特定感觉的功能系统,称为特异投射系统。射系统。(图)(图)特点:特点:投射到大

25、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投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投射关系。射关系。功能: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和激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引起特定感觉和激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2 2)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 (nonspecificprojectionsystem)概念:概念:各种感觉传导纤维上行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各种感觉传导纤维上行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在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元后上行至髓板内核群后,弥在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元后上行至髓板内核群后,弥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称为非特异投射系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统。(图图)特点: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26、无点对点投射关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无点对点投射关系。系。功能: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为产生特定感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为产生特定感觉提供条件。觉提供条件。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传导通路传导通路特异固有的特异固有的无特异性无特异性换元次数换元次数3-53-5次次5 5次以上(可达几十次)次以上(可达几十次)丘脑核团丘脑核团感觉接替核(主)感觉接替核(主)联络核(次)联络核(次)髓板内核群髓板内核群皮层投射皮层投射部位和特部位和特点点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投特定感觉区,有点对点投射关系。主要终止在第射关系。主要终止在第4 4层,形成轴层,形成轴-

27、胞型突触胞型突触广泛区域,无点对点投射广泛区域,无点对点投射关系。终止在皮层各层关系。终止在皮层各层,形形成轴成轴-树型突触树型突触功功 能能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皮层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皮层产生运动性冲动。产生运动性冲动。改变并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改变并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保证状态,保证SPSSPS功能的实现。功能的实现。受损后的受损后的表现表现不易受麻醉药的影响,切断不易受麻醉药的影响,切断后,动物保持清醒状态。后,动物保持清醒状态。易受麻醉药的影响,切断后,易受麻醉药的影响,切断后,动物处于昏睡状态。动物处于昏睡状态。(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一体表感觉区

28、的特点第一体表感觉区的特点1 1、倒置分布,头面、倒置分布,头面部为正立。部为正立。2 2、交叉投射,头面、交叉投射,头面部为双侧性投射。部为双侧性投射。3 3、投射区大小与感、投射区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三、痛三、痛 觉觉(一)痛觉产生的外周机制(一)痛觉产生的外周机制痛觉痛觉(pain):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常伴有情绪变化、内脏反应和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常伴有情绪变化、内脏反应和躯体运动性防卫反应。躯体运动性防卫反应。“Painisanunpleasantsensoryandemotionalexperi

29、enceassociatedwithactualorpotentialtissuedamageordescribedintermsofsuchdamag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伤害性刺激伤害性刺激 组织细胞受损组织细胞受损 释放致痛物质释放致痛物质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产生痛觉(快痛)产生痛觉(快痛)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内脏反应和情绪反应边缘系统、下丘脑边缘系统、

30、下丘脑StiPGE2 PGI2缓激肽组胺Ach5-HTK+H+(二)躯体痛(二)躯体痛1 1、体表痛(皮肤痛)、体表痛(皮肤痛)快痛:发生快(快痛:发生快(A A类),定位清楚,尖锐的刺痛。类),定位清楚,尖锐的刺痛。慢痛:发生慢(慢痛:发生慢(C C类),定位不清楚,烧灼痛,类),定位不清楚,烧灼痛,常伴有痛反应。常伴有痛反应。(表)(表)2 2、深部痛、深部痛特点:慢痛,定位不明确,常伴有痛反应。可反特点:慢痛,定位不明确,常伴有痛反应。可反射性引起邻近骨骼肌收缩、缺血而加剧疼痛。射性引起邻近骨骼肌收缩、缺血而加剧疼痛。快快 痛痛 慢慢 痛痛A纤维传导定位清楚定位不清楚先发生后发生消失快消

31、失慢尖锐的刺痛烧灼痛C 纤维传导常伴有痛反应(三)内脏痛(三)内脏痛(visceralpain)1 1、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有痛反应,对刺激分、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有痛反应,对刺激分辨力差。辨力差。2 2、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炎症等刺激敏感。、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炎症等刺激敏感。3 3、常伴有痛反应。、常伴有痛反应。4 4、常发生牵涉痛。、常发生牵涉痛。(1 1)牵涉痛)牵涉痛(referredpain)的概念的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现象。(2 2)常见的牵涉痛)常见的牵涉痛(3 3)产生机制)产生机制第三

32、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 1、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脊髓脊髓、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一、一、脊髓对脊髓对运动调节运动调节(一)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一)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脊髓脊髓的运的运动神经元动神经元小脑小脑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外周感受器外周感受器最后公路(最后公路(finalcommonpath)脑干脑干2 2、运动单位、运动单位(motor unit)(motor unit):由一个由一个运动神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维所组成

33、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图图)v引起肌肉运动引起肌肉运动v调节姿势,为运动提供必要的背景和基础调节姿势,为运动提供必要的背景和基础v协调不同肌肉活动协调不同肌肉活动运动神经元兴奋的作用运动神经元兴奋的作用(二)脊休克(二)脊休克(spinal shock)(spinal shock)概念:概念:人和动物的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人和动物的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的无反应状以下的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的无反应状态态。表现:表现:肌紧张下降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肌紧张下降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积聚等。下降,发汗反射消

34、失,粪、尿积聚等。产生原因:产生原因: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性调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易化性调节。节。(三)牵张反射(三)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stretch reflex)1 1、概念、概念: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图)(图)2 2、类型、类型腱反射腱反射(tendon reflex)(tendon reflex):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张反射。肌紧张肌紧张(muscle tonus)(muscle tonus):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缓慢持续牵

35、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随意运动的基础。牵张反射,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随意运动的基础。3 3、反射弧、反射弧(1 1)感受器)感受器肌梭肌梭(muscle spindle)(muscle spindle)与梭外肌并联感受肌与梭外肌并联感受肌肉的长度变化肉的长度变化(2 2)传入纤维)传入纤维a a类:快传导纤维,类:快传导纤维,末梢呈环状绕于核末梢呈环状绕于核袋和核链纤维。袋和核链纤维。类:慢传导纤维,类:慢传导纤维,末梢呈花枝状绕于末梢呈花枝状绕于核链纤维。核链纤维。运动运动N N元元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梭外肌梭外肌(3 3)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4

36、 4、牵张反射过程、牵张反射过程 牵拉肌肉牵拉肌肉肌梭肌梭兴奋兴奋和和纤维纤维脊髓脊髓运动运动N N元兴奋元兴奋传传出神经兴奋出神经兴奋受牵肌受牵肌肉收缩。肉收缩。5.-5.-环路在维持牵张反射中的作用环路在维持牵张反射中的作用 运动运动N N元兴奋元兴奋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梭内肌收缩梭内肌收缩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肌梭感受器的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加传入冲动增加使使运动神经元兴奋,运动神经元兴奋,-环路环路:由于由于神经元的活动而使梭外肌收缩神经元的活动而使梭外肌收缩的反射途径称为的反射途径称为-loop-loop。作用:作用:6.6.腱器官的作用腱器官的作用腱器官:与梭外肌腱器官:与梭外肌串联感

37、受肌肉的张串联感受肌肉的张力变化力变化反牵张反射:肌肉收缩反牵张反射:肌肉收缩牵拉肌腱牵拉肌腱腱器官兴奋腱器官兴奋传入神经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经元兴奋抑制该抑制该运动运动N N元元传出神经抑制传出神经抑制肌肉肌肉舒张舒张反射停止。反射停止。7 7、牵张反射和反牵张反射的意义、牵张反射和反牵张反射的意义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对抗重力和外力对肌肉的牵拉,对抗重力和外力对肌肉的牵拉,维持正常的肌紧张和保持身体的姿势及平衡。维持正常的肌紧张和保持身体的姿势及平衡。反牵张反射:反牵张反射:使肌张力不致太大,避免肌肉使肌张力不致太大,避免肌肉损伤,保护肌肉。损伤,保护肌肉。二、脑干对肌紧

38、张和姿势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一)脑干网状结构抑制系统及其作用一)脑干网状结构抑制系统及其作用脑干网状结构抑制系统(图)脑干网状结构抑制系统(图)作用:抑制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作用:抑制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二)脑干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及其作用二)脑干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及其作用脑干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图)脑干网状结构易化系统(图)作用:加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作用:加强抗重力肌的肌紧张(腹内侧区)(背外侧、脑桥和中脑被盖)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decerebrate rigidity):在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

39、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象。原因: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原因:切断了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活动位与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以致肌紧张过度增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增强,以致肌紧张过度增强。强。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1 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功能:功能: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控制躯体的平衡和眼球的运动。前庭器官前庭器官前庭核前庭核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前庭核前庭核前前庭脊髓束庭脊髓束脊髓运动神经元脊髓运动神经元

40、肌肉肌肉损伤:出现平衡失调综合征和位置性眼震颤。损伤:出现平衡失调综合征和位置性眼震颤。2 2、脊髓小脑(蚓部和半球中间部)脊髓小脑(蚓部和半球中间部)功能:功能: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损伤后出协调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损伤后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紧张降低(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紧张降低(人)3 3、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皮层小脑(后叶的外侧部)功能:功能: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损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损伤后不能做协调的精巧动作。伤后不能做协调的精巧动作。四、基底核对运动的调节四、基底核对运动的调节(一)基底核的组成及功能(一)基底核的组成及功能功能:功能:参与运

41、动计划的设计和编程;参与运动计划的设计和编程;稳定随意稳定随意运动;调节肌紧张和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运动;调节肌紧张和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二(二)基底核的环路联系)基底核的环路联系(三)(三)基底核损害的表现基底核损害的表现1 1、震颤麻痹:运动、震颤麻痹:运动、肌紧张、肌紧张2 2、舞蹈病:运动、舞蹈病:运动、肌紧张、肌紧张震颤麻痹舞蹈病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脊髓胸腰段灰质脊髓胸腰段灰质 骶髓灰质和脑干神经核骶髓灰质和脑干神经核 节前纤维短节前纤维短 节前纤维长节前纤维长 节后纤维长节后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

42、节后纤维短 分布广泛分布广泛 分布较局限分布较局限 反应弥散反应弥散 反应局限反应局限(一)结构特征(一)结构特征(图图)一、外周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一、外周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调节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肾皮肤和肌肉内的血管、一般的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只受交感支配。上腺髓质只受交感支配。节前纤维节后纤维返回总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总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三)自主神经调节内脏功能的特征(三)自主神经调节内脏功能的特征1 1、紧张性作用、紧张性作用3 3、双重神经支配,作用相互拮抗、双重神经支配,作用相互拮

43、抗交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机体在剧烈运动、创伤、机体在剧烈运动、创伤、恐惧时功能亢进。恐惧时功能亢进。迷走迷走-胰岛素系统:胰岛素系统:机体在安静时活动增强。机体在安静时活动增强。4 4、对某些内脏活动的调节还同该器官当时的功能、对某些内脏活动的调节还同该器官当时的功能有关。有关。2 2、相互协同作用、相互协同作用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某些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功能:某些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功能:延髓延髓:基本生命中枢基本生命中枢 中脑中脑

44、:瞳孔对光反射中枢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中脑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中脑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摄食中枢摄食中枢(外侧区外侧区)1、对摄食活动的调节、对摄食活动的调节饱中枢饱中枢(腹内侧核)腹内侧核)渴觉中枢渴觉中枢(外侧区外侧区)2 2、对饮水活动的调节、对饮水活动的调节3、对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调节、对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调节4 4、对情绪反应时内脏活动的调节、对情绪反应时内脏活动的调节情绪反应:指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伴有的生情绪反应:指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伴有的生理反应。理反应

45、。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内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由下丘脑内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5 5、调节腺垂体分泌、调节腺垂体分泌6、生物节律控制生物节律控制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控制日周期节律的中心控制日周期节律的中心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据周期的长短分为: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据周期的长短分为: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日节律最突出。日节律最突出。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 (一)概念(一)概念: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在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一一 、脑电图(、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

46、m EEG)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二(二)脑电图的波形脑电图的波形脑电波 频率 幅度 常见部位 出现条件波 8-13 20-100 枕叶 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波 14-30 5-20 额叶 顶叶 成人活动时波 4-7 100-150 颞叶 顶叶 少儿正常脑电,成人困倦时波 0.5-3 20-200 颞叶 枕叶 婴幼儿正常脑电 成人熟睡时各种波形特征、常见部位和出现正常脑电图条件各种波形特征、常见部位和出现正常脑电图条件 二、觉醒与睡眠二、觉醒与睡眠(一)觉醒:脑电呈现(一)觉醒:脑电呈现波波(二)睡眠:脑电呈现慢波(二)睡眠:脑电呈现慢波觉醒觉醒慢波睡眠慢波睡眠

47、 快波睡眠快波睡眠1 1、睡眠中两种时相的转换、睡眠中两种时相的转换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或异相睡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 2.2.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两种睡眠时相的特点 (见表)(见表)慢波睡眠(慢波睡眠(SWSSWS)快波睡眠(快波睡眠(FWSFWS)脑电图脑电图同步化慢波同步化慢波去同步化快波去同步化快波感觉功能感觉功能 (唤醒阈(唤醒阈)运运动动功功能能(肌肌张张力力、反射运动反射运动),阵发性眼球快,阵发性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肢体抽动速运动,部分肢体抽动自自主主神神经经功功能能心心率率 、血血压压 、呼呼吸吸 、尿尿量量 、体体温温 、代代谢谢率率 、唾

48、唾液液分分泌泌;胃液分泌胃液分泌 、发汗、发汗心心率率 、血血压压 、呼呼吸吸 ,而且变化不规则,而且变化不规则 做梦做梦7%7%80%80%3 3睡眠的生理意义睡眠的生理意义 慢波睡眠:生长素分泌慢波睡眠:生长素分泌,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有利于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体力的恢复。育和体力的恢复。快波睡眠: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利快波睡眠: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学习和记忆,促进精力的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学习和记忆,促进精力的恢复。恢复。快波睡眠会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与某些疾病的夜快波睡眠会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与某些疾病的夜间发作有关。间发作有关。1.1.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形成机制。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形成机制。2.2.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主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主要作用。3.3.比较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比较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4.4.牵张反射的过程。牵张反射的过程。5.5.小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6.6.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7.7.体表和内脏疼痛的主要特征。体表和内脏疼痛的主要特征。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