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二O一三年九月项目名称: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评价单位: 阜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证书等级: 乙 级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 第2119号编制日期:二O一三年九月目 录1建设内容及规模.1 1.1项目名称及性质.1 1.2建设内容.1 1.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3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 2.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5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7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7 3.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7 3.2
2、环评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12 3.3拟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13 3.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8 3.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84公众参与.20 4.1公众参与次数、内容和方式.20 4.2公众参与组织形式21 4.3调查的主要内容22 4.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2 4.5公众参与结论.255评价结论.256联系方式.26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初步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本项目简本如下。1.建设内容及规模1.1项目名称及性质项目名称: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地点:阜阳市颍州区
3、境内建设性质:新建总投资:180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2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保护工程:管护点6个,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区碑1块、界碑40块、界桩200块、标牌、标示牌40块,大型宣传性标牌8块,小型固定标牌180块;检查站2个,建筑面积160平方米;瞭望塔2座、防火警示牌24块;管护码头2个,巡护路8千米,巡护步道30千米;动物救护站1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投饲点15处,动物笼舍300平方米,围网800平方米。(2)恢复与治理工程:人工辅助自然恢复160公顷;退耕还湖(滩)41公顷;封滩育草265公顷;生境改善81公顷;河道疏
4、浚5千米;水位控制闸2座。(3)科研与监测工程:科研中心500平方米;生态定位监测站100平方米;鸟类环志站100平方米;气象观测站1处;水文水质监测站150平方米;关键物种观察点2处;固定样地10个;固定样线7千米。(4)宣传与教育工程:宣教中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陈列馆200平方米。(5)管理处、站工程:保护管理局办公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辅助建筑工程量102平方米;管理站3个,建筑面积共1260平方米,辅助建筑工程量240平方米。同时,为保护管理局、站配备必须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项目工程特性见表1-1。工程布局见图1-1。表1-1 项目工程特性表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建设内容备注主体
5、工程保护工程主要内容管护点、大型宣传性标牌、检查站、巡护路、动物笼舍等。恢复与治理工程人工辅助自然恢复160公顷;退耕还湖(滩)41公顷;封滩育草265公顷;生境改善81公顷;河道疏浚5千米;水位控制闸2座。配套工程科研与监测工程科研中心500平方米;生态定位监测站100平方米;鸟类环志站100平方米;气象观测站1处;水文水质监测站150平方米等宣传与教育工程宣教中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陈列馆200平方米。管理处、站工程保护管理局办公楼,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辅助建筑工程量102平方米;管理站3个,建筑面积共1260平方米,辅助建筑工程量240平方米。公用工程给水用水采用自备井给水供水量:1
6、011m3/d排水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集中后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湿地绿化,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实行雨污分流制,废水排放量:9.6m3/d供电由西湖镇变电所为园区供电,经城市供电网引入区内电信由城市电信网引入,区内电信线均采用光缆电信线环保工程废水治理生活污水设化粪池处理后用湿地绿化噪声治理采取加强停车场车辆管理、绿化等措施固废处理处置设垃圾箱,定时定点有专人负责收集由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置1.3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3.1项目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符合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阜阳市城市结构与形态是以颍、泉河斜向交汇形成的“”形水系为基础,形成“二河四片”的用地形态。河东片强化工业综合区的功能、配
7、套建设仓储用地及生活居住用地;泉北片设置科教及高科技实验基地,大型商贸及高级住宅区;颍西片兼具城市中心区和工业区两部分功能。颍南片依托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综合性的城市新区。阜阳市城市发展方向在现状城区基础上向南、向西发展,以向南为主,并适当发展泉北、颍东组团。阜阳市绿地规划目标是:调整布局结构,完善绿地类型,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物色园林景观,重视生态效应形成以环、楔、带、廊、园为基本框架的绿地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园绿地规划 公园绿地由公园、街头游园、滨水绿带等组成,公园绿地以向公众开放、游憩为主要特征,兼具景观、环境、教育、防灾等功能。战略布局 规划重点布局三角洲公园、古西湖生态公
8、园、青颍公园、文峰公园、刘琦公园等18个城市公园。城区内颍河、泉河两侧规划不少于100米的滨水绿带,七渔河、西清河、东清河、环城河、二道河、济河等河道两侧规划不少于50米的滨水绿带。项目的建设属于阜阳市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中的内容,是属于规划中的颍河、泉河绿化带以及三角洲公园的一部分,项目符合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的要求。1.3.2选址环境合理性(1)与规划的协调性:拟建项目符合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绿地的要求,充分考虑了项目所在地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2)满足绿化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综合分析了河流流向、流量,结合城
9、区规划布局及发展的需要,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根据技术标准,来确定路线的走向。(3)与环境敏感目标的关系:拟建项目尽量避开居民聚集地和城市建筑,减少拆迁量。但由于本项目位于颍州西湖湿地保护区内,项目涉及的范围广,项目范围内人口密集,有多个居民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对敏感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施工结束后,对敏感点的环境影响将会减弱。 (4)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目前项目所在地为颍州西湖湿地保护区内,项目的实施对于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维持、改善和提高西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境,发掘古颍州西湖文化,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
10、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3.3 环境可行性分析1.3.3.1 地表水环境项目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湿地园林绿化,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因此。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不产生影响。1.3.3.2环境空气本项目通过对湿地保护工程、恢复与治理工程等的建设,促进了西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维持、改善和提高西湖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对改善局部环境空气起到积极作用。1.3.3.3 声学环境本工程营运期噪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景区固定设施及机械产生的噪声;二是游人喧哗以及游客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服务设施及机械噪声产生地点固定,声源值不大,且服
11、务点多分散,因此噪声影响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汽车交通噪声随车辆行驶是流动线源,主要影响区域集中于公路两侧及景区的停车场,且车流量不大,因此,交通噪声对整个景区环境的影响不大。1.3.3.4 固体废弃物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办公管理人员及游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该项目职工共40人,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0.25kg计算,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3.7t/a,游人按1000人/d,产生量每人每天0.1kg计算,则垃圾产生量为36.5t/a,这部分垃圾袋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每日统一清运、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1.3.4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本次对环境质量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建设区域环境空气、声环境均具
12、有充足的环境容量。项目区的产生的污水通过预处理后用于园林绿化,不进入地表水体,本区域环境承载力对本项目的开发活动是可以承受的,项目的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环境的改善。1.3.5公众认可性通过本次评价公众参与调查情况来看,94.8%的公众对本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5.2%的公众持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公众持反对态度。公众同时要求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1.3.6 总体结论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满足相应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了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在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采取了相应的环境防护工程,使对环境的影响降
13、至最低。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其环境可行性、区域环境承载力、公众认可性等方面均符合建设要求。本项目选择是可行的。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地点位于阜阳市西15公里的颍州西湖自然保护区境内。范围包括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在内的新老泉河及老西湖遗址一带的低洼地。其地理位置坐标处于东经 1151111546,北纬 3256 3309之间,具体范围包括景区、程集、西湖、九龙、姜堂、颍西、马寨、新村、闻集、中市、宁老庄等11个乡(镇、办事处)。环境现状如下:2.1.1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论由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监测点在全部
14、监测时段范围内,SO2、NO2、PM10、TSP日均值均无超标,其中S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670.193之间;NO2的单因子指数Si在0.1500.175之间,PM10单因子指数Si在0.7930.947之间。TSP单因子指数Si在0.7770.927之间。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清淤堆场的N3H、H2S的单因子指数Si分别为0.1430.05,各项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和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2.1.2地表水现状评价结论由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表明:颍河TN、NH3-N全
15、部监测数值出现超标;泉河TN全部监测数值出现超标,COD、BOD52月监测值超标,,两河段其余各监测因子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说明颍河、泉河阜阳段水质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水体要求。2.1.3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由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均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2.1.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07年阜阳市颍州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和安徽颍州西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72016),西湖自然保护区有浮游植物8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及湿地植被38种;浮游动物70种,底栖动物9种,鱼类19种,两栖及爬行类11种,鸟类
16、89种,哺乳类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大鸨、白头鹤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小天鹅、灰鹤、鸢、鸳鸯、赤腹鹰、普通鵟、红隼、燕隼、短耳鸮、长耳鸮10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鸿雁、灰雁、花脸鸭、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环颈雉等18种。同时还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莼菜,二级2种,即水蕨、野菱。另外,该区还有丰富的昆虫资源,据初步考察结果已知有昆虫11目57科约200种,其中以鳞翅目昆虫最多。 2.1.5土壤类型调查颍州西湖坝内多为河流淤泥,坝外主要是灰潮土和普通砂礓黑土亚类,普通棕壤亚类次之。土壤中性偏碱,pH值7.58.5之间。其中砂姜黑土占68%,为主要土壤,其有机储量1.35
17、克/公斤,含氮1.02克/公斤,速效磷11毫克/公斤,速效钾150毫克/公斤。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本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1。表2-1 环境现状监测及影响预测评价范围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水环境西湖湿地:11000公顷。大气环境抛泥区及其周围200m区域。声环境项目区场界外1m及200m范围内敏感点。生态环境西湖湿地:11000公顷范围内内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阜阳市西湖镇等受项目影响的区域。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两方面。3.1.1施工期1、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
18、械设备于现场运行,单体设备声源声级均在76dB(A)110dB(A)之间。为减缓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施工设备选型时,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并注意定期保养,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从源头上降低噪声。(2)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期应严格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有关规定。由于人体对声比较敏感,为保证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在附近(100m内)有居民的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 (22:0006:00)应停止作业。此外,对于特殊敏感点还可在施工现场设置移动屏障等环保措施。(3)施工机械噪声往往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和高强度等特点,对于此类情况,
19、一般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操作时间的方法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或对各种施工机械作业时间加以适当调整。(4) 对于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敲击、人的喊叫等施工声源,要求施工队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5) 要求业主在施工现场标明投诉电话,业主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即时处理环境纠纷。2、施工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扬尘主要产生于平整土地、开挖路面、建材装卸、车辆行驶、河道底泥的疏浚及堆放等作业。会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各作业区的施工结束和堆场底泥固化、植被恢复,环境影响也将随之消失。为减轻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采取的措施如
20、下:(1)洒水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抑止。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另外,运输材料较好地被覆、避免敞开式运输;石灰、黄砂等堆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2)商品化应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施工单位,采用商品混凝土、厂拌沥青以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对于定点的商品化水泥、沥青生产单位,可以提出“三同时”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有关因子对环境的影响,并可通过强化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的办法,确保环境空气免受污染。(3)避开下风向100m内的居民住宅对于
21、临时的、零星的水泥搅拌及沥青作业场地,在场地选址时,应避开下风向100m内的居民住宅。(4)底泥及时清运对于疏挖的底泥要及时清运,不能长期堆积在河道两岸,清运底泥的汽车应采用密封罐车,以免运输途中对沿途道路、居民和行人产生影响。(5)在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环境。3、施工对生态的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项目区原有的生态系统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受生态条件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单一,功能不尽完善。项目的建设将以原有生态系统的为基础,形成新的以湿地水域、草地、人工建筑、
22、道路等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当然,项目区内复合生态系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后才能逐渐趋于稳定。项目区林地、灌草地资源的损失和农田面积的减少将导致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的减少和生态功能的削弱。与此同时,可以以工程建设为依托,引入本地种属的乔灌木(杨树、水杉等)、栽培植物、绿化草坪等,结合周边环境,通过多层次的自然种植,调整项目区生态系统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尽可能地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拟建工程对项目区植被生产力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时段不长,由于区域生态因子组合条件良好,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较强,通过植被补偿及生态系统结构上的优化,自然
23、生态系统可在人工帮助下逐步得到修复,项目施工对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扰动随着施工的结束基本可以得到恢复,但必须注意施工后的生态恢复措施及时到位。(2)工程建设对地形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的影响项目区属于平原地貌,由于本项目的建设将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围绕塌陷湿地水域,并经过整理和埋设地下供排水系统后,重新建植草坪或植树;服务区、停车场、道路的建设也充分依附现有地形,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对区域地形地貌造成大的影响。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土地覆被,野生动物生境被破坏或受到影响,尤其是两栖和爬行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将被破坏,野生兽类和鸟类因人为活动频繁已很少活动于项目区内;在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布着东
24、方白鹳、白枕鹤和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地,本项目在实验区实施,距国家保护动物分布区域约5km,虽然工程施工将不利于野生动物生长与栖息,但影响较为有限,从长期来看,项目完工,区域生态系统渐趋稳定以后,野生动物会逐渐回到原有的栖息地环境。工程施工过程将清除部分地表植被,会对附近野生动物的生境造成影响,但由于景观水域范围相对不大,受影响的野生动物可以移居或到邻近的区域活动,且东方白鹳、白枕鹤和大鸨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距本次评价区域较远,对其影响不大。另外,应当注意的是,由于人工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也为各种昆虫和鼠类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虫害、鼠害等生物性灾害可能会有所增加。因此,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天
25、敌资源,利用食物链控制虫鼠害,维护项目区生态平衡。4、施工对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较大面积挖损和堆垫地貌,地面植被土壤损失殆尽,对项目区及周边产生诸多不利影响。针对本项目 “线”长、建设面积广周期长的特点,新增水土流失的防治以项目建设施工区及临时堆渣场为重点防治区域,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治体系。为了减缓水土流失的发生, 该计划应包括以下一些重点: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工程的临时占地尽可能不要占用原有绿地,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原状。占有绿地的,必须重新植树种草,确保绿地面积不受损失。施工单位应随时与气象部门联系,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施工时
26、要随时保持施工现场排水设施的畅通,地质不良地段的驳岸、护岸的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雨季填筑护岸等土方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以保证驳岸、护岸等填挖土方质量。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不致积水。当暴雨来临时应使用一些防护物,如使用草席等进行覆盖,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沉沙池,这两项措施同时实施的效果相当好。在堆场及灰土拌和场等周围,应设土工布围栏,以减少建材随雨水流失造成环境影响。5、底泥堆场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分析由于堆场土壤在施工过程中将被疏挖上来的底泥覆盖,土壤利用方式将完全发生改变。由于堆场底部及围埝全部用土工膜进行了防渗处理,因此原有土壤不会受到影响。堆场吹填结束后,将根据实际
27、情况进行植草或造景,表层土壤是疏挖的底泥,其土壤特征值将由底泥决定。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将发生改变,原有洼地等将被改造成为林业和生态等用地,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6、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染分析本工程的子项目较多,不同建设阶段施工人员的人数相差较大。具体各阶段施工人员暂缺。这里,假设一般场地的施工人数为100人,用以计算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染量。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产生量为5.6t/d,施工人员产生垃圾量为9.1t/a。对于生活污水,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工地,应设立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并及时清运。生活垃圾要定点堆放,及时清运,严禁混入建筑垃圾。3.1.2营运期1、地表水环境
28、影响分析营运期水污染因素包括园区办公人员生活污水、游人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为9.6t/a,根据营运期水污染因素的分析,本项目营运后主要产生办公生活污水和游人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水水量约8.8t/d。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于园区园林绿化。废水不排入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周围的水域,对周围水域无影响。2、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办公管理人员及游人产生的生活垃圾,该项目职工共40人,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0.25kg计算,则每天产生生活垃圾3.7t/a,游人按1000人/d,产生量每人每天0.1kg计算,则垃圾产生量为36.5t/a,这部分垃圾袋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每日统一
29、清运、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营运期噪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景区固定设施及机械产生的噪声;二是游人喧哗以及游客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服务设施及机械噪声产生地点固定,声源值不大,且服务点多分散,因此噪声影响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汽车交通噪声随车辆行驶是流动线源,主要影响区域集中于公路两侧及景区的停车场,且车流量不大,因此,交通噪声对整个景区环境的影响不大。4、景观生态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前,项目区主要景观结构由农用地、林草地、湿地、道路等景观拼块类型。项目建成后,该区的景观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景观结构仍以林草地、湿地等主要景观拼块组成,景观影响如下:(1)建设生境改善81公
30、顷;河道疏浚5千米;水位控制闸2座。可以弥补人工环境的某些不足,进行空间的自然转换与过渡,还能增加景观层次,丰富景观色彩。(2)在树种选择上,注重乡土物种与外来物种的结合。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构筑的拓展生态位,合理配置乔、灌、藤和草本植物,丰富下层植物,增加群落物种种类,形成疏密有度、高低错落的群落层次结构以及丰富的色相和季相。(3)建设人工辅助自然恢复160公顷;退耕还湖(滩)41公顷;封滩育草265公顷,提高空间异质性,构建多样的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吸引鸟类等野生动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4)以绿廊、道路、水体为纽带把各种绿地、自然景观联系起来组成绿色生
31、态网络。3.2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概况见3-2。表3-2 环境保护目标概况名称规模方位与外围保护地带距离(m)功能后王庄80户,280人N70居民区柿树园160户,560人N100居民区吴庄60户,210人E20居民区陈庄210户,740人S50居民区大王庄70户,245人N150居民区小王庄57户,200人NW60居民区刘庄86户,300人NW30居民区汤庄38户,133人W20居民区陈庄42户,147人SW120居民区曹庄280户,980人S80居民区五神庙庄170户,600人E160居民区3.3拟采取的污染防治对策3.3.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安徽颍州西湖湿地保护和恢
32、复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河道底泥疏挖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1)恶臭污染防治措施河道清淤工程应选择在枯水期、气温较低的季节分段进行,在两岸完成截流工程后,应分段进行施工,清除出的底泥、垃圾及时运送至底泥临时堆场,风化晾干后用于工程本身的填方用土或农用,做好底泥的综合利用工作;如清出的底泥及垃圾无法及时清运,应将底泥装入草包中堆存,以减少扬尘和恶臭气体散发,避免对附近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底泥应密闭运输,以防止沿途散落,影响城市景观;底泥堆场应选在环境敏感目标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并要满足相应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注意做好施工工人个人防护,注意检查、救护。(2
33、)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蓬布。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防治。如果只洒水清扫,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如果清扫后洒水,抑尘效率能达90以上。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45次,其扬尘造成的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要求各自项目施工场地均配备洒水车一辆。此外,石灰、砂土等堆放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施工单位,采用商品化的厂拌水泥以及封闭式的运输车辆。对于临时的、
34、零星的水泥搅拌场地,在场址选择时,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弃土应尽早清运至市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低洼场地填筑处置或运送至垃圾填埋场。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尽快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3)其它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和车辆,对于废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强机械和车辆的管理和维护,减少因机械和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3.3.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由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可以看出,施工场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大,且各子项目所在地区均有敏感点分布,因此项目建设和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1)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期应严格执行G
35、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有关规定。由于人体对声比较敏感,为保证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在附近(100m内)有居民的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06:00)应停止作业。此外,对于特殊敏感点还可在施工现场设置移动屏障等环保措施。(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应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使用,除此之外,高噪声设备的施工时间应合理安排。护坡工程的施工机械噪声往往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和高强度等特点,对于此类情况,一般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操作时间的方法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减少夜间施工或对各种施工机械作业时间加以适
36、当调整。(3)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4)降低设备声级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器等。固定机械设备与挖土、运土机械,如挖土机、推土机等,可以通过排气管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由于机械设备会由于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音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级,因此对动力机械设备应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5)降低人为噪音按照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而采用现代化
37、设备。(6)建立临时声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可适当建立单面声障。(7)在道路两侧栽种行道树、河道两岸种植防护林,以减轻运输时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3.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挖出的淤泥应尽快外运,以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如一时无法外运,则应将淤泥装入草包中堆存,以减少扬尘和臭气散发。淤泥外运必须采用密闭运输车,防止沿途撒落,影响景观、卫生。(2)淤泥送临时堆场填埋时,应做好渗滤液处理设施管理,确保达标排放。(3)由于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而重金属浓度却低,可用作城市绿地用泥,对改善城市林地、绿地、苗圃的土壤结构、增加肥效有一定作
38、用。部分底泥可以就地用于工程护岸时填方用土,以减少运输量和填埋量,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4)制作陶粒,用来替代粘土作建筑材料粘土砖目前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对粘土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农村耕地资源的破坏和减少。经有关研究表明,河流底泥中适当调整、添加某些成份,就能烧制出700#的粘土陶粒产品。经高温焙烧后,底泥中的重金属将大部分固溶于陶粒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由于替代了粘土,可减缓建筑制造业与农争土的矛盾,另一方面可解决淤泥的出路问题,可有效防止淤泥的二次污染。(5)弃土及建筑垃圾应按照市政、规划部门要求在指定地点进行填筑,回填场地如暂时不予利用,应进行表面植被培
39、养,防止水土流失。(6)施工遗弃的沙石、建材、钢材、包装材料等应由专人管理回收,及时清洁施工场地,不留后遗症。(7)项目运营时,项目本身不产生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园林景观养护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进入景区内行人随意丢弃的垃圾废物,量极少,由阜阳市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清理。3.3.4水土流失保护措施水土流失保护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开挖建设中,应尽量避开雨季;(2)工程施工中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护岸之用;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在回填后多余部分及时运送至其它施工场地用于施工的填方以及绿化用土,或送垃圾填埋场;(3)弃土或借土的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
40、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时的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4)工程施工应分期分区进行,不要全市全面铺开以缩短单项工期,尤其是管网铺设工程。开挖的裸露面要有防治措施,尽量缩短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5)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距下水道和河道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流入河道和下水道,减少水土流失对河流及雨水管网的影响;在砂石料场地周围堆置草包挡砂,场地四周可开挖简单的排水沟引走场地上的积水。(6)工程的临时占地尽可能不要占用原有绿地,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原状。占有绿地的,必须重新植树种草,确保绿地面积不受损失。(7)对整治河道的迎水坡面进行
41、护坡、护底。3.3.5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底泥临时堆场产生的余水。堆场的余水应经过堆场沉淀池沉淀后,如余水中的SS值超标时,可在泥浆进入围堰处适当投加絮凝剂促沉,以控制余水水质。投加药剂可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6mg/l。具体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如下:(1)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设沉淀池,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雨污水、打桩泥浆水和场地积水等经沉淀处理达标后外排。底泥临时堆场的余水应经过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2)施工场所建设临时的简易生活设施,主要是临时食堂和临时厕所,食堂厨房废水须经隔油池预处理后再汇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外排。(3)
42、项目建设施工人员尽量使用施工场地附近已有的生活设施。承包商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4)施工场地应加强管理,尽量保持场地平整,土石方堆放坡面应平整,以减少土石方等进入堆放地附近河道。(5)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不宜堆放在河流水体附近,应远离河流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大风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加强环境管理,防止施工机械或施工船只的油料泄漏或废油料倾倒进入水体后引起水污染,建议采取接漏的方式接收施工机械等漏油。(6)水质现状较好,水体功能要求较高的河道施工时选用半径较小铰刀的挖泥船,这样可减少挖泥时的扰动半径,减轻河道底泥中SS对水质的影响。3.3.6社会环境影响减缓
43、措施(1)本项目分段施工,尽快完成开挖、回填,临近医院、学校、车站等公共设施尤其要注意设置临时便道,并配设交通警示标志,在交通高峰应由交警进行疏导和调度,保证行人和车辆畅通;材料运输应避免交通高峰期,减轻城市车流压力。(2)加强对管理、施工人员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教育和意识的培养。据地质勘查资料显示,在项目区域内,目前未发现任何文物古迹,但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古迹,应立即通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并及时保护好现场,待文物部门妥善处理后再继续施工。(3)建筑材料及废弃土石方的运输应避开交通高峰期,或在夜间进行,以减少交通堵塞,降低对居民出行的影响。3.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4.1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估算
44、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562.2万元,约占总投资的31.3%,3.4.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既有来自门票的直接收入,来自旅游服务的收入,同时,旅游业又与其它行业密切相关。本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吸纳30万人次前来旅游,门票价格规划定为60元,则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800万元。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为旅游客提供衣、食、住、游等,而且还将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为其它行业创造出相当的利润,具有更大的宏观效益。风景区所在地需向游人提供大量肉、鲜鱼、蛋、蔬菜、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这必将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带动食品加工、饮料生
45、产、土特产生产、旅游工艺品加工的发展;同时,为支持风景区的开发,风景区外部的交通设施将得到改善,电力能源的投资也得到增加,这些投资必将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及其它部门表现出经济效益。3.5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3.5.1环境保护管理计划目标通过制定环境管理计划,使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符合“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将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缓到最低限度,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并为各级环境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提供依据。3.5.2环境监测计划3.5.2.1监测目的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的实施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提供技术、方法、资源上的保障,对管理工作中的偏差及时进行更正,使其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以达到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3.5.2.2监测机构 项目单位应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景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对环境监测机构行使管理权,配置专职环境管理人员23人。并下设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景区日常环保工作的管理、监测。3.5.2.3监测计划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