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周丽华1第一节 何谓高等教育?2引子:美国影片录取通知日常用语:高等教育,中学后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第三级教育?3一、何谓教育?学校教育?1、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特征:举例:2、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其特征包括:(1)专门化;(2)制度化。4三、何谓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是一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高等教育则是通过这种机构开展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一个历史的概
2、念,其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要历史地、全面地看待高等教育的问题。关键点在于:所谓“高等”教育,相对于什么而言。就一般意义上,即当时社会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是在内容上为“高深学问”;在层次上为最高层次;在人才培养规格为高级人才的教育活动。51、中世纪大学之前:前大学时期(1)古埃及、印度:古印度: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吠陀经)以及高级技艺(习俗、记账、冶金术、养蛇术等);“塔克西拉”(前1000-前500年),“那烂陀”;(2)古代中国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四书五经”的学习,明人伦,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官学:太学、国子监;私学如书院
3、。(3)古希腊、罗马哲学和修辞学(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学校(柏拉图的“学园”)、修辞学校(伊索克拉特)。6小结:1、所谓“高深学问”:主要是人文/文科教育和伦理教育。2、培养目标:宗教、政治人才。3、机构:或设于宫廷,或设于神庙,或存于私学。72、中世纪大学产生至20世纪中叶:大学时期(1)中世纪大学背景背景:公元10-1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代表: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1231)、波洛尼亚大学(1158);法国的巴黎大学(1180)特点:特点:-自然生成的。人的集合。-行会性/自治性。学者的社团;从教会和世俗统治者那里获得特权,包括内部的司法权、自由迁徙权、免税免兵役权等等);-专
4、业性。四科:文科,即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法学、医学、神学。授予学士,硕博士学位。-国际性。生源国际化、教学用语为拉丁语;毕业文凭基督教世界通用。-宗教性(学生为基督徒)8(2)大学的发展第一,世俗化、国家化。伴随民族国家兴起,民族性增加,并且持续的国家化。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18);德语地区的布拉格大学(1348)、海德堡大学(1385);美国哈佛学院(1636)。第二,科学技术进入大学殿堂,大学的系科开始分化(慕尼黑大学为例);自由教育传统的大学受到挑战,大学类型开始多样化。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高等专科学校模式、19世纪的德国大学模式、1826
5、年英国伦敦大学等新大学的成立,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赠地学院等。第三,民主化。高等教育不断扩大其范围,各国高等教育政策以数量增长为基本原则。9小结: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为大学(综合性、学术性的大学)103、20世纪中叶至今:后大学时期(1)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骤增,即大众化和普及化。(2)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型多样化,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各国产生和发展。如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等。11小结: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机构为“大学及其他高等学校”。参见: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
6、准分类法。12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中的第5、6级教育。其中专科、本科、硕士生教育为第5级,博士生教育为第6级;5A为理论型,5B为实用技术型。-基本入学资格:完成中等教育;-结业证明:授予相应证明或学位;-培养目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机构扩展为大学及其他高等学校,如专业学院、师范学院、技术学院等。13第二节 高等学校有哪些职能?14一、高等学校职能的演变高等学校的职能指高等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高等学校职能有三项: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是逐渐形成的。151、中世纪大学
7、:传授普遍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教学机构)中世纪大学:文科、神学、法学、医学;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圣经、医学权威书籍作为教科书,通过讲课、背诵和讨论,训练学生逻辑和推理,使学生成为具有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16世纪以后,神学受到人文主义的挑战,古典人文教育逐渐取代神学取得主导的地位。特点:以现成的知识,培养专业人才。(这里的专业,可以理解为以学科(学问)为基础,以特定的职业为方向的而设定的教学组织/单位。)16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探究学问,通过科研培养人才(“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国家的科学研究中心)洪堡与柏林大学:1、确立了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是”自由从事科学研究场所“。2、建立
8、了与学科领域相一致的,以研究所和讲座为中心的大学体制,赋予了讲座教授的绝对权力,以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3、确立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即国家举办大学,教师为国家公务员的制度。4、确定了大学的组织原则:寂寞与自由1719世纪末的美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多重职能的社会机构)1636年仿英的哈佛学院:殖民地时期的学院1862年莫里尔法案/赠地法案。著名的赠地学院: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思想。18二、高等学校的职能体系及分工 1、三大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高校职能的延伸-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19第三节 高等
9、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当是一个怎样的人?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20一、个性自由发展的人还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二者何为先?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争论211、个人本位论(1)观点: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个性自由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2)代表人物:-老子(道家):完善个人的修养,理解“道”-卢梭:培养自然人-裴斯泰洛齐:促进儿童各种天赋才能的种子得到发展。222、社会本位论
10、(1)观点: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2)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孔子(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凯兴斯泰纳: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柏拉图:理想国所需要的管理者洛克:培养绅士23小结1、两者的对立有社会现实根源和理论根源。2、正确地处理社会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做单向选择。首先充分认识人是独立、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教育实践中要尊重每一个体的价值,促进其个性发展;同时,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社会的生成物,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都受制于社会,离开社会的人只是生物意义上的人,并不是完整的人。当然,实践中,问题的解决还有待进一步探
11、索。24二、通才还是专才?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性人才?通才与专才的区别主要是就培养出的人的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的宽与窄来说的。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高等学校人才的类型:学术型人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职业型人才适合在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岗位。这里也涉及到人们对有关理想的人的设定及社会的需要(如社会的经济结构)。25(一)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人的教育还是职业人的教育自由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种理智的教育、理论的教育。自由学科在古希腊罗马是“七艺”(文法、修辞、逻辑与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为工作而接受的
12、训练。实用的学科“面包科学 ”26两者之争中世纪大学的文科为基础学科,以“七艺”(文法、修辞、辨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推崇人文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心智的训练和性格的陶冶。2718世纪中叶在欧洲(在德国主要在18世纪末)出现的启蒙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争取个人自决。启蒙学者从实现个人幸福的动机出发,主张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自己等级限度内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某种专门的活动、为某一门职业和有益的工作做好准备。即是,他们主张,每个社会成员的教育应是普通职业教育。19世纪初,教育理想主义在德国取代启蒙教育学。教育理想主义者提出了远离生产实践的“人性的陶冶”。
13、他们反对把教育同物质生产联系起来,认为受教育的目的不应是为了获得面包,并贬称带有这种目的的教育是“面包科学”。在他们那里,教育被重新分为“人的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部分。28(二)通识教育(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高校教学计划中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比例问题?在我国更多的是一种专业口径之争。通识教育: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应接受普通教育: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健康个性等专业教育:从事某一专业(面向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能力与相应的道德、态度等等。29当前高校的问题:有关普通教育的讨论问题:高校已成为“职业训练学校”,只是培养工程师、技术人员、经理,而不是培养“人”。现象:课
14、程的急功近利、“有用”为原则。工具理性30(三)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1、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都是学术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史上,工程教育、师范教育等一度被大学系统排斥。如德国,1900年,工业大学等专科大学才取得和古典大学同等的学术地位;60年代末高等专科学校的成立,才改变德国高等教育单一的结构。当然地位、声誉仍存在差别。2、现实问题:(1)“重学轻术”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受轻视,生存发展状态堪忧。(2)各层次学校发展趋同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学术化。(3)各层次类型高校教育教学中,如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中“学”与“术”的选择。31思考?解决之途(1)异类同值,分类并行发展。经验教训:趋同性、模
15、糊化(2)政策引导,市场选择。个人与学校认清自己,特色发展。32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学校层次与类型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工程师普高技术员高职高专技术工人中职33本章小结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位置中等教育基础之上。性质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2、近现代高等教育直接渊源于中世纪大学,它是仿照行会组织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教育机构。343、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4、就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而言,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校
16、发展科学的职能的正式出现;19世纪下半叶,美国赠地学院的出现,则标志着高校直接服务于社会职能的正式出现;美国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直接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35殖民地时期美国9所学院时间原院校名称现院校名称1636坎布里奇学院/哈佛学院 哈佛大学1693威廉玛丽学院威廉玛丽学院1701耶鲁学院耶鲁大学1746普林斯顿学院普林斯顿学院1749菲拉德尔菲亚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1754英皇学院/哥伦比亚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1766王后学院/拉特格斯学院 拉特格斯大学1769达特茅斯学院达特茅斯学院1769罗德岛学院布朗大学36*范海斯与弗莱克斯纳关于“服务”威斯康星校长范海斯:“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有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究和服务都应当考虑州的实际需要。”弗莱克斯纳美国、英国、德国的大学(1930):”大学是学问的中心,致力于保存知识,增进系统的知识,并在中学之上培养人才“;如果“大学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的话,那么大学就会变成一个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会有自己的用处,但肯定不再是大学。”“大学不是风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必须时常给社会一些它所需要的东西(what the society needs),而不是社会所想要的东西(what the society wants)。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