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1http:/医疗文化史研究御药院方的东亚环流杨东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100029)摘要:元许国祯御药院方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自明以来,传本渐稀,幸存有张金吾、陆心源等递藏的元至元刊本。晚清时,该本随陆氏藏书一起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早在高丽朝,该书就已传入朝鲜半岛。李氏朝鲜王朝非常重视,将之列为医科取才时考讲书之一,并活字印刷。朝鲜活字十一卷本传入日本,佐伯侯高标收藏之,丹波元简借阅抄录,千贺芳久又从丹波元简
2、手中借读,发现价值颇高,于日本宽政十年将之活字印刷。该版本经由商人捎带、书坊贩卖、学人访书等渠道逐渐传入我国,成为国内的主要版本。御药院方一书在中、朝、日往返环流,使其多次佚而复显,这既显示出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医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证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关键词:御药院方;书籍之路;朝鲜本;和刻本;书籍史DOI:10.16307/j.1673-6281.2024.01.001中图分类号:R-092;G2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281(2024)01-0001-09East Asian Circulation of Yu Yao Yuan FangYANG Do
3、ngfang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Yu Yao Yuan Fang(御药院方Formulas by Royal Medical Academy)by XU Guozhen of Yuan Dynasty is the current existing earliest and most complete formulary by royal medical academy.Since the Ming Dynasty,its
4、transmiss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rare,with the only Zhiyuan edition surviving collected successively by ZHANG Jinwu,LU Xinyuan,and others.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book flowed into Japan along with Lus other collections and is now stored in Seikado Bunko(静嘉堂文库)of Japan.As early as the Goryeo Dyn
5、asty,this book had already been introduced to Korean Peninsula.The Li Dynasty of Korea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book and listed it as one of the examination textbooks for medical talent selection,and printed it in movable type.The 11-volume Korean version was brought to Japan and collected b
6、y Saiki-han Takasue Mouri(毛利高标).Tanba Genkan(丹波元简)borrowed and transcribed it,and Chiga Yoshihisa(千贺芳久)reborrowed it from Tanba Genkan and found it of high value,thus block-printed it in the tenth year of the Kansei reign(宽政)in Japan.This edition has gradually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through mercha
7、nt pickup,bookstore sales,and scholar collection,becoming the dominant version in China.The book of Yu Yao Yuan Fang has been repeatedly lost and rediscovered in circulation among China,Korea,and Japan,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2FTQB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揭榜挂帅”重点项目(2023-JYB-JBZD-064)作者简介 杨东方(ORCID:0000-000
8、2-4209-3802),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2which not only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vitality,influence,and rad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within the east Asian sinosphere,but also prov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
9、ds】Yu Yao Yuan Fang(御药院方Formulas by Royal Medical Academy);Circulation of Books;Korean Version;Japanese Block-Printed Edition;Book History现存的御药院方是元代许国祯等人据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成方修订的方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宫廷医药处方集。书中所载的若干成药方,多不见于其他方书,对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现见版本大都为日本活字十一卷本(千贺芳久本)及其整理本,而该本的底本又是朝鲜活字十一卷本。也就是说,该书见证了中、朝、日的医学交流,故学术界多有
10、探讨1-3,惜或篇幅过短,或稍微提及,且多有讹误、遗漏,故仍有论述的必要。一、国内流传该书旧逸撰人名氏。丹波元简在御药院方跋中有考证:“此书不题撰人名氏,按翰林学士高鸣序云:太医提点荣禄许公,暨二三僚友,取御药院壬寅所刊方书板,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元史许国祯传:世祖即位,录前劳,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壬寅,元太宗十四年,此时未建年号,乃宋淳祐三年也。由此观之,其书系于元太宗朝诸医官所集。高序成乎至元四年,距壬寅二十五年,许迁礼部尚书在至元十三年,乃知所谓许公者,为国祯无疑矣。”4丹波元简之子丹波元胤在医籍考中转述之5391。因医籍考的巨大影响力,御药院方的作者是许国祯已被学
11、术界所熟知。许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今属山西)。祖父皆业医。他博通经史,尤精医术,曾治愈庄圣太后(忽必烈之母)之疾。1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始设太医院,许国祯被任命为提点太医院事,后升迁礼部尚书、光禄大夫、翰林集贤大学土等职。卒谥忠宪,后追封蓟国公a。许国祯领衔编纂,参与人员又是同样为官方人士的许国祯“僚友”,即丹波元简所说的“诸医官”,再加上该书以宋、金、元三朝御药院成方为基础编纂而成,这都说明了该书属于官修方书。因为带有官方色彩,御药院方刊印出版后,在当时流布很广,影响较大。如虞集承天仁惠局药方序称“取和剂局方 御药院方”等书编成承天仁惠局药方6470。又如冀致君
12、产育宝庆集方序称“将御药院杂病方论并入”产育宝庆集7 原序 7。明代中前期,丹溪学术盛行,喜用香药的御药院方8或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流传渐稀,明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著录,已经标为“阙”:“御院药方一部,三册,阙。”9156从此至清代前期,“储藏家绝无著录者”10459,但民间仍有元本存世。清代中期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首先著录之,云:“新刊惠民御院方二十卷(元至元刊本),元御药院编集。”并称:“此本尚是至元旧椠,首尾完整,洵医书不易觏之秘籍也。”10该书后归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著录,惜误为 24 卷。陆氏所撰跋则明确称为 20 卷,各卷相应内容为:“卷一、二诸风,卷三至六一切疾,卷七、八痰饮,卷九
13、至十一虚损,十二积热门、泄泻门,十三、十四杂病,十五、十六咽喉口齿,十七眼目门、洗面药门,十八疮肿折伤门、正骨药门,十九妇人诸疾,二十小儿诸疾。”陆跋还具体描述了版本情况:“前有高鸣序,次目录。目录后有南溪书院香炉印及钟形印,卷末有南溪精舍鼎新绣梓八字木记。每叶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二字。每方别以黑质白章。”这里的“南溪精舍”为“南溪书院”之误。跟张金吾一样,陆心源也称“此本首尾完具,纸墨如新”,还称此本“即爱日精庐所著录者也”11379。光绪二十年(1894),陆心源过世。其后代未能克守其业,a许国祯生平参见元史许国祯传。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14、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3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将其藏书售与日本三菱财团的岩崎弥之助。含此书在内的陆氏藏书流落日本,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元刻本御药院方版本流传及文献价值3对该本情况有详细论述,可参。二、朝鲜半岛流传三木荣朝鲜医书志认为,御药院方在高丽朝就已传入朝鲜半岛12259。到了李氏朝鲜王朝,该书更受重视。世宗十二年(1430),它与难经 千金翼方 圣济总录 和剂局方 伤寒类书 本草衍义 乡药集成方 补注铜人经等多部医书一起被列为医科取才时考讲书之一,见世宗实录卷四十七a。当时,朝鲜半岛存有不止一部御药院方,这从典医监牒就能看出。世宗十
15、三年(1431)辛亥五月,“礼曹据典医监牒呈启:本监生徒专为习读医方,今在本监直指方 伤寒类书 医方集成 补注铜人经等书,只有唐本各一件,习读人多,难以共看,令铸字所印颁。今详补注铜人经有图形,难用铸字印之,请就有材木庆尚道刊板,其余三书,令铸字所各印五十件,分给本监及惠民局济生院。从之。”b这里的“唐本”即中国版本。“只有唐本各一件”的医书中没有御药院方,表明该书数量多于一部。因为只有“唐本”,御药院方的数量毕竟不多,故仍需要从中国继续购求。端宗三年(1455)乙亥四月,“议政府据礼曹呈启:医书圣惠方 永类钤方 得效方 和剂方 衍义本草 补注铜人经 纂图脉经外诸方书,皆无板本,请每于赴京使臣
16、之行,就付麻布贸易。从之”c。御药院方属于“无板本”的诸方书之一,自然属于购买之列。但数量仍然不多,造成医学生读书的困难。第二年,即世祖二年(1456)八月,典医监提调左参赞姜孟卿就指出:“医业必须遍观诸方,参考同异,以时温习,所业精熟,用药诊候,不致错误。今方书稀少,习读官十五人,共看数册,读既不能专精,又不能以时温绎。请内医院所藏诸方书,及三医司医书量给习读厅,唐本方书未易多得”,故只能将“本国刊行如和剂方 得效方 永类钤方 乡药集成方 衍义本草 铜人经 加减十三方 服药须知 伤寒指掌图等册,令所在邑随宜印送,藏之本厅”d。在此情况下,御药院方的刊行势在必行。惜世祖(14551468 在位
17、)、睿宗(14681469 在位)、成宗(14691495 在位)时期都未刊印。特别成宗时期,“诸子百家无不锓梓,广布于世”e,刊行的医书就有神应经(附八穴灸法)、医说 东垣十书等,不知为何未刊刻御药院方。直到燕山(14951506 在位)、中宗(15061544 在位)时期,该书才被翻刻,现存残本。李仁荣清芬室书目著录,云:“新刊惠民御药院方,残本,六卷,二册。燕山、中宗年间乙亥字刊本,存卷六之八、卷十八至二十。凡六卷,每卷首题新刊惠民御药院方卷之几,四周单边有界,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注双行,匡郭长二二厘,广一五五厘,黑口。”所用底本,李仁荣也有论述。他指出,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称此书有元至元
18、刊本,“旧为张月霄所藏,今在归安陆氏。援爱日庐藏书志跋称,卷五槟榔圆下注泰和五年云云,卷七半夏利膈丸下注崇庆元年云云”。据此,李仁荣核检燕山、中宗年间乙亥字刊本,“卷七第二页半夏利膈圆又方下,注夹书崇庆元年八月初六日改作槟榔利隔丸云,则此书为翻印元至元本无疑”。李氏的论断无误,这从卷帙编次也能看出。残本共六卷,“卷六治一切气疾下,卷七治痰饮门上,卷八治痰饮门下,卷十八治疮肿折伤门,卷十九治妇人诸疾门,卷二十治小儿诸疾门”,跟元至元本一致134768。燕山、中宗年间乙亥字刊本影响不大,而朝鲜活字十一卷本则在东亚圈产生了极大影响。日本森a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世宗十二年戊午条,鼎足山藏本。b朝鲜王朝
19、实录世宗实录世宗十三年甲戌条,鼎足山藏本。c朝鲜王朝实录端宗实录端宗三年己卯条,鼎足山藏本。d朝鲜王朝实录世祖实录世祖二年癸亥条,鼎足山藏本。e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成宗三年丁未条,鼎足山藏本。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4立之等经籍访古志、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日本三木荣博士朝鲜医籍考等先后都有著录。其中朝鲜医籍考“称 癸巳新刊御药院方十一卷,五册,元许国祯等编,内阁文库藏,与铜人经同,活字印本,上下右缘截断改装,每半叶匡郭纵二一厘,横一五五厘,十二行,行十九字云云”,著录版式较详
20、,李仁荣据此推断“为甲辰字刊本无疑”,更认为是“中宗、明宗年间朝鲜人”据燕山、中宗年间乙亥字刊本删繁撮要而成134769,惜未给出理据。中宗之后是仁宗(15441545 在位),仁宗之后是明宗(15451567 在位)。也就是说,甲辰字十一卷本大致在 1506 至 1567 年间刊印。另,朝鲜王朝大臣李贵(号默斋)默斋日记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月二十四日有载:“搜送朱子语类全数 大东诗林 御药院方等印者于修撰处,使付工剪束。”14这样看来,刊印的时间有可能在 1545 年。该版前有高鸣序,次为目录,目录后有“颐真堂记”鼎形牌记、“平阳府司家印”琴形牌记。再为正文。卷首题“癸巳新刊御药院方”
21、及卷次。三、十一卷本传入日本及翻刻御药院方传入日本较早,一般认为它于 1267 年成书,而 1315 年成书的万安方就已引用15。惜早期传本均已亡佚。幸从朝鲜半岛传入的朝鲜活字十一卷本流传至今。现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有佐伯侯高标旧藏本,五册,“御药院方序”首有“佐伯侯毛利高标字培松藏书画之印”的藏书印。这就是经籍访古志著录的枫山秘府藏“朝鲜活字本”16342。佐伯侯高标即毛利高标(17551801),字培松,佐伯藩的第八代藩主,设立了佐伯文库,日本天明元年(1781)时藏书就已达八万卷之多。后,其孙毛利高翰将含御药院方在内的藏书献给红叶山文库(枫山秘府)。佐伯君献书总目著录:“元御药院方,
22、韩版,五。”其中,“五”指的是五册。小竹散人识语所说的“右丰后佐伯侯藏书,文政丁亥岁献诸江府”表明献纳的时间在日本文政丁亥年(1827)17。“红叶山文库在明治初年历经大学、太史局、太政官正院、修史局、修史馆、太政馆文库的管辖,不久,隶属内阁文库。明治二十四年,红叶山文库最贵重的善本移交给宫内省,其余的都庋藏在原来的书箱中特别保管。”1828御药院方也留在了内阁文库。佐伯侯高标收藏善本医书甚多。真柳诚、王铁策在考察内阁文库所藏中医古籍时发现,毛利高标藏本中中国散佚古医籍有 20 余部19。值得注意的是,佐伯侯高标很重视朝鲜本中国医书,除御药院方外,内阁文库还有元代李仲南永类钤方二十二卷(十二册
23、,正统三年朝鲜晋州府刊本)、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二十卷(二十二册,洪煕元年朝鲜春川府刊本)、明代郭鉴医方集略七卷(七册,刊印时代不明)、明代孙应奎新刊医家必用三卷(三册,刊印时代不明)等朝鲜本医书。很多朝鲜本医书都很罕见,朝鲜活字十一卷本御药院方就是如此,以收藏朝鲜本著称的曲直濑氏养安院都没收藏,这表明它应该不是丰臣秀吉率兵两次入侵朝鲜时(15921598)掠夺所得。该书流传不广,丹波元简跋中指出:“元人方书李明之、罗天益、王好古、危亦林、萨德弥实、李仲南、孙允贤等之外,流传未广,此乃辑宋末金源诸方者颇备,亦宝架中不可欠之书也。”故丹波元简于日本宽政四年壬子(1792)借佐伯侯高标本抄录,并在
24、跋中叙述了此事:“佐伯侯高标所藏系于朝鲜国活版,盖依元本而配印者,壬子夏日,得借而抄之,聊记其后。是岁重九,丹波元简廉夫书。”4丹波元简能够借抄佐伯侯高标藏本,在于两人交情匪浅。交往的过程,丹波元简在读书敏求记跋中有详细叙述:“予乙巳暮春,得此记椠本于叡南书肆,以为宝架中之冠矣。明年佐伯源侯高标闻之,使使来借,命侍史钞一本。后予与侯交深,侯之嗜书,一犹也是老人,聚蓄数万卷,奇帙奥编,靡所不有,予既叹其储藏之富,而憾特缺此记椠本也。丁未秋洎侯往其封,遂携去为之赆。侯大喜,因留与向所钞此本,乃是故开卷首,负有一印佐伯侯红粟斋秘椟记。偶录朱氏年谱文,并及此云。宽政辛亥晚冬,栎窗某书。”20也就是说,
25、日本天明六年丙午(1786),佐伯侯高标借抄丹波元简收藏的读书敏求记,两人开始交往。随着交往加深,丹波元简发现佐伯侯高标藏书非常丰富。天明七年丁未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5(1787),因佐伯侯高标去其封地,两人又互送礼物。该跋的撰写时间是宽政辛亥,即 1791 年,也就是丹波元简抄御药院方的前一年。丹波元简写本现亦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五册,钤有“医学图书”“跻寿殿书籍记”“图书局文库”“多纪氏藏书印”“广寿院架藏记”“日本政府图书”等藏书印。前有高鸣序,后有丹波元简跋三则。
26、第一则墨笔书写,朱色眉批及删改,主要论述御药院历史、考证书籍作者、探讨该书渊源、交代书籍来源及抄写时间等;第二则朱笔书写,主要阐述促使千贺芳久本传入中国事;第三则活字印刷,即将千贺芳久本丹波元简跋割裂粘贴于此,内容跟第一则跋一样。可见,第一则跋最早。第二、三则跋后补。医官法眼千贺芳久a从丹波元简手中借读之,发现价值较高,于是将之活字印刷,时间为日本宽政十年戊午(1798)。该本就是著名的千贺芳久本21。因据朝鲜活字十一卷本翻刻,故目录后也有“颐真堂记”鼎形牌记、“平阳府司家印”琴形牌记。但版式稍有改动,如朝鲜本每半叶十二行,行十九字;该本十行,行二十字。特别是版心,朝鲜本载“御药院方”及卷次、
27、叶次。该本除此之外,又记“精思堂”三字,故又被称为日本精思堂活字本。朝鲜本无跋,该本后有丹波元简、千贺芳久跋。丹波元简跋前文已经多次引用。千贺芳久跋一开始论述了该书出现的契机:“宽政初元,国家布维新之政,再修学校,而令朝士志于医者入学焉。乃课讲习,使长于技者代辨诊脉、论病证、讲方书,而学者皆孳孳有所进云。既有学政,则又不可以不广贮其书也。于是乎,所谓秘于帐、藏于山之书,亦无日不至焉。”接着论述了自己得到此书的过程:“佐伯侯有邺候之好,其富典籍闻于海内。藏中有元御药院方,法眼多纪氏乞而誊之。余从而借读之,多备所未闻之方,乃知彼时典药者,承诏集之,以考异同,无所不搜也。”最后阐述了自己刊刻的目的:
28、“既得斯书,又思公之,因僦工而上木,授之海内。学医者,观斯多方,庶乎有补于政化之万一云尔。”落款:戊午仲冬,医官法眼千贺芳久识。千贺芳久本改正了原本的诸多讹误,惜印刷数量不多。卷末题有“上御药院方十一卷,仿乾隆聚珍之式,摆字刷印,凡二百有五十部,以广其传。原本舛错不遑偻指,今厘订其可考者,以待后之君子尔”。不过,该版本影响很大,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有红叶山文库、林家(大学头)、曲直濑氏等旧藏本,大阪府立图书馆石崎文库有福井崇兰馆旧藏本b。另外,多家藏书机构目录之中也都著录有该版本22-26。四、传回中国的尝试出于对新版本的自信,千贺芳久、丹波元简等力促将此版本传入中国。丹波元简写本的丹波元
29、简第二则跋叙述了此事:宽政戊午冬,千贺芳久仿乾隆聚珍之式,刷印是书二百五十部,将附唐船之便,寄于彼土,因谋之于予,予遂删改跋语以摆字更印成数部,议唐商,乃以其所答语记左。蒙问御药院方,尔来无有带来,现在唐山刊行与否,但已领悉。即查,敬等未议若何,祈于每局先给一部,带回唐山查校,如果现无有刊行,则将来再行具禀,陆续带回,此为具复。未十一月,王公两局船主沈敬瞻、刘云台。庚申春,予建言以二部附崎阳尹肥田丰后守,送沈、刘二商,尔来阒无消息,未知果带回彼土否,记以俟之。元简识。跋语中的“唐商”指的是中国商人,“唐山”指的是中国,“王公”指的是王玉顺。当时,中国商船a千贺芳久,字道有,其生平可参见:丹波元
30、胤医籍考(郭秀梅、冈田研吉整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年,第 392 页)。b另,小岛宝素河清寓记载有福井崇兰馆的荻野台州(17371806)藏本,记载信息有限,版本不明。如果是朝鲜本,小岛宝素应该特别注明。从此角度,该本疑为千贺芳久本。即使为千贺芳久本,应该也不是石崎文库所藏本,因为没有荻野台州的任何信息,而有“三角氏图书记”,表明该书还曾为幕末明治的医家三角有纪(18281891)旧藏。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6前往长崎贸易,以信牌为合法凭证。换照不换名,沈氏信牌
31、上的船主姓名为王玉顺,漂客纪事有记载。刘氏情况应该也一样。之所以找沈敬瞻、刘云台,因为他们两人是船主的代表。沈敬瞻,苏州人,王氏贸易船船主,“曾在安永六年(1777)至享和三年(1803)二十五年间,多次来航日本”27121。长崎志 长崎志续编等日本文献中一直把他视为最重要的船主之一。1780 年(日本安永九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因遭遇台风,沈敬瞻负责的元顺号漂到房总半岛南端千仓海岸,儿琮玉卿参与了处理,后撰写了回忆录漂客纪事28,现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里面有很多沈敬瞻的信息,比如籍贯、年龄,“船主沈敬瞻,姑苏人,其年四十二”;再如跟著名的中日贸易船船主沈云瞻“同宗”;又如敬瞻“亦其字也”
32、“别号静庵”等。至于沈敬瞻的名,从其自称“天协”来看,应为天协29。沈敬瞻出身名门,他自称:“仆乃宋朝朝阳之后裔,朱明出仕者:子展户部郎中,钦明则河道,殿扬至大守,其后者不仕。”29也许是这个原因,沈敬瞻是“一位精通书籍的船头,其中最有力的证据便是其寅十番船曾带来包括古书在内的大量珍本书籍。再如未十一月王氏番外船,因带来帝京景物略而受到叱责。表面上,该书为水夫所带,但我怀疑,此书原为沈氏持渡书之一,也就是说,他当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书籍运来日本”2777。沈敬瞻被叱责的原因在于帝京景物略为禁书,里面涉及天主教内容。刘云台,生平不详,来航长崎的额商船主,曾以民商身份接充官商30156。长崎志 长崎志
33、续编等日本文献中一直把他视为十二家船主的代表。根据丹波元简跋语,我们可以推导过程如下:宽政戊午(1798)冬,千贺芳久活字印刷了御药院方,共 250 部,想通过中日贸易船带到中国,于是跟丹波元简商量实施方案。丹波元简赞同,将原来跋语进行修正,另外印刷多部,并与沈敬瞻等人做了初步交流,提出中国商船为何不舶来御药院方及御药院方在中国是否刊行等问题。宽政九年己未(1799)十一月,沈敬瞻、刘云台两人回复:无法立刻查验国内是否刊刻,祈求各带回一部,回到国内仔细查校,如果国内未有刊行,再行回复,并承诺之后陆续带回国内。得到回复后,宽政十年庚申(1800)春,丹波元简建议,通过崎阳尹肥田丰后守将二部御药院
34、方交给沈、刘两人,可惜再没有回音。此后,丹波元简之子丹波元胤对此事也有叙述:“庚申春,先子建言,以数部付崎阳镇台丰后守肥田赖常,送清商沈敬瞻。尔来阒无消息,不知何故。”5392惜清商只指出一位,是为遗漏。正如上文所言,当时国内御药院方传本稀少,更无刊刻。如果沈、刘两人将千贺芳久本御药院方带回国内,稍加考察,就会得出结论。但丹波元简等人一直未能收到回复,具体原因如何,限于资料,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五、东壁山房的贩卖在和刻本御药院方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书坊(特别是东壁山房)的贡献不容小视。东壁山房是著名画家王寅开设的书坊,以发售日版书籍为主。王寅,字冶梅,以字行,南京人,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
35、。王寅曾东游日本,并暂住数年。最迟 1879 年(清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他就已经在日本。申报光绪五年(1879)5 月 3 日第 2 版有“长崎博览会近状”的报导,其中谈到王冶梅:“又请中国画家胡二梅、王冶梅、钱子琴、王鹤园诸君到场,或画山水,或画花卉、翎毛,一时各擅所长,观者皆啧啧称道云。”而申报光绪七年(1881)八月份“新出石谱”的广告又表明王氏还未回国:“金陵王冶梅先生工诗善画,尤精于石,仿素园法,积成画谱,阴阳向背,苍透玲珑,极光怪陆离之妙。近游日本,为日人所嬲,觅得极精刊手,印成两册,每部洋一元,欲购者由航船、信局寄带均可。上海美华书馆、翼化堂、扫叶山房、万卷楼、啸园书局寄
36、售。”a回国时间应该是在光绪九年(1883)。这从该年申报11 月 3 日第 2 版鸳湖信缘生诗小序中的“王冶梅待诏归自东瀛,余将之官白a申报1881 年 8 月 13 日第 5 版、15 日第 6 版、17 日第 6 版、19 日第 6 版、21 日第 8 版、23 日第 6 版、25 日第 6 版等。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7下,沪下相逢,赋此志喜”便能推定。王冶梅回国后立即成立了东壁山房。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份的申报就有东洋书籍画谱减价发售的广告,云:“冶梅王君
37、游东瀛回沪,携来精刻铜板四书全注各种书籍繁多,不及备载,欲购者格外减价,发兑请至法马路西鹿鹤春茶室对门兴昌里衖底转湾第三石库门王冶梅画寓内东壁山房。”a至于潘建国认为的“光绪十年(1884)二月初一,东壁山房在申报刊登的广告东洋书籍画谱减价发兑”为东壁山房“目前所知最早的资料”31并不符实。王冶梅着急成立东壁山房,是因为自己的书籍原来只能通过其他书坊售卖。除了前引的“新出石谱”广告,很多广告也表明了这一点。如光绪七年(1881)扫叶山房发布的“日本书画谱并各书出售”有“王冶梅石谱一元一角”等内容b,万卷楼发布的“日本新到画谱地图”有“王冶梅石谱连套一元一角”等内容c,光绪八年(1882)扫叶山
38、房发布的“新到日本书籍画籍”有“冶梅石谱一元”等内容d。东壁山房成立后,从事了日版汉文医书的贩卖工作,并逐步将之作为主业,从而成为晚清时期在中日之间贩卖医书最多的书坊。其贩卖数量极为惊人,如 1885 年 8 月 12 日第 4 版“日本复又到旧医书杂书并极效膏丸”广告就涉及 120 余种医书,既有甲乙经(晋皇甫谧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撰)、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医宗金鉴(清吴谦等撰)等国内常见的医书,也有圣济总录(宋徽宗敕编)、岭南卫生方(元释继洪撰)、安老怀幼(明刘宇编)、金镜内台方议(明许宏撰)、痘科键(明朱巽撰)等国内罕见的医籍,更有医方考绳愆(北山友松子著)、医方纪原(甲贺
39、通元撰)、医官玄稿(望月三英撰)、灵枢识(丹波元简著)、温疫论私评(秋吉质撰)等日本汉方著作,当然也包括东医宝鉴(许浚编著)等朝鲜医书。东壁山房贩卖御药院方的数量不详。1884 年 12 月 20 日第 5 版、21 日第 6 版、22 日第 8 版、23日第 8 版、25 日第 4 版、26 日第 5 版等刊登的东洋又新到各种旧医书广告都涉及该书:赤水玄珠五十一本,廿元;绵纸本草纲目三十八本,十一元;大板医宗金鉴六十本,十三元;外台秘要四十卷,十一元;古今名医类案,九元;三因方,五元;大板东医宝鉴,八元;儒门事亲,四元;针灸聚英,五元;全幼心鉴,七元;御药院方,五元;鲁府禁方,五元;薛氏医案
40、,四元;轩岐救正论,五元;日本聿修堂广聚方十本,六元;又广要方,四元;内经知要,四元;种杏仙方,四元;证治要诀,三元;证治类方,三元;活幼心法,二元;王冰素问灵枢次注,五元;本事方,二元;千金方,四元;千金翼方,三元;类经附图翼,十二元;棉纸中藏经,一元。仍有中国今时无板各种旧医书不及细载,诸君赐顾者请至法马路西源太糟坊对门兴昌里衖底第三石库门内东壁山房房启。在近 30 种医书中,御药院方价格中等,排列位置较前,且刊登广告时间很长,估计贩卖的数量不少,但限于资料匮乏,贩卖本与国内现存本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六、学者们的贡献杨守敬(18391915)是引领东瀛访书风潮的第一人。光绪六年(188
41、0)五月至光绪十年(1884)五月,杨守敬担任驻日使馆随员,购进大量善本古典汉籍,很多都是国内稀见的珍贵秘籍。御药院方就是其中之一。杨守敬很重视此书,日本访书志著录:a申报1883 年 11 月 11 日第 5 版、17 日第 5 版、19 日第 6 版、21 日第 10 版、22 日第 6 版、23 日第 8 版、24 日第 10 版等。b申报1881 年 8 月 6 日第 5 版、8 月 7 日第 6 版、8 月 12 日第 6 版、8 月 19 日第 6 版、26 日第 5 版、9 月 2 日第 5 版、9月 9 日第 5 版、9 月 16 日第 5 版等。c申报1881 年 10 月
42、26 日第 5 版、27 日第 6 版、29 日第 6 版、31 日第 7 版等。d申报1882 年 7 月 7 日第 5 版、9 日第 7 版、11 日第 9 版、13 日第 5 版、15 日第 7 版、19 日第 7 版等。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8御药院方十一卷(朝鲜刊本)朝鲜国活字本。不题撰人名氏,首有高鸣序。据序,称太医提点荣禄许公所撰集,日本多纪栎窗考为元许国桢a,当得其实。首题“癸巳新刊御药院方卷之第一”,目录末有钟形木记曰“颐真堂记”;又有琴形木记曰“平阳府
43、司家印”。此本有日本宽政戊午医官千贺芳久活字印行。又按:此书有元至元刊本,有二十四卷,旧为张月霄所藏,今在归安陆氏。据爱日精庐藏书志跋,称:卷五“槟榔圆”下,注“泰和五年”云云;卷七“半夏利膈丸”下,注“崇庆元年”云云;卷九“两炒圆”下,注“大安三年”云云;卷十“酸枣仁煎”下,注“兴定五年”云云。今检此书皆无之。而“半夏利膈丸”在第五卷,未知此为后来删本与?抑彼为增入与?俟再详考。32193杨守敬谈到的元至元刊本、朝鲜国活字本、千贺芳久活字本三种版本,前文都有述及。杨守敬所说的元至元刊本“有二十四卷”有误,实为 20 卷,应该是受到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的误导。值得注意的是,杨氏认为依据现有资料,
44、无法断定二十卷本和十一卷本何为真貌:“此为后来删本与?抑彼为增入与?”与李仁荣认为十一卷本据二十卷本删节而成的观点相比,杨守敬“俟再详考”的态度更为妥当。三种版本中,杨氏明确表示元至元刊本“今在归安陆氏”,其他两种信息不明,可能都为杨守敬收藏。但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只著录一种:“御药院方十一卷。元许国贞撰。日本活字本。有至元丁卯翰林直学士高鸣序,日本丹波元简跋。五册。”33 卷三子部医家类 19 上“许国贞”为“许国祯”之误。该本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钤有“宜都杨氏藏书印”“杨守敬印”“星吾海外访得祕笈”“朱师辙观”“秋水茶寮氏记”“千贺书库印记”等藏书印。秋水茶寮,日本学者,著有丁丑朝
45、颜谱等。杨守敬之后获得此书的是李盛铎(18591937)。李盛铎前后两次赴日。第一次是担任驻日公使,时间是 1898 年 8 月至 1901 年 11 月;第二次是民国时期,1913 年 6 月至 1914 年 5 月期间他奉袁世凯之命到日本考察经济。两次访日,李盛铎访回了大量善本书籍。病逝后,其绝大部分藏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御药院方也在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著录:“癸巳新刊御药院方一一卷,元许国祯校正,日本宽政(清嘉庆)活字印本。”3440虽然商人、书坊、学者一再努力,但直到民国,御药院方仍很罕见。裘庆元购得此版本,将之收入皇汉医学丛书续编,拟出版。提要云:“御药院方,元御制,日
46、本法眼千贺芳久校印。本书原版刻于至元丁卯(宋咸淳三年,公历 1267 年),至今在中土已无可复觅,故各家书目中未见。本书原藏者裘君,由日本购得。据书后所记 御药院方十一卷,仿乾隆聚珍之式,印二百五十部,以广其传。夫二百五十部书,散处各方,所见自鲜矣。”35206惜战火原因,皇汉医学丛书续编未能出版。直至 1983 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中国中医科学院所藏的千贺芳久活字本影印,影响较大。而曹洪欣主编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粹36、郑金生主编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37等据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所藏的朝鲜活字十一卷本(佐伯侯高标旧藏)影印出版,更扩大了此书的流传。总之,御药院方通过书籍之路在中、朝、日
47、往返环流,使其多次佚而复显,最终在三地广为流传。日、朝等地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对汉文书籍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是环流得以实现的基础。而作为中医药学重要载体的中医书籍,因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成为最受域外各方关注的书籍种类之一,故而在异土广泛传播,并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很多书籍在国内囿于各种因素而流传渐稀甚至亡佚,幸借助于东亚书籍环流而得以存传于日本、朝鲜半岛,又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陆续回归祖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亦可从中窥见一斑。致谢: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我的博士生陈一凡、硕士生韩宇昌提供了部分资料,谨致谢忱!a桢:为“祯”之误。中 医 药 文 化Chinese Medical Culture202
48、4 年 2 月第 19 卷第 1 期Feb.,2024Vol.19 No.19参考文献1 刘晖桢.御药院方:中韩日三国医学交流的见证 N.中国中医药报,2003-01-27.2 周益新.御药院方研究 J.山西中医,2007,23(1):55-57.3 徐丽丽,覃晋,高思嘉,等.元刻本御药院方版本流传及文献价值 J.北京中医药,2023,42(6):676-679.4 许国祯.御药院方 M.日本宽政四年壬子(1792)丹波元简抄本.5 丹波元胤.医籍考 M.郭秀梅,冈田研吉,整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6 虞集.虞集全集:上 M.王颋,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7 佚名.产育宝
49、庆集方 M/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续集:35.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 王亚芬.元御药院方中有关香药的临床应用 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3):187-189.9 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 4 册 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10 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 11 册 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11 陆心源.仪顾堂书目题跋汇编 M.冯惠民,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9.12 三木荣.朝鲜医书志 M.三木荣个人刷印本,1956.13 李仁荣.清芬室书目 M/张伯伟.朝鲜时代书目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4.14 李贵.默
50、斋日记:第二卷 M.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钞本.15 郭秀梅,小曾户洋,冈田研吉.万安方引中国医书管窥 J.中医药杂志,1998(3):131.16 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 M.杜泽逊,班龙门,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7 佐伯君献书总目 M.明治十五年(1882)写本.日本内阁文库藏.18 大庭修.江户幕府红叶山文库汉籍的搜集 M/王勇.中日汉籍交流史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19 真柳诚,王铁策.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中国散佚古医籍 J.中华医史杂志,1998,28(2):65-67.20 丹波元简.栎荫草堂文集 M.写本.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21 许国祯.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