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易错题1单选题1、“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C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答案:A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B、化学物质由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化学变化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重连,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释放能量,所以会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2、是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答案:C分析: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C不正确;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
3、立隔离带灭火,故D正确。故选C。小提示: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3、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P2O5B面粉C镁粉DCH4答案:A分析: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A、P2O5为固体颗粒,不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B、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面粉的极细的粉尘,当这些粉尘悬浮于空中,并达到很高的浓度时,一旦遇有火苗、火星、电弧或适当的温度,瞬间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猛烈的爆炸,故B不正确;C、镁粉燃烧时产生强烈的白光并放出高热。遇水或潮气猛烈反应
4、放出氢气,大量放热,引起燃烧或爆炸,故C不正确;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引起爆炸,故D不正确。故选A。4、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迄今为止,人类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C积极植树造林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答案:B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塑
5、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但不是能减缓海洋酸化的措施,符合题意;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利于环境保护,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答案:C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
6、机,不符合题意;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故选C。6、不属于氢能源优点的是A原料是水,来源丰富B产物无污染C相较于常规燃料,燃烧速度快、热值大D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答案:DA、原料是水,来源丰富,属于氢能源优点,错误;B、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物无污染,属于氢能源优点,错误;C、相较于常规燃料,燃烧速度快、热值大,属于氢能源优点,错误;D、点燃氢气前,必须验纯不
7、属于氢能源优点,只要是可燃性气体都需要验纯,正确;故选D。7、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D加油站、面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答案:B分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物质吸入,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故A正确;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
8、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不发生变化,故B不正确;C、森林发生火灾,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是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故C正确;D、加油站、煤粉厂等含有可燃物,遇烟火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则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故D正确。故选B。8、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DA、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A错误。B、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B错误。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接触面积,C错误。D、面粉容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正确。
9、故选:D。9、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答案:AA、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答案:C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选项说
10、法错误。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比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比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1、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答案:BA、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
11、一定有物质变化,而燃烧通常会有热量放出,即有能量变化,故选项正确;B、可燃冰为不可再生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选项错误;C、乙醇汽油减少了汽油的燃烧,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故选项正确;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包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故选项正确。故选B1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
12、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13、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
13、燃冰”可作为能源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答案:AA、“可燃冰”可以燃烧,可作为能源,故正确;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错误;C、“可燃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没有可燃性,故错误;故选:A。14、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答案:B此题考查绿色化学概念,绿色化学指的是低碳环保,B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易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答
14、案,其它都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B15、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ABCD答案:C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多选题16、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B运输:为方便运
15、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使用: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答案:AC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选项正确;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选项错误;C、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中含有易燃物,所以明火附近禁止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选项正确;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错误;故选:AC。
16、17、对于研究开发新能源,在一次课堂活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具有想象力的能源开发方式,下列发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_A利用粒子能量,比如电磁能、核能、氢能、氢能以及各种微观粒子能量和能量波B在其它星球上建立居住地和开采星球上的资源,例如土卫六的温度极低,在这样的环境中,甲烷等有机物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可大量开采C制造时光机,穿越到一万年前,大量开采化石燃料,运回现在使用D通过核聚变技术制造人工太阳,在恒星或人工太阳周围建造大型能量装置收集能量答案:ABDA.利用粒子能量,比如电磁能、核能、氢能、氢能以及各种微观粒子能量和能量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符合绿色化学理念。B.在其它
17、星球上建立居住地和开采星球上的资源,例如土卫六的温度极低,在这样的环境中,甲烷等有机物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可大量开采,利用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制造时光机,穿越到一万年前,大量开采化石燃料,运回现在使用,违反客观事实,不可能实现,所以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D.通过核聚变技术制造人工太阳,在恒星或人工太阳周围建造大型能量装置收集能量,利用节约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ABD。18、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2H
18、2。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B循环制氢反应中不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物质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答案:BDA、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为0,ZnFe2O4其中锌为+2价,氧2价,则(+2)+(x2)+(24)=0,得出x=+3,故A错误;B、由反应、反应可知,ZnFe2O4和ZnO、Fe3O4可以互相转化,循环使用,故循环制氢反应中不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2产生的氢气是由水分解得到的,并且其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MgH2,而反应3是MgH2+2HCl=Mg
19、Cl2+2H2,里面多了盐酸中的氢元素质量,故两者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物质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正确;故选BD。19、“碳达峰”、“碳中和”已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A骑自行车上班,少开私家车B推广露天焚烧秸秆C发展风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D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大气污染答案:ACA、骑自行车上班,少开私家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题意;B、露天烧烤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同时碳燃烧也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发展风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
20、合题意;D、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大气污染,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但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C。2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答案:BC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不是一定
21、会发生燃爆,错误;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故选BC。21、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D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D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B、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错误;C、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
22、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错误;故选BD。小提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22、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为了移走可燃物D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目的答案:ADA、水蒸发过程中吸热,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正确;B、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
23、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不是是为了隔绝氧气,错误。C、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是为了隔绝氧气,错误;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目的,正确。故选:AD。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空气是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答案:ABC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B.空气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增大可燃
24、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错误。故选ABC。24、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可燃气体一一甲烷,所以它又被称为甲烷水合物。它的形成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即温度、压力和原料。首先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受热分解从而“烟消云散”;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标准大气压即可生成,并且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不容易分解;最后,埋藏在海底的生物残体和有机腐殖质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甲烷气体,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下列说法与文
25、意相符的是A“可燃冰”的形成并不容易B海底甲烷气体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和有机腐殖质C“可燃冰”其实就是一种气体D在0且200米的海底可能会有“可燃冰”答案:ABA、由题意可知,它的形成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即温度、压力和原料,故“可燃冰”的形成并不容易,正确;B、埋藏在海底的生物残体和有机腐殖质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甲烷气体,为“可燃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正确;C、“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说法错误;D、“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标准大气压即可生成,并且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不容易分解;故在0且200米的海底可能会有“可燃冰”说法错误;故选AB。25、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
26、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B参加反应的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答案:ABA、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了氧气、氢气、一氧化碳,故有一氧化碳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三种分子,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一氧化碳、氧气、氢气,化学方程式CO2+xH2O光催化剂CO+xH2+x+12O2,参加反应的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不一定是11,符合题意;C、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D、该设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不符合题意。故选:AB。填空题26、学校科学活动月,小明
27、绘制了一幅简笔画-自然界中碳的循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释放CO2的方式主要有火山喷发、_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是指天然气、煤和_。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依据图示分析,控制温室效应发生的有效措施有_、_。(3)二氧化碳被碱性物质吸收可形成碳酸盐。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CO2被氨水吸收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4)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28、_。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在该生产流程中,你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_。(5)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都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的。稀有气体常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_。干冰可用于制做舞台云雾,利用了干冰_的性质。答案: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石油CH4+2O2CO2+2H2O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CO2+Ca(OH)2=CaCO3+H2O17.7物理变化二氧化碳无水乙醇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提取过程中的作用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易升华(1)自然界释放CO2的方式主要有火山喷发、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29、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植树造林,加大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使其转化为氧气;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3)澄清石灰水吸收CO2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14+15+12+163100%17.7%;(4)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均用到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同时该过程也均分离出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故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无水乙醇;在该生产流程中,可
30、以提问如下问题: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提取过程中的作用、残渣的成分、分离过程应该控制在什么温度范围等;(5)稀有气体常用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干冰升华后吸热,可使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使舞台云雾,利用了二氧化碳易升华的物理性质。27、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的_反应。答案:发光发热氧化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8、“环境就是民生”。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我市正逐步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请回答:(1)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_。(2)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
31、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_(填一种)。(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_。答案: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氧化硫排尽管中的空气,防止爆炸(1)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从组成元素的角度少了氮元素和硫元素;因此就少了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填一种)。(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排尽管中的空气,防止爆炸。29、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近年来,一些城市空气中出现可吸入悬浮颗粒物与雾形成“雾霾”天气。粒径不大于2.5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有毒
32、、有害物质。(1)下列行为可能会导致“雾霾”加重的是_(填标号)。a燃煤脱硫b植树造林c静电除尘d燃放鞭炮(2)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利用氨气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对空气无污染的物质。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xNH36NOx(2x3)N2_。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答案:d6xH2O燃油气充分燃烧(1)燃煤脱硫可以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不会导致雾霾加重,故a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
33、,能增强大自然对环境的净化能力,能够减轻雾霾,故b不符合题意;静电除尘可以减轻雾霾,故c不符合题意;燃放鞭炮会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造成雾霾,故d符合题意。故选d。(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填6xH2O;随着氧气的增加,燃油气逐渐充分燃烧。30、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比2019年_(填“上升”或“下降”)。(2)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H2、CH4和CO等气体,则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煤炭燃烧时排放出NO2、_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3)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
34、)时,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_(填“上方”或“下方”);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4)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你认为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_。答案:(1)下降(2)C、H、OSO2(3)上方CH4+2O2点燃CO2+2H2O(4)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1)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业生产减少,燃料的使用减少,所以排放的温室气体比2019年要少,故填下降。(2)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H2、CH4和CO等气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生成物中有C、H、O三种元素,则秸秆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气体能形成酸雨,故煤炭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3)甲烷密度比空气小,若逸漏则处于空气的上层,所以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时,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上方;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4)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也就是2030年后碳排放量要逐年下降,所以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