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集锦
1
单选题
1、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
A.B.C.D.
答案:C
分析:面粉加工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可燃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爆炸,因此要张贴严禁烟火标识。
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不符合题意;
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不符合题意;
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符合题意;
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C
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扑灭,是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可以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B
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正确;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错误;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正确;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
4、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世界性问题,下列物质被称为最理想清洁能源的是( )
A.氢气B.天然气C.石油D.煤
答案:A
A、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①热值高,②可再生,③产物是无污染的水,是最理想清洁能源。
B、天然气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会增加温室效应,不是清洁能源。
C、石油是古代的海洋生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
D、煤是古代植物经若干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再生,且燃烧可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
故选:A。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则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故A正确;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故D正确。故选C。
6、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答案:B
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
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C.当心火灾D.当心爆炸
答案:B
A、禁止吸烟的标志是 ,不符合题意;
B、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符合题意;
C、当心火灾的标志是 ,不符合题意;
D、当心爆炸的标志是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8、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答案:B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能够使可燃物与正在燃烧的物质隔离,起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先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灭,会引起触电,选项错误;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由于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故不能用水浇灭,用湿布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灭火,选项正确;
故选:B。
9、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B.BC.CD.D
答案:D
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
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
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
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
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
故选D。
10、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答案:A
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正确;
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
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
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答案:B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选B。
12、“可燃冰”开采中,如果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空洞B.酸雨C.温室效应增强D.白色污染
答案:C
A、臭氧空洞是冰箱制冷剂泄漏导致的,选项错误;
B、酸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选项错误;
C、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选项正确;
D、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形成的,选项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B
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
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
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
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14、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在此过程中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及其它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放出的热使玻璃棒点燃了酒精灯
B.二氧化锰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
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老师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答案:B
A、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A正确;
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而不是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并不能促使该反应更快进行,故B错误;
C、反应产生的氧气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
D、用灯帽盖灭了酒精灯,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D正确。
故选B。
15、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答案:B
A、氧气能够支持动植物的呼吸,选项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足以供给鱼类在水中的呼吸,选项错误;
C、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正确;
D、可燃物与浓度大的纯氧气燃烧较剧烈,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容易焊接或切割金属,选项正确,故选B。
多选题
16、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A.B.C.D.
答案:BC
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酒精是易燃品,不是易爆品,选项错误;
B、该图标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酒精是易燃品,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该图标,选项正确;
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识,酒精是易燃品,且具有挥发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燃烧,所以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该图标,选项正确;
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识,酒精不是腐蚀品,选项错误。
故选BC。
1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无关
答案:BC
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如果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没有发光的现象就不是燃烧,选项错误;
B、由爆炸的概念可知,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选项正确;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选项正确;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选项错误;
故选BC。
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太原市把创城作为常态化工作,努力创建宜居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A.对垃圾进行分类B.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C.电动汽车逐步替代燃油汽车D.方便生活,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ABC
A、对垃圾进行分类,能节约能源,也能减少环境污染,故此做法相符;
B、人走关灯,少开空调,能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此做法相符;
C、电动汽车逐步替代燃油汽车,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故此做法相符;
D、若为方便生活,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会增大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此做法不相符。
故选ABC。
19、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一氧化碳引起
煤气中毒—甲烷引起
蜂窝煤更易于燃烧—与空气接触充分
活性炭净水—吸附作用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实验注意事项
干冰做制冷剂—不支持燃烧
氮气做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制取气体—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
A.AB.BC.CD.D
答案:AC
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瓦斯爆炸是由于甲烷引起的,说法错误;
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说法错误;
B、蜂窝煤易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与空气接触充分,说法正确;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说法正确;
C、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说法错误;
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正确;
D、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实验失败和浪费药品,说法正确;
点燃可燃性气体要先验纯,防止因气体不纯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故选:AC。
20、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有一个理想活塞(滑动自如,且密封性绝对可靠),处在容器体积的1/4处;其中,1/4的部分充的是空气,另3/4的部分充的是H2和O2的混合气体;当后者用电火花点燃引爆时,活塞先被冲到左边;而当容器内的气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活塞渐渐向右边移动,最终停在容器容积的1/2处,则原来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可能是( )
A.8:1B.7:2C.4:5D.2:7
答案:BC
根据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可知
设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分别为x,y.设装置的体积为4a.(相同状态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
第一种情况,假设氢气完全反应,剩余的是氧气
2H2+O2点燃2H2O21x0.5x
y﹣0.5x=a
x+y=3a
x=43a
y=53a
x:y=4:5。
第二种情况,氧气完全反应
2H2+O2点燃2H2O212yy
x﹣2y=a
x+y=3a
y=23a
x=73a
x:y=7:2
故选BC
2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B.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C.物质分类
D.灭火方法的目的模型
答案:AD
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五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此选项错误;
B、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此选项正确;
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包括氧化物,此选项正确;
D、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AD。
22、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答案:AC
A、图1实验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
C、图2中水下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空气接触,其他两个条件都符合燃烧条件,所以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正确;
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热水温度根本就达不到,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2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氧化物
NO
H2O2
CuO
B
大气污染物
CO
NO2
SO2
C
新能源
风能
天然气
生物质能
D
纯净物
氢气
大理石
NaCl
A.AB.BC.CD.D
答案:AB
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O、H2O2、CuO都是氧化物,正确。
B、CO、NO2、SO2都是大气污染物,正确。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错误。
D、大理石含有碳酸钙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B。
2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10毫升量筒量取5.3毫升溶液
B.用锌与浓盐酸反应来制取较纯氢气
C.将浓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磨口玻璃塞试剂瓶中,以防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D.一般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AD
分析:A、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B、由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C、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D、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A、量筒用于一定量液体的取用,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所以量取5.3毫升溶液可选用10毫升量筒。故选项正确;B、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错误;C、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故选项错误;D、如果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结果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酸与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选项正确。故选AD。
25、测得甲烷不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烷(CH4)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6.4
22.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8.8
14.4
a
A.表中a的值为5.6g
B.X的化学式为C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无X生成
答案:BD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g+22.4g=8.8g+14.4g+a,a=5.6g,正确;
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8.8g×16×244×100%=6.4g、碳元素质量为8.8g-6.4g=2.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4.4g×1618×100%=12.8g,因为6.4g+12.8g=19.2g<22.4g,故X含有氧元素质量为22.4g-19.2g=3.2g;甲烷中碳元素质量为6.4g×1216×100%=4.8g,故X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8g-2.4g=2.4g;故X中碳、氧质量和为3.2g+2.4g=5.6g,则X中只有碳氧元素,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4g12:3.2g16=1:1,化学式为CO,错误;
C. 由AB分析可知,反应的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比为6.4g16:22.4g32:8.8g44:5.6g28:14.4g18=4:7:2:2:8,故反应的方程式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正确;
D.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氧气质量更少,甲烷更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错误。
故选BD。
填空题
26、建设海南自贸区,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为此海南省政府采取了系列相 关措施。
(1)写出使用新能源汽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
(2)列举两种适合海南推广使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减少空气污染 风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氢能等
(1)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2)根据海南的地理位置建议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7、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能源,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石油 SO2、NO2 2H2+ O2点燃2H2O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其化学式为:SO2、NO2。
(2)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 O2点燃2H2O。
28、有六种气体:①氧气 ②氢气 ③氮气 ④一氧化碳 ⑤二氧化碳 ⑥甲烷
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可用来制汽水的是______ ;
(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_______;
(4)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_______;
(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
(6)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 ________。
答案: ③ ⑤ ② ②④ ④ ⑥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填:③;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来制汽水的是二氧化碳,故填:⑤;
(3)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物为水,无污染。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氢气,故填:②;
(4)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氢气和一氧化碳,故填:②④;
(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④;
(6)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甲烷,故填:⑥。
29、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填标号)。
A 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 火上浇油 D 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煤饼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
②“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灰”遇水成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
答案: A 化学能→热能→化学能(或“化学能→热能、热能→化学能”) 分解反应 CaO+H2O=Ca(OH)2 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或其他合理答案)
(1)A、卧薪尝胆是勾践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与燃烧无关,故A正确;
B、釜底抽薪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涉及到柴火的燃烧,故B错误;
C、火上浇油意思是往火上倒油,涉及到燃烧,故C错误;
D、煽风点火中有点火,涉及到燃烧,故D错误。
故选A。
(2)①“烧石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先要制造高温条件,故能量转化的主要是先从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②“石”转化为“灰”的过程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情况,属于分解反应。
③“灰”遇水成浆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打开门窗,为可燃物提供更多氧气,使火势更猛。
小提示:
30、我国国土资源部将全面组织勘探我国海域、陆域可燃冰资源。中国商业开发或在2030年,其主要意义主要在于可燃冰有望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用于改善环境。则回答:
(1)可燃冰属于 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可燃冰利用“置换法”,即将CO2注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CO2较甲烷更易形成水合物,则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其原理为CH4·nH2O+CO2=CO2·nH2O+CH4 ,若用如图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 ____ (选填“a”或“b”)管通入。
(2)可燃冰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请你分析可燃冰的优点有(要求说出至少两点) ________ 。但目前国际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如果开采中甲烷气体一旦泄露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__ 。
答案: 不可再生 b 储量大、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环境、低温下为固态好运输,使用时易液化(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 甲烷气体挥发到大气中,会加速全球温室效应
(1)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图中装置收集甲烷应让气体从b管进入,空气从a管排出;
(2)可燃冰有储量大、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环境、低温下为固态好运输,使用时易液化等优点;甲烷气体一旦泄露挥发到大气中,会加速全球温室效应。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