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专题训练1单选题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答案:BA、氧气能够支持动植物的呼吸,选项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足以供给鱼类在水中的呼吸,选项错误;C、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该变化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正确;D、可燃物与浓度大的纯氧气燃烧较剧烈,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多,温度高,容易焊接或切割金属,选项正确,故选B。2、今年我市关于“禁
2、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BCD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选项错误;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正确;C、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故选:B。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
3、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
4、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5、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减少酒精的挥发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
5、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A不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B不正确;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D正确。故选D。6、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答案:C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改变,不符合题意;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不符
6、合题意;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越充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7、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ABCD答案:C分析:面粉加工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可燃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爆炸,因此要张贴严禁烟火标识。A、该标识是爱护水资源标识,不符合题意;B、该标识是有毒品标识,不符合题意;C、该标识是严禁烟火标识,符合题意;D、该标识是可回收物标识,不符合题意。故选C。8、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
7、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答案:C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C、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正确;D、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答案:A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A错误。B、家用
8、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B正确。C、将木柴架空燃烧增大了接触面积,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正确。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D正确。故选:A。10、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C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9、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答案:C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则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故A正确;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故D正确。故选C。12、加热是最
10、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答案:B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B、酒精具有可燃性,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符合题意;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不符合题意;D、用完酒精灯后,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
11、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答案:D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B正确;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生的正确做法;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这样做非常危险,故D错误。点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遇到火灾,应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14、森林火灾
12、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答案:C森林发生灭火时,砍出隔离带是常用灭火方法,其操作方法是距火势蔓延方向一段距离提前将一部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阻止火势继续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选C。15、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答案:A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
13、正确;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正确;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正确;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正确。故选A。多选题16、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B参加反应的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D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答案:ABA、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了氧气、氢气、一氧化碳,故有一氧化碳分子、氢分子、氧分子三种分子,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一氧化碳
14、、氧气、氢气,化学方程式CO2+xH2O光催化剂CO+xH2+x+12O2,参加反应的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不一定是11,符合题意;C、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D、该设计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不符合题意。故选:AB。17、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的图标是ABCD答案:BC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酒精是易燃品,不是易爆品,选项错误;B、该图标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酒精是易燃品,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张贴该图标,选项正确;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识,酒精是易燃品,且具有挥发性,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燃烧,所以储存和运输酒精的容器上都应
15、张贴该图标,选项正确;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识,酒精不是腐蚀品,选项错误。故选BC。18、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无关答案:BCA、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如果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没有发光的现象就不是燃烧,选项错误;B、由爆炸的概念可知,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选项正确;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选项正确;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选项错误;故选
16、BC。19、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甲中红磷不燃烧;乙中红磷燃烧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甲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乙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D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再保持平衡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ABBCCDD答案:DA、实验中甲不加热,乙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对比甲中红磷不燃烧;乙中红磷燃烧,能够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B、实验证明氢气燃烧生成物只有水,组成氢气的氢元素和组成氧气的氧元素,反应后氢、氧元素组成了水,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
17、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通过实验能够观察到甲集气瓶中纸花不变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纸花喷水后形成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乙集气瓶中纸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该物质显酸性,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实验装置不密闭,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最终导致天平不平衡,无法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20、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答案:ADA
18、、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A错误;B、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C、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故C正确;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中的灭火剂对图书有腐蚀,故D错误。故选AD。21、如图所示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由甲可知,O2约占空气质量的21%B由乙可知,燃烧一般需要与氧气接触C甲、乙实验中,均采用了控制变量D甲、乙实验中,水的作用完全不同答案:ACA、由甲可知
19、,O2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选项表述不正确;B、由乙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一般需要与氧气接触,此选项表述正确;C、甲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乙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甲实验中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测定瓶内氧气的体积且起到吸热降温的作用,乙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给铜片上的白磷提供热量,同时让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两实验中水的作用不同,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AC。2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B化学变化的过程会伴随能量变化C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D物质本身就有优劣之分,应用
20、的方法和目的也存在好与坏的差别答案:CD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有的化学变化放热,有的吸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以利用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故选项说法错误。D、物质本身并无优与劣之分,但应用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等,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D。23、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要验纯,所以点
21、燃天然气前一定要验纯D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答案:CDA、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控制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可,选项A错误;B、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选项B错误;C、由于可燃性气体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检验其纯度,所以点燃天然气前一定要验纯,选项C正确;D、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选项D正
22、确。选项:CD。24、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2H2。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B循环制氢反应中不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物质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答案:BDA、根据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为0,ZnFe2O4其中锌为+2价,氧2价,则(+2)+(x2)+(24)=0,得出x=+3,故A错误;B、由反应、反应可知
23、,ZnFe2O4和ZnO、Fe3O4可以互相转化,循环使用,故循环制氢反应中不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2产生的氢气是由水分解得到的,并且其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MgH2,而反应3是MgH2+2HCl=MgCl2+2H2,里面多了盐酸中的氢元素质量,故两者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C错误;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物质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正确;故选BD。25、测得甲烷不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烷(CH4)氧气二氧化碳水X反应前质量/g6.422.4000反应后质量/g008.81
24、4.4aA表中a的值为5.6gBX的化学式为C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无X生成答案:B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g+22.4g=8.8g+14.4g+a,a=5.6g,正确;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8.8g16244100%=6.4g、碳元素质量为8.8g-6.4g=2.4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14.4g1618100%=12.8g,因为6.4g+12.8g=19.2g22.4g,故X含有氧元素质量为22.4g-19.2g=3.2g;甲烷中碳元素质量为6.4g1216100%=4.8g,
25、故X含有碳元素质量为4.8g-2.4g=2.4g;故X中碳、氧质量和为3.2g+2.4g=5.6g,则X中只有碳氧元素,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4g12:3.2g16=1:1,化学式为CO,错误;C.由AB分析可知,反应的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的分子个数比为6.4g16:22.4g32:8.8g44:5.6g28:14.4g18=4:7:2:2:8,故反应的方程式为:4CH4+7O2点燃2CO2+2CO+8H2O,正确;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氧气质量更少,甲烷更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错误。故选BD。填空题26、“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人们共
26、同的心声(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_(填化学式);(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_(填化学式)气体,污染空气;(3)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如图标志,因为_答案:N2COCH4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1)洁净的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气体有氧气和氮,故填N2;(2)汽车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炭粒和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故填CO;(3)天然气所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甲烷,故填CH4;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小提示:因为加气站空气
27、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所以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必须悬挂禁止烟火的标志.故填: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爆炸。空气中含量较多的物质是氧气和氮气;汽油等燃料燃烧不充分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解答本题要掌握空气和天然气等物质的组成和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27、我国国土资源部将全面组织勘探我国海域、陆域可燃冰资源。中国商业开发或在2030年,其主要意义主要在于可燃冰有望替代石油等化石能源,用于改善环境。则回答:(1)可燃冰属于_(选填“
28、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可燃冰利用“置换法”,即将CO2注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CO2较甲烷更易形成水合物,则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其原理为CH4nH2O+CO2=CO2nH2O+CH4,若用如图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_(选填“a”或“b”)管通入。(2)可燃冰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请你分析可燃冰的优点有(要求说出至少两点)_。但目前国际在开采技术上还存在困难,如果开采中甲烷气体一旦泄露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答案:不可再生b储量大、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环境、低温下为固态好运输,使用时易液化(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甲烷气体挥发
29、到大气中,会加速全球温室效应(1)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图中装置收集甲烷应让气体从b管进入,空气从a管排出;(2)可燃冰有储量大、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环境、低温下为固态好运输,使用时易液化等优点;甲烷气体一旦泄露挥发到大气中,会加速全球温室效应。28、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填序号)。A天然气B氢气C肼(N2H4)(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
30、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石油BCMgO+CO2=MgCO3(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石油。(2)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肼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BC。(3)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故填:MgO+CO2=MgCO3。29、燃烧、能源、环境等问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是_、石油和天然气,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工业上利用石
31、油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该过程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填字母序号)。A抱薪救火B杯水车薪C卧薪尝胆D釜底抽薪(4)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砺房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上述反应过程中,可将煤饼加工成煤粉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砺房成灰”的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5)氢气作为最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除氢能源外,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有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煤C
32、H4+2O2点燃CO2+2H2O(2)物理(3)C(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分解反应(5)太阳能(或风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能潮沙能等)分析:(1)常见的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甲烷(CH4)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2)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汽油、煤油等产品,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3)卧薪尝胆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与燃烧不相关,故填C;(4)将煤饼加工成煤粉后再燃烧,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煤充分燃烧;“砺房成灰”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
33、分解反应;(5)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等。30、如图所示史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13体积的热水.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置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步骤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答案:2H2O2MnO22H2O+O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冷却后杯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2)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由于生成氧气,大烧杯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液面后接触到氧气燃烧起来,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步骤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冷却后杯内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压力的作用下,水槽中的水进入大烧杯中,液面上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