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5228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重要知识点1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_。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_。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_。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_。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ABCD答

2、案:B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首句是总起句,纵观五个句子,只有是总起,且“细活”“靓汤”呼应后一句“很多事急不得”,的主语是“精神”,的主语是“巨匠”,的主语是“古人”,都不能与“很多事”衔接,排除CD;都是列举古人事例,应放在中间两空;则是总结“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对整个语段的收束,应放在语段末尾,排除A。故选B。小提示:解答语句排序题,首先要分析判断哪两、三个句子是不能分开的,要抱成一团的;然后再看“团”

3、与“团”之间存在怎样的先后顺序;要看语句的表达是否合乎规范,语意是否明确;排列语句顺序的时候,还要做到词序恰当,词句之间关联、照应恰当,进而看语句与所在语境是否协调。把握了以上几点,解起题来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B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概。C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迎门、生意红火这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D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

4、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B项,感概,应写作“感慨”,感触,感叹之意。C项,顾客迎门,应写作“顾客盈门”,“盈”,满之意。D项,挫,应写作“锉”,指锉刀。故选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为诗歌体制,“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B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C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子数整齐划一。全诗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D在古代,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除了保留姓以外,还会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

5、“氏”。“文氏”即文姓。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B项,“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错误,乐应为春秋。故选B。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芣苢(fy)阴霪(yn)掇之(du)B场圃(p)襭之(ji)捋之(lu)C村酤(h)饥乏(f)袺之(ji)D闭廪(bn)赋诗(f)余音袅袅(nio)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及理解其含义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

6、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读音及含义,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本题中,B项,“襭之”的“襭”应读“xi”。C项,“村酤”的“酤”应读“g”。D项,“闭廪”的“廪”应读“ln”。故选A。5、下列选项中,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_了的雄蕊。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_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不断解决顾客的询问。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_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A退化倾

7、听必须B蜕化倾听必须C蜕化聆听必需D退化聆听必需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词语辨析题,考生要抓住近义词语的不同义项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蜕化”,虫类蜕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向变化,多指腐化堕落,句中是形容雄花的雄蕊减退、变劣,应使用“退化”;“聆听”,用心思考,仔细地听,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等;“倾听”,身子向前用尽细心听取,含有尊重的意思,一般多用于民情、意见、心声等,句中是说听取顾客的要求和意见,侧重“尊重”,应使用“倾听”;“必须”为副词,意为“一定要”,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是主观要求;“必需”为动词,意思是“一定要有

8、的,不可缺少的”,是客观要求,句中修饰动词“迎接”,应使用副词,故使用“必须”。故选A。小提示: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考察”和“考查”,不同的语素是“察”和“查”,“察”意思是“观察”,强调实地了解;“查”,意思是“考核、检查”。(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召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

9、、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C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建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D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指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召牌招牌;C项,建康健康;D项,指归旨归。故选B。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阴霪(yn)场圃(p)村酤(g)B闭廪(ln)了事(le)赋诗(f)C芣

10、苢(fy)薄言(b)掇之(du)D捋之(lu)袺之(ji)襭之(xi)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B项,“了(le)事”应为“了(lio)事”。故选B。小提示: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

11、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ABCD答案: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

12、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本题中,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词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另外注意“民族”“时代”“中国”之间的逻辑关系。故选C。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y)薄言(bo)掇拾(du)辍学(chu)B捋袖子(lu)袺之(ji)

13、襭之(xi)采撷(xi)C阴霪(yn)场圃(p)村酤(g)牛牯(g)D炊饼(chu)了事(lio)闭廪(ln)凛冽(ln)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A项,薄,b;C项,酤,g;D项,廪,ln。故选B。10、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

14、特的夜生活。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成为时下坊间谈论的热点。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ABCD答案:B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注意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符合语境。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

15、合语境。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语境。故选B。小提示: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

16、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意思,而是“修改”之意。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只有参透本意,方能把握,如“火中取栗”“七月流火”。另外,成语的意思不是几个语素意思的简单相加,也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胸有成竹”。课内阅读11、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行文思路,并体会文章是怎样辩证地讨论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的。答案: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

17、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此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就文章内在逻辑而言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这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第二部分是2-4段对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做了深入、拓展的探究。第2段说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第3段辩证分析,廓清了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第4段进一步强调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第三部分是第五段,总结部分,进一步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强调“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扑救通天大道。”辩证分

18、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证全面深化。总结作者辩证地讨论关于“工匠精神”的话题: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12、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并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袁隆平是一位_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_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_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_的寻梦者。答案:第一问:四个方面的内容:(1)实

19、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3)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4)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第二问:袁隆平的品质:(1)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2)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学术品格;(3)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4)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理想志向。第三问: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20、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文本内容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利用文本中的四个小标题,概括所写的内容。四个小标题为: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第一部分,结合“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分析,袁隆平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结合人物的精神品格分析,袁隆

21、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第二部分,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第三部分,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

22、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写出了人物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的品质。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第四部分,写了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写出了袁隆平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品格。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13、下面对诗歌插秧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3、A本诗的一、二句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B本诗的三、四句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C本诗的五、六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样,都表现了农民抢抓农时忘我劳动的心理。D本诗的七、八句是农夫岔开农妇呼唤的答话,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以兜鍪和甲借代”理解错误。这里用的不是借代的修辞手法,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4、诗人将“斗笠”比作“兜鍪”,即古代战土戴的头盔,“蓑衣”比作铠甲,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紧张的战斗。故选B。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这句话。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能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解答时,首先指出修辞手法,再分析表达效果。“倘若没有发

25、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三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排比修辞增强了语气,使论述层层深入,更加有力。15、这首诗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答案: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诗歌分别运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6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这6个动词,每一个都抓住了采摘过程中最精彩的环

26、节,把隐藏在生活中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将一瞬间的动作用文字定格成经典,将动作中的细节美展现得细致丰富。每一个动作就如同摄影里的特写,让人清晰难忘。劳动者从日常的劳动中发现美,并吟出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劳动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简单麻木的,而是充满乐趣的。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来概括采摘芣苢的全过程,这6个动作合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动作,看起来层层递进、有条不紊,非常连贯流畅。当几个单独的动作聚在一起进行系统内部优化之后,采摘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用肢体表达艺术的活动,把日常的劳动升华成行为的艺术。先民们对劳动的熟练程度,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美。

27、原本生长于草野的车前草,经过劳动者的几道工序就成了盘中餐或者是治病的药,是对先民改造力的生动体现。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采摘芣苢的人当时的劳动者,即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在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达贵族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求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留给自己的粮食是有限的,他们也会采摘野菜来充饥。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他们看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他们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便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样的劳动成

28、果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所以他们唱的诗歌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虽然简单但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加以分析”,然后理解“细节描写”这一概念,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就本诗来看,这首诗歌主要描写采摘芣苢的过程,使用一系列动作来展现,如一开始“采采芣苢,薄言

29、采之”,这是说在野外路旁长满了繁茂的车前菜,妇女们赶快把它采来作菜吃,这一动作表现出妇女们相互呼唤结伴前往平原旷野;“有之”,是妇女们看到芣苢,怀着喜悦的心情动手采;“掇之”,是妇女们兴致很高,一棵一棵地拾起来;“捋之”,是妇女们越采越有劲,一把一把地捋来;“袺之”,是采得多了,手提衣襟兜起来;“襭之”,是在腰带间掖起衣襟,满载而归,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考生可以圈出这些动词,然后从人物的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效果。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作者在首

30、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答案:“抛”“接”“拔”“插”等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了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是说“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抛”“接”“拔”插”,这一系列插秧时的动作,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

31、“拔”、“插”,四个动词,着力表现全家上下雨中抢插稻秧,准确具体地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表现得跃然纸上,表现了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17、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段落意思第一段第二段解释工匠精神第三段第四段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第五段答案: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坚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影响深远本题考查的是概况文段大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听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找到段落所陈述的对象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很好的概况段落大意。例如本题中的第一段段意,第一段主要陈述的对象是:企业,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工匠精神。第三段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坚守。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

32、就通天大道。18、细读喜看稻菽千重浪,分析梳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可以从劳动与发现真理、劳动与改变世界的关系的宏观角度来思考。结合袁隆平的模范事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实践是科学发现的前提。在农校任教的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发现了“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并精心培育。劳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人发现并思考问题,发现真理。袁隆平精心培育的水稻植株成熟的结果并不理想,但袁隆平从遗传学的理论推断出去年发现的是“天然杂交水稻”的第一代,并继续返回试验田研究观察,这让他发现真理:只要探索出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劳动实践让人在创新中增

33、强自信,不迷信权威。在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他根据自己直接观察的事实坚信杂交水稻的优势,并决心攻克这一世界难题,最终在安江农校的稻田里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科学家的劳动创造了改变世界的奇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难题,并使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总之,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在于发现并检验真理,在于真理一经发现并用于指导实践,就可以创造奇迹,改变世界。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体会“劳动的崇高与美丽”,这是单元专题研讨预期目标之一。喜看稻菽千重浪以袁隆平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他的劳动精神,反之,分析“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我们可以

34、通过对文本袁隆平的事迹来实现。同时,“劳动的崇高与美丽”从宏观角度,结合袁隆平科学家的身份,我们可以从劳动实践与理论,劳动实践与科学创新,劳动实践与改造世界的角度分析。所以,本题的分析,可以以宏观角度为经,以典型事件为维,两相结合分析。就“劳动实践与理论”而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是以遗传学的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是在不断田地实践中实现的。对此,文本“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就有表述。就“劳动实践与科学创新”而言,首先,劳动实践是科学发现与创新的前提,文本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部分就有“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验证真理”的表述,后文也多有事例论证;其次,劳动实践给予了袁隆平“科学家的胆

35、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让他不迷信权威,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这点在“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有所表述。就“劳动实践与改造世界”而言,在“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中充分阐述了袁隆平的“高粱水稻”梦想,以及他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对中国和世界解决饥饿问题的伟大贡献。19、朗读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结合注释,二首诗歌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场景?中心思想有何不同?答案:芣苢这首诗描绘的是女子成群结队在野外采车前草的景象。歌颂了劳动者劳动的欢欣和热情。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叙述的是文氏外孙帮诗人收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外孙敬老孝亲的品质的认可和对其吃苦耐劳精神的赞赏,也表现了诗人对淳朴乡村生活的喜爱和

36、对浓浓亲情的欣慰满足。芣苢的大意是:妇女们呼朋结伴,在旷野上边采边唱,一颗颗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来兜,满载成果而归的欢乐场景。通过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这个过程,表现了劳动人民劳动的热情。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里的“舞”突出了农人收获时热火朝天的辛勤与喜悦之情。“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从侧面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这句写对外孙劳动结束关仓归来后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洒脱情怀与拳拳亲情之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看到农村劳作和收获的快乐。20、指出下面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柜台忙碌像团火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答案:比喻,点明标题,指出他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文章标题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文段是文章的第一个场景。“像一团火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售货员的动作与接待顾客的热情,比喻为一团火,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又点明了主旨,写出了张秉贵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