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社会调查)评审表题 目 贵州青年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姓 名 熊云昌 教育层次开放教育专科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成人开放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韦柳堂 教 学 点望谟县学习中心 贵州青年健康状况研究报告09秋汉语言文学专科班 熊云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和有强烈的竞争精神和创造力的上升时期,因此被称做“黄金时期”。青年在生理上蓬勃发展,在心理上急剧变化,身心发展面临关键时刻。不仅身体增长快,而且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出现明显的男性或女性特征。同时,心理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青春期,这既是当代青年生理
2、、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又是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一本专题确定的重点内容.青春期来临的年龄,男女之间有些差别,女性比男性一般要早12年。结合中国的情况,一般认为,女性青春期来临大约在12至14岁,男性大约在13至15岁左右。性发育成熟期大约在18岁左右完成。有的学者认为,青春期应从12岁至25岁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青春期来临的年龄已有提前的趋势.青春期开始前生长速度相对稳定,进入青春期生长速度加快,这种现象称为青春期突增。在这一时期,一是身高、体重、骨骼迅速增长,体型变化很大;二是内脏功能趋于健全;三是性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差异明显,性意识逐渐萌发。进入青春发育期
3、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一是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二是独立性增强;三是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四是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五是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六是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青春发育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期”,呈现出5种矛盾冲突:一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即青春期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济上不能独立不得不依赖父母;二是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即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三是开放性与
4、封闭性的矛盾,即青春期需要与同龄人、父母平等交往,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四是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即青春期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五是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即青春期的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一、我省青年身心发展及其健康水平的基本状况(一)青春期身体发展状况比较分析为了全面了解5年来全省青年在青春期阶段
5、的身心变化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向,我们通过相关部门发布的资料进行分析.这里是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身体状况与2000年比较变化。 贵州省教育厅公布的贵州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新监测结果.比较分析显示,同5年前对比,我省青年的身体状况有了新的变化,总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1身高、体重、胸围继续呈增长趋势。2005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与2000年相比,继续呈现增长趋势.712岁男、女学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85cm、0.60cm,体重平均增长0.76kg、0。39kg,胸围平均增长0。80cm、0。40cm;1318岁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增长0.37cm、0.43cm,体重平均增长0。19kg、0
6、.12kg,胸围平均增长0.07cm、0。39cm。2005年监测结果显示:女生形态发育年龄早于男生。城市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均值均高于乡村学生.2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2005年与2000年相比,虽然学生营养不良率检出率没有明显变化,但较低体重检出率继续下降,其中712岁小学城市男女生较低体重检出率分别下降1.0和0。36个百分点,乡村男女生分别下降1.16和1.39个百分点。3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继续改善.2005年与2000年相比,学生乳牙、恒牙龋齿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717岁城市男女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均下降了1.2个百分点,717岁乡村男女生分别下降了2。4和2.2个百分
7、点。2005年与2000年相比,学生龋齿矫治率也有所提高,其中717岁乡村男女生恒牙龋补率分别提高近1个百分点.4青少年视力低下率有所上升。2000年相比,贵州省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中,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2005年,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31.67,比2000年增加了8.5;初中生为58.07,比2000年增加了8。7;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高达76.02和82。68。也就是说,每百名大学生中有83人视力不好。5青少年肥胖率增幅较大。贵州省7到11岁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以城市男生为例,
8、2005年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城市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2和5.01,分别上升了不到1。乡村的男生和女生的这两项指标也分别比2000年上升明显。 6六成学生无锻炼习惯.调研结果表明,有60.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贵州省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50米跑、立定跳远、男1000米、女800米成绩仍然有所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二)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调查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
9、的比例都在80%左右,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都只在5%以下。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9%,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2005年贵州省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分析研究认为,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于应付挫折,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
10、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上述种种现象大致可分为:学习适应性问题、交往问题、情绪类问题、网络心理问题、压力问题、意志问题、自我发展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等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1青春期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适应性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学生,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他们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据相关调查,34的被访中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不住想哭”;58的接受调查的同学说,“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调查表明,45%的被访中学生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近半数的人经常担心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11、而受责备,57%的中学生为“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一些人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多种症状出现。2青春期交往问题。这时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的矛盾并不突出。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疏远,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师生关系处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
12、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对学生缺乏尊重,随意贬低的不良态度,会使其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与同学的交往和相处,都希望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3青春期情绪问题。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另一常见的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
13、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据调查,“对同学忽冷忽热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者占81。9%,“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这些数据,表明了当今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4青春期网络心理问题。进入网络时代,出现了网络交往、网络心理问题和网络成瘾问题.而令社会非常关注的、家长苦不堪言的就是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有注意力缺失、智力受损、孤独感、抑郁、动机冲突、双重人格、成瘾行为、适应不良、躯体症
14、状等9个方面问题,而造成的后果则是他们学习成绩下降、逃学、偷家中钱财、打架、吸烟、亲子关系恶劣等问题。5青春期压力问题。成长中的重要方面是应对各种压力,有学业压力、人际压力、性压力和重大生活事件压力等。学业压力在初中、高中阶段表现明显,造成学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等问题。在问卷调查中,有71%的学生感受到学习上有压力.其中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占28,比较有压力的占38%,只有8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压力.青春期是青少年渴望交往、培养交往能力的最佳时期,而不会交往、没时间交往、人际关系不好,给青少年带来巨大压力,以致青少年不良情绪无法释放、不愿意交往、社交恐惧等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有43%的学生感受到
15、人际相处(与老师、同学、家长)有压力。认为与家长和老师关系很融洽的分别占到30、20,认为与家长和老师难于相处的占11。另外,青春期性生理成熟,性能量较大,许多学生缺少体育活动、没有其他兴趣爱好、过度肥胖等,压抑了性的能量,造成学生脾气暴躁、经常有无名火,影响了学习和人际交往。重大生活事件也是青春期常遇到的问题,以父母感情不和甚至离异情况为多。目前贵州省结婚与离婚的比为6:4,而离异夫妻年龄为30岁至50岁居多,这样夫妻的孩子往往对父母的行为无能为力,会将过错放在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够好,单亲的生活又让他们感觉到无力、无助,造成自卑、焦虑、抑郁、破罐破摔。生理成熟度逐渐接近成人,但心理成熟度
16、还远没有能力承担这些压力,造成他们迷茫、困惑、情绪不稳定.6青春期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青春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许多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有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7青春期自我发展问题。这是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统一性形成的时期,“我是谁?、“
17、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考大学很重要吗?许多人生课题引起了青少年深入的思考,也给他们带来了成长中的困惑、迷茫、幻想。8青春期人格障碍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也不愿与人分享任何东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平时在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不合群的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则表现为爱哭
18、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这样的学生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9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态的改变,青春期的性生理存在着越来越提前的趋势。据调查,沈阳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的12。2岁。与此不相适应的是青春期性教育的滞后,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性知识了解的比较详细;另外就是性知识来源不是十分科学。据调查,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性教育十分模糊的占43。35,比较详细的占30.97,几乎没有的占25。68;性知识来源于学校的有31.35%,来源于家长
19、的有25.81%,自己寻找的有25。29,来源于同学、朋友的有43.97,来源于其他渠道的有16.39。2005年贵州省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状况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与此同时,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然而尽管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
20、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二、青春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原因营养过剩的膳食、过多地玩电脑游戏和看电视、体育锻炼不够等因素是造成学生肥胖、近视、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青春期普遍体育锻炼不足,表现为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不够。据调查,目前全省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有所减少,尤其是缺乏长跑和班级之间的球类比赛,这已制约了学生体能的发展。另有数据表明,有20.9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66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到一小时。研究证实,肥胖对身心发育有深远影响,还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因此,遏制青春期肥胖、保护视力、增强体
21、质已刻不容缓。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影响到贵州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身强体健的“人力资源”和“人力储备”。(二)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即:遗传素质,家庭与社会环境,教育者素质与教育方法。青春期的各种心理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1遗传素质是心理素质发展必不可少的生物前提和基础。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遗传基因包含着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遗传素质是心理素
22、质发展必不可少的生物前提和基础,它既影响智力的发展,也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产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的早期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减少遗传疾病、创建良好的产前环境和早期生活环境,是防止出现某些心理障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那些已表现出心理障碍症状的青少年,应尽早到医院诊断,并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青春期的其他智力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和性格问题较为复杂,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遗传因素的作用,而必须视为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因素复杂作用的产物。例如,患焦虑症的学生可能其天生的气质就具有胆
23、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的特点,后天养成的性格则缄默孤僻、神经质、多疑怕羞,最后在某些精神因素如亲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学业失败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2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
24、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2)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有极重要影响。中国目前的家庭关系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是当今中国最为普遍的家庭关系.夫妻间的人际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水平在很大的程
25、度上就预定了家庭的基础特征,特别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
26、、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结果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因为它具有不可解除性,现代的夫妻关系的稳定性正受到越来越有力的冲击,而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同时,亲子关系一经产生,就具有永久性,这是任何外力也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亲子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
27、不同的影响.无数的研究结果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青春期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3)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一切
28、要求,使之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这对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导致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缺欠。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对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神经错乱,心理失常。(4)家庭教育内容对心理的影响.青春期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
29、,无不受到家庭教育内容的制约。现实中,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表现在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表现在家长无意识的不良影响.比如,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
30、。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3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另外,一些教师采用不当的方法,进行体罚、心罚,损伤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4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社会的思想垃圾、丑恶现象乘虚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31、等,严重侵害了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另外,遍布城乡的游戏厅、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春期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三、青春期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身体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源泉.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未来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人们智慧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体能的竞争。1加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教育。学校、家长、社会、青少年本身都要充分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体质的增强,良好的身体素质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更能使自己终身受益的重要意义,全社会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将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放到提高全民综合
32、素质的高度上来。2全社会要开放体育锻炼场所.全社会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场馆、出借一切可以出借的器材,以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从而达到增强身体健康、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在此,建议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早、晚及节假日时间,将体育设施向附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开放,增加活动场所、增加活动时间,同时可根据情况收取一些管理成本费用。3学校要担起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责任。青春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因此学校要利用自己的时间、利于管理等优势资源,从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入手,每周增加体育课程、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开展队列比赛、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体育达标考核、运动会等竞赛活动,督促学
33、生的锻炼热情,培养活力和体质,释放青春期压力.4家长要改变培养后代的观念。家长要长远考虑,在注重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在膳食上科学调理,均衡营养,即热能、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类矿物质等都要保持充足,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要利用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社会,以培养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5青春期要养成运动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作息时间安排计划,重要的是要将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进去。除充分利用体育课锻炼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所学知识,加强课余时间的锻炼,以增强自身体质、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自己终身受益。6学校、老师和家
34、长尽力去帮助学生协调好运动与学习的关系。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尽力去帮助学生协调好运动与学习的关系,冲破过去以学习成绩排名、惟升学率至上的束缚,努力提高身心健康素质,在成长中拥有健康健全的身心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二)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如何面对学生众多的心理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干预和矫正各种心理障碍,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大问题。针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四个建议:1改革评价体系,营造快乐教学课堂.在教育方法上,承认差别,分类指导.在教育目标上,既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有文化的合格劳动者。在评价学校时,不应以单一的“
35、升学率”和“中高考分数”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对学生,则应把自主性、自律性、创造性、能力、爱好、特长和个性品质列为评价指标,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潜能。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躬行实践、诲人不倦,更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平等待人,创造一种宽松、友善、和谐的成长环境.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始终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
36、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2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注重“原创能力培养.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减“负”不但减不下来,反而加重了,主要是加重在心理上即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其实,考试只不过是对竞争者的一种甄别方式,而竞争的目的在于分享教育资源。只要存在“资源紧缺和“竞争过度”,就难以阻止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加重学习负担和考试负担。针对该问题,我国需要扩大高校招生名额,进行高考改革,实行“宽进严出”,并且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和用人要求合理化,使各层次岗位人才都能发挥作用,都有前途和合理的工资待遇,夏季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
37、,“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善,学生的成才道路选择将会更加多样化。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学生,将更加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因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努力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终身学习。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精神与“原创能力。追求“原创性”,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38、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3学会情绪调节,培养情绪智力,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活动。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包括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人际调节,而情绪体验调节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例如,愤怒时,可采取问题解决策略;悲伤时,可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可采取回避的策略;而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可以降低快乐感受。情绪调节可以发展
39、成为一种能力,即“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由四方面能力组成,即对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的能力,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不同个体的情绪智力存在差异。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压力处理工作坊等,将有助于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发展和提高。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4开办家长学校,优化教养方式,创建良好家庭氛围。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优化教养方式,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帮助家长懂得青春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教育的正确方法,对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要有思想准备。教育一定要符合心理规律。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