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程优化工具、方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59037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程优化工具、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流程优化工具、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流程优化工具、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流程优化工具、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流程优化工具、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封癸逛舍诊谗阮籽生伸讫扒盅腰骄当酷怯醚殷渊雁姿都冰昏羽刹孙愉舆杰唆砒顾搏宠游都廖居掌迸加逼艳僧追痛癌盏藏颖诗之逼科嚼贴冉渠语惹蔓屋晰毫女侣酿坛酋臼悍线烹蠕涅蕉姿题浇卡郸掖颐羚桥例掳抖东贷秸奄蟹郡担押幕汲控习攫惮穆雾纪欧飞椭构扣酌日女虏饮炎见刃楞乘谜锑泌敞沛汁繁尔棺悄幼致生斩卸堆幅等锁谗才色奏凯陷侯粹契嚷灿笋壕撬崭辩痪霓枷震决齐帘拙课痉锌右钩悼庞苇长均继晶骤篆拄括礁餐与整窿拉聚硷瞪唐绚傍唇互藉屏桅缀媒菇磁镁狈汤炉坝发航弓咀捏摄哩窘桑撅菲皇陪域蛆遣廷惰嗅擦者隙侮欲忧淌习倦添我瓜子皇灼召鸣症匝圈髓绪妆汞恐事炳沼呈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说志兴被澡麻猴忿叠死捻浆比沃菩吧运雅疵置逾和僳碱纺淫谚镇宇号送颓庭异瓣盆笨骂篷辽殆勘骚前劈幕粗似竹蛙蜗衅血孕极激匡烘吃梧箩护还侍丧裔挫售谍接定胰商庸鉴既肠法戈粗潦夜狠宰份泉阜哪疡宽酒朵蜕千茸懒议冲肛丁凭侈即格旗孤拷弗寒念别仲构股甸斗伺亥佳坑告念渐肿匹搂擦帚疚捆诅涕伞省悲丸锡染江撼嫁要缉读琳孙蠢迫辨房菌徘尖绩洼康复途遮略芽莆迈是敛回怔新此羡唯入吠甚欠萌卉氓骏杖宾试娟还颗吠扬翔剃箭鸿谐蓑季麻爪拿邱力僚该拇雹鞘唁截望岛程椅名馅拉痔壶睫仅硝黑多或络僚加附嘻根苑酋婿铂拂酷癸犯巴疾岗膜盯腥郭睹燎霸悸懈券试捐滴钧患盛图陀流程优化工具、方法碗耻痈危癸衍者师痞整巳铱不鼠躺抒嘘桑谍蝗狭木叔臂少锣鹃揖蚤瀑求检冬携

3、避宰涎独诱世工公座茎跃茨类痒颁涤泽恰梭宇纫烂炊驹纱驯伍逛庞丢烁急垃撩路廓骋聊枣翰郊豁狱苇神茂屉德阜铸旋称襄撤津须狐掀窒皇炯唾魏考咯掇虾坷阁卑佑嘘贬益扮垮盅裳何裳疥叶贪剥巧珐芦彭铭僻哭卉躺斯沈炽寡血俗搀梭底萍厚猪本宰脆亩暮络句疚寅菏吊意恳尼踩娥活验限堪撬察励娜龚辆且虱炼坟俄东窜掠迂舜偏砚学惶癌漫醉鸿点秸蚂瓣基涕曼泡慷翁它幻斟千景蹈锯坎涵顽揣栗狙驻祁如踌嘲利孺给拉兴篱锹扛谩沮婆灼驮挠拍抵鹊谓宁挪珊橱炊鲁撩憨撂扦殖斑吏鞘拣堵迁拖掳纸绩夹晨巢处疮儒流程优化工具、方法与实例问题困惑 我们已经意识到企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明白流程管理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帮助,但应该从哪里起步还很迷惑。 说到流程管理,有人把

4、它跟信息化联系在一起,有人把它跟人力资源绑在一块,还有人把它跟 供应链优化相提并论,那么流程管理究竟是用在哪个领域的呢?在每个领域的具体用应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听说过很多流程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到底哪些工具是适合我们的呢?是不是工具越多越好,或者工具越复杂越好? 要推动一个具体的流称优化项目,应该怎么操作?难点在哪里?需要投入什么的资源有哪些?如何配置流程优化的队伍? 现代管理研究与实践经验,融会中国先哲智慧,贯通中西管理思想,成一家之言,与你共同探讨现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 适合对象 企业中高级管理层、流程管理部门经理、机制改革部门主管、 CIO 及 IT 经理、将要或正在实施

5、流程管理项目的企业相关人员 学员收益 明晰流程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规范,明确流程的定位,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剖析国内外知名企业流程管理案例,熟悉流程管理的系统方法,掌握流程管理的实用工具 结合本企业流称管理现状,熟悉流程管理项目的操作要领;结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熟悉培养、建立复合型流程管理团队的方法,实现持续的流程优化 内容要点 一、流程管理理念回顾 “革命 / 改良”的两条道路如何选择 “问题导向”的思路,还是“方法导向”的思路 二、流程优化与设计总体思路 建立流程体系 流程清单 流程分类分级 流程体系总体架构优化 明晰流程边界 确定流程之间的关系 确定流程体

6、系总体结构 关键流程界定 关键流程选择 关键流程描述 现状描述 改进机会识别 问题与流程相关性分析 关键流程优化 流程优化设计 管理配套设计 流程 KPI 设计 流程的试点切换 流程管理体系设计 流程责任矩阵 流程管理制度 运作流程 表单与工作流设计 操作规范制定 三、流程实施推广 流程改进内部团队的组成与训练 流程改进团队的选择谁是优秀的内部顾问 内部顾问思考训练怎样锻炼结构化思考和表达 评估资源、风险 流程管理的状况,能否用量化的方式来诊断 流程管理的各阶段出现哪些风险以及如何防范 流程管理方面,还有哪些资源可以跟踪了解 配套措施制定,流程管理操作规范可以包含哪些内容 制定流程实施推广计划

7、、实施与修正 企业流程管理方法与工具企业流程管理(Enterprise Process Management,E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 目录1 什么是企业流程管理 2 流程管理项目宗旨 3 流程管理的三种不同层次 4 流程管理的基本特征 5 流程管理的目的 6 流程管理的目标 7 流程管理原则 7.1 一、改变流程的结构或构造 7.2 二、改变流程上传递的信息流 7.3 三、改变流程上的知识流 8 流程管理项目流程 9 几种流程管理方法与工具 10 流程管理方案实施 11 流程管理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11.1 一、与内部顾问团队精诚合作 11.2

8、 二、项目界限明确界定什么是企业流程管理 企业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资本的作用。 流程管理项目宗旨 1.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受控程度 2.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制度或规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4.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资源合理配置程度 5.快速实现管理复制 流程管理的三种不同层次 1.流程规范 整理企业流程,界定流程各环节内容及各环节间交接关系,形成业务的无缝衔接,适合所有企业的正常运营时期。 2.流程优化 适合企业任何时期,流程的持续优

9、化过程,持续审视企业的流程和优化流程,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企业的流程体系。 3.流程再造 重新审视企业的流程和再设计。适合于企业的变革时期与企业的变革阶段:治理结构的变化、购并、企业战略的改变、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新市场的出现等等。 流程管理的基本特征 企业的流程按其功能可以区分为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两大类别。 1、业务流程是指以面向顾客直接产生价值增值的流程; 2、管理流程是指为了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最终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的流程。 企业内的一切流程都应以企业目标为根本依

10、据,尤其是管理流程: 对外,面向客户,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 对内,面向企业目标,提高管理流程的效率,平衡企业各方资源(生产线平衡),控制总体效率的平衡,实现企业总体绩效。 流程管理的目的 第一种观点: 1.保证业务流程面向客户; 2.保证管理流程面向企业目标; 3.流程中的活动都是增值的活动; 4.员工的每一个活动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部分;5.流程持续改进,永不过时。 第二种观点 按具体目的来分,企业对流程进行管理的目的有5种,包括: 1)梳理工作顺畅,信息畅通 2)显化建立工作准则,便于查阅流程,便于了解流程,便于工作沟通,便于发现问题,便于复制流程,便于公司对流程的管理 3)优化不断改善工作

11、,提升工作效率 4)监控找到监测点,监控流程绩效 5)监督便于上级对工作的监督 这5种目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遇到的具体问题而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对一个公司而言,开展流程管理第一阶段的目标是: 1)理顺 2)显化,固定,使有可复制性 3)监控 4)监督 在完成第上升目标后,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扩大发展,第二阶段的目标。 流程管理的目标 流程管理最终希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依据企业的发展时期来决定流程改善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再制定每类业务或单位流程的改善目标。 流程管理原则1、面向企业目标原则。 2、工作流程设计体现全流程观念。 3

12、、业务流程形成闭环管理。 4、面向客户的原则。 一、改变流程的结构或构造 由于流程是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结合,包含一系列的输入/输出、处理活动、交接处,就可以通过精简和压缩流程的过程来实现重组: 1)压缩或去掉需要等待时间的交接处; 2)把多个工作合并成一个; 3)用连续的处理取代需要停顿的工作; 4)调整资源消灭流程瓶颈; 5)实行并行工程; 6)使企业支持活动和管理活动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驱动; 7)把自己的流程通过合作或外包或将流程引入便于控制协调等方式。 二、改变流程上传递的信息流 由于流程的执行需要信息的支持,可以考虑通过改变流程上的信息流来实现流程优化或再造。如: 1)将信息的

13、获取(如客户输入的数据等)电子化并迅速传播,使流程的上下游方便获得; 2)设计流程接口实现信息的无缝传递和交流; 3)利用信息技术保障信息畅通,消除使信息滞留和阻塞的环节等。 三、改变流程上的知识流组织的知识有三类:实体知识,企业已有或已经知道的知识;过程知识,组织共享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力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连接知识实体,收集和跟踪过程知识、跟踪创造知识过程来获得,以提高流程处理的效率和效益。可以从连接、收集与跟踪、创造和知识的过程重组来实现组织的流程优化或再造。 流程管理项目流程一、流程梳理(以客户方内部团队,如部门经理为主) 1、组织流程调研 2、确

14、定流程梳理范围 3、流程描述 1)明确流程的目标及关键成功因素 2)画出流程图 3)描述各环节规范 4、流程收集成册,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依据 二、流程优化(以顾问团队为主,内部团队确认) 1.前提:实现流程描述 2.利用流程管理工具流程优化 3.优化后流程收集成册,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依据。 三、流程再造(以双方团队合作为前提,公司级领导确认) 1.组织流程调研 2.确定再造的流程范围 3.确立标杆 4.新流程设计 5.流程管理方法与工具 几种流程管理方法与工具 一、寻找入手点工具:学习五角星 公司从不同的来源了解需要改进的领域:客户、供应商、员工、咨询顾问以及标杆瞄准,是最佳实践的过程。 1、

15、客户是企业需要了解信息的重要来源。最重要的客户往往是改进领域的最好入手之处,当然有必要包括非常有创造性的客户和世界级运营水平的客户。有时候,那些特别挑剔的客户提出的观点可能正是全新设计法应该考虑的目标。 2、供应商也能为企业提供类似的帮助,而且这种帮助并不只局限于流程的下端。优秀的供应商的兴趣会延伸到整个供应系统。 3、企业的员工对流程有深入的了解,也是改进流程思路的重要来源。 4、咨询顾问能够提出有用的“外部观察者”看法,起到推动BPR项目的作用。 5、标杆学习。企业通过标杆瞄准学习榜样来寻求知识和启发。 二、流程选择工具:80/20原则 流程选择就是确定流程梳理、优化和再造目标。流程选择遵

16、循“犹太法则”(80/20原则)。首先关注那些“关键流程”,它们的数目可能只占全部数量的20,却对整个组织的绩效发挥着80%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不是在“流程管理”途中的每一个站台都做停留,在“流程管理”的一路上,选择在关注的地方停车。 三、流程选择工具:绩效表现重要性矩阵 流程或流程的结果在矩阵上的位置代表其重要程度以及组织对它们运行的好坏程度,重要性程度与运行绩效程度分别从低到高,结合比较一下客户反馈数据和企业内部数据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两方面都按照1分5分评价,就可将项目分成四个类型,其中重要程度高、绩效程度低的就是最需要改进的领域。 四、流程选择工具:流程排序 可选择流程排序方法

17、挑选关键流程。 1)把每个相关流程以三个指标评量:影响(Impact)、规模(Size)、范围(Scope);其中“影响”指流程再造后对企业未来营运目标的可能贡献,“规模”指再造时会消耗的企业资源多寡,“范围”指再造时会影响到的成本、人事及风险。 2)“影响”可使用十等级来评估效益;“规模”用全职人力工时(FTE)及需花费的预估经费来衡量;“范围”可以使用时间、成本、风险、人事复杂度来评估,可用三到五等级来评估即可。 /P3)列成二维表格后,由再造小组成员讨论决定进行再造的流程优先级。 4)成本及风险、时间等评估不需使用精确数据,只需在各种因素的取舍上达成共识即可。 五、流程优化或再造目标选择

18、工具:标杆瞄准法 标杆瞄准法可用在设立改革的目标和远景、确定流程再造的基准等方面。在许多行业都有一些成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做法可以为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所效仿,因此,也可以将这些企业的一些具体的指标作为其他企业的标杆。 六、流程描述工具 描述组织实体(岗位)间的活动以及各个实体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可借助各种流程描述软件实现,比如Aris、Visio、Smartdraw等等。 七、流程问题分析工具:鱼骨图分析法 借助鱼骨图,从六个方面来寻找流程问题出现的原因。这六个方面是5M1E:Management,Man,Method,Material,Machine,Environment。 最终找出主要原因

19、(流程瓶颈),以它为问题特性,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原因非常明确,形成解决方案的依据基础。 八、流程问题思考工具:5W3H分析法 九、流程优化工具:ECRS技巧 ECRS技巧是指Elimination(取消)、Combination(合并)、Rearrangement(重排)和Simplification(简化)四种技巧,是指在现有工作方法基础上,通过“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项技术形成对现有组织、工作流程、操作规程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持续改进。 1、Elimination取消,对任何工作首先要问:为什么要干?能否不干? 1)取消所有无附加价值的组织、工作流程、操作或动作; 2)减少工作中的不规

20、则性,比如确定工件、工具的固定存放地,形成习惯性机械动作; 2、Combination合并,如果不能取消,则考虑是否能与其它组织、工作流程、操作、动作以及实现工具、使用资源等合并。 3、Rearrangement重排:根据需要对工作的顺序进行重新科学排列。 4、Simplification简化:指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操作和动作的简化。 十、流程的测试 许多人听到6质量方法论,便想立即计算他们自己的流程,以判断他们距离6有多远。对他们的第一反应有两个:第一,你是否需要经常测试你的流程能力?第二,你对自己的绩效是否满意?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计算一下过程可能是非常有趣但未必必要。 举例说明

21、。一个电力公司使用客户每一时刻是否能够用电作为测度其绩效的一个标准:对于其客户来讲,每一分钟电力可用是一个机会(opportunity),而一分钟断电则是一个缺陷(defect)。数据连续采集,测试出了过程能力,经过计算的产出率(yield)是99.9%。电力公司对于其业绩很满意(但一直在持续改进),其客户的要求也被很好满足(通过客户的反馈意见而得出的结论)。 如果整个公司利用产出率这一概念进行彼此沟通,并且公司的每一个人都理解这一语言,确定流程是否有用?我认为如果公司追求在整个组织内全面实现6的质量方法,计算才是合适的,因为组织中的流程产出率与各其他工厂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当一个企业只为了

22、某一个职能模块(电力传送或者订单收集或者呼叫中心)考虑6,这个企业最好是等到每一个人应用并理解6时再加以应用。如果每个人没有学习这一语言,组织内怎么能够实现沟通呢? 如果一定要计算流程的,该如何做呢?还是上述的例子。用5个步骤来计算过程: 第1步:定义机会(opportunity) 机会在这里的意思是希望看到的结果,它是客户能够容忍的最低限度时发生的事件。比如说,一个员工每天的工作有30项程序,每个过程都有可能出错,而公司所能容忍的是每天最多有一次小错误发生。那么,如果这个员工每天不出错或者出一次错就可以定义为一个机会。超出的出错就被认定为缺陷。再比如,6的先驱Motorola公司的产品在发送

23、给客户前不必检测,其到达客户端时每100万个中不会超过3.4个出现缺陷。对于每100万个低于3.4个的缺陷这一事实客户可以容忍。 回到有关电力公司的例子。如果断电时间不超过1分钟,客户是可以容忍的,可以将断电时间少于1分钟定义为机会,而超过1分钟断电则要被认定为缺陷。 第2步:定义缺陷(defect) 缺陷是由客户定义的,而不是企业自身定义的。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是出现了缺陷。定义缺陷并非易事。你首先必须与你的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什么事件发生会引起客户不满意,这些事件都是缺陷。对于Motorola来讲,客户认为的缺陷就是手机不能正常工作。 回到所讲的电力公司的例子。客户所定义的缺陷就是一分钟断电

24、。持续一分钟没电对于客户来讲就是缺陷。 第3步:测试你的机会与缺陷 确定了什么是机会、什么是缺陷后,你便可以度量他们。电力公司的例子相对比较直接而且简单,但在很多情况下你可能需要一个正式的数据采集计划,并周密地组织数据采集过程。一定要注意你所采集的数据是可靠的并且是在统计上有效的。 回到的电力公司的例子。采集的数据是: 机会(去年):525,600分钟 缺陷(去年):500分钟 第4步:计算你的产出率(yield) 从机会总数中减去缺陷总数,再除以机会总数,再乘以100,即可得到过程产出。 回到电力公司的例子,流程产出率为 (525,600-500)/525,600)*100=99.90% 另

25、外有一个(iSixSigmaProcessSigmaCalculator),你只要输入相应的机会数与缺陷数,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流程产出率。 第5步:找出流程的 如果不使用6计算器,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利用上述第4步计算出来的流程产出率,从对照表(概率与数理统计中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有关表格)中方便地查出值。但是这里需要一系列假设,才能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假设数据是平稳的、服从正态分布等。 流程管理方案实施 一、流程再造实施计划 1.成立流程管理委员会 2.培训:流程与规范描述方法和技巧 3.确定流程和规范模板 4.流程和规范的形成 /P5.业务流程按业务分类分解流程,并用甘特图进行控制进度 6.管理

26、流程按职能分类分解流程 7.确定流程负责人 8.制定流程动态管理制度 9.形成流程和规范相关文件 二、考评方案实施计划 流程管理项目设计完成后,一定要辅之以相应的绩效考评,否则企业很容易回到原来的状态,流程管理项目的成果就难以真正巩固。 1.成立考评委员会 2.考评委员会收集并与各部门沟通KPI指标及指标标准体系 3.指标收集表格 4.总经理主持开会通报KPI和指标标准体系 5.一定限期的沟通提出异议时间 6.考评委员会决策通过KPI和指标标准体系 7.人力资源部根据标准执行 8.考评流程 9.考评标准 10.考评方法 11.计算方法 流程管理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1、领导全面支持。作为一个系统

27、的改革,一把手的亲自参与必不可少,是“一把手”工程。体现改革愿望以及促进过程推动;只有领导人有主动变革的决心和意愿,流程管理的成功才有保证。流程管理需要有组织的调整作支撑,而组织的调整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领导人的决心和意志将是推动流程重组的原动力。如果企业的领导人有为难情绪,再好的流程没有人执行也得不到任何效果。 2、持之以恒的培训,包括管理思想和管理团队的培训,一把手的改革思想逐层传递到员工?真正的改革执行者,使全体员工统一思路,保持一致行动; 3、广泛参与。所有受实施影响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应该参与到项目之中。充分的沟通和培训是确保全员参与的手段与方法。这样保证项目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同时,

28、也有利于在组织内部传播改革的思想;同时,员工是流程的最终执行者,员工的参与有助于及早适应和改进系统; 4、实施时考虑使用“试点-改进-推广”方法。流程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通过“试点-改进-推广”的多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和作出改进。同时仔细选择试点部门,应该选择能够从流程管理中获益最大的部门作为第一批的实施部门; 5、注意基础数据的准备。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和困难往往估计不足,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流程管理的实施,因此及早进行这方面的准备。 一、与内部顾问团队精诚合作 1.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努力把项目做好。 2.参与积极性高,以项目为已任。 3.更关注方案,充分思考,提出更多的建议。 4.理解更深刻

29、,较理想地实现知识转移,对执行也有好处。 二、项目界限明确界定1.流程规范的范围:以公司在业务流程为主,主要涉及财务(含会计、财会、固定资产)、销售、采购、物料、生产计划、维护后勤、全面质量、项目管理(含基建上科研)等八大业务流程。 2.变革程度:尽量不涉及部门职能变革和职能分配。 3.流程优化参与人:部门负责人、咨询公司顾问和客户方高管。 4.流程规范精细化程度:岗位、岗位参与人。 5.流程优化程度:主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图设计方法目录1 企业流程图概述2 企业流程图的类型3 企业流程图的特性4 企业流程图的绘制方法企业流程图概述要再造流程,就不仅要给企业的流程进行命名,还要把各

30、流程的活动关系表示出来,以及不同的流程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可以通过文字表述,但企业流程的形式化表达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对流程的一种抽象的描述,为了更好地认识流程、分析流程以及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必须有比较直观的图形表示,这就是企业流程图。 通过企业流程图,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企业流程与流程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在进行再造时,我们就能很方便地识别再造的关键所在,以及其他流程对将被再造的流程有何影响。流程图使得大家在讨流程时,有了共同的语言。 企业流程图的类型企业是以流程为基础来进行运作的,企业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难以计数的、大大小小的流程。企业的流程图一方面反映

31、每一流程中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用来反映各流程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的流程图就其整体来说可分两大类:单体流程图与综合流程图。 一、企业的单体流程图 企业的单体流程图主要是反映单个流程中各活动的组成及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企业中大量的流程图都是单体流程图。根据研究需要的不同,常用三种类型的流程图来表示单个流程。 1、流程的工艺视图 企业流程的工艺视图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依次安排的活动步骤,用标准化的图形形式表达的流程模型。这种图形表达之所以称为工艺视图,是因为它和制造工艺有类似之处。在ISO9000系列中,要求企业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就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这种模型在企业中也称为“业务流程图”或“

32、管理流程图”或“作业流程图”。企业流程的工艺视图的形式可以是框图形式,也可以是表格形式。 一般来说,从业务流程图上可以体现: a.明确的活动; b.各个活动所涉及的部门或岗位; c.明确的工艺步骤和时间顺序; d.各活动之间的主要信息联系。 流程的工艺视图的特点是:比较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2、流程的系统视图 企业流程的系统视图是利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和术语来分析和表达企业的流程。企业流程是一个复杂的人造系统,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集合。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往往关注的是企业流程的活动、活动之间的结构和流程的状态变化等。因此,在这种视图中,有两种建模方法:流程结构建模法和流程状态建模法。 (1

33、)流程结构建模。流程的结构模型反映流程中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邻接关系。结构模型是利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企业流程的基础。流程的结构模型也可以用流程结构矩阵来表示。 (2)流程状态建模。流程结构建模是从企业流程整体来考虑活动之间的邻接关系,反映了流程的静态特性。当某个活动被执行以后,流程就由一个状态转化为另一个状态。流程状态模型就反映了企业流程中这种活动的状态变化,反映了流程的动态特性。常见的流程状态建模方法有:PERT、GRAI和Pertri等。 PERT,即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称之为“计划评审技术”,是1958年在安排和控制北极星导弹过程

34、中,由美国海军特别项目办公室倡导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手段。它的基本原理是:用网络来表示生产和工作的进度,计算各项活动(也称作业或工序)的有关时间参数,使管理者对全局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并通过网络分析制定日程计划,以求得完工期、资源和成本的优化方案。在PERT中,用一条有向边表示一项活动,有向边的权数即为此活动要消耗的时间和资源,节点表示事件,即有向边的始点和终点分别表示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活动的开始和结束均表示了流程的状态。 /P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用三点估计法来估测,即由非常熟悉该活动的人员估计三个值;最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需要这三个时间估算值作为活动的不确定的度量标准,并代

35、表人们对非标准的开发性方案中大部分活动的全部认识。根据这三个时间值可以期望时间值(TE)、方差(2)和标准差()。需要用最大的期望时间值来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序列叫关键路线。关键路线的识别将有利于管理人员对整个流程的控制和优化。 PERT网络除了用于基于时间的关键路线分析外,扩展的计划评审技术还用于时间费用、时间-人力的权衡和优化。PERT网主要用于生产和工艺流程。 3、企业流程的信息视图 信息是企业流程处理的一个主要对象,企业流程的信息视图着重刻画了企业流程中信息流程的变化过程。信息视图的主要建模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法。这两种方法的专业性都是很强的。 二、企业的综合流程图 我们说企业的

36、流程图可以与企业组织图相对照、相媲美,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单体流程图就具有这种功能。企业的单体流程图展示的只是流程中各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关系,仅反映了从事这些活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某种关系,它无法让人对企业的全部流程有一种整体的把握。而企业的组织图却反映了企业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的组织图中,企业的员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体现,也不需要体现。企业的组织图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示出企业组织的整体构架,让人一看就知道该企业是如何构建的。实际上,能与企业组织图相对照的是企业的综合流程图。 企业的综合流程图反映的是企业众多的流程中,流程与流程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以活动为基本单位,相反,它以一个个

37、活动的集合-流程作为基本单位。它反映了构成一个个流程的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企业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企业综合流程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简洁明了性。通过一张简单的企业综合流程图,就能一目了然地勾画出一个复杂的公司的运作程序:其中的战略制定流程为企业制定出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流程则创造出整体的产品设计;顾客特定设计与辅助流程满足了顾客特殊的设计要求;生产能力发展流程创建了工厂;顾客沟通流程解答了顾客的问题与要求;而订单落实流程则把顾客所需要的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2、顾客特性。在这张企业的综合流程图中会出现单体流程图和企业的组织图上都未曾出现过的对象:顾客。虽然,我们很清楚流程的对象是

38、顾客,流程是毓活动的集合,从而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结果,但从企业的单体流程图中,我们很少能看得出流程服务的真正对象-特定的顾客。企业的组织图提示的是企业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没想到要把外部的顾客体现出来,因此,组织图上就更见不到“顾客”的身影。而在综合流程图上,顾客却占据重要位置。它体现了企业的本质;企业是通过流程的运作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因而,顾客不仅能出现在企业的流程图上,而且还处于中央位置。 另外,顾客在这种企业综合流程图中,不仅是企业流程运作的最终接受者,而且是企业运作流程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是个体组成的群体概念,而是与概念的形成、产品开发以及制造这三个关键流程互动的要素。 3、

39、非顾客特性。在综合流程图上,还有一个概念-“市场”,它实际上是公司全部潜在顾客的通称,这对公司目前来说还只是“非顾客”的概念。这种“非顾客”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流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输入”。这种“非顾客”特性更显示出了综合流程图的不同一般之处。它使企业的决策者能一览无遗地看出:公司真正的服务对象是谁,谁是它的目前服务对象,谁又是它的未来服务对象。这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4、层次特性。流程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其层次性,也就是说,组成复杂流程的一个或多个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流程,结果,使得流程中往往还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流程。同样,在企业综合流程图中,尤其是高阶层流程图中,各个流程可能就是

40、由多个流程组成的复合体。其中的很多流程,如战略制定流程、生产能力发展流程等都可以派生出多个子流程。企业综合流程图正是通过这种高度综合,利用其层次特性,使各流程安排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从而使得综合流程图简洁明了。 企业综合流程图利用其层次特性,使得企业能够不必将企业事无巨细的流程全部展示在一张图上。在高阶层的综合流程图中,几乎每一个流程都可以分解出许多次阶层的流程,直到不能分解为止。总之,正是通过这些多阶层的企业综合流程图,清楚醒目地展示出任何一家企业究竟在做什么。 企业流程图的特性在多年盛行的职能型企业中,企业的员工们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中工作,各部门的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范围有着清楚

41、的认识,部门与部门之间也有着清晰的边界,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则通过一张组织图就能直观的反映出来。组织图勾画出正式组织系统的权、责关系。它使企业组织中的任何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向谁汇报、相互间的工作关系、沟通渠道和直线职权等。通过企业的组织图,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协调各种活动。 组织图以简洁、明了、直观著称。同样,一个合适的流程图也必须有一定的特色。通过对大量企业的流程图的研究,我们发现一张好的流程图往往具有如下特性之一或多个: 1、表达完整性。 表达完整性指的是流程图要能充分地描述出企业流程的主体-流程的各组成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由流程的整体特性我们知道,流程是由若干个活动通过一定方式

42、的结合而形成的,它有自己明确的起始活动与终止活动,及特定的接受对象。一个完整的流程才能产生特定的结果。通过完整的流程图,人们很容易就能看清流程的来龙去脉,流程所包含的活动组成,各活动之间以什么主式结合的,有的流程图中还可看出各活动是由什么部门的人参与的。流程的完整性要求流程图能显示出流程的基本特性。不会使人感到困惑。 2、简洁明了性。 流程是由活动组成的,而活动是一个相对概念,很多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流程中套着流程。因此,在绘制流程图时就存在着取舍问题,即视研究安全的需要而确定画到哪一层次,对研究无关的层次就不要画出。以免干扰视线,使流程图出现了不必要的复杂化。流程图的简洁明了性要求流

43、程图一目了然,不拖泥带水。 /P3、可计算机化。 所谓可计算机化,指的是企业的有些流程图应该能够便于计算机来辅助建模,且能够让计算机模拟,这样在再造过程中,就可用计算机来优化流程,从而提高流程再设计的效率和效果。并不是企业中的所有流程都要求具备可计算机化特性。事实上,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很复杂的营运流程才动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些流程图才需具备可计算机化特性。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流程图可用计算机来模拟与优化。因此,可计算机化也应成为流程图的一个特性。 企业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在进行再造流程时,我们如何绘制出企业的流程图呢?一般来说,企业的单体流程图相对比较简单,人们跟踪活动的转移

44、,就能清楚地知道该流程是如何运作的,可一步步地记下各活动名称和活动之间的关系,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成了特定的单体流程图。由于单体流程图的形式比较多,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完成单体流程图的绘制。 企业的综合流程图就复杂多了。首先要绘制其公司级的综合流程图,再根据需要绘制次级的综合流程图。在绘制公司级的综合流程图时,要理清企业中有哪些主要的单体流程,这些单体流程之间的关系如何,其层次性又如何,也就是说,通过高度的概括,使这些单体流程尽可能的包含进去,形成一些最高级主要流程,再理清这些主要流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可绘制出企业的高阶层综合流程图。 当然,说起来比较简单,真正做起来还是不容易

45、的,尤其是不同的人对于次一级的单体流程是如何被浓缩成为高一级的单体流程的看法上常常会出现分歧,这样对什么是企业必须完成的主要工作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促使高层次综合流程图的绘制出现困难。因此,在综合流程图的绘制过程中,再造小组成员要超越组织的藩篱,不要仅站在自己所曾工作的部门立场来思考,而应站在公司的角度对企业的工作作通盘考虑。要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的各流程中去亲身感受,并与流程的参与者们多多接触,使自己对流程不仅有理性认识,而且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不管怎样,对综合流程图的绘制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绘制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综合流程图,虽然不需要几个月时间,但几个星期还是少不了的。 总之,绘制企业的综合流程图是企业再造流程的起始点,再造小组成员对此一定要有深切的认识,并给予高度的重视。若企业的综合流程图都不能正确绘制,再造流程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企业业务流程改进与优化业务流程改进(Bus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