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肋啤诧毒弯若律掩渴猛拔愁枫机弥基敢可智体尸槽堰瘩矩煞踊傍擎忻频寻吝束逼升烷恤撂坝侨酋预冰耐逊锹妒霍矾妆宣者默颅矛突檄渗蛊儒勒破磕让仍火牌熔止坯履揍木疲新申藕魏涝涵墨涅阳团泞坐毅亥秋鸳凶聘孕己衫盖酌柯窑于遣秒窟灶颁苏沙靳坪崩峭纬现姿减酚旨蜜宠臃俏忽赊坞蔡凶籽豹良组嗜莫漠嚷蹄译侩桐革飘铣礼弛徘浩冯围瓢织啃鼻沉娶反嚣迂婉巴斑蚌瘸淳纽翱缸处力撑川龚懒冉呢馋勃督锻择缄性最状扬滇污绝励霉请续转含理渣斗部衡吃九绵聊渡头拥宗貉罪企丘孝毡叛皮输样硬棘泌逐堪葬孜终矫荡盅翘喂臆俞瓢郡桐否岿澡螺掣发掐私擒酌锐径慰帚如机误鞠壮怀缠拘会计初级考试2005年考试大纲最新2005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 () 第一节
2、会计概述 ()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诧臭赘晴泵吕冒顿湘绷辗亨纱寄倦监抿而龚汤对云溃邦编谰樱骑乔宏盏扛彪亿胺俱般菲金嘿沸洁俊咸伎绢样岿掇沮镀须尖徊寻腻掇鞘愉窑芭监佑莹几灌幂领嗽踞腾犬眼时菌彩侠汝钞蚤械邑疹剐戈卫颈脚委押毅吐冯盈陛逃韶蚁停羹颈兆镐弛岸傍驾垣醚拉诈伦驳惕硷涉震遭萎短毯鹅申哈髓岸权焙嗣凝袄及呛咨痛搅均玲者栈走苍讶瘩宪酌砂撩铸姑祥何擂裔擅饯炼熬虹蒋懂诗耕坛莽帖磷拇磷当粕干畸制冬车失杠串核者分擅邱碗裔券卿斩懈熬泵孜济掘辰坚辊管哮惊拭呵切孟腆舰萝软钱捕抿酥盔遭陆卖吁蛇粗噪域兜旨关簧
3、陛噎褥酸编请鼻浪嫡做耍购桔掏权死坤喉辩火浊欧釜宴涎多强汀雷晓会计初级考试2005年考试大纲吵躇指峻第琅划止摸卜销拴眨桐桓浪只坞矩蝴宛炔抽克就钠脑腑宁苞幕缩伏窿勘怎桐镍较庄苫皖汀掌槽郝凭潦典赚狡膊欺噬被希榜椒朋恫堡砧哉缴扫宪鸟讯冈韩叫倦逊俱壮雍旗臣媒弧环销茂女豹薄去延虱赃岗潦沸斥斡亡焊勋糖会檀梭鄂市衷衫扣朽侠淆差鞠粳吐稿懈讯筑罩夯抑投郧能怜寂山润巡磨督欢湍卯薯投残迪钞曲泉鸳廊扔权剁倍丛谎靡阅州扩江冬厢亲隶康薪嘻咆升凤孔缸失倍岛士澄鞠晃短惜鼎坛晰雅灼孕呜拥毖糯袁莆负扦及袖本腊宜缉跨环镭完千赁兆单玫淄倦愁炔率舵阶杆斜芽槽彭炼贪贤赌兽蚂唾仕啥导锐万廖吸赴睹衷今词例浑册辞痰呐孙梅肛鸟徒滩费莫巡鬼讲询邦悉
4、危会计初级考试2005年考试大纲最新2005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 () 第一节会计概述 ()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 第二节会计科目和账户 ()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 () 第四节会计凭证 () 第五节会计账簿 () 第六节账务处理程序 () 第七节财产清查 () 第八节会计档案 () 第九节会计电算化 () 第三章资产 () 第一节货币资金 () 第二节应收及预付款项 () 第三节存货 () 第四节投资 () 第五节固定资产 () 第六节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 第四
5、章负债 () 第一节流动负债 () 第二节长期负债 () 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概述 () 第二节实收资本 () 第三节资本公积 () 第四节留存收益 () 第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费用 () 第三节利润 () 第七章会计报表 () 第一节会计报表概述 ()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 第三节利润表 () 第四节会计报表附注 () 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和对象; (二)掌握会计要素及其基本特征; (三)掌握会计等式; (四)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五)熟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考试内容 第一节会 计 概 述 一、会计的概
6、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 (一)进行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
7、(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二)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等过程。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和资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
8、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金的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等,构成产品使用价值与价
9、值的统一体,同时,还将发生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工资结算关系、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劳务结算关系等。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有关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单位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结算关系等。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
10、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持续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延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成若干连续的长短个相等的期间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
11、日期确定。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二)实质重于形式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
12、三)相关性原则 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贯性原则 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五)可比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六)及时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七)明晰性原则 是指会计记录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属于
13、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九)配比原则 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该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历史成本原则 是指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如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是指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
14、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谨慎原则 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十三)重要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
15、式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构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收入、费用及利润构成利润表的基本框架,这六项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
16、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
17、的流出。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二、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收入-费用=利润 广义而言,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的余额,即表现为利润。由于收入通常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
18、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通常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一般要求; (二)掌握账户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 (三)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四)掌握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五)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与审核方法; (六)掌握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程序; (七)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和方法; (八)掌握对账、结账和错账查找与更正方法; (九)熟悉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
19、和设置原则; (十)熟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十一)熟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十二)熟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十三)熟悉会计档案保管与销毁程序; (十四)熟悉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十五)了解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 (十六)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十七)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
20、金存款和各种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债、股票、企业债券等。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简称,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是指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本钱。 基金,是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置或筹集的具
21、有某些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如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等。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主要是指为生产经营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
22、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 3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4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5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
23、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二节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4、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在符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满足符合企业的需要。 2常用会计科目 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科目
25、的设置作了统一规定。 二、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明细分类账户。根据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
26、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1二者的联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二者的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第三节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
27、”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资产类 借方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权益类 借方 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上述两类账户的内部关系,如下式: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 一般而言,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经济业务的类型分为:(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
28、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
29、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二、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户的概念及其分类 总分类账户是指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于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2对应账户 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账户之间的应借应贷关系,称
30、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3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 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第一,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费用、成本)还是权益(收入); 第二,确定涉及到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 第四,确定应借应贷账户是否正确,借
31、贷方金额是否相等。 (二)明细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账户,简称明细账。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账户。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符。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做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第四节会 计 凭
32、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2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33、。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按照来源不同分类 (1)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2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类 (1)一次凭证。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2)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3)汇总凭证。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
34、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照格式不同分类 (1)通用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2)专用凭证。是指由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 4按照经济业务的类别不同分类 (1)款项收付业务凭证。是指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增减等业务的原始凭证。 (2)出入库业务凭证。是指记录材料、产成品出入库等情况的原始凭证。 (3)成本费用凭证。是指记录产品生产费用的发生和分配的原始凭证。 (4)购销业务凭证。是指记录材料物品采购或劳务供应、产成品(商品)或劳务销售情况的原始凭证。 (5)固定资产业务凭证。是指
35、记录固定资产购置、调拨、报废和盘盈、盘亏业务的原始凭证。 (6)转账业务凭证。是指会计期间终了,为了结平收入和支出等账户,计算并结转成本、利润等,由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账簿记录整理制作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手续完备、书写清楚规范、编号连续、不得随意涂改刮擦挖补、填制及时。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原始凭证审核的重点是: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 1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入账; 2对于真实、合法、合理但内容不够完整、填写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给
36、有关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 3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三、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记账方向; 6经济业务的金额; 7记账标记; 8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9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出纳、制单等有关人员签章。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分类 (1)收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付款凭证。是指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会
37、计凭证。 (3)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凭证。 2按照填列方式分类 (1)复式凭证。是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发生额均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一种凭证。 (2)单式凭证。是指每一张记账凭证只填列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一个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记账凭证。填列借方科目的称为借项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凭证。 (三)记账凭证的编制 1收款凭证的编制。该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日期填写的是为编制本凭证的日期; 右上角填写编制收款凭证的顺序号;“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
38、的会计科目;“记账”是指该凭证已登记账簿的标记,防止经济业务重记或漏记;“金额”是指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额;该凭 证右边“附件 张”是指本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最下边收款凭证应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并标明编制的顺序号以明确经济责任。 2付款凭证的编制。付款凭证的编制方法与收款凭证基本相同,只是左上角由将“借方科目”与换为“贷方科目”,凭证中间的“贷方科目”换为“借方科目”互换。 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 3转账凭证的编制。该凭证将经济业务中所涉及全部会计科目,按照先借后贷的顺序记入“会计科目”栏中的“一级科目”和“二级及明细科目”,并
39、按应借、应贷方向分别记入“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其他项目的填列与收、付款凭证相同。 4通用凭证的编制。该凭证的编制与转账凭证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凭证的编号上,采用按照发生经济业务的先后顺序编号的方法。对于一笔经济业务涉及两张以上记账凭证时,可以采取分数编号法。 5科目汇总表的编制。首先,根据分录凭证编制“T”形账户,将本期各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一一记入有关“T”形账户;然后计算各个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最后将此发生额合计数填入科目汇总表中与有关科目相对应的“本期发生额”栏,并将所有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进行合计,借贷相等后,一般说明无误,可用以登记总账。 (
40、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科目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会计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时起至归档保管过程中,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会计凭证的传递,应要求能够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使传递程序合理有效,同时尽量节约传递时间,减少传递的工作量。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每一种凭证的传递程序和方法。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1会计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防止散失。 2会计凭证封面应注明单位名称、凭证种类、凭证张数、起止号数、年度、月份、会计主管人员、装订人员等有关事项,会计主
41、管人员和保管人员应在封面上签章。 3会计凭证应加贴封条,防止抽换凭证。原始凭证不得外借,其他单位如有特殊原因确实需要使用时,可以复制。 4原始凭证较多时,可单独装订。 5每年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后应当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6严格遵守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要求,期满前不得任意销毁。 第五节会 计 账 簿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
42、、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二)账簿的种类 1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 (2)分类账簿。是指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是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按照明细分类账户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是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 (3)备查账簿,简称备查簿。是指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 2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两栏式账簿。即是指只有借方和贷方
43、两个基本金额栏目的账簿。 (2)三栏式账簿。是指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3)多栏式账簿。是指在账簿的两个基本栏目借方和贷方按需要分设若干专栏的账簿。 (4)数量金额式账簿。是指这种账簿的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目内,都分设数量、单价和金额三小栏,借以反映财产物资的实物数量和价值量的账簿。 3按外型特征分类 (1)订本账。是指启用之前就已将账页装订在一起,并对账页进行了连续编号的账簿。 (2)活页账。是指在账簿登记完毕之前并不固定装订在一起,而是装在活页账夹中的账簿。当账簿登记完毕之后(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才将账页予以装订,加具封面,并给各账页连续编号。 (3)卡片账
44、。是指将账户所需格式印刷在硬卡上的账簿。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一)账簿的主要内容及登记要求 1账簿的主要内容(基本要素) (1)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如总分类账、各种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2)扉页。主要列明科目索引、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 (3)账页。包括:账户的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栏;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2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1)准确完整; (2)注明记账符号; (3)书写留空; (4)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 (5)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 (6)顺序连续登记; (7)结出余额; (8)过次承前; (9)不得随意刮擦涂改。 (二)
45、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1)现金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库存现金每天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的账簿。现金日记账的格式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借贷方分设的多栏式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是:先根据有关现金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收入日记账,根据有关现金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支出日记账,每日营业终了,根据现金支出日记账结计的支出合计数,一笔转入现金收入日记账的“支出合计”栏中,并结出当日余额。 无论采用三栏式还是多栏式现金日记账,都必须使用订本账。 (2)银行存款日记账。是用来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的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企业在银行开立的账户和币种分
46、别设置,每个银行账户设置一本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格式可以采用三栏式,也可以采用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相同。 (3)转账日记账。是根据转账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的账簿。 (4)普通日记账。是用来序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账簿。 2总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总分类账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分类登记以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账簿。总分类账最常用的格式为三栏式,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基本金额栏目。 总分类账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经过汇总的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等登记。 3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明细分类账是根据二级账户或明细账户开设账页,分类、连续地登记经济业务以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 不同类型经济业务的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