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版人教版 20232023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常考点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常考点 单选题 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A 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项正确;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升高温度,
2、不能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故选项错误。故选 A。2、下列盐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CuCl2BAlCl3CFeCl3DAgCl 答案: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和银位于氢之后,金属和酸反应不能直接制得,铝和铁位于氢之前,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但是铁和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 B。3、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 B白醋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 2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
3、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医用酒精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符合题意。故选 D 小提示: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4、家用食醋是含醋酸质量分数为 10%的水溶液,其中的“10%”的含义是()A100 g 醋酸中含醋为 10 gB100 g 醋酸的水溶液中含醋酸 10g C100 g 水中含醋酸为 10gD100 g 醋酸的水溶液中含水 10g 答案:B 10%的含义是每 100 份溶液中含有 10 份溶质和 90 份溶剂。故 10
4、0g 醋酸的水溶液中含有 10g 醋酸。故选 B。5、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加热升温 A只有B只有CD 答案:A 蒸发溶剂,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3 降低温度,不能使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加热升温,不能使所有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硝酸钾等。故正确的是,选 A。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要具体分析物质溶解
5、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6、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 B量筒 C铁架台 D玻璃棒 答案:C A、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不符合题意;B、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不符合题意;C、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铁架台,符合题意;D、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玻璃棒用于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不符合题意。故选:C。7、实验室有一瓶稀盐酸,欲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取 200g 样品于烧杯中,先加入 12.5g 大理石粉末
6、,充分反应后得固液混合物 208.1g,再继续加入 25g 该种大理石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211.2g,则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4.6%B3.65%C7.3%D10.95%答案:C 设 200g 稀盐酸样品中氯化氢的质量为 4 CaCO3+2HCl=CaCl2+H2O+COm(溶液质量)100734456(211.2 200)g7356=(211.2 200)g=14.6g 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6g200g 100%=7.3%答: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8、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硝酸铵和水;铁和稀硫酸;固体氢
7、氧化钠和水;生石灰和水;石灰石和稀盐酸 AB CD 答案:B 小气球在鼓起来,说明瓶内的气压增大了。可能的原因有:瓶内的气体增多或温度升高而膨胀。硝酸铵溶解于水会吸热造成温度降低;不符合要求。铁和稀硫酸生成氢气;符合要求。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生石灰和水反应会放热造成温度升高;符合要求。石灰石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要求。所以应选 B 项。5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 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 A 选项不正确;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 B 选项正确;C、烧杯
8、既可用于配制溶液,又可用做反应的容器,故 C 选项正确;D、酒精灯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热源,可用于给物质加热,故 D 选项正确。故选 A。10、将 20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为 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A、将 20g 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稀释为 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 A 正确;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
9、、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 B 正确;6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 C 错误;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 D 正确。故选:C。1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B滴加 C读数D溶解 答案:D A、药品取用,瓶塞要倒放,防止腐蚀桌面,以及药品被污染,故 A 错误;B、胶头
10、滴管滴加液体,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触碰容器壁,容易造成药品污染,故 B 错误;C、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 C 错误;D、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目的加速溶解,故 D 正确。故选:D。1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花生油 C面粉 D冰块 答案:A 7 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 A。13、x,y 两概念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A饱和溶液 溶液 B溶质 溶剂 C乳浊液 溶液 D
11、稀溶液 不饱和溶液 答案:A A、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包含饱和溶液,故 A 正确;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溶剂之间是并列关系,故 B 错误;C、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 C 错误;D、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属于交叉关系,故 D错误。故选 A。小提示:掌握溶液的组成、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根据。14、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
12、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可有效灭活病毒。现用 95%的酒精配制 75%的酒精,一般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8 ABCD 答案:B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量取液体;烧杯:混合;玻璃棒:搅拌,故不需要酒精灯。故选 B。15、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序号 温度/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10 100 40 120.9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40 克 B所得溶液一定是 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
13、将所得溶液降温至 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答案:D A、10时,在 100g 的水中,加入 40g 的硝酸钾,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120.9g,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0.9 克,此选项错误;B、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不能说就是 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C、若通过加热将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此选项错误;D、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140 100%28.6%,降温至 10,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9120.9 100%17.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此选项正确。故选 D。9 多选题 16、NH4Cl 和 Na2SO4的溶解度
14、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 度/10 20 30 40 50 60 溶 解度 S/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甲为 NH4Cl Bt3应介于 4050 C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BC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甲为硫酸钠,乙为 NH4Cl,故 A 错误;B、t3应介于 4050,故 B 正确;C、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升温到t3,溶解度随温度升
15、高而增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C 正确;D、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由于溶液没有量的限制,析出晶体(均不带结晶水)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 D 错误。点睛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A1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2
16、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40%C将 30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 10,析出甲质量比乙大 D欲除去少量混在甲中的乙,提纯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AD 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B、20时,甲的溶解度为 40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40g40g+100g 100%28.6%,错误;C、30甲、乙的饱和溶液质量未知,降到 10,析出晶体质量不能确定,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除去少量混在甲中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故选:AD。1
17、8、KNO3和 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已知固体 R 是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现用 R 进行如图 2 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1 AR 是 NaNO3 B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中,只有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CD A、观察图中 t2时的烧杯中有晶体析出,说明 100g 水中无法溶解 50gR,即 R 物质在 t2时的溶解度小于 50g,据此判断 R 物质是 NaNO3,此选项说法正确;B、和的溶液中,杯底没有晶体,溶质质量相等,都是 50g,此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 1 知,t3时,NaNO3的溶解度是 50g,说明 t3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18、 50gNaNO3,此时溶液恰好饱和,则中,的溶液和的上层清液都是饱和溶液,此选项说法不正确;D、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g250g 100%=20%,是 t2时 NaNO3的饱和溶液,t2时 NaNO3的溶解度大于 30g,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30g130g 100%23.1%,因此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此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D。19、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 10 20 30 40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 36.5 37 硝酸钾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
19、.8 63.9 12 A在 20时,20g 氯化钠固体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在 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63.9g,若降温至 20,析出 32.3g 硝酸钾晶体 C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时,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D在 2030的范围内,存在某一温度,此温度下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 答案:BD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20时,20g 氯化钠固体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能溶解 18g,得到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63.9g,则在 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163.9g 中,溶质质量是
20、63.9g,溶剂质量是 100g,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若降温至 20,析出 63.9g31.6g=32.3g 硝酸钾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时,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D.在 203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 36g36.5g、31.6 g45.8g,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即存在某一温度,此温度下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20、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20 gNaC
21、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 答案:AD 由题中可知:加入10g水前,“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加入10g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不能判断加水后的溶液是否饱和。故选 AD 13 21、某种蔬菜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 KNO3溶液。下列方法能够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 KNO3溶液的是 A从 1000g3%的 KNO3溶液蒸发出 250g 水 B从 1000mL8%的 KNO3溶液中倒出 5
22、00mL 溶液 C向 1000g2%的 KNO3溶液中加入 20g KNO3固体 D将 400g2%的 KNO3溶液与 400g6%的 KNO3溶液混合 答案:AD A、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 000g3%1 000g-250g 100%=4%,故 A 正确;B、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 8%,故 B 错误;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0g2%+20g1000g+20g 100%3.92%,故 C 错误;D、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00g2%+400g6%400g+400g 100%=4%,故 D 正确。故选 AD。22、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说法
23、正确的是 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C将 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 t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 tC 时的饱和溶液 答案:AD 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氯化钠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固体,如乙醇溶于水,乙醇是溶质,乙醇是液体;如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氯化氢是溶质,氯化氢是气体,符合题意;B、汽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能得到溶液,不符合题意;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将 10%的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是 10%,不符合题意;1
24、4 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 t析出晶体后,有晶体析出,说明降温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AD。23、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把 0.5g 药品溶于水配制成 2.0 mL 溶液 a 取 0.1 mL 溶液 a,加水稀释至 1.0 mL,得溶液 b 取 0.1 mL 溶液 b,加水稀释至 1.0 mL,得溶液 c 取 0.4 mL 溶液 c,加水稀释至 1.0 mL,得溶液 d 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 1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 a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B溶液 c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2%C溶液 d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1%D1.0 g
25、 该药品可配制溶液 d 的体积是 1000 mL 答案:CD 分析: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 1 g/cm 3。1cm3=1 mL。所以 1.0 mL 溶液的质量=1 g/cm 31cm3=1g。同理,2.0 mL 溶液的质量是 2.0g,0.1 mL 溶液的质量是 0.1g,0.4 mL 溶液的质量是 0.4g。A、溶液 a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5g2.0g 100%=25%;A 错。B、溶液 b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1g25%1.0g 100%=2.5%,所以溶液 c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1g2.5%1.0g 100%=0.25%;B 错。C、溶液 d 中溶质的质
26、量分数=0.4g0.25%1.0g 100%=0.1%;C 正确。D、1.0 g 该药品可配制溶液 d 的质量=1.0g0.1%=1000g,1.0 g 该药品可配制溶液 d 的体积=1000g1g/cm3=1000cm3=1000mL;D 正确。综上所述:选择 CD。24、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 100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15 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120g。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 27.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 13.6g B氧化铁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可
27、以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 C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D通过所给数据可以计算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AC 解析: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A、加入 100g 稀盐酸反应得到 120g 不饱和溶液,加入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为 20g,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也就是氢氧化物的质量为 27.2g,说明增加的 O、H 元素的质量为 7.2g,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氢离子和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氢离子质量相等。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x 2H+H2O187.2g
28、2HCl73100g x 187.2g=73100gx x=29.2%7.2g 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7.2g (1618 100%)=6.4g,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20g-6.4g=13.6g,故 A 正确;B、金属氧化物不与碱反应,氧化铁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故 B 不正确;C、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故 C 正确;16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未知,不能确定溶液的质量,不能通过所给数据可以计算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 D 不正确。故选 AC。25、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
29、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BD A、对于同一溶质、同一温度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故 A 错误;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B 正确;C、对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溶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故 C 错误;D、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剂,升温(或降温),故 D 正确。故选 BD。填空题 26、实验室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配制过程包括如下操作。请回答:(1)图中使用到的
30、玻璃仪器有 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_。17 (3)该实验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应为 _mL。(水的密度为 1g/cm3)(4)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标号)。A B C D 答案:(1)烧杯(2)加速溶解(3)47(4)A(1)图中的玻璃容器除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外,烧杯也是玻璃制作的,故填:烧杯;(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固液充分接触从而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3)实验室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 NaCl 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50g 50g 6%=47g,则水的体积是47g 1g/cm3=47mL,故填:47;(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
31、骤是:取药品称量然后在烧杯内溶解配制,如图所示,操作顺序是:取药品称质量放入烧杯倒入相应的水溶解,故选:A。小提示:本题是基础实验的考查,较为简单,熟记和掌握实验是解决本题的根本。27、氯化钠、碳酸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其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表和图中信息填空。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5 37 碳酸钠 6 16 18 36.5 50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18 (1)曲线 M 是表中_的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 5时的溶解度约为_g。(2)如果将表中三种
32、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 040C 范围内会有_个两线交点。(3)10时,将 15g 氯化钠和 15g 硝酸钾固体同时加入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解、静置后,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_。答案:碳酸钠 12(合理即可)2 硝酸钾(1)从曲线 M 上读数:30时溶解度大约是 36g,40时溶解度大约是 50g,则对照表中数据,M 是表中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读取溶解度曲线,该物质在 5时的溶解度约为 12g(合理即可);(2)根据表格分析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 2030之间溶解度相等,有交点;氯化钠和碳酸钠在 30C 时溶解度相等,有交点;所以在 040C 范围内会有 2 个两线交点;也
33、可以通过描点法画出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直接观察图像;(3)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5.8g,即 100g 水最多溶解氯化钠 35.8g,50g 水最多溶解氯化钠 17.9g,则在10时,15g 氯化钠在 50g 水形成不饱和溶液;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20.9g,即 100g 水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50g 水最多溶解氯化钠 10.45g,则在 10时,15g 硝酸钾在 50g 水中不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以烧杯底部剩余的固体是硝酸钾。28、从下图选择仪器,配置 6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19 (1)需要称量 NaCl 的质量为_g。(2)量取
34、水用到的仪器有_(写名称)。(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答案:6 100mL 量筒、胶头滴管(顺序可变)1:9(1)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6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需要称量NaCl 的质量为 60g10%=6g;(2)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应先倾倒至接近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所用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或等于量取液体的体积,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 100mL 量筒、胶头滴管;(3)溶液是均一的,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0:90=1:9。29、如图是 A、B、C
35、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P 点含义是_。(2)t2 时,将 15 g A 物质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3)若 A 物质中含有少量的 B 物质,提纯 A 物质的方法是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4)t3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答案:t1 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0g 降温结晶 BAC 20 (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P 点含义 t1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
36、的溶质的质量。t2时,将 15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是 1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0g;(3)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温时会结晶析出,而 B 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降温时几乎不析出,若 A 物质中含有少量的 B 物质,提纯 A 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4)将 t3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A、B 的溶解度减小,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 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 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s100g+s 100%,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 B
37、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大于 t3时 C的溶解度,所以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30、(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30 时,丙的溶解度是_;50 时,在 100 g 水中放入 50 g 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保留至 0.1%);若将 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将 5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2)常温下欲配置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乙溶液,操作如图所示。21 请回答
38、下列问题: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填对应字母)。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0_g 28.6%丙 乙、甲、丙 B 偏小(1)据图可以看出,30时,丙的溶解度是 10g;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在 100g 水中放入 50g 乙物质,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 40g,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100+40g100%28.6%;若将 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可析出晶体的是丙;将 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10,甲和乙都会析出晶体,形成的仍然是饱和溶液,且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据图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2)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故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B;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水会增大,故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