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湖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4696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95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湖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湖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湖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湖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DB43∕T 2298-202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湖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3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73.020D 10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01发布-292022-04实施-29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min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lan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DB43/T 22982022 DB43/T 22982022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3 5 工作程序 3 6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和方案服务年限 4 7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调查 4 8 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 5 9

2、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确定 7 10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 7 11 经费估算与基金管理 10 12 保障措施 10 13 方案可行性分析 11 14 实地核查 11 15 方案成果 11 附录 A(资料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附表 12 附录 B(资料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可行性分析 20 附录 C(规范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写提纲 21 附录 D(规范性)方案及图件要求 23 附录 E(资料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图常用图例 27 参考文献 30 DB43/T 22982022 II DB43/T 2298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3、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梅金华、张永忠、金小燕、兰建梅、黄凤寸、何卫平、黄靖、夏乐、文晓慧、赵帅军、李剑、江涛、夏洋德龙、龙馨洁、杨若君、熊建安、朱战军、刘果、李海兵、曹进、黄文智、柴龙。DB43/T 22982022 IV DB43/T 22982022 1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的总则、工作程序、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和方案服务年限、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综

4、合调查、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确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经费估算与基金管理、保障措施、方案可行性分析、实地核查及方案成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发证的新建、改扩建、生产矿山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编制,关闭矿山及市级发证矿山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5、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1016 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DZ/T 013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 021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 022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21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LYT 2770 南方

6、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地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NY/T 134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TD/T 1012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DB43/T 876.2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 2 部分:土地平整 DB43/T 139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标准 DB43/T 22982022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矿山生态问题 受矿业活动影响而产生的生态环境改变或破坏。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损、水资源水生态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等。3.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矿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

7、造成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自然景观破坏的现象。3.3 土地资源占损 因矿业活动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或损毁。3.4 水资源水生态破坏 矿业活动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或由于矿业活动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等现象。3.5 矿山地质灾害 矿业活动引发、加剧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废)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3.6 生物多样性破坏 矿业活动导致矿山一定范围内的地表植物群落退化、损毁或消失,动物种类减少或消失的现象。3.7 保护保育 保护单一生物物种或者不同生物群落所依存的栖息地、生态系统,以及保护和维系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区

8、域内)原住民文化与传统生活习惯,以达到维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永续存在的活动。3.8 矿山生态修复 依靠自然力量或者通过人工措施干预,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矿山生态问题进行修复、恢复或改善矿山生态系统,建立新的动态平衡的过程。3.9 矿山土地复垦 采取工程措施对因采矿活动而占损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3.10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 对矿山生态环境要素与生态问题布设监测网点,观测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及时掌握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活动。DB43/T 22982022 3 4 总则 4.1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应是矿山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管护及工程验收的技

9、术依据之一。该方案不应代替相关工程设计。4.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应坚持“保障生态安全,恢复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和“因地制宜,边开采边修复”的原则。4.3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把因矿产资源开发而破坏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各生态要素,合理选择生态修复方式,进行整体性、系统性修复。4.4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应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并与相关规划衔接。5 工作程序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应按图 1 的程序进行。图 1 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图 提交方案成果 组建报告编制队伍或委托编制单位 收集资料,分析生态背景条件 开展综合调查

10、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 分析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可行性 形成方案初稿 实地核查 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 DB43/T 22982022 4 6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和方案服务年限 6.1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应包括现状矿业活动已经造成影响及未来可能引起新的生态问题的分布范围。6.2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范围应综合自然地理单元和水文地质单元等因素确定。6.3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服务年限应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剩余服务年限、矿山关闭后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年限及三年管护期之和。7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调查 7.1 基本要求 7.1.1 综合调查包括矿山基本情况与矿山生态背景调查。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

11、上,开展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辅以采样检测。调查表格见附录 A(表 A.2 至 A.4)。7.1.2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矿山基本情况的资料及相关技术报告,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相关图件如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关规划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7.1.3 遥感解译应包括矿区范围、相邻矿山边界线、人居环境、矿山生态问题现状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现状等。7.1.4 现场调查应包括生态背景、矿山生态问题及已有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调查精度分别为:大型矿山,调查点不少于 15 个;中型矿山,调查点不少于 9 个;小型矿山,调查点不少

12、于 5 个。主要矿山生态问题、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宜用测量工具获取相关数据。7.1.5 样品采集按下列方式进行:存在污染风险的矿山,在矿坑废水、尾矿废水、淋滤水等污染源的受纳水体采集水样,在矿坑废水、尾矿废水、淋滤水等污染的地块和土地复垦的土源处采集土样;不存在污染风险的矿山,在矿坑废水排泄口采集水样,在土地复垦的土源处采集土样。7.2 矿山基本情况调查 7.2.1 矿山基本情况调查应包括矿山区位条件、矿权信息、矿床特征、矿山生产经营状况、矿山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现状。7.2.2 矿山区位条件包括:矿山所在区域的行政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矿山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生物保护多样

13、性优先区、自然保护地及矿山周边的生态公益林、水源保护地等;矿山所在区域的国土空间、经济产业等相关规划。7.2.3 矿权信息包括采矿许可证设置等相关信息。7.2.4 矿床特征包括:矿体特征:矿床类型、矿体数量、分布、形态、规模、厚度、品位、产状及围岩顶底板特征等;矿石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化学成分、有害组分等。7.2.5 矿山生产经营状况包括:矿山生产管理、经营状态;生态修复基金计提、使用与管理。DB43/T 22982022 5 7.2.6 矿山开发利用状况包括:矿山开发利用历史沿革、开采现状;开发利用方案:保有资源量、矿山剩余服务年限、矿山开拓工程布置(含开拓系统平面图、开拓系统剖面图)

14、、开采方法与方式、开采接替顺序、年度开采计划、采空区特征、顶板管理方法、选矿工艺、生产能力、“三率”指标、废水废石(渣)排放、厂址选择及产品方案等。7.2.7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现状包括:已开展的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对象与时间、保护修复面积、措施、效果及资金投入等;已开展的监测工程:水、土、地质灾害隐患点、生物多样性等监测点布设、监测内容、实施时间、监测频率及监测结果等;其他工程:搬迁避让、受损房屋的加固维修、农田补偿等其他工程的投入及效果。7.3 矿山生态背景调查 7.3.1 矿山生态背景调查包括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居环境。7.3.2 矿山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地貌单元、

15、海拔、高差(最高值、最低值)等;气象:气象资料来源及时段,矿区年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特征值及时点;水文:地表水体类型、数量、主要水体名称、规模、汇水面积、主要水文参数及与矿山的补排关系等。7.3.3 矿山地质环境包括:地层岩性:地质年代、岩组名称、岩层厚度、岩性特征、含矿岩层特征等;地质构造:构造部位、构造类型,主要褶皱、断裂构造性质和规模等;岩浆岩:类型、分布、规模、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土壤:类型、厚度、含水量、pH、有机质等;水文地质:矿山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特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如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岩组的分布、富水性、透水性、地下水位、泉水出露、流量变化、矿井(坑)涌水、地

16、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等。可溶岩分布矿山的岩溶发育特征;工程地质:岩土体分布类型、岩性组合、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特征、风化程度、边坡稳定性或井巷工程地质特征等。7.3.4 矿山生物环境包括:区域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类别、植被种类,植被分布、变化及覆盖度等;本地优势植被和需要保护的植被种类;陆生动物、水生生物种类及濒危物种。7.3.5 矿山人居环境包括:矿区及周边自然资源权属、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矿山所在区域(乡镇)内村庄、人口数量与分布,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水平;矿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工程。8 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 8.1 基本要求 8.1.1 应对矿

17、产资源开采全生命周期内及关闭后已产生和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行识别和诊断。DB43/T 22982022 6 8.1.2 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应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损、水资源水生态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影响、生物多样性破坏。8.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8.2.1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经和可能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区位特征。8.2.2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破坏和可能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类型、数量、位置、规模、破坏方式及特征等。8.2.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数量、规模用定量分析。8.3 土地资源占损 8.3.1 应识别和诊断矿部、工业广场、矿山公路、选厂等矿山地面基础设施,露采场、废石(渣)堆、排

18、土场、尾矿库等矿业活动区,因矿业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土壤质量下降等占损的土地利用类型、权属、位置、面积、占损方式等。8.3.2 应分析矿业活动新增土地资源占损的影响因素,预测新增占损的土地利用类型、权属、位置、面积、占损方式等。8.3.3 土地资源占损的面积用定量分析。8.4 水资源水生态破坏 8.4.1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引起的地下水资源水生态破坏,包括:含水层被疏干的面积及遭受影响的区域面积;矿坑充水水源和充水途径;矿坑排水量;地下水水位下降范围及幅度;井泉流量减少及干枯;地下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影响范围和影响对象。8.4.2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引起的地表水资源水生态破坏,包括地表

19、水漏失及影响范围和地表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含排放废水类型、排放去向、年排放量、主要有害物质)、危害对象、影响范围及综合利用(年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方式)等。8.4.3 应分析矿山生产期和关闭后,加剧或可能新增引起地下水、地表水水资源水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范围及对象。8.4.4 依据水质检测报告,以水域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判别水生态破坏情况。8.4.5 水资源水生态的影响面积、矿坑排水量、水位与井泉流量变幅、年综合利用量等用定量分析。8.5 矿山地质灾害影响 8.5.1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经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时间、地点、规模、影响范围、经济损失、危害对象及成因等。8.5.2 分析矿山

20、生产期和关闭后,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地点、影响范围、威胁对象、危险性及成因等。8.5.3 崩塌灾害产生的可能性用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产生的可能性、规模、影响范围、经济损失、威胁对象等用定量分析。8.6 生物多样性破坏 8.6.1 应识别和诊断矿业活动已造成的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法定保护生物和地方特有生物)DB43/T 22982022 7 的种类、种群减少数量,植被破坏面积、覆盖率,动物栖息地环境变化、生存环境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性降低等。8.6.2 分析矿山生产期内因地下水资源枯竭、新增土地资源占损等因素可能引起的植被退化、种类减少

21、,或因陆生动物生存环境被改变引起的种类减少,或因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减退引起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研判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变化趋势。9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确定 9.1 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包括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等方面的目标。9.2 根据矿山生态背景调查结果,提出生态保护保育目标。9.3 根据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结果,提出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占损土地复垦、水资源水生态修复与改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生物多样性恢复等生态修复目标。9.4 根据部署的生态修复工程,提出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目标。10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 10.1 基本要求 10.1.1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包括工程措施与时

22、序安排。10.1.2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其他工程等。10.2 生态保护保育工程 10.2.1 对水源涵养区、生态公益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及觅食通道、具有重要科普意义的矿业遗迹、地质遗迹等采取保护保育措施。10.2.2 对需要保护的植被采取建立保护保育围栏、保护说明牌等工程措施。10.2.3 对需要保护的动物采取设立野生动物栖息地与生态廊道、保护说明牌等工程措施。10.2.4 对具有重要科普意义的矿业遗迹、地质遗迹等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采取设立警示牌、安全防护网等工程措施。10.3 生态修复工程 10.3.1 生态修复工程内容 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地形地

23、貌景观修复、土地复垦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水资源水生态修复与改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10.3.2 地形地貌景观修复工程 10.3.2.1 矿部办公区、管理区及主要道路两侧宜采取植被绿化、景观再造措施。10.3.2.2 因矿山开采所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丘陵山区可采用边坡治理、采坑回填、植树种草等措施;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采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措施。10.3.3 土地复垦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 10.3.3.1 征求土地权益人意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矿山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确定拟待复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修复的优先顺序为耕地(水田、

24、DB43/T 22982022 8 旱地)、园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林地、草地、水域等。10.3.3.2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拆除、充填、土壤剥覆、平整、削坡、清理、灌排、疏排水、铺设道路等工程措施;植被、种植、土壤培肥与改良等生物措施,植被应优先本土物种,种类至少三种以上。10.3.3.3 土地复垦要求包括:土源供需平衡分析;复垦为耕地,应具备土壤质地、土壤质量、土层厚度、地形条件,复垦为水田的应具备水源和灌排条件。地面坡度、土地平整度、耕地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量、灌排设施及机耕道等配套设施等,应符合 GB 156182018、GB 50288 的规定,可参照 TD/T 1012、TD/

25、T 1036、DB43/T 876.2、DB43/T 1393 的相关规定;复垦为园地,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环境质量、边坡保护、灌排工程及道路等配套设施等,应符合 GB 15618、GB 50288、GB/T 16453 的规定,可参照 TD/T 1036、DB43/T 1393的相关规定;复垦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应符合 GB 36600-2018 的规定,可参照 DB43/T 1393 的相关规定;复垦为林地,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环境质量、植被选取、种植密度等,应符合 GB/T 15776 的规定,可参照 TD/T 1036、LY/T 2770、HJ 623、NY/T

26、1342 的相关规定。复垦为草地的,可参照 TD/T 1036、DB43/T 1393 的相关规定;复垦为水域,应对汇水来源作出判别和说明,安全隐患消除、排水设施、水质等应符合 GB 5084、GB 5749、GB 11607、GB 3838、GB 50201 的规定。10.3.4 水资源水生态修复与改善工程 10.3.4.1 可修复的地表水漏失区域,可用防渗工程措施,消除地表水漏失现象。10.3.4.2 难以修复的地表水漏失、地下水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区域,可用修建引水、供水工程等措施,满足受影响范围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满足 GB 5749 的规定;灌溉用水的水质应满足 GB

27、 5084 的规定。10.3.4.3 露采场、废石(渣)堆、排土场等区域,可用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应符合 GB5021 的规定。10.3.4.4 根据外排废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特征选取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10.3.5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0.3.5.1 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灾害的防治应符合 DZ/T 0219 的规定。10.3.5.2 泥(废)石流 泥(废)石流灾害的防治应符合 DZ/T 0220 的规定。10.3.5.3 地面变形 根据不同的地面变形,选择下列工程措施: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区未达到稳定状态,可采取留设保安矿柱、改进采矿方法、搬迁避让和监测、示警及临

28、时工程等措施;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区达到稳定状态,可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被重DB43/T 22982022 9 建等措施;岩溶塌陷区可采取控水、留设防水矿柱、注浆、回填等措施;地裂缝根据其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可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治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10.4 监测与后期管护 10.4.1 监测对象 矿业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受威胁的地面建(构)筑物,矿业活动可能影响到的地形地貌景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生物等。10.4.2 监测方法 10.4.2.1 矿山地质灾害及受威胁的地面建(构)筑物

29、10.4.2.1.1 崩塌、滑坡、泥(废)石流的监测应符合 DZ/T 0221 的规定。10.4.2.1.2 地面变形监测分简易监测与专业监测。监测方式根据变形特征、危害对象等因素确定。10.4.2.1.3 地面变形监测网应覆盖整个地面变形区,监测点数量根据变形特征、危害对象等因素确定,地面变形地段、地面建(构)筑物变形破坏地段均应设立监测点。10.4.2.1.4 简易监测每月应不少于 1 次,急剧变形期提高监测频率。10.4.2.1.5 露天采场边坡、排土场的监测应符合 GB 51016 的规定。10.4.2.2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景观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法监测景观协调性、破坏或修复

30、状况,每年监测应不少于 1 次。10.4.2.3 地表水 10.4.2.3.1 地表水漏失可用简易测量工具监测地表水水位、流量变化。10.4.2.3.2 地表水水质可用采样测试、自动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10.4.2.3.3 地表水监测网根据影响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源头、途径、范围和程度确定,在影响源头下游及矿山废水排放口应设立监测点,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10.4.2.3.4 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影响不大的区域每年监测应不少于 1 次,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影响较大的区域每季度监测应不少于 1 次,地表水水生态服务功能影响大的区域应实行在线监测。10.4.2.4 地下

31、水 10.4.2.4.1 地下水水资源枯竭的监测应符合 DZ/T 0133 的规定。10.4.2.4.2 地下水水质可用采样测试及地下自动监测等方法进行监测。地下水监测网根据地下水流场及水文地质单元确定。10.4.2.4.3 地下水水质在每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各监测 1 次。10.4.2.5 土壤 土壤质量变化可用采样测试等方式进行监测。监测网根据影响土壤质量变化的污染源及其范围和程度确定,每年监测应不少于 1 次。10.4.2.6 生物 DB43/T 22982022 10 10.4.2.6.1 动物的种类、数量可用调查进行监测。10.4.2.6.2 植被的密度、存活率、郁闭度和胸径等可用调查

32、与遥感解译的方式进行监测。10.4.3 后期管护工程 10.4.3.1 应明确管护对象、年限及内容等。10.4.3.2 植被管护应明确管护面积、单价及除虫害、浇水、补栽等内容。10.4.3.3 耕地管护应明确地力培肥、耕种情况、灌排系统等内容。10.4.3.4 专业监测应明确设备运行及维护等内容。10.5 其他工程 10.5.1 井口封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10.5.2 废石(渣)宜用于铺路、采空区充填、制砖等;煤矸石宜用于制砖、制水泥、发电、铺路等。10.5.3 存在安全隐患的地面建(构)筑物根据其危害程度采取加固维修、拆除等措施。10.6 时序安排 10.6.1 所有工程按年度部署,生

33、态保护修复工程应贯穿矿山开采全生命周期。10.6.2 新设采矿权在基建期前应部署生态保护保育工程。11 经费估算与基金管理 11.1 工程量估算 根据矿山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其他工程的部署内容,分别按年度、工程类别估算工程量。11.2 经费估算 11.2.1 经费估算包括矿山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监测与后期管护、其他工程的工程施工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等。11.2.2 经费估算应编制总经费、年度经费、工程类别经费。11.2.3 经费估算应说明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计算方法,并附当地最新材料价格。11.3 基金计提与管理 应明确基金计提总额度、年度计提计划、基金管理与使用办

34、法。12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应包括组织、技术、资金、监管、适应性管理、公众参与等内容,并具有可行性。13 方案可行性分析 13.1 可行性分析内容 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生态环境可行性分析,具体内容见附录 B。DB43/T 22982022 11 13.2 经济可行性 对比矿山开采总收入、生产经营与生态保护修复成本、经营利润等情况,分析开采经济可行性。13.3 技术可行性 对拟采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措施,分析可操作性和技术的可行性。13.4 生态环境可行性 根据拟定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及复垦方向,分析生态修复后矿区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相适应性及公众的可接受度。14 实地核查 核实

35、矿山生态问题的分布及特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的合理性及可行性。15 方案成果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由文字报告、附表、附图和附件共 4 部分组成。文字报告编制应符合附录 C的规定,附图编制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图例的表示见附录 E。DB43/T 22982022 12 附 录 A(资料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附表 表 A.1 给出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摘要表。表 A.2 给出了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表,包括:矿山基本情况表,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损及生物多样性破坏调查表,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调查表,水资源水生态破坏调查表,矿山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表。表 A.3 给出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现状及效果

36、一览表。表 A.4 给出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公众意见征求表。表 A.1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摘要表 矿山名称 开采矿种 开采方式 开采规模 采矿许可证期限 生态保护修复现状及效果 矿山生态问题识别和诊断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进度安排 经费估算与基金管理 DB43/T 22982022 13 表 A.2 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表 矿山基本情况表 野外编号:统一编号:矿山名称 采矿许可证号 有效期限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矿山地址 湖南省 市(州)县(市、区)乡(镇)村 发证级别 部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矿区面积 km2 中心坐标 经度:纬度:高程 m 所属矿区 企业登记 注册类型 国有 集体

37、股份合作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 其他 港、澳、台商投资 外商投资 建矿时间 年 是否闭坑 是 否 关闭时间 年 生产状态 生产 停产 关闭 筹建 剩余服务年限 年 主要矿产类别 矿种 设计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开采层位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 地下开采 其他方式开采 选矿方法 捡选 重选 浮选 磁选 电选 化学选矿 特殊选矿 其他选矿 设计采矿能力 万 t/年 实际采矿能力 万 t/年 年自产矿石总量 万 t 设计选矿能力 万 t/年 实际选矿能力 万 t/年 年矿产品总量 万 t 已开采标高 m 采空区面积 km2 基金账户开户行 基金账户账号 基金累计计提额

38、万元 基金账户余额 万元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从业人员数 人 矿 区 范 围 拐 点 坐 标 (CGCS2000)序号 X Y 序号 X Y 准 采 标 高 :由 至 米标高 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DB43/T 22982022 14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损及生物多样性破坏调查表 地形地貌 景观破坏 微地貌类型 平原 山脚 斜坡 河谷 阶地 冲沟 洪积扇 残丘 洼地 其他:_ 破坏类型 露天采场 工业广场 废石(渣)堆场 尾矿库 煤矸石堆 排土场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陷 地裂缝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矿山公路 其他 影响对象 地质遗迹 典型地层剖面 重要的古生物

39、化石点 矿业遗迹 各种自然保护区 在核心区 在保护区 在缓冲区 不在范围内 城 镇 周 边 景观破坏明显,距离城镇周边_km 不明显 主要交通干线 铁 路 高速 公路 国道 省道 景观破坏明显,距离交通干线_ _km 景观破坏不明显 主要流域主干流 湘江流域 资江流域 沅江流域 澧水流域洞庭湖区其他:_ 景观破坏明显,距离流域主干流_ _km 景观破坏不明显 文字描述 土地占损类型及面积 面积 ha 破坏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居住 用地 工矿用地 其他 合计 水田 其他耕地 露天采场 工业广场(地面建筑)废石(渣)堆场 尾矿库 煤矸石堆 排土场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陷 地裂缝 崩塌 滑坡

40、泥石流 矿山公路 其他 合计 文字描述 生物多样性破坏 动物 珍稀濒危物种减少 法定保护生物物种减少 地方特有生物物种减少 其他物种减少_ 植物 珍稀濒危物种减少 法定保护生物物种减少 地方特有生物物种减少 其他物种减少_ 植被破坏面积_ha 文字描述 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DB43/T 22982022 15 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调查表 废水废液 类型 排放及综合治理(万 m3)排水 质量 等级 排放去向 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 利用方式 治理情况 年产 出量 年排 放量 年治 理量 年循环 利用量 有害 物质 水质恶化范围 恶化 程度 影响对象 km ha 矿坑水

41、 农业灌溉 人畜饮水 泉水 其他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牧业 其他 选矿废水 农业灌溉 人畜饮水 泉水 其他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牧业 其他 堆浸废水 农业灌溉 人畜饮水 泉水 其他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牧业 其他 洗煤水 农业灌溉 人畜饮水 泉水 其他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牧业 其他 生活废水 农业灌溉 人畜饮水 泉水 其他 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农牧业 其他 合计 文字描述 固体废弃物 类型 数量(处)体积(m)重量(万 t)年产 出量(万 t)年排 放量(万 t)年利 用量(万 t)利用方式 有害 物质 影响 对象 污染范围(ha)污染 程度 治理情况 尾矿 筑路填料制砖其他_ 废

42、石(渣)筑路填料制砖其他_ 煤矸石 筑路填料制砖其他_ 粉煤灰 筑路填料制砖其他_ 弃土 筑路填料制砖其他_ 其他 筑路填料制砖其他_ 合计 文字描述 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DB43/T 22982022 16 水资源水生态破坏调查表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孔隙充水矿床 裂隙充水矿床 岩溶充水矿床 采矿活动影响的含水层类型 孔隙含水层 裂隙含水层 岩溶含水层 受影响的主要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特征 采矿活动对含水岩组的影响 名称 岩性 厚度(m)埋深(m)富水性 渗透系数 矿化度 水化学类型 影响方式 结构 水位 水质 抽排 污染 串漏 其他 揭穿 压实 其他 下降 _m

43、疏干 其他 改变 不改变 抽排 污染 串漏 其他 揭穿 压实 其他 下降 _m 疏干 其他 改变 不改变 抽排 污染 串漏 其他 揭穿 压实 其他 下降 _m 疏干 其他 改变 不改变 抽排 污染 串漏 其他 揭穿 压实 其他 下降 _m 疏干 其他 改变 不改变 抽排 污染 串漏 其他 揭穿 压实 其他 下降 _m 疏干 其他 改变 不改变 矿坑最低排水点高程(m)地下水位最大降深(m)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ha)矿坑水来源 地下水 大气降水 地表水 老窑或废弃矿井积水 矿坑充水途径 断裂构造 岩溶塌陷 底板突破 顶板破坏 采空裂缝 其他 周边井泉水位变化 井水位下降幅度 m 泉流量减少幅

44、度:m3/s 变化不明显 井泉干枯 处 对人、畜、土地影响 人饮水困难 口牲畜饮水困难 亩农田灌溉困难 地表水漏失影响 口水库漏失 口水塘漏失 m 河流漏失 m 水渠漏失 地表水漏失面积 ha 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DB43/T 22982022 17 矿山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表 矿山地质灾害 类型 位置 发生 时间 规模 矿山地质灾害已造成危害 潜在危害 备注 坐标 地址 死亡 人数(人)损坏 房屋(间)破坏 农田(亩)其他 直接经 济损失(万元)影响 范围(ha)人数(人)财产(万元)房屋(间)农田(亩)E:N:E:N:E:N:E:N:E:N:E:N:E:N:E

45、:N:E:N:E:N:E:N: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DB43/T 22982022 18 表 A.3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现状及效果一览表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情况 编制 时间 编制 单位 适用 年限 生态保护及其他 起止 时间 起 止 资金 投入(万元)中央财政 省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 其他 合计 保护保育围栏(m)生物 廊道(处)栖息地(处)安全防 护网(m)警示牌(处)井口封堵(个)农赔(万)综合利用(m)废石(渣)弃土 尾矿 土地修复及生物多样性恢复 起止 时间 起 止 资金投入(万元)中央财政 省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 其他 合计 人工辅助修复 自然恢复

46、数量(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 用地()水面()其他()林地()草地()废石(渣)堆复垦 排土场复垦 尾矿库复垦 数量(个)面积()数量(个)面积()数量(个)面积()水资源水生态修复 起止 时间 起 止 资金 投入(万元)中央财政 省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 其他 合计 引水(排水)工程 防渗工程 水井(个)水池(个)抽水设备(套)管渠(条)管渠长(m)灌溉面积(ha)饮水人数(人)农田()水塘()河流()排水沟(涵管)沉淀池 处理池 处理站 清淤 数量(条)长度(m)数量(个)容量(m)数量(个)容量(m)数量(个)方量(m)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起止 时间 起 止 资金 投入(万元)中央

47、财政 省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 其他 合计 挡土墙 拦挡坝 截水沟 溢洪道长度(m)数量(处)长度(m)数量(处)长度(m)数量(条)长度(m)塌陷回填 采空充填 搬迁避让 房屋加固(栋)消除隐患 治理面积(ha)数量(处)面积()方量(m)栋 人 隐患 类型 数量(处)保护人员(人)减少 损失(万元)监测工程 起止 时间 起 止 资金 投入(万元)中央财政 省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 其他 合计 水资源水生态监测 地下水 水位监测点(个)水质监测点(个)水量监测点(个)监测层位 监测频率 地表水 水质监测点(个)水量监测点(个)水温监测点(个)监测点位置 排污口 河流 其他 地质灾害隐患监测 灾害

48、类型 监测点数量(个)监测点位 植被、动物监测 监测面积()植被监测点(个)动物监测点(个)土壤质量监测 有害元素 监测点(个)监测对象 其他监测措施 总投入(万元)中央财政 省财政 地方财政 企业 其他 合计 总治理面积(ha)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DB43/T 22982022 19 表 A.4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公众意见征求表 矿山名称 调查对象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联系电话 调查内容 1.矿山存在和可能产生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土地资源占损 水生态破坏 景观破坏 水环境影响 动植物种及数量减少 2.您认为矿山已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能否

49、修复?能 不能 不知道 3.您认为目前急需修复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土地资源占损 水生态破坏 景观破坏 水环境影响 动植物种及数量减少 4.您希望采取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措施?挡墙 截排水沟 水处理池 引水工程 填充 废渣综合治理 监测 管护 搬迁 5.您认为当地生产生活可利用的矿山建设工程?矿山公路 矿部建筑 工业广场 6.露采场占损土地资源的复垦方向?露采场边坡: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露采场底盘: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7.工业广场(地面建筑)占损土地资源的复垦方向?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8.废石(渣)堆场占损土地资源的复垦方向?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9

50、.尾矿库占损土地资源的复垦方向?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10.煤矸石堆占损土地资源的复垦方向?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11.排土场占损土地资源的复垦方向?耕地 园地 草地 林地 其他 12.您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的建议?13.您对不能复垦土地的要求?14.您对土地复垦的建议?被调查人签名:当地村委会(盖章):调查单位:调查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 月 日 注:1.调查对象应为当地居民(不包括矿山职工与村干部)。2.矿山所涉每个行政村至少调查 2 人以上,且 1 人 1 张表。3.每个矿山的调查对象不少于 5 人。DB43/T 22982022 20 附 录 B(资料性)矿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环保科技/生态保护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