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得 分教师签名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得 分批改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地主封建制的衰落时期是( B )。 A.春秋战国 B. 明清 C.隋唐宋元 D.明清秦汉魏晋南北朝2、.隋唐时期的政体是( B )。 A.贵族君主制 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 D.君主宰辅制3、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时期。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4、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A )。A、门下省 B
2、、中书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5、宋代的三师是( B )。A、太师、太尉、太傅 B、太师、太保、太傅 C、太保、太尉、太傅 D、太师、司徒、太傅 6、元代掌管驿站的机构是( C )。 A、宣政院 B、将作院 C、通政院 D、宣徽院7、广州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是( A )。A、国民政府委员会议 B、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院 D、国民政府8、“行宪”时期(1948-1949)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B )。A、国民大会 B、立法院 C、国民参政会 D、政治协商会议9、北洋政府时期设立参战督办的是( B )。A、袁世凯 B、段祺瑞 C、曹琨 D、张作霖10、“秀才”是指通过( A)的称
3、谓。300A童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11、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 C )A、郡县制 B、属国制 C、郡国并存制 D、监查制12、在近代国家结构中,市制兴起于( B )时期。 A、民国初年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13、中国古代监查制度形成于( D )时期 A、夏商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14、清末居各部之首的是( A )。A外务部 B法部 C大理院 D资政院15、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A )。 A、世官世禄制 B、乡举里选制 C、简选制 D、军功、事功选拔制16、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中由各省主持,在各省贡院举行的考试称( B )。 A、院
4、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17、1933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公务员任用的第一资格是( D )。A、革命功勋 B、任官经历 C、学历及学术著作 D、考试及格18、一般认为中国古代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时期是( A )。 A.春秋战国 B.秦汉魏晋南北朝 C.隋唐宋元 D.明清19、明清时代中国的政体是( D )。A、贵族君主制 B、君主丞相制 C、君主宰辅制 D、绝对君主制20、南京国民政府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中间层级最普遍的是( D )。 A、特别行政区 B、市制 C、首席县长制 D行政督察专员制得 分批改人二、多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0分;每小题正确答案2-4个,多选或
5、少选均不得分;注意将选择答案的代表性字母写在题干括号里)。1、西周属卿事僚的政务官有( ABCD )。 A、司土 B、司马 C、司空 D、司寇2、宋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包括( ACD )。 A、政事堂 B、九寺、六监 C、枢密院 D、三司3、明朝宦官组织共有十二监、八局、四司,号称二十四衙门,而每监、局、司的掌理太监分别是( ABC )。 A、掌印太监 B、大使 C、 司正 D、秉笔太监4、清代中后期国家中枢机构军机处的大臣称谓有( ABCD )。 A、首席军机大臣 B、军机大臣 C、军机行走 D、军机处学习行走5、广州国民政府的主要军事机关有( ACD )。 A、军事委员会 B、国防最高委员会
6、 C、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 D、黄埔军校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发展衰亡先后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ABC )。 A、秦汉魏晋南北朝 B、明清 C、隋唐宋元 D 、北洋政府7、民国初年的国家结构中,地方行政区划所实行的三级区划从大至小分别是( ABC )。 A、省(军政府) B、道(军政分府) C、县 D、市8、宋代颇具特色的地方监查制有( AB )。 A、监司制 B、通判制 C、谏院制 D、都司御史房9、古代的荐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重要的选官方法之一,主要有( ABCE )形式。A制度荐举 B私人荐举C官府荐举 D地方荐举 E自荐10、唐代常科是科举的主要形式,其主要开考的科目有( ABCD
7、)。 A、秀才 B、明经 C、进士 D、明法得 分批改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220年,三国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开始实行,亦称为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具体做法是:任用 “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审核,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吏部选用。2、胥吏胥是供官府驱使的劳役,负责催征赋税、维持治安、把手关卡、看守仓库、看管和押解犯人,站堂、看门、传唤、传送文移,押解官府物品等诸多杂事。吏是在官
8、府中承办具体公务的人员,其地位高于胥,他们在官府中负责文书事务,承办具体事务。胥吏不是官,但却在政府职能上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3、三司使宋代掌国家税赋、岁支的中央机构三司的长官。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它沿自唐代,宋代号称“计省”,直接对皇帝负责总理财政权,与掌行政权的中书门下和掌军权的枢密院形成三权并立。宋太宗早期分置三使,即盐铁使、度支使、户部使,后期设三司使,总领三部。三司使号称“计相”,其地位与参知政事、枢密使相等。其副手有三司副使或三部副使。4、五院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理论,在1928年10月成立的国民政府的主体和核心机构。(2分)五院包括行政院
9、、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五院。行政院位列五院之首,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五院长官为正、副院长。五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国民政府组织体系的主干。5、郡县制确立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广泛采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制。(1分)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郡的长官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县的长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汉代以后州、路、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
10、制则沿用至今。6、征辟制 征召、辟除制的简称,是秦汉时代皇帝和地方长官选拔官员和属吏的制度。(2分)征召制是由皇帝直接下诏征求士人并拜任其为官的制度,它由先秦的简任制演变而来,征召的特征是“德举”,对象多为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士,征召意义在于礼敬人才的示范作用。辟除制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长官自行选拔与任用属吏的制度,其中被辟为公府属吏者任职条件、地位最高,其升迁、转徙都较一般官府属吏更便捷、轻快,而地郡县长官属吏的辟除可直接从普通百姓中选用。得 分批改人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君主丞相制的特征及其变化?答:首先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君主丞相制的特征:(1)专制君
11、权和实力相权并存丞相总执朝政,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权势仅次于皇帝。专制君权和实力相权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矛盾。(2)相权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相权对君权的制约作用在西汉早期表现明显。如汉高祖刘邦欲改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为太子,但遭到丞相、大臣反对而作罢。其次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君主丞相制变化:(1)西汉武帝削弱相权,便一反汉初惯例而提拔平民出身的儒生为丞相。他还以一批有才华的文人学士为侍中,加强自己的谋议群体,提高决策能力。从而削弱了丞相的地位和丞相在决策中的作用。(2)西汉末,改革三公制度,废除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改设司徒、司马和司空。由丞相改设的司徒排位已位于由太尉改设的大司马之后,且不再有
12、丞相的责任和职能,实权丞相不复存在。(3)西汉武帝至魏晋南北朝,尚书制度逐渐形成西汉武帝时提升尚书作用和地位,尚书逐渐由掌皇帝饮食起居、管理诏书的传达和大臣奏章的上呈的官员成变宮内决策机构“中朝”(或“内朝”)的成员。但尚书职能仅限于受令和出令。东汉初,改称“录尚书事”即总领尚书事。它开始承担丞相之责。东汉时形成了尚书台,但已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政务中枢。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由政务中枢变为国务总署,当时尚书诸曹取代九卿来直接处理国家政务,由协助皇帝的办公机构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2、中国古代监察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1)检核簿册法。即古代各级政府部门在年终汇集各种政务情况,制成簿册,逐级
13、呈报审查,以便上级考核、监查。是中国古代监查的常规方法。(2)举劾案章法。即监查人员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朝章礼法的人和事,称之为“案章”;对违法乱纪的人进行弹劾,称之为“举劾”。(3)连坐告密法。商鞅变法后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的制度,告密范围包括逃避赋税兵役,非议君主吏师、私藏诗书和“盗贼”十分广泛。(4)遣吏巡行法。即派使臣代表君主巡行监查地方。(5)牵制监督法。即有意设置监督机制,如中央辅政系列实行多轨辅政制,中央各政务系列的职权交叉重复,司法系列“三法司”并存。这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点。(6)密查侦缉法。即君主为直接了解情况而采取的特别监察手段,常派御史、使者、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和处
14、理各项事务,如拷问盗贼、刺举奸非、监军、监财税等。(7)密奏传呈法。即经特殊渠道将奏报的内容直接送呈君主,由君主亲阅,再朱批处理,并不通过各级军政部门,拥有最大的权威。如汉代规定群臣可“上封事”,即将上奏内容密封传进,不必通过正常的运转渠道,可从皇宫南边的司马门投入由宦官呈递给皇帝。又如清代康熙、雍正时的密折制。得 分批改人五、论述题(20分)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答:科举制度是在荐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选拔制度。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制确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
15、消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教委公开,教委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直到1905年才由学校制度所取代。科举制度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曾为古代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徇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政治腐败的时候,其弊端总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实际政局脱节,限制着士人的思想,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籍,不喑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际认事的能力。一味地扩招广大士子,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
16、上奔走竞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
17、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