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联系
1、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表中的资源是利润表中所有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
2、利润表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表中的经营成果是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示的资源的使用效益的综合反映。
即:
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决定了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它
1、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1、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
(预测收入的持久性)
v 卖什么--产品品种构成分析
v 卖到哪里--地区构成分析
v 卖给谁--关联方交易占收入的比重
v 靠什么--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
与关联方交易状况:
关注以关联方销售为主体形成的营业收入在以下方面的非市场化因素:
ü 交易价格
ü 交易的实现时间
ü 交易量
市场化运作状况:
市场运作越不规范,企业营业收入的发展前景越不确定。
2、费用的质量分析:
必须强调费用的发生与效益的关系
Ø 费用的管理重点是否就在于对费用的控制?
Ø 基本不能降低的固定部分:折旧、人头费、维持企业形象的基本支出
Ø 与企业业务量成比例的变动费用:运输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
Ø 与企业发展前景有关的费用:广告费、研发费、人力资源开发费
与人气有关的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
分析费用的分析重点
(1)营业成本:分析变动趋势,判断增长的合理性。
(2)营业税金及附加:分析计算的准确性和交纳的及时性。
(3)销售费用:分析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管理费用:分析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判断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5)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是财务费用的主体
Ø 影响因素:贷款规模、贷款利率和期限
Ø 分析增减变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还本付息的保障程度;财务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筹资方案。
(6)所得税费用:分析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是否合法,时间性差异的跨期摊配是否准确、及时。
二、对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
1、利润表本身的质量
Ø 1)毛利率走势要关注
Ø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Ø 毛利率高,良好的财务状况要求企业的毛利率在同行业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且不断上升,核心竞争力强,垄断地位、行业周期性波动、产量提高
Ø 毛利率低,下降,则意味着企业所生产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加剧,销售环境恶化;如果企业的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意味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要差。产品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会计处理
2)企业的费用是否与企业的经营业务规模相适应:
Ø 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其金额总量的变化按照与企业经营业务量水平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Ø 总额随着企业经营业务量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例变化的费用为变动费用;总额不随企业经营业务量水平的高低变化而保持固定的费用为固定费用。
Ø 在企业各个年度可比同类费用的走势上,其总额应该与经营业务规模相适应,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期间费用会随着经营业务规模的提高而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低于经营业务规模增长的幅度。而在企业经营业务规模因为竞争加剧的原因而下降的情况下,期间费用的规模由于参与竞争、需要更多费用投入的原因也不一定会下降。因此,我们应该对企业在年度间费用上升或下降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Ø 3)注意净利润中投资收益与营业利润的互补性变化
Ø 4)注意小项目的大危机
Ø 其他业务利润
Ø 营业外收入
Ø 营业外支出
利得、损失、所得税费用项目
Ø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该项目应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Ø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按照相关准则规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额。该项目应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净损失,以“-”号填列。
Ø “投资净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该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净损失,以“-”号填列。
Ø “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该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收入,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等。
Ø “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该项目应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净支出,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Ø “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该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关注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各自带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1)营业利润
(2)投资收益
2、营业收入现金含量的走向:
Ø 营业收入的现金含量是用销售收现率来衡量的。
Ø 销售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Ø 该比率反映了企业的收入质量,一般的,该比率越高收入质量越高。当比值小于1.17时,说明本期的收入有一部分没有收到现金;当比值大于1.17时,说明本期的收入不仅全部收到了现金,而且还收回了以前期间的应收款项或预收款项增加。营业收入与销售收现率两个指标联袂走高,通常意味着企业的销售环境和内部管理都处于非常良好的状况。如果这两个指标同时走低,则企业的经营管理肯定存在问题。
(2)投资收益带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Ø 股权投资收益
l 股权投资收益当年获取的现金
• 年内现金回款(取得股利所收到的现金)+应收股利的(年末数-年初数)
l 与当年的股权投资收益相比
四、企业利润恶化的征兆:
Ø 企业扩张过快
涉及的领域会骤然增多,经营风险加大。
Ø 企业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
l 酌量性成本是指研究与开发支出、广告费支出等管理层可以通过自己的决策而改变其规模的成本。
l 反常压缩可以看作是推迟发生,是为了粉饰当期利润。
Ø 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l 正常情况下应遵循一致性原则;
l 在不符合条件时作出变更,很可能是为了粉饰利润。
Ø 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的不正常延长
l 是放宽信用政策的信号
l 可以刺激营业收入的立即增长,但影响资产质量
Ø 企业存货周转过于缓慢
l 表明企业存货出现积压,影响销售规模,影响获利水平。
Ø 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应付账款平均付账期的不正常延长
l 企业支付能力下降
Ø 企业无形资产规模的不正常增加
l 有可能将当期费用资本化
Ø 企业的业绩过度依赖非主营业务
l 谋求近期盈利,缺乏盈利的持久性
Ø 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过低
l 充分利用利润“调节器”
l 为未来经营埋下“定时炸弹”
Ø 企业利润表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项期间费用出现不正常的降低
l 出现随业务量的上升而降低的现象
Ø 企业举债过度
l 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下降
Ø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报告出现异常
Ø 企业有足够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不进行现金股利分配
Ø 稳定发展条件下经营现金流量小于零
l 利润与经营现金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Ø 投资收益与相应的现金流量脱节,有利润不分红
l 利润中存在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