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56387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7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专题训练 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A 项,“

2、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B 项,“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构混乱,选项把“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句杂糅,二者留一;D 项,“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逻辑,前面“是否”“能否”是两种情况,后面“推动健康发展”是一种结果,两面对一面。故选 C。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1)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 之际,她的

3、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2)百合花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 。(3)作者以那条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作为 全文的线索,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A紧锣密鼓 焕然一新 贯串 B如火如荼 耳目一新 贯串 C紧锣密鼓 耳目一新 贯穿 D如火如荼 焕然一新 贯穿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在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紧锣密鼓”,意思是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语境指反右斗争处于紧张时刻,用“紧锣密鼓”。第二

4、空:“耳目一新”,听到和看到的都变得很新鲜,与以往大不相同。“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语境指百合花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令看到的人感到新鲜,用“耳目一新”。第三空:“贯串”,意思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贯穿”,意思指通达,贯通。“贯穿”不仅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还能用于较具体的事物。贯穿用得更多一些,词义重点是通过、透过事物内部、中间。语境指假洋缎被面是全文的线索,用“贯穿”更好。故选 C。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一本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位位智者、贤者交流。阅读它们,就好像是在聆听教诲或是在促膝谈心。阅读,是现代人获得信息和

5、知识的日常的、主要的渠道。_,领略到彼岸花开的盛景。因此有“读一批书”“读透一本书”的不同阅读方式。3 有时要同时读几本相关联的书。“读透一本书”,就是从“原意”而“思”而到达“意义”的彼岸。但有时阅读是翻阅式或跳读式。读一批书,就是同时阅读内容相似、相关联的一批书。读书,总要“时习之”,要领会原意并创获意义 ABCD 答案:C 本题考查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确定总起句、结论句、过渡句或衔接句等,做到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横线前“阅读,是现代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日

6、常的、主要的渠道”可知,句子强调“阅读”,依据主语一致、内容相关原则,横线所填句子应以“读”“阅读”开头,故只有可作为首句,故排除 AD;又因为横线后“领略到彼岸花开的盛景”写“彼岸”的内容,依据邻近原则,横线末句应含有“彼岸”内容,到句中只有句含有此信息,故方末尾,排除 B;故选 C。小提示:句子排序题,要求考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4、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

7、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B“鱼翔浅底”一句中“翔”字本义是“鸟儿不扇动翅膀盘旋地飞”,现在词人却把它用在游鱼的身上,如果改为“游”字更准确。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4 D“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诗词内容的能力。B 项,“改为游字更准确”错误,“翔”本用于鸟儿,词人用于形容鱼在水底自由自在游动的状态,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比用“游”更生动形象。C 项,“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错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思是

8、青年学生意气奔放,正遒劲有力。D 项,“本词中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错误,“万户侯”此处借指大军阀,大官僚。故选 A。5、关于百合花,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真实、立体、丰满。C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

9、增强了抒情性。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错误。本文的男主人公本身就是具有稚气、腼腆和英勇无畏的两面性。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 19 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5 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不是从“稚气、腼腆”成长为英勇无畏。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窸窣(sh)铆钉(mo)慰

10、藉(ji)寥廓(gu)B笃(d)实 兜鍪(mo)木讷(n)造诣(y)C忸怩(n)红绡(sho)百舸(g)锉(cu)刀 D稻穗(su)早籼(xin)摈弃(b n)虔(qin)诚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窸窣”的“窣”应读(s);“寥廓”的“廓”应读(ku)。B.“兜鍪”的“鍪”应读(mu);“木讷”的“讷”应读(n)。C.“红绡”的“绡”应读 xio。故选 D。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飞虎队 中美情”中美友谊墙竖立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餐厅,成为一座永久性设施,旨在让参观民众重温中美并肩作战的那段峥嵘岁月,传播“飞虎精神”。90 多岁高龄的

11、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王泰龄,现在仍每天坚持工作 12 个小时,且耳聪目明,风华正茂,声音爽朗,背挺腰直。义而久之,理想信念逐渐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他自怨自艾自己的信念,一个学财务的人却算错了自己的人生账。采访组来到位于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的清晖园博物馆,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在该园原会议室外,6 一尊高 2 米的小平铜像首先映入眼帘。周恩来对红岩精神的倡导和培育不仅在于他以不同形式发表了大量言论,更在于他在国统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1975 年,董明珠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工作稳定,拥有干部身份。后来,董明珠邂逅了心爱的丈夫,两人

12、义结金兰,鸾凤和鸣。ABCD 答案:B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语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自相矛盾。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处用来形容中美军事合作那段不平凡的岁月。使用恰当。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语境中用于 90 多岁的老人,误用对象,使用不当。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不能带宾语,语境中带了宾语,使用不当。水木清华: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语境中形容博物馆的园子,使用恰当。身体力行:亲身体验,

13、努力实行。语境中指周恩来亲身体验与实行红岩精神。使用恰当。义结金兰:原指朋友间感情投合,后来用作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语境中用在夫妻之间,用错对象,使用不当。分析可知,句,成语使用全部正确。故选 B。小提示: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7 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8、下列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立

14、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势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路,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A诗歌于雄壮的自然图景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和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B“力”是全诗的诗眼,象征着“五四”的时代精神,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C诗人以大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D本诗形式自由,句式的长短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节奏鲜明,排比的使用增强了

15、诗歌的气势。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致密的理趣”“实现了情、景和理的完美交融”说法有误,本诗表现的不是理趣,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飈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实现了情、景的完美交融。8 故选 A。9、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青丝染了霜烟,心事褪了红颜。(如懿传主题曲梅香如故)(对比)B此生,如纸般薄命。(延

16、禧宫略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比喻)C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常相随。(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反复)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主题曲知否知否)(借代)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A 项,前半句“青丝染了霜烟”用了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后半句“心事褪了红颜”用了拟人和夸张,心事使容颜衰老,没有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 A。10、

17、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放号(ho)怒涌 关怀备至 蜂涌而至 B号叫(ho)晴景 青山绿水 晴天霹雳 C号令(ho)洪涛 宏福齐天 宽宏大度 D号角(ho)律吕 谈笑风生 相辅相成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A.“蜂涌而至”错,应为“蜂拥而至”。B.“号叫(ho)”错,应为“号(ho)叫”。9 C.“宏福齐天”错,应为“洪福齐天”。故选 D。课内阅读 11、下列选项中,对所学诗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 长沙中上阕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

18、的画面。B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致云雀运用象征手法,热情地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五四”精神。D红烛化用“蜡矩”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蜡炬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错误。“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故选 C。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19、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0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请概括分析本词表现了当时“同学少年”怎样的“责任”。答案:蔑视反动统治、批判旧世界旧思想。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振兴中华,以天下为已任。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筛选概括信息、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展现了“同学少年”战斗行动,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青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他们蔑视反动

20、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表达了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他们要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振兴中华,以天下为已任。13、毛泽东的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中的“雄关”指的是?答案:娄山关 此题考查把握古诗文中重要词语(意象)含义的能力。“雄关漫道真如铁”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此句大意“人们不要说娄山关坚实如铁”。14、赏析沁园春 长沙中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答案:概括同学的精神风貌。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

21、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本题中的四句话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同学少年。写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概括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风貌。15、下列对哦,香雪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写每天在台儿沟停留 1 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激烈,有散文化小说的特点。11 B“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大山如伟大的母亲一样养育着淳朴善良的山村儿女。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

22、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情节曲折多变,矛盾冲突却激烈”说法错误,本文矛盾冲突并不激烈,情节也不是曲折多变的,文章写女孩子们去车站卖东西的经过,情节简单,并不多变。故选 A。16、对下列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材料一: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

23、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铁凝孕妇和牛)材料二: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12 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

24、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束束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束束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铁凝哦,香雪)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的孕妇是一个虽没有文化,但已经认识到文化对孩子成长的

25、重要性的一个未来母亲的形象;材料二中的香雪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追求知识和先进文明的山村少女形象。B材料一中的石碑与材料二中的自动铅笔盒,虽然一古旧一先进,但都象征着文化,承载着那个特定的时代人们对知识文化的向往。C两则材料的语言有相似之处,均精确朴素、不事雕琢,都展示了铁凝文笔清新秀润、淡远含蓄和富有诗意的美学风格。D两则材料都重动作细节描写。材料一以“小心坐到石碑边沿”写孕妇的触动和觉醒,一种为人母的责任感和文化憧憬;材料二以开合铅笔盒盖的细节来写香雪心灵深处的欣喜与触动,铅笔盒鼓舞着她在艰难的山路上勇敢前进。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材料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均不事雕琢,都展示

26、了富有诗意的美学风格”错误,材料一的语言精确朴素,但就这个选段来说,还看不出诗意的美学风格。材料二作者精心描写了铅笔盒的外形,又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群山夜景不能说是不事雕琢的朴素。故选 C。17、阅读哦,香雪第二层(从“不管在路上吵得怎样厉害”到“也有人替香雪分辩”),分析以下语句反映的13 台儿沟女孩们的性格特点。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有了火车,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凤娇:与“北京话”做买卖,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很满足。“北京话”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纱巾时她一定抽出一斤挂面还给他。香雪:“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

27、的面孔”“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只说:“你看着给吧。”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配乐诗朗诵”和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答案: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特有的含蓄与执着。山村女孩的淳朴与自尊。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单纯善良,追求上进,向往现代文明。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人物身份、职业,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地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故意不让他有付钱的机会,而凤娇却

28、很满足”,凤娇对“北京话”有好感,她故意不让“北京话”有付钱的机会,其实是为了营造一种“送礼”给心上人的感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北京话”的喜爱,但她并不明说出来,因为她“又没想过跟他走。可她愿意对他好”,她深知自己只是小山村里的姑娘,与列车服务员“北京话”是两个世界的人,这份爱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能如此含蓄地表达。“北京话给她捎回一捆挂面、两条纱巾时她一定抽出一斤挂面还给他”,结合后文“她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和他的交往,她愿意这种交往和一般的做买卖有区别”可见,她是为了不让自己与“北京话”的一切行为都与利益挂钩,而是希望这中间蕴含着一种“交情”,这种交往不是用钱买来的,尽管她是用鸡蛋在和

29、“北京话”交换这些东西,但她仍希望能在这段关系中保有一些纯洁无瑕的友情,这反映出山村女孩与人交往时的淳朴,以及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自尊。14 “洁如水晶的眼睛”“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都强调了她的纯洁无瑕,反映出山村女孩那种不受世俗污染的清纯、纯洁。“你看着给吧”体现出她对人的无限信任,反映出她的单纯善良,“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配乐诗朗诵和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香雪所打听的都是跟学习相关的内容,可见她热爱学习,追求上进;她渴望能够离开这个闭塞的台儿沟,到外面的世界去,去更广阔的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向往现代文明。18、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

30、园春 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想象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C.“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

31、,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故选 C。19、小说着力塑造了通讯员这一形象,请结合具体文本加以分析其特点。百合花 答案:(1)从带路情节中可以看出他的天真纯洁,憨厚朴实,拘谨腼腆;(2)从借被中可以看出他的憨厚,不善言辞;(3)最后他壮烈牺牲表现他的崇高精神,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15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与通讯员有关的描写,并对其进行分析概括。从通讯员总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借被子又想送回去的情节,可以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憨厚,不善言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最后壮烈牺牲,可以看出他舍己救人、对革命和人民的忠诚。20、这首词

32、是怎样表现词人高大形象的?举例说明。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答案: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这一形象。如“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词人的卓然超群;(2)词的下片,虽回忆的是同学,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在叙事中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能力。上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

33、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总体来说,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这一形象。如“独立”“看”“怅”,让我

34、们看到了词人的卓然超群、与众不同。下片,“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16 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词的下片,虽回忆的是同学,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在叙事中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斗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