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6064179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训练题1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长沙”是题目,交代了诗歌写作的地点。B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受到了茅盾的高度评价。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C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D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答案:B本题考查识记理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等

2、。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百合花是茹志鹃晚期的代表作”错误,应是“早期”代表作。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昌耀处于叛逆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可谓强烈;但是其出走,不会没有时代风气的推波助澜。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对待触目惊心的“反右”运动,就像对待之前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昌耀有一种不去引人注意的淡漠。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

3、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ABCD答案:C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同中之异”。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

4、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结合“出走”“时代风气”等分析,使用正确。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形容“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介绍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不合语境。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结合“反右运动”分析,使用正确。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中国东北地区。语境主要讲很多地方出现了荒山,被污染的河流等,此处望文生义。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结合“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分析,使用正确。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与句中的“心情”语义重复。故选C。3、下列

5、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车厢斟灼分辨委屈B皱褶给于怜悯欢腾C顾忌脊梁黯然吸吮D弛骋闺女捶打磨蹭答案:C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A项,“斟灼”,应写作“斟酌”;B项,“给于”应写作“给予”;D项,“弛骋”应写作“驰骋”。故选C。4、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群巨人的形象。他们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B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

6、的景色;另一方面,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C这首诗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随着人的感情的层层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D这首诗以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所学现代诗歌内容的能力。A.“是一群巨人的形象。他们”错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号”字作动词解,表示“呼喊和喊叫”的意思。读二声。而非号角的意思。故选A。5、下列选项中

7、,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摈弃(bng)遒劲(jng)蜡炬(j)百舸(g)争流B忸怩(nin)铆钉(mo)慰藉(ji)峥嵘(zhng)岁月C寥廓(1io)脊髓(jsu)包扎(z)虫咬鼠啮(ni)D掂量(1iang)间歇(jin)辟谣(p)磕磕绊绊(bn)答案: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A项,“摈弃”的“摈”应读bn;B项,“忸怩”应读nin;C项,“脊髓”应读jsu。故选D。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体现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

8、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C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D哦,香雪小说背景是建国初期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错,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在人物身上。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

9、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故选D。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开辟鸿蒙,人类之初,亚欧大陆流传着许多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稍加比较可以看出,西方神话里的每一个神都有其_,而中国神话里的各路神仙各有不同甚至自相矛盾。当然,很多神话传说已经_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从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寻找出_的联系。A一脉相承淹没千丝万缕B来龙去脉湮没千丝万缕C一脉相承湮没盘根错节D来龙去脉淹没盘根错节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

10、角度进行判定。“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来龙去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文中比较中西方神话里的神仙,对比“中国神话里的各路神仙各有不同甚至自相矛盾”可知,句意指西方各神仙的来历的前因后果,故用“来龙去脉”更好,故排除AC;“淹没”指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洪水淹没了城镇,用于具体实际的事物;“湮没”指埋没、清除,多用于抽象事物。文中指很多神话传说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故用“淹没”,故排除AD;“千丝万缕”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11、“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句中指寻找出“东西方各种神话传说之间”的各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故用“千丝万缕”,故排除CD。故选B。小提示:使用词语时要注意词语的词性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是别的词性的词。要从词语搭配、使用对象、内涵角度、语意轻重、褒贬谦敬等角度辨析,才能准确掌握词语,进而准确运用。8、对下列相关现代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站在橘子洲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景。词人在写景时,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

12、壮美的氛围。C红烛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错误。全诗采用的是直接抒情,并非间接抒情。如结合“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等分析,一系列抒情句

13、是诗人的直接抒情,抒发对这种破坏力的呼唤和赞美。故选D。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罅隙(xi)山峦(ln)闺阁(gu)酣畅淋漓(hn)B嚣鸣(xio)荡漾(yn)脂膏(zh)不事雕琢(dio)C揳入(q)铆钉(mo)倾吐(qng)清辉洋溢(y)D霓虹(l)衷心(zhng)消融(rng)霞蔚云蒸(wi)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山峦”的“峦”应读lun。C.“揳入”的“揳”应读xi。D.“霓虹”的“霓”应读n。故选B。10、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B“指点江山

14、,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设问和拟人,不是反问句,从全篇来看,下阕做出回答,所以是设问;用“问”把“大地”写成了人,是拟人。D对偶、借代的修辞,对偶“才饮”对“又食”,“长沙水”对“武昌鱼”。借代是借部分代整体,即借“饮长沙水”“食武昌鱼”代“在长沙,在武汉”。故选B。课内阅读11、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曾

15、受到矛盾的称赞,请阅读其中的一段文字,谈谈划横线的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答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本该合家团圆的日子,却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让人感到压抑。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

16、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这段环境描写通过对满月,野火,照明弹等主体事物的描写,生动形象的描绘处开战前战场上紧张严峻的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出我对前沿战士担心和对对敌人憎恨的心理,暗示了下文战斗的惨烈,本该

17、合家团圆的日子,却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让人感到压抑。12、下列对小说百合花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小见大,意象意蕴丰富,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B“我”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蕴藏着“我”对小同乡的惦念,也有力烘托出了他牺牲的意义为他人全家团聚、幸福而牺牲,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感人。C在借被子的过程中,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对比,正面衬托小通讯员的淳朴憨厚、天真乐观,使读者和“我”一样,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D作品的语言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

18、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格外让人心动。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在借被子的过程中,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对比,正面衬托”分析错误。由原文借被子时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表现出他的羞涩、幼稚、朴实。写新媳妇是“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说“抱去吧”,“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可见新媳妇的羞涩、淳朴、无私。二人并没有形成对比。故选C。13、立在地球边

19、上放号,这首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湖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本题要求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分析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解答时要从写作的背景入手,“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击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同时也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着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

20、”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来说,作为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14、下列对课内所学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哦,香雪中,凤娇和香雪都是台儿沟村最普通的两位农村姑娘,具有农村姑娘普遍共有的性格特点。比如香雪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她对物质充满渴望,同时也追求知识、追求文明。B百合花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21、C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的特点,以此生动又自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比如香雪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她对物质充满渴望”错误。“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的是凤娇,香雪的性格是腼腆、朴实、纯真的;香雪并非“对物质充满渴望”,她只是渴望能够摆脱贫穷和因贫穷而

22、遭受的怜悯鄙夷的目光。故选A。15、对本单元所选四首诗歌的赏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虽是自由体,但节奏感很强。诗作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的气势。B闻一多的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计较结果。C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选取落日、石砾、岩壁、蜘蛛等意象,组成一个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只是一个仅存于心中的天堂。D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云雀比作诗

23、人、少女、萤火虫、绿叶等,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表达了对云雀的赞美之情。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错误。雪莱的致云雀想象丰富,诗人运用大量比喻和夸张,使诗歌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想象奇特,语言瑰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故选D。16、致云雀中云雀这一形象,是自然界中的云雀吗?请予以分析概括。答案:(1)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2)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生灵,而是诗人的理想的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

24、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3)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着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露、播撒歌声体现着诗人不求名利,只为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云雀的歌声是自然清新的,它分明是诗人的理想、追求以及高尚的情操。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

25、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17、20年后台儿沟已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她们早就不像等待情人一样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后来就有了坑蒙拐骗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对于外部世界对台儿沟的影响,有人认为利大于弊,有人认为弊大于利。你觉得哪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答案:【观点一】我认为利大于弊。打开窗户,虽然会进来苍蝇,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外部世界给台儿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原本闭塞山村交通便捷了,原本思想落后的人们视野开阔了,生活水平得到了提

26、升,生活质带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我们因为会进来苍蝇而关上窗户,那么我们关注的还有贫穷和落后。【观点二】我认为弊大于利。外部世界虽然使台儿沟的经济更活跃,物资更丰富,但它又带着强制的不由分说的力量,破坏了台儿沟的农耕文明景象。外部世界不仅破坏了台儿沟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更破坏了人们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观点三】我认为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的需求是必然的,也是有益于人们生活改善的,所以台儿沟应该勇于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来改变自己。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赚钱,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是可悲可叹的。所以我们要制定规则,进行规范约束,让像香雪这样纯真无邪、纯

27、朴自尊又渴求进取的姑娘能多保持住她们健康的精神和高贵的心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本题属于探究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20年后台儿沟成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富裕了,人们的追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人追求进步欣然接受了外来的新鲜事物,有人一味追求金钱而丧失了原本纯真的人格。外部世界对台儿沟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考生可以依据自己对社会的认知,给出一个自认为正确的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回答,理

28、由要充分,条理要清晰。比如,回答利大于弊,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思考,社会是发展的,没有哪一个地方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的影响必然一分为二,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台儿沟不能因为惧怕坏的影响出现而封闭自我,那样才会真正导致台儿沟落后。考生也可以回答弊大于利,从外部世界不仅破坏了台儿沟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更破坏了人们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这个角度回答。当然,考生也可以辩证分析这个问题,毕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物质的需求是必然的,也是有益于人们生活改善的,所以台儿沟应该勇于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新思想来改变自己;但为了赚钱,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是可悲可叹的。能自圆其说即可。18、发挥联想想象

29、,概括沁园春长沙全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答案: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此题考查把握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上阕描绘了一幅独立寒秋图,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峥嵘岁月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图,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

30、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19、简要分析茹志娟百合花以下片段中通讯员的形象特点。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的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我只

31、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

32、呢?我有点惊奇地问。“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

33、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5)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

34、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

35、了被子就走。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

36、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

37、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答案:执拗:“老百姓死封建”“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善良:“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乐观:“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我叫

38、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通过这些语言和细节描写体现了通讯员执拗的性格特点。“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此处语言描写体现了通讯员的善良朴实的品性。“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运用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的乐观坚强。小提示: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

39、精神品质等。20、发展阅读茹志鹃的百合花中从“我们到包扎所”到“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这部分内容,概括这部分内容的作用。答案:写借被子的过程。在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发展部分,主要写借被子的过程。先写环境的艰苦,如“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交代包扎所的位置和陈设,说明部队作战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为借被子做铺垫。结合“老百姓死封建”“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等语言和细节描写,写出通讯员的执拗、善良、乐观等。结合“高高的鼻梁,弯夸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等分析,写出了那媳妇的美丽俊俏、活泼开朗、有进步思想等。在借被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外貌、动作描写等,凸显人物性格。1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