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团队申报书.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3248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团队申报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新团队申报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新团队申报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新团队申报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新团队申报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沈阳工程学院创新团队申 报 书团 队 名称: 青年理论研究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 韩 伟 所属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71099 依 托 部 门: 辽宁省团校 申 报 日 期: 2015.6.1 沈阳工程学院科技处编制2015年5月11编写说明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关于申报组建沈阳工程学院创新团队的通知”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三、所在研究基地指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教育部、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四、二级学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

2、-2009)填写。(可从学校科技处网站文档下载其他中下载)五、相关证明材料: (1)提供不超过5篇最具创新性的论文复印件;(2)如有论文收录、专著被评价应提供复印件;(3)提供授权发明专利授权书的复印件;(4)提供获得科研奖励证书的复印件;(5)承担项目的证明复印件。一、简表研究方向青年工作、青少年工作、青运史所在研究基地所在学科级别A.省级优势特色学科B.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C.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团队负责人姓名韩伟性别男出生日期1963.3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学位硕士最终学位授予学校天津大学学术团体任 职辽宁省认知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行政职务沈阳工程学院副校长电子邮箱hw所在工作

3、部门 辽宁省团校电话024-31975007传真024-31975007手机13940298525创新学术团队构成情况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11560000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位学历所在部门研究 方向在团队中的作用签 字韩 伟男1963.2教授/硕士省团校青少年研究团队负责人马春光女1963.3教授/硕士省团校经济学团队骨干孙昌增男1972.1副研究员/硕士省团校志愿服务团队骨干兰文巧女1982.1副教授/博士省团校组织理论团队成员刘庆宇男1980.1讲师/博士省团校青运史和共青团研究团队成员张洪涛男1977.7讲师/硕士省团校社会学团队成员曹媛媛女1981.2助理研究员/

4、硕士省团校共青团研究团队成员翟 春女1970.2研究员/硕士省团校青少年研究团队成员王星月女1984.3助理研究员/硕士省团校青运史和共青团研究团队成员吴建国男1970.9讲师/硕士省团校共青团研究团队成员杨永刚男1974.8讲师/硕士省团校青少年研究团队成员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依托研究基地和学科、团队形成的背景)(一)团队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青年理论研究创新团队由韩伟教授负责,是共青团中央在辽宁省设立的唯一一支专门从事青年工作研究、青运史工作研究的学术队伍,该创新学术团队创建于2009年,团队内部划分青年工作研究方向、青少年工作研究方向和青运史研究方向

5、三个研究方向。围绕着上述三个研究方向,团队五年以来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学术创新、大规模实证调研等学术活动,成绩斐然。青少年工作研究方向着眼于当代青少年问题的实证研究,致力于解决青少年实际问题,针对青少年各类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学生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开展了当代青年思想状况的研究、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的研究、当代青年就业问题的研究、当代青年梦想状况等诸多问题的研究;青年运动史研究将以史为“志”, 准确翔实地记录辽宁省共青团工作的历史,五年以来开展了辽宁省志共青团志、中国共产党辽宁组织史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2001.102011.10)、中国共产党辽宁执政实录4部(2009-2013),辽宁年鉴

6、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4部(2009-2013)、中国共青团年鉴辽宁团部分等的编纂工作、同时在这些志书编撰工作的基础上也积极申报了共青团史方面的省市级课题,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为当代青运史理论研究奠定基础。这三个研究方向共同相互作用创新当代青年工作理论。(二)依托的研究基地和学科青年理论研究起源于青年学,青年学是主要研究青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科学,也是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包括青年社会学、青年心理学、青年文化学、青年组织学等。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青年研究成果大量引进,青年学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一股以“创立新学科”、“构建新体

7、系”为特征的“青年学”研究热潮,几乎所有团系统的院校都开设了青年学课程,国内一些这也出版了自己编写的青年学教材或专著。(三)团队形成背景创新学术团队创建于2009年,由韩伟教授负责,拥有11名科研人才,是共青团中央在辽宁省设立的唯一一支专门从事青年工作研究、青运史工作研究的学术队伍。围绕辽宁省团校培养职业青少年工作者、团干部培训和青年技能培训、理论研究的基本职能,团队依托“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辽宁省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辽宁省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基地”的教学和科研优势,逐步打造形成一支职称职级高、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互补的研究团队。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8、经济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承担的纵横向项目、取得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和奖励、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出版学术专著)五年来,团队共完成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1项、团中央课题2项、教育厅课题2项、辽宁省社科联课题7项、沈阳市社科联课题8项,共计20余个课题项目。课题、论文获奖8项,获科研经费7万余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团队凝聚了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些突出的科研成果,社会效益显著:一是青年和青少年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显著。其中三项成果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一项大型调研课题

9、得到团省委的认可和采纳。二是青年运动史研究独具特色。在继承省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的光荣历史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研究特色,在辽宁省内乃至全国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五年来,除课题研究之外,还开展了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布置的辽宁省红色资源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及光盘上报团中央。团队具体成果如下:(一)获奖成果1.2010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沈阳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被辽宁省总工会主席赵国红批示,2010.92.2011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视角下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路径研究,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

10、成果二等奖,韩伟主持,2011.93.2013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沈阳市公民道德信仰状况研究,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三等奖,韩伟主持,2013.94.2013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青少年德育教育方法的可接受性及其改进对策研究,马春光主持,2013.95.2012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省儿童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与促进策略研究,被省委政研室咨询文摘转载并被辽宁省委组织部长张江批示,翟春主持,2012.106.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的对策建议,被省委政研室咨询文摘转载并被辽宁省副省长贺旻批示,翟春主持,2013.87.2013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进一步培育

11、青年公民意识,提升沈阳城市软实力的对策建议,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兰文巧主持,2013.108.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入选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工作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获二等奖,2010.10,韩伟、张洪涛(二)科研课题1.完成2010-201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媒介素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一项,项目编号:L10DZZ044,韩伟主持;2.完成2012-2013年度团中央课题进城务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一项,项目编号:2013YB042,韩伟主持; 3.完成2011-2012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课题网络虚拟

12、社会管理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一项,项目编号:2011lslktfx-46,韩伟主持;4.完成2010-2011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课题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一项,项目编号:2010lslktfx-48,韩伟主持;5.完成2012-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变革研究以共青团为例一项,项目编号:2013lsljl-311,韩伟主持;6.在研2013-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辽宁大学生梦想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一项,项目编号:W2013295,韩伟主持;7.在研2013-2014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青运史红色资源现状与对策一项,项目编号:2014lslktz

13、ilsx-11,韩伟主持;8.完成2013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沈阳市公民道德信仰状况研究一项,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三等奖,项目编号:SYSK2012-07-14,韩伟主持;9.完成2011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城市空间结构理论视角下提升沈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路径研究,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项目编号:SYSK2011-07-02,韩伟主持;10.完成2010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获得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SYSK2010-07-04,韩伟主持;11.完成2013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青少年德育教育方法的可接受性

14、及其改进对策研究一项,项目编号:SYSK2013-07-01,马春光主持;12.完成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联文化强省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一项,项目编号:2013lsljl-314,马春光主持;13.在研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研究一项,项目编号:W2013291,翟春主持;14.完成2013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我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沈阳市为例一项,项目编号:2013lsljl-313,翟春主持;15.完成2012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省儿童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与促进策略研究一项,项目编号:2012lsljl-259,翟春主持;16.完成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

15、题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的对策建议一项,项目编号:SYSK2013-07-12,翟春主持;17完成2013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进一步培育青年公民意识,提升沈阳城市软实力的对策建议(编号:SYSK2013-04-14)一项,兰文巧主持;18.在研2014年度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考核奖励办法的对策建议(编号:SYSK2013-04-14)一项,兰文巧主持;19.在研2013年共青团中央“青马工程”专项课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机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研究以辽宁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个案一项,项目编号:2013TZYQM029,张洪涛主持;20.完成2013年度

16、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关于构筑市民文化素质、文明素养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一项,项目编号:SYSK2013-07-09,孙昌增主持。(三)学术论文1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成背景与本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韩伟2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制约因素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4,韩伟3社会管理变革视域下的的共青团工作回顾与展望,青年与社会,2013.9,韩伟4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共青团助理中国梦的有效路径,山西青年杂志社,2013.10,韩伟5.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入选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工作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获二等奖,2010.10,韩伟

17、、张洪涛6.建设辽宁“文化强省”的战略措施研究,理论界,2013.4,马春光7.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探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孙昌增8.构建教育公平要重视就业公平,现代教育管理,2012.7,翟春、刘庆宇9.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东北青年反日运动,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5,翟春10.现代企业制度下共青团工作的定位与开展,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理论界,2013.4,翟春11.辽宁文化强省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张洪涛12.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沈阳市为例,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张洪涛1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18、基于“虚实共生”的社会环境视角,青年与社会,2012.8,张洪涛14.中国少先队的发展历程,党史纵横,2010.9,张洪涛15.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若干问题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2013.10,王星月、翟春16.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01),兰文巧17.心理契约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其排解对策,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兰文巧18.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2,翟春四、创新团队负责人简介及学术业绩创新团队负责人韩伟教授,男,硕士,沈阳工程学院副校长、辽宁省团校校长。兼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

19、馆特聘研究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对外交流中心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理事、辽宁省国际教育学会理事会副会长、辽宁省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五年来,韩伟教授先后主持团中央课题进城务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媒介素养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辽宁省社科联课题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辽宁大学生梦想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等省市级课题10余项。韩伟教授出版著作青年干部的摇篮:辽西青年干部学校校史等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成背景与本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共青团助力中国梦的有效路

20、径等20余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省部级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目前,韩伟教授作为主编正在主持编纂辽宁省志共青团志(1985-2005年)工作,此项工作任务繁杂,目前已形成初稿,年底将出版发行。五、研究骨干简介及学术业绩1.研究骨干马春光教授,女,硕士,辽宁省团校副校长,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库专家。主持完成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农业产业化背景下辽宁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辽宁省社科联课题关于辽宁服务业聚集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等省市级课题15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美国订单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研究、建设辽宁“文化强省”的战略措施研究等20余篇;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2. 研究骨干孙昌增副研究员,男,硕士,辽宁省团校副校长,辽宁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曾担任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审专家,曾多次参与公益项目的评审工作,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主要成果序号获奖项目名称获奖者名单奖励类别(等级)获奖时间授予单位1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韩伟沈阳市社科联结项二等奖、沈阳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被辽宁省总工会主席赵国红批示2010.9沈阳市社科联、沈阳工程学院2辽宁

22、省儿童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与促进策略研究翟春被省委政研室咨询文摘转载并被辽宁省委组织部长张江批示2012.103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的对策建议翟春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结项二等奖被省委政研室咨询文摘转载并被辽宁省副省长贺旻批示2013.8沈阳市社科联4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韩伟、张洪涛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工作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论文二等奖201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序号发明专利名称发明人年份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转让或转化情况六、续序号项目名称类别(纵向、横向)项目级别或委托单位经费(万元)完成情况1201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媒介素养与青少年

23、网络成瘾问题研究(韩伟主持)纵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0万元已结题22010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韩伟主持)纵向辽宁省社科联0万元已结题3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韩伟主持)纵向沈阳市社科联0万元已结题42011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与青少年发展研究(韩伟主持)纵向辽宁省社科联0万元已结题52012年团中央课题进城务工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韩伟主持)纵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0万元已结题62012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变革研究以共青团为例(韩伟主持)纵向辽宁省社科联0.3万

24、元已结题7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课题辽宁大学生梦想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韩伟主持)纵向辽宁省教育厅1.5万元在研82014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青运史红色资源现状与对策(韩伟主持)纵向辽宁省社科联0.3万元已结题92014年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重点项目青年政党认同研究(韩伟主持)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0.5万元在研10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青少年德育教育方法的可接受性及其改进对策研究(马春光主持)纵向沈阳市社科联2万元已结题11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构筑市民文化素质、文明素养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孙昌增主持)纵向沈阳市社科联0万元已结题12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

25、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研究(翟春主持)纵向辽宁省教育厅1.5万元在研132013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我省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沈阳市为例(翟春主持)纵向辽宁省社科联0.3万元已结题142012年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省儿童青少年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与促进策略研究(翟春主持)纵向辽宁省社科联0.2万元已结题15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进一步培育青年公民意识,提升沈阳城市软实力的对策建议(兰文巧主持)纵向沈阳市社科联0万元已结题162013年沈阳市社科联课题关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考核奖励办法的对策建议(兰文巧主持)纵向沈阳市社科联0万元已结题172012年团中央课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26、培养机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研究以辽宁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个案(张洪涛主持)纵向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0万元已结题序号论文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年份卷(期)收录情况1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制约因素研究韩伟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102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成背景与本质韩伟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3社会管理变革视域下的的共青团工作回顾与展望韩伟青年与社会201394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共青团助理中国梦的有效路径韩伟、刘庆宇山西青年2013105当代青年的社会态度及其启示基于辽宁省14市1912名青年的调查韩伟; 兰文巧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6建设辽宁“文化强省”的战

27、略措施研究马春光理论界201347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探析孙昌增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曾国藩集团悍将鲍超 孙昌增兰台世界20141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9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青年公民意识的培育路径 兰文巧 中国集体经济2015第1期无10团满洲临时省委首任书记张任光事迹小考刘庆宇中国青运史辑刊2012911青少年道德内化的现状与促进策略以辽宁省为例刘庆宇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912构建教育公平要重视就业公平翟春、刘庆宇现代教育管理 20127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13现代企业制度下共青团工作的定位与开展翟春理论界2013414大学生德育考核新论 翟春; 王星月辽宁行

28、政学院学报20141015女大学生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与体育行为的关系 朱洵韬; 翟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16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翟春; 张洪涛; 高佳现代教育管理201410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17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 翟春; 张洪涛; 高佳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8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基于“虚实共生”的社会环境视角张洪涛、韩伟青年与社会2012819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以沈阳市为例张洪涛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20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若干问题研究王星月 翟春沈阳

29、工程学院学报20131021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以辽中市谢荣策烈士陵园为例王星月 青年与社会20149七、近三年发展目标(一)团队人员发展目标继续稳步打造青年工作研究、青少年工作研究及青年运动史研究这三只研究队伍,同时积极引进统计学、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弥补团队研究方法上的薄弱,为创新学术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使团队研究角度更加多样化、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有力带动,合理推进,争取三年后,本团队中的高级职称人员占50%以上,建设一支优秀学术队伍,使研究梯队更加稳固,人员配置更加合理,研究成果更加突出。(二)团队研究成果建设目标本团队将继续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坚持立足本校

30、,重点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力争在青年工作、青少年工作和青运史这三个研究方向上出一批优秀高端学术成果,凸显本创新学术团队在青年理论研究方面实证意义强的研究特色。青年工作、青少年工作和青运史这三只研究队伍将合力承接国家级课题,有计划、高质量地组织申报省市课题,参与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辽宁省政府成果评奖,发表高水平论文,争取三年内承接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5项,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10余篇论文。除理论研究之外,本创新学术团队几年来紧紧围绕全省青年工作的大局,着眼于准确把握辽宁青年思想动态和有效服务领导决策,成功完成了辽宁省青少年关注社会稳定情况调研和辽宁省大学生梦想状

31、况调研两次大调研,相继提供了调查报告、咨政建议等成果,得到了团省委相关领导的高度赞赏和认可。未来三年内,本创新学术团队将争取围绕辽宁省青少年发展状况再开展一到两项大调研,建成辽宁青少年发展状况动态数据库,形成辽宁青少年发展状况蓝皮书。(三)团队研究基地建设目标未来三年内,团队将申请建立辽宁省社联群团组织研究基地。八、预期成果1、团队主要成员主持纵向项目:项目级别数量国家级1省部级4市级5校重点12、团队主要成员发表的学术论文:检索类别/刊物级别数量SCI0EI期刊0北大中文核心3EI会议03、团队主要成员获得的科技奖励:项目级别数量国家级0省部级1市级1校级14、团队主要成员获得的知识产权情况

32、:类别数量发明专利0实用新型专利0软件著作权05、团队主要成员的横向项目及到款额无。6、团队主要成员发表的学术专著力争出版专著1部以上。7、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继续提高成果社会效益,争取获得有关领导批示和相关部门采纳。八、依托部门推荐意见 盖 章年 月 日九、评审专家组意见组长签字:年 月 日十、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十一、学校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

33、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

34、转。()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35、的企业。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