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分析化学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2211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分析化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分析化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分析化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分析化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 绪 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二、分析化学的任务 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 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 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三、分析化学的分类 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包 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2、。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 、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四、分析化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

3、、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科学中,医药分析在药物成分含量、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分解、药物动力学、疾病诊断以及滥用药物等的研究中,是不可缺

4、少的手段; 在空间科学研究中,星际物质分析已成为了解和考察宇宙物质成分及其转化的最重要手段。2. 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 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检查、工艺流程控制和商品检验方面; 在农业生产方面,分析化学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在水、土成分调查、农药、化肥、残留物及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以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生物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为基础的“绿色革命”的转变中,分析化学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研究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国防建设中,分析化学在化学战剂、武器结构材料、航天、航海材料、动力材料及环境气氛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

5、应用。五、分析化学的发展概况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炼金术,在科学史上,分析化学曾经是研究化学的开路先锋,它对元素的发现、原子量的测定等都曾作出重要贡献。但是,直到19世纪末,人们还认为分析化学尚无独立的理论体系,只能算是分析技术,不能算是一门科学。20世纪以来,分析化学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本世经初至30年代,物理化学中溶液理论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溶液中酸碱、配位、沉淀、氧化还原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4060年代,物理学与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以光谱分析、极谱分析为代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70

6、年代末至今,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等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只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结构、微区、薄层及活性等作出瞬时追踪、在线监测等分析及过程控制,“分析化学已由单纯提供数据,上升到从分析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现代分析化学已突破了纯化学领域,它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及生物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性的综合学科。六、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提高灵敏度、解决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及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扩展时空多维信息、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

7、征与测定、形态、状态分析及表征、生物大分子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表征与测定、非破坏性检测与遥测、自动化及智能化。七、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分析化学是一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理论课: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基本关系。实验课:掌握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书: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 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七、分析化学(上册)的学时安排 章 学时 说 明 结论 1 滴定概论 2 化学平衡处理删去 4放至酸碱 酸碱 6 滴定误差删去 pH计算一元弱酸详讲,其它最简 非水 2 讲至P.78 误差 4 极

8、值误差法删去 配位 5 混合离子不要求 氧还 5 只讲碘量法和KMnO4法,其它记住反应式有机物反应式不要求 沉淀 2 重量 3 只讲沉淀法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一节 概 述定量分析的任务是要准确地解决“量”的问题,但是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减免,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另外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写出合乎要求的分析报告。第二节 测量误差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d = x - m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若真实值未知,但d 已知,也可表示为 3. 真值与标准参考物

9、质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等。 相对真值:如标准参考物质的含量。 标准参考物质:经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予证书的,又称标准试样。 实际工作中,常把最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标准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替代值。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 系统误差(可定误差)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大小在试样间是恒定的,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按系统误差的来源分类: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方法误差:滴定分析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符、副反应的发生、沉淀的溶解、共沉淀现象

10、、灼烧时沉淀的分解或挥发。 仪器或试剂误差:砝码、容量器皿刻度不准、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或干扰物质。 操作误差:称样时未注意防止吸湿、洗涤沉淀过分或不充分、辨别颜色偏深(浅)、读数偏高(低)。 按系统误差的数值变化规律分类:恒定误差、比例误差。 系统误差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2.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可定误差) 由于偶然的原因如温度、湿度波动、仪器的微小变化、对各份试样处理时的微小差别等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可用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加以减免。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1. 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准确度的大小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评价一

11、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常用加样回收率衡量。 2. 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可用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重复性与再现性是精密度的常见别名。 偏差:d = xi -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标准差):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实际工作中多用RSD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情况下,才可用精密度表示准确度。四、误差的传递1. 系统误差的传递 运算式 系统误差 R = x + y - z d R = d x + d y - d z R = x

12、 y / z 例:P.14 例32. 偶然误差的传递 运算式 标准偏差法 R = x + y - z SR2 = Sx2 + Sy2 + Sz2 R = x y / z R = f (x, y, z, ) SR2 = 例:P.15 例4五、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 称量误差:称样量0.2g,才能使称量相对误差0.1% 滴定管读数误差:消耗滴定剂体积20ml,才能使滴定相对误差0.1%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消除测量中的系统校准仪器、对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空白试验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 指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只允许数据的末位数欠准。 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

13、原则: 19均为有效数字,0既可以是有效数字,也可以作定位用的无效数字; 变换单位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首位是8或9时,有效数字可多计一位 pH、lgK或pKa等对数值,有效数字仅取决于小数部分数字的位数; 常量分析一般要求四位有效数字,以表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为1。二、运算法则 加减运算,有效数字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 乘除运算,有效数字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三、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留双;如3.35、3.25、3.152 不能分次修约;如3.1462 运算过程中可先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修约的结果应使准确度的估计值变差; 在作统计检验时,标准偏差可多保留12位参加运算,计

14、算结果的统计量可多保留一位数字与临界值比较; 表示标准偏差和RSD时,通常取一位有效数字即可,最多取二位。第四节 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一、t分布 无限多次的测量值的偶然误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而有限量测量值的偶然误差的分布服从t分布。t分布曲线的纵坐标是概率密度,横坐标是统计量t(t =,m为真实值或总体均值,S为样本标准差,仿照u =,s为总体标准差),分布曲线随自由度f(f = n-1)而改变,当f趋近时,t分布就趋近正态分布。置信水平:测量值落在(m tS)内的概率,以P表示,又称置信度。显著性水平:a =1 -P不同f值及概率所相应的t(ta, f)值见表2-2。二、平均值的精密度和

15、置信区间 1. 平均值的精密度 一般平行测定34次即可。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称为置信区间。 有限次测量可按下式计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两种。三、显著性检验 1. t检验 1) 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值的t检验(准确度显著性检验) 检验目的:分析结果是否正确或新分析方法是否可用。 若t ta, f ,则与m 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两个样本均值的t检验 检验目的:两个操作者、两种分析方法或两台仪器的分析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不同分析时间的样品是否存在显著性变化;两个样品中某成分的含

16、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别。 SR 为合并标准差,总自由度f = n1+ n2-2 若t ta, f ,则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2. F检验(精密度显著性检验) (S1 S2) 若F Fa, f1, f2 ,则两组数据的精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3. 几点说明 先进行F检验再进行t检验; F检验用单侧检验,t检验有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之分; 一般取a = 0.05,P = 0.95。四、可疑数据的取舍 1. Q检验法 Q = 若QQP, n 则舍弃。 2. G检验法 G = 若GGn, a 则舍弃。 例:P.28 例14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概 述一、滴定分析法 1. 基本术语 标

17、准溶液、滴定、滴定分析法、 化学计量点(等当点)、指示剂、滴定终点 2. 分类与特点 分类:酸碱、氧化还原、沉淀、配位滴定法 水溶液、非水溶液 特点: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测定的相对误差一般在0.2%以下。 3.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 反应定量、完全(99.9%) 2) 反应迅速 3) 能用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二、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 适用:符合上述要求 如:NaOHHClNaClH2O 2. 返滴定法(剩余量滴定法或回滴法): 适用:反应慢、反应物是固体或无合适的指示剂 如:Al3+EDTA (过量) EDTA (剩余) Zn2+ CaCO3HCl (过量) HCl (剩余

18、) NaOH3. 置换滴定法: 适用:反应不按确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副反应 如:Cr2O72-S2O32-SO42-S4O62- Cr2O72-6I-14H+ 2Cr3+3I27H2O I22S2O32- 2I-S4O62- 4. 间接滴定法 适用:不能与滴定剂直接起反应的物质如:Ca2+C2O42- CaC2O4 CaC2O4H+ C2O42- 5C2O42-2MnO4-16H+ 2Mn2+10CO28H2O第二节 标准溶液一、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 1. 直接配制法 如基准物质K2Cr2O7 2.942g/1000ml,浓度为0.01000mol/L。2间接配制法 标定法和比较法,如NaOH、H

19、Cl等。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过去称为摩尔数,若物质B的质量为mB,其摩尔质量为B,则 nB = mB/MB 物质的量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简称浓度。 CB = nB/VB = mB / (MB VB) 单位:mol/L 2. 滴定度 TA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如TNaOH = 0.003000g/ml。 TT/A 每毫升标准溶液所能滴定的待测物质的质量,T表示滴定剂,A 表示待测物质,如TNaOH/HCl = 0.005224 g/ml。第三节 滴定分析的计算一、计算依据 t Ta A P化学计量点时,nT / nA =

20、t / a nT = (t / a ) nA nA = (a / t ) nT 1. 两种溶液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式: CAVA = 2. 固体物质与溶液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式: 3. 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间的关系: CA = TA = CT = TT/A = 二、计算实例P.38-例5:根据 TT/A = , = = 0.01060g/mlA% = 根据 , A% = = 94.94%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第一节 概 述酸碱滴定法是滴定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酸碱平衡是酸碱滴定法的基础。一般,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几乎都可以用酸碱滴定法滴定。第二节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化学平衡

21、是分析化学中大多数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化学分析中常见的化学平衡包括水的离解平衡、酸碱平衡、溶度积平衡、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等。 电离理论 1887年,能电离出H+是酸 限于水溶液、分子 溶剂理论 扩展了电离理论酸碱理论 质子理论 电子理论 软硬酸碱原则一、质子论的酸碱概念 1. 酸碱的定义 酸: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酸碱关系: HA A- + H+ 特点:共轭性、相对性(HCO3-)、广泛性(H2O, HCO3-, NH4+)2. 溶剂合质子 即质子(H+)在溶剂中的存在形式。 水溶液 HAc + H2O H3O+ + Ac- H3O+习惯是以H+表示 非水

22、溶液 HA + SH SH2+ + A- 如:HClO4 + HAc H2Ac+ + ClO4- 3. 酸碱反应的实质 通过溶剂合质子实现质子的转移,反应的结果是各反应物转化为它们的各自的共轭碱或共轭酸。例如: HCl H2O H3O+ Cl- HA SH SH2+ A- NH3 H3O+ NH4+ H2O B SH2+ BH+ SH HCl NH3 NH4+ Cl- HA B BH+ A- 酸1 碱2 酸2 碱1 酸1 碱2 酸2 碱1 盐的水解与电解质的离解都是质子转移反应。 酸的离解: HAc H2O H3O+ Ac- 盐的水解: Ac- H2O HAc OH- 4.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23、 即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例如: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H2O H2O H3O+ OH-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 KW = H3O+ OH- KW = H+ OH- 1.0010-14 pKW pH + pOH = 14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 SHSH SH2+ S- 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 KS = SH2+ S- 5. 酸碱的强度 酸的离解反应:HA H2O H3O+ A- 酸度常数Ka = Ka 酸的强度 碱的离解反应:A- H2O OH- HA 碱度常数Kb = Kb 碱的强度 对于共轭酸碱对HA与A-: KaKb = = KW (在水中) KaKb = KS (在任何溶剂中) 可见,Ka,

24、Kb,即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例如HCN在水中是很弱的酸(Ka=6.210-10),其共轭碱CN-是很强的碱(Kb=1.010-14/6.210-10=1.610-5)。 多元酸碱:H3PO4 + H2O = H2PO4- + H3O+ Ka1 H2PO4-+ H2O = HPO42- + H3O+ Ka2 HPO42- + H2O = PO43- + H3O+ Ka3 Ka1Kb3 = Ka2Kb2 = Ka3Kb1 = KW 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1. 分布系数 平衡浓度 平衡体系中某一物质的某种存在型体的浓度,如 HAc、Ac-。 分析浓度 平衡体系中各种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即某一

25、物质的总浓度,如CHA= HA + A-。 分布系数 平衡体系中某一型体的平衡浓度占分析浓度的比值 dn。 以HAc为例, HAc + Ac-, d0HAc / , d1Ac- / 显然,d0 +d1。2. 副反应系数 主反应 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滴定反应。 副反应 影响主反应化学平衡的因素。 副反应系数 某一物质的分析浓度与某一型体的平衡浓度之比a。 显然,a d。 3. 酸的浓度和酸度 酸的浓度 即酸的分析浓度。 酸(碱)度 溶液中H+(OH-)的浓度(实际上是H+或OH-的活度)。 注:在酸碱平衡的处理中,通常溶液的浓度不太大,准确度要求不太高,一般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即不考虑浓度与活度的区

26、别。 4. 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 一元弱酸溶液,以HAc为例,HA + A- d0 d1 二元酸溶液,以H2C2O4为例,H2C2O4 + HC2O4- + C2O42-d0d1d2 三元酸溶液,以H3PO4为例,H3PO4 + H2PO4- + HPO42-+PO43- d0 d1 d2 d3 讨论: d0 + d1+ d2 + = 1。 d 决定于Ka与H+,与无关。 通过d 可确定不同pH值下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型体,及计算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平衡浓度。 当pH pKa1时,H3PO4为主要存在型体; 当pKa1 pH pKa2时,H2PO4-为主要存在型体; 当pKa2 pH pKa3时,

27、PO43-为主要存在型体。 通过计算多元酸的分布系数,可定量地说明多元酸分步滴定的可能性。 例:判断pH = 5.00时,0.10 mol/L草酸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型体,并计算该种存在型体的浓度。(Ka1 = 6.510-2, Ka2 = 6.110-5) 解:因pH pKa2,可知C2O42-为主要存在形式。 d2= 0.86 C2O42- = 0.860.10 = 0.086 mol/L三、酸碱溶液的pH计算 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 1) 电荷平衡和质量平衡 (1) 电荷平衡 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正离子电荷的总和与负离子电荷的总和相等,即溶液是电中性的。 例:C mol/L的Na

28、Ac溶液的电荷平衡式为 Na+ + H+ = Ac- + OH- 例:C mol/L的Na2HPO4溶液的电荷平衡式为 Na+ + H+ = H2PO4- + 2HPO42- + 3PO43- + OH- (2) 质量平衡(物料平衡) 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存在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 例:C mol/L的H3PO4溶液的质量平衡式为 H3PO4 + H2PO4- + HPO42- + PO43- = C 例:C mol/L的Na2HPO4溶液的质量平衡式为 总钠:Na+ = 2C 总磷:H3PO4 + H2PO4- + HPO42- + PO43- = C 总氢:

29、3H3PO4 + 2H2PO4- + HPO42- + H+ - OH- = C 2) 质子条件式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后,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这种质子等衡关系称为质子条件,其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条件式。质子条件式是处理酸碱平衡有关计算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计算溶液中H+浓度与有关组分浓度的基础。 (1) 零水准法 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并参与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作为零水准,零水准通常就是水和原始的酸碱组分。 例:C mol/L的Na2HPO4溶液 选HPO42-和H2O为零水准,得质子条件式为 H+ + H2PO4- + 2H3PO4 = PO43- + OH- 例:C mol/L的NaH

30、2PO4溶液 选H2PO4-和H2O为零水准,得质子条件式为 H+ + H3PO4 = HPO42- + 2PO43- + OH- (2) 由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求质子条件式 例:C mol/L的NaAc溶液 质量平衡式 Na+ = C HAc + Ac- = C 电荷平衡式 Na+ + H+ = Ac- + OH- 合并整理得质子条件式为: HAc + H+= OH- 例:C mol/L的Na2HPO4溶液 质量平衡式 Na+ = 2C H3PO4 + H2PO4- + HPO42- + PO43- = C 电荷平衡式 Na+ + H+ = H2PO4- + 2HPO42- + 3PO43-

31、+ OH- 合并整理得质子条件式为 2H3PO4 + H2PO4- + H+ = PO43- + OH- 例:C mol/L的NaHCO3溶液 质量平衡式 Na+ = C H2CO3 + HCO3- + CO32- = C 电荷平衡式 Na+ + H+ = HCO3- + 2CO32- + OH- 合并整理得质子条件式为 H2CO3 + H+ = CO32- + OH- 零水准法:选HCO3-和H2O为零水准,得质子条件式为 H2CO3 + H+ = CO32- + OH- 例:C mol/L的NH4H2PO4溶液 质量平衡式 NH3+ NH4+ = C H3PO4 + H2PO4- + HP

32、O42- + PO43- = C 电荷平衡式 NH4+ + H+ = H2PO4- + 2HPO42- + 3PO43- + OH- 合并整理得质子条件式为 H+ H3PO4 = HPO42- +2PO43- + NH3 + OH- 选H2PO4-、NH4+和H2O为零水准,得质子条件式为 H+ + H3PO4 = HPO42- + 2PO43- + NH3 + OH- 2. 一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 设酸(HA)浓度为Ca ,质子条件式为 H+ = A- + OH- 1) 强酸 H+ = Ca d1 + OH- = Ca + H+ = 精确式 当Ca20OH-时, H+ = Ca 最简式 例:

33、Ca = 210-7 mol/L时,pH = 6.62 6.70H+浓度的计算要求不太高,且计算中所采用的平衡常数常有百分之几的误差,所以近似计算是合理的。 2) 弱酸 H+ = Ca d1 + OH- = 精确式 当Ca Ka20KW时,水的离解5%, H+ = H+ 2= Ka(CaH+) H+ = 近似式 当Ca Ka20KW,酸的离解5%, 且Ca /Ka500时,CaH+ Ca H+ = 最简式 若算得H+ 0.05Ca,则计算结果正确。 同理,强碱、弱碱溶液的pH计算类似,即将Ca 、Ka和H+分别换成Cb 、Kb和 OH-。 例:计算0.05mol/L NaAc的pH值。(HAc

34、的Ka=1.7610-5) 解:Kb=KW/Ka=1.0010-14/1.7610-5=5.6810-10 满足CbKb 20KW 和 Cb/Kb 500 OH- = = 5.3310-6 pOH=5.27 pH=8.73 3. 多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 设酸(H2A)浓度为Ca ,质子条件式为 H+ = 2A2- + HA- + OH- 通常,忽略酸碱的第二级离解,按一元弱酸弱碱的处理方法, H+ = 最简式 OH- = 最简式 4. 两性物质(酸式盐)溶液的pH计算 设酸(NaHA)浓度为Ca ,质子条件式为 H+ +H2A = A2- + OH- H+ = 最简式 例;NaH2PO4溶液 H+ = Na2HPO4溶液 H+ = 5.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通常由一元弱酸HA(Ca)及其共轭碱NaA(Cb)组成的缓冲溶液 质量平衡式 Na+ = Cb HA + A- = Ca + Cb 电荷平衡式 Na+ + H+ = A- + OH- 合并整理得质子条件式为: H+ = A- + OH- - Cb H+ + HA - Ca = OH- H+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