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pdf

上传人:老金 文档编号:190382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fmx_T3RoZXJNaXJyb3Jz 2941 https:/E-mail:2024年8月 第27卷 第24期中国全科医学指南共识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彭素芳1,何欠欠2,刘强1,陈妍1,张岚3,李雪霓4,乔慧芬5,孔庆梅4,匡桂芳6,陈涵1,虞阳7,蒋晶晶8,刘兰英1,张大荣4,栗克清9,王振1,陈珏*1.200030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200120 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3.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4.100091 北京市,北京

2、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5.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6.266034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7.200040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8.200030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通信作者:陈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摘要】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

3、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国内对暴食障碍的认识较晚,目前难以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 15 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 名内科专家组成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暴食障碍的识别和诊治水平。【关键词】暴食症;饮食与进食障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R 442.

4、9【文献标识码】A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30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nge Eating DisorderEating Disorders Coordination Group of th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Group of the Psychiatri

5、c Medici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PENG Sufang1,HE Qianqian2,LIU Qiang1,CHEN Yan1,ZHANG Lan3,LI Xueni4,QIAO Huifen5,KONG Qingmei4,KUANG Guifang6,CHEN Han1,YU Yang7,JIANG Jingjing8,LIU Lanying1,ZHANG Darong4,LI Keqing9,WANG Zhen1,CHEN Jue1*1.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J

6、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30,China2.Mental Health Center of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0,China3.Mental Health Center,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4.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HC Key Labor

7、atory of Mental Health(Peking University)/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ntal Disorders(Peking University Sixth Hospital),Beijing 100091,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15451);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面上项目(20214009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20Y119065003);上海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19MC191110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级重点课题(2020zd02)

8、引用本文: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彭素芳,等.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24,27(24):2941-2953.DOI:10.12114/j.issn.1007-Eating Disorders Coordination Group of th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Medici

9、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PENG S F,et al.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nge eating disorder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4,27(24):2941-2953.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10、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fmx_T3RoZXJNaXJyb3Jz 2942 https:/E-mail:August 2024,Vol.27 No.24Chinese General Practice暴食障碍(binge-eating disorder,BED),又名暴食症,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反复发作冲动性的、伴失控感的暴食,存在与暴食相关的显著痛苦,而无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行为1-2。BED 患者紊乱的进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代谢和内分泌紊乱等躯体问题。BED 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给患者及家庭带

11、来巨大痛苦。随着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带来的医疗负担也在逐年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BED 在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中被归类为“未特定的进食障碍”,在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10,ICD-10)中被归类为“伴有其他心理紊乱的暴食”。近年来因 BED人群的增加和肥胖问题的凸显,其越来越受到专家的重视,

12、2013 年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DSM-5)及 2023 年版的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11,ICD-11)均对进食障碍进行了重新划分,将 BED 单独列出。2022 年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首次(第五版文本修订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13、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ext Revision,DSM-5-TR)沿用了DSM-5 的诊断分类。关于 BED 的发病率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一项对全美国范围内青少年(1318 岁)的调查发现,BED 的终身病率有 1.6%3-4,另一项对全美国 928 岁女性的纵向研究发现,BED 的终身患病率高达 6.1%,其中在 1922 岁的被调查者中症状发生频率最高4。一项汇总了世界范围内 32 项研究的 Meta分析指出,19952018 年成人 BED 的总患病率为 0.9%,且在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的国家并无明显差异,其中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14、,分别为 1.5%和 0.3%5。观察性研究提示 BED 通常是慢性的,其病程较神经性贪食症(6 年)或神经性厌食症(6 年)的平均病程要长。芬兰的一项研究指出,青少年患 BED 的平均病程为 4 年,发病 5 年后恢复的可能性是 40%6。关于全美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BED 的平均发病年龄是 25 岁,症状平均持续时间是 15.9 年,持续 1 年以上的概率是63.5%7。关于 BED 死亡率的研究并不多,欧洲的一项报道指出,BED 的死亡率约为 1.5%8。目前在 BED 临床诊疗过程中,存在不能早期识别、早期诊治的问题,导致患者病程迁延,社会功能受损,缓解率低下1-2。此外,我国对 BE

15、D 认识较晚,2013年 DSM-5 才将 BED 单独列出,2015 年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发布时,对 BED 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在该诊断单列 10 年后,有必要将 BED 诊治的进展进行回顾,因此,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组织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 BED 的识别与5.Nanjing Bra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6.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34,Chi

16、na7.Hua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China 8.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9.Hebei Mental Health Center,Baoding 071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Jue,Chief physician/Professor/Doctoral supervisor;E-mail:【Abstract】Binge-eat

17、ing disorder(BED)is a type of eating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binge eating.Patients with BED have recurrent impulsive and out-of-controlled binge eating behavior,which can lead to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obesity,and the resulting metabolic and functional disorders of variou

18、s systems and other physical problems;and it is also often co-morbid with affective disorder,anxiety disorders,substance use disorders,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which need to be taken seriously.However,the recognition of BED in China was late,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19、diagnosis,resulting in a prolonged course of disease.Therefore,unde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ating Disorders Coordination Group of th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ogether with the Eating Disorders Research Collaboration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Medicine Societ

20、y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an expert group composed of 15 psychiatrists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xperts,and 2 internal medicine experts,formulated this expert consensus based on evidence-based medical evidence,domestic and foreign guidelines and expert consensus,and expert experiences.

21、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ED by psychiatrists,internists and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hina.【Key words】Binge-eating disorder;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Psychological treatment;Drug therapy;Expert consensusfmx_T3RoZXJNaXJyb3Jz 2943 https:/E-mail

22、:2024年8月 第27卷 第24期中国全科医学诊治水平。1概述1.1临床特征BED 的基本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冲动性暴食,伴有进食时的失控感,至少在 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 1 次,并对暴食感到显著的痛苦。ICD-11 中规定,当每周有多次暴食发作且有相关的显著的痛苦,症状持续时间只有1 个月时也可做出诊断。一次“暴食发作”是指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进食,食物量绝对大于大多数人在相似时间段内和相似场合下的进食量(称为“客观性暴食”)。失控的指征是一旦开始就不能克制或停止进食。个体在暴食时缺乏饱腹感,或对饱腹失去了正常反应,直到不舒服的饱腹感出现。ICD-11 放宽了暴食的标准,除了上述“客观性暴食”

23、外,允许以“主观性暴食”也作为暴食的症状标准,即进食量在客观上并不被他人认为是异常的,但被该个体认为是过量的,并伴有对进食失去控制的体验。暴食发作不会伴随不适当的防止体重增加的代偿行为,故 BED 患者通常有明显的体重增加或肥胖,也可能体重正常,甚至较轻,但不足以达到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1.1.1心理和行为特征。(1)暴食发生:暴食常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负性情绪、饮食限制、无聊空虚感有关,发展到后来变成习惯性暴食,在没有饥饿感时也会大量进食。因进食过多而感到尴尬,通常一个人偷偷进食,或尽可能不引人注意,也可以是有计划的。(2)暴食过程:患者在暴食期间消耗食物的种类、数量存在个体差异。暴食时,患者

24、只是机械性地进食大量食物而并不在乎味道,进食速度比平时快得多,有时甚至不咀嚼,狼吞虎咽,失控时甚至不分冷热、生熟,直至感到不舒服的饱腹感才停止进食。(3)暴食期间的感受和情绪:患者在暴食时通常先有满足感,随着继续暴食进而出现罪恶感、极度痛苦体验,最后因罪恶感或躯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而终止暴食行为。暴食后会对自己未能控制住暴食而深感内疚、自我厌恶,情绪也再度陷入抑郁、沮丧状态,形成恶性循环。1.1.2躯体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反复暴食,容易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胃酸反流、腹胀、腹痛等。BED 患者暴食后可出现急性胃扩张,同时伴有恶心、腹胀、腹痛,甚至呕吐,严重者可发生

25、出血或穿孔;故而急性胃扩张的诊断在进食障碍患者中很难通过症状直接做出诊断,需要依据影像学结果确诊。多数情况下发生急性胃扩张的进食障碍患者只需禁食和对症治疗即可缓解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胃壁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可导致局部坏死、出血和胃穿孔,一旦出现这些严重并发症需要急诊手术治疗。(2)肥胖:长期暴食后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 BED 的常见后果。根据 WHO的标准,当 BMI 在 2530 kg/m2,被定义为超重;当BMI 30 kg/m2,被定义为肥胖。根据我国标准,BMI在 2428 kg/m2,被定义为超重;当 BMI 28 kg/m2,被定义为肥胖。肥胖者最常见的主诉

26、是他们无法抑制进食并很难有饱胀感,有些肥胖者无法分辨饥饿和焦躁,所以情绪不好时就会进食。肥胖对多数生理功能有影响,具体如下。1)循环系统:高血压和各种心血管疾病是 BED 常见躯体并发症。随着体重的增加,循环系统可能负担过重,极度肥胖症患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2)代谢系统:肥胖者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2 型糖尿病(T2DM),上半身脂肪的增加比下半身脂肪增加更易发生糖尿病。肥胖者常合并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3)呼吸系统:严重肥胖伴有肺通气和换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及嗜睡(即Pickwickian 综合征)的患者肺功

27、能损害较为严重。加上心脏负荷增加、心功能衰竭,也是肥胖症的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晰、嗜睡或昏迷。4)肿瘤:肥胖症与多种肿瘤相关。男性肥胖者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高发,女性肥胖者胆囊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及卵巢癌高发。多数研究认为肥胖通过影响雌激素的生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5)皮肤及骨关节:肥胖会造成皮肤过度拉伸、摩擦糜烂和黑棘皮病等皮肤问题,以及造成骨关节炎等。6)其他:女性 BED 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较多见,17%23%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符合 BED 标准。1.2诊断DSM-5-TR 和 ICD-11 将 BED 单 独 列 出,其 中ICD-11 的

28、诊断标准需符合:(1)频繁、反复发作的暴食(如 3 个月内出现每周 1 次暴食或更多。当每周有多次暴食发作且有相关的显著痛苦,病程 1 个月也可做出诊断)。暴食被定义为个体在特定时间内(如 2 h),体验到对进食行为失去控制,且进食较平时明显增多或不同。失控指的是个体感觉无法停止进食或无法限制食物的种类或数量。(2)暴食发作不伴有不恰当的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3)症状和行为不能更好地被其他医疗状况(如普瑞德-威利综合征)或精神障碍(如抑郁障碍)解释,也不是由于某种物质或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4)存在与暴食模式相关的显著痛苦,或社会功fmx_T3RoZXJNaXJyb3Jz 2944

29、 https:/E-mail:August 2024,Vol.27 No.24Chinese General Practice能的明显损害。ICD-11 还提到,暴食发作的核心特点是对进食的失控体验,故暴食可以是“客观的”,即个体的进食量比大部分人在相同情况下更多;也可以是“主观的”,即进食量可能在客观上并不被他人认为是异常的,但被该个体认为是过量的,并伴有对进食失去控制的体验。暴食发作的其他特点包括:进食速度比平时快得多,持续进食直到出现饱胀感或身体不适,在没有饥饿感时大量进食,为了避免尴尬而独自进食。暴食的典型体验是异常痛苦的,并伴随负性情绪,如内疚、厌恶或羞耻,常影响个人评价。对自身体重

30、和体型的先占观念是常见的,但并不是诊断 BED 所必须。DSM-5-TR 的诊断标准与 ICD-11 大致相同,其病程标准为 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 1 次暴食。此外,DSM-5-TR 根据暴食发作的频率进行严重程度划分,轻度:每周有 13 次暴食发作;中度:每周有 47 次暴食发作;重度:每周有 813 次暴食发作;极重度:每周有 14 次或更多暴食发作。1.3鉴别诊断(1)神经性贪食:在诊断 BED 时,需与神经性贪食鉴别。两者均有反复、冲动的失控性暴食,但神经性贪食患者在暴食后有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而BED患者没有补偿行为,且常有超重或肥胖,可相互鉴别。(2)肥胖:BED 易导

31、致肥胖,但是肥胖的原因很多,并不只有暴食,例如单纯性肥胖、其他代谢性疾病、服用某些药物等导致的肥胖等。与没有 BED 的肥胖个体相比,BED 患者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度评价水平更高,且精神疾病的共病比例更高,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更好,可供鉴别。(3)抑郁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的非典型特征中包括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有些患者也会出现暴食症状,但暴食的频次、暴食的量、持续时间经常达不到暴食障碍的标准。如果符合两种障碍的全部诊断标准,则应给予两种障碍诊断。(4)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也可能存在暴食症状。如果符合两种障碍的全部标准,应给予两种诊断。2共识制订办法2.1临床问题的获取方

32、法临床问题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对 BED 诊疗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 2 轮问卷征集、访谈,并通过对参与本共识撰写的专家开展线上调研,纳入一线存在的相关医学问题(共计 8 项问题),形成专家共识,以期能解答目前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问题一:BED 在一般人群中如何进行筛查?问题二:在开展治疗前需进行哪些评估,评估指标有哪些?问题三:目前 BED 患者一线推荐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什么?问题四:目前 BED 患者药物治疗如何选择?问题五:BED 新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问题六:针对 BED 共病精神障碍,应如何选择药物治疗?问题七:针对BED合并躯体疾病,应如何选择治疗?问题八:对于特殊人群应该如何识别

33、BED 的相关症状?如何管理和治疗?2.2指南检索和临床证据检索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 15 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 名内科专家,组成了制定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的专家组,进行线上调研和讨论,纳入本共识的临床问题以及目前诊疗方法的归纳总结。专家组 成 员 以“eating disorders”“binge eating disorder”“assessment”“psychotherapy”“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depression”“bipoloar disorder”“a

34、nxiety”为 关 键 词,系 统 检 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以及指南发表网站,包括: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络(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以及国际进食障碍协作组织官网(.au/)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https:/ 2023-08-30,限定语种为英文或中文。本共识专家组基于牛津循

35、证医学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OCEBM)证据等级评价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专家组经过 2 轮专家共识讨论会议进行内容拟定及共识意见的讨论,并达成共识。第 2轮专家会议对收集的 8 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筛选文献,剔除重复、已撤稿、无法获取原文、与 8 项问题不相关的文献后,纳入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最终筛选 95 篇文献。第 2 轮专家会议对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共识初稿完成后,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组织同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问题的审核、审核证据表和召开会议完成推荐意见方案。最终专家组对意见的反馈进行修改和成稿。本共识采用

36、2009 年更新制订的 OCEBM 临床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强度系统将循证等级划分为 5 级(15级),推荐强度采用 AD 表示(从强到弱),见表 1。3BED 诊疗的专家共识3.1BED 在一般人群中如何进行筛查?fmx_T3RoZXJNaXJyb3Jz 2945 https:/E-mail:2024年8月 第27卷 第24期中国全科医学【推荐意见】由于 BED 是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未被识别和治由于 BED 是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未被识别和治疗不足,有效的筛查工具和诊断策略至关重要疗不足,有效的筛查工具和诊断策略至关重要99。肥。肥胖和 BED 之间有较大重叠,在寻求减重治疗的人群中,胖和

37、BED 之间有较大重叠,在寻求减重治疗的人群中,BED 的患病率更高BED 的患病率更高99,在这些风险人群中筛查 BED 尤,在这些风险人群中筛查 BED 尤为重要。为重要。目前常用的进食障碍自评量表有:进食障碍调查量目前常用的进食障碍自评量表有:进食障碍调查量表第 2 版(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EDI-2)、进食态表第 2 版(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EDI-2)、进食态度测试(Eating Attitudes Test,EAT-26)、进食障碍自度测试(Eating Attitudes Test,EAT-26)、进食障碍自评检查问

38、卷(Eating Disorder Examination Questionnaire,评检查问卷(Eating Disorder Examination Questionnaire,EDE-Q)等。对于 BED 高风险患者,例如准备接受减EDE-Q)等。对于 BED 高风险患者,例如准备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建议将自评量表(如 EDE-Q)与重手术的肥胖患者,建议将自评量表(如 EDE-Q)与专家访谈相结合专家访谈相结合1010。(推荐强度 A1c)。(推荐强度 A1c)3.2在开展治疗前需进行哪些评估,评估指标有哪些?【推荐意见】BED 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BED 存

39、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对消化道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器官系统可能造成损对消化道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器官系统可能造成损伤,此外 BED 患者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伤,此外 BED 患者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比例较高,多个指南推荐在临床干预前进行全用障碍等比例较高,多个指南推荐在临床干预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躯体评估和精神状况评估,这是判断疾面的评估,包括躯体评估和精神状况评估,这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制订治疗计划的前提和基础病严重程度、制订治疗计划的前提和基础11-1311-13。(推。(推荐强度 A1c)荐强度 A1c)3.2.1躯体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因

40、暴食肥胖产生全身多系统并发症,如高血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胃食管反流和睡眠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需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内分泌指标、心电图、呼吸功能检查、睡眠脑电图等以全面评估患者躯体情况。3.2.2一般精神病理评估:BED 患者常与羞耻感、内疚感及自我厌恶和其他负面情绪纠缠在一起,因此 BED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要认真回顾病史,进一步评估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他精神方面相关疾病。3.2.3BED 的精神病理评估:治疗前,需对患者进行BED 的精神病理评估,包括 BED 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及与之相关

41、的心理社会因素等。了解暴食的频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维持因素、对食物的特殊偏好,同时了解患者有无暴食后催吐、导泻、过度运动、禁食等行为,排除神经性贪食及其他进食障碍。可选用常用的自评问卷,如:EDI-2、EAT-26、EDE-Q 等。评估工具详见附录 A(请扫描文章首页二维码查阅)。3.3目前 BED 患者一线推荐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什么?【推荐意见】BED 的治疗目标是减少或停止暴食和相关的精神BED 的治疗目标是减少或停止暴食和相关的精神病理症状,减轻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改善躯体状况和病理症状,减轻情绪和其他精神症状,改善躯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99。BED 的治疗一般包括心理治疗

42、和药。BED 的治疗一般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研究证实,心理治疗在减轻暴食行为和改善抑物治疗,研究证实,心理治疗在减轻暴食行为和改善抑郁情绪方面较药物治疗更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故郁情绪方面较药物治疗更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故心理治疗应作为 BED 的首选心理治疗应作为 BED 的首选1414。一系列随机对照研。一系列随机对照研究(RCT)及临床实践均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究(RCT)及临床实践均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结构化自助心理治疗、人际behavioral therapy,CBT)、结构化自助心理治疗、

43、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辩证行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IPT)、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正念饮食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正念饮食觉知训练(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觉知训练(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MB-EAT)和 行 为 减 重 治 疗(behavioral we

44、ight loss,MB-EAT)和 行 为 减 重 治 疗(behavioral weight loss,BWL)对 BED 均有一定的疗效BWL)对 BED 均有一定的疗效1414,见表 2。(推荐强,见表 2。(推荐强度 A)度 A)(1)CBT:大量证据支持个体或团体 CBT 对 BED的行为和心理症状具有疗效。在对 BED 的心理治疗中,CBT 的研究数量最多,且疗效最确切。对 7 项 RCT 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BT 在减少暴食发作、其他进食障碍精神病理学和改善情绪方面效果显著,但 BMI 没有显著改善;在 624 个月的随访中仍能维持效果15。心理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治疗结局优于

45、BML,而联合药物治疗从长期来看没有附加效应15。结构化自助治疗是 CBT 治疗的一种衍生形式,主要采用书籍、电子材料(如视频)或基于互联网的 CBT手册,有或没有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指导。RCT 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自助治疗对减少暴食发作和缓解进食障碍精神病理症状有显著作用,而对抑郁症状及体重没有显著影响,在治疗后 24 个月的随访中发现疗效能够维持16-17。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指导与无指导的自助治疗进行比较的 RCT 研究中,没有发现疗效的差异15。因此,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指导似乎不是BED 患者不可或缺的要素,尽管最佳指导强度和指导类型需要进一步明确。然而,与专科心理治疗相比,自

46、助治疗随访时的暴食缓解率较低,退出率较高,表明疗效和接受度低于专科心理治疗14,可考虑其作为序贯治疗的起始形式。(推荐强度 A1a)(2)DBT:负面情绪和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表 1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强度Table 1The level of evidence graded by the OCEBM推荐强度证据级别病因、治疗、预防A1a多个同质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1b单个随机对照研究1c“全或无”证据B2a同质性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2b单一的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如随访率 80%)2c结局性研究3a同质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3b单独的病例对照研究C4病例系

47、列D5没有严格评价的专家意见,或完全基于生理学和基础研究fmx_T3RoZXJNaXJyb3Jz 2946 https:/E-mail:August 2024,Vol.27 No.24Chinese General Practice在 BED 暴食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作用18。有研究指出DBT 在减少患者暴食频率和改善情绪调节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8。对于治疗 BED 共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DBT 是一种可能有效的治疗手段19。(推荐强度 B2a)(3)IPT:对于 BED,无论是短程治疗还是长程随访治疗,在减少暴饮暴食频率方面,IPT 与 CBT 有相似的疗效20,且疗效在 1 年的随访

48、中能够保持21。IPT 较适用于具有较重的进食障碍病理症状和低自尊的BED22。(推荐强度 B3a)(4)MB-EAT:是为治疗 BED 及其相关问题而开发的团体治疗。20世纪90年代后期,KRISTELLER等23使用 MB-EAT 对患有 BED 的肥胖女性进行了一项试点研究,发现 MB-EAT 能够显著降低 BED 患者的暴食频率,且饱腹感觉察能力的提高与暴食次数的减少显著相关。随后有少量 RCT 证实了 MB-EAT 在 BED 中的有效性24。目前,标准的 MB-EAT 治疗包含有正念、正念饮食、情绪平衡、自我接纳。(推荐强度 B2b)(5)BWL:BWL 最初应用于肥胖的标准治疗,

49、通常适用于 BMI 30.0 kg/m2或 BMI 25.0 kg/m2并具有肥胖相关合并症的个体25。因 BED 患者并发肥胖的比率较高,故在一些 RCT 中,比较了 CBT 和 BWL 的疗效。结果提示,CBT 在减少暴食发作和进食障碍精神病理症状方面优于 BWL,并且在长期随访中,CBT 缓解暴食症状的效果也优于 BWL15,26。关于 BWL 治疗是否能较 CBT 产生更好的治疗后体重减轻结局,研究结果尚不一致14。但对于合并肥胖的 BED 患者,BWL 联合CBT 或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减轻体重,可能带来长期健康益处27。需要注意的是,针对 BED 的 BWL 不应涉及严格的热量限制和不

50、平衡的营养摄入,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因此,这些有关生活方式的 BWL 干预不仅是干预“饮食”(可能引发剥夺和渴望的感觉),还包括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实现更健康、更均衡的营养及身体活动行为、生活方式,以改善健康28。(推荐强度B3a)(6)心理社会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或 BWL:在 CBT和 BWL 中加入抗抑郁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善 BED 患者的暴食频率、精神病理症状,在 RCT 中,CBT、BWL治疗和/或药物(抗抑郁药物/情绪稳定剂/减重药物)干预的组合没有显示出对暴食发作疗效更优,但进食障碍的精神病理症状和抑郁症状显著减轻,体重显著降低29。在头对头比较中,联合治疗(CBT+药物/CB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