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BJJT∕0043-2019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liy****99 文档编号:18633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5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JJT∕0043-2019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BJJT∕0043-2019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BJJT∕0043-2019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BJJT∕0043-2019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BJJT∕0043-2019 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市交通标准化技术文件BJJT/0043-2019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2019-11-11发布北 京 市 交 通 委 员 会 发 布目 次前 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34 设计技术要求44.1 基础数据44.2系统设计54.3结构设计85 设备器材技术要求95.1一般规定95.2接触线95.3其他导线95.4汇流排及其附件95.5支持装置95.6贯通式刚柔过渡结构本体95.7定位线夹105.8中心锚结线夹105.9电连接线夹105.10 接地线夹105.11 绝缘子105.12 分段绝缘器115.13 隔离开关116 试验要求116.1一般规定116.2

2、接触线126.3其他导线126.4汇流排及中间接头126.5支持装置126.6贯通式刚柔过渡结构本体126.7定位线夹136.8中心锚结136.9电连接线夹136.10 接地线夹136.11 绝缘子136.12 分段装置136.13 隔离开关136.14 整体性能试验147 施工技术要求147.1一般规定147.2施工准备157.3埋入杆件安装167.4支持悬挂装置安装177.5附加导线安装及调整177.6汇流排及附件安装187.7刚柔过渡安装187.8接触线架设及调整197.9接触悬挂调整207.10 中心锚结安装207.11 电连接安装217.12 隔离开关安装217.13 分段绝缘器安装

3、227.14 接地安装237.15 均流、回流安装237.16 电分相安装237.17 电缆敷设237.18 号码牌、标志牌安装247.19 冷滑试验247.20 接触网受电248 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258.1一般规定258.2 埋入杆件安装258.3支持悬挂装置安装268.4附加导线架设及调整278.5汇流排及附件安装288.6刚柔过渡安装298.7接触线架设及调整308.8中心锚结安装318.9电连接安装318.10 隔离开关安装328.11 分段绝缘器安装338.12 接地安装338.13 均流、回流安装348.14 电缆敷设348.15 号码牌、标志牌安装358.16 冷滑试验368

4、.17 静态验收368.18 送电开通369 热滑试验3610 动态验收37附录A3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设计技术要求、设备器材技术要求、试验要求、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热滑试验、动态验收。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天津中铁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树奎 孙壮志 韩志伟 王颖

5、赵立峰 杜智恒 王道敏 张艳兵 董品贵 苏光辉 皋金龙 唐晓岚 王文明 张跃龙 仵占海 缪嘉杰 张贤玉 沈晓宇 韩悌斌 陈洪茹 王佳 王栋 孙静 吴云飞 赵海军 郝云云 郑旭日 魏晋楠 罗兵 孙红杰 董建明本标准主要审查人:金伯泉 吴积钦 龙赤宇 田宇 汪吉健 徐鸿燕 杨佳 樊桃 吕红伟 龚兆丰 姚凤诚 孙路 赵正路 张根生 夏文忠 安朝栋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的术语和定义、设计技术要求、设备器材技术要求、试验要求、施工技术要求、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热滑试验、动态验收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供电电压为交流25kV和直流1500V牵引制式的新建

6、轨道交通隧道内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其中直流1500V牵引制式线路的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不大于120km/h,交流25kV牵引制式线路的最高运行速度不大于160km/h。既有类似工程的刚性接触网系统改建可以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311.1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T 311.2 绝缘配合 第2部分:使用导则GB/T 1001.1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

7、架空线路绝缘子 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GB/T 1001.2 标准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 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绝缘子串及绝缘子串组 定义、试验方法和接收准则GB/T 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T 1402 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GB 1985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T2828.1 计数抽样检验标准的理解与实施GB/T 2317.3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GB/T 2900.36 电工术语 电力牵引GB/T 2900.51 电工术语 架空线路GB 3804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GB/T 8287.1 标

8、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户内和户外支柱绝缘子 第1部分:瓷或玻璃绝缘子的试验GB/T 8287.2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户内和户外支柱绝缘子 第2部分:尺寸与特性GB/T 8411.1 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 第1部分:定义和分类GB/T 8411.2 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 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8411.3 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 第3部分:材料性能GB/T 11030 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特性GB/T 1391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597 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GB/T 1944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用

9、绝缘子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接收准则GB/T20078 铜和铜合金 锻件GB/T21561.1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 第1部分:干线机车车辆受电弓GB/T21561.2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 第2部分:地铁与轻轨车辆受电弓GB/T 22707 直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GB/T 24338.2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2部分:整个轨道系统对外界的发射GB/T 25890.4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开关设备 第4部分:户外直流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接地开关GB/T 26869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低于300kV系统用户内有机材料支柱绝缘子

10、的试验GB/T 28026.1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第1部分:电气安全和接地相关的安全性措施GB/T 28026.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第2部分: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防护措施GB/T 28427 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GB/T 28429 轨道交通1500V及以下直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GB/T 32347.2 轨道交通 设备环境条件 第2部分:地面电气设备GB/T 32350.1 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基本要求 所有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GB/T 32350.2 轨道交通 绝缘配合 第2部分:过电压及相关防护GB/T 32578 轨道交通 地

11、面装置 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GB/T 32580.2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交流开关设备的特殊要求 第2部分:Un大于1kV的单相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和负荷开关GB/T 32591 轨道交通 受流系统 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相互作用仿真的验证GB/T 32592 轨道交通 受流系统 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相互作用测量的要求和验证GB/T 11030 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特性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GB

12、 50111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55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T 50262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TB/T 2007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选用导则TB/T 207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T 2074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TB/T 2075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TB/T 2809 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TB/T 2937 电气化铁道铝包钢芯铝绞线TB/T 3036 25kV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分段绝缘器TB/T 3111 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TB/T 3150 电气化铁路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13、TB/T 3197 车载控制自动过分相系统技术条件TB/T 3199.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 第1部分:棒形瓷绝缘子TB/T 3199.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 第1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TB/T 325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汇流排TB/T 3271 轨道交通-受流系统-受电弓和接触网相互作用TB 1000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42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623 城际铁路设计规范 T/CRSC0101 市域铁路设计规范T/CCES 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架空刚性接触网 overhead rigid rail system

14、架空刚性接触网是悬挂于列车上方,依靠汇流排支撑固定接触线,通过与列车上的受电弓接触向列车供电的系统。其主要由汇流排及附件、接触线、支持悬挂装置、中心锚结、电连接等组成。3.2汇流排 overhead conductor rail用于刚性接触网系统中夹持固定接触线并承载电流的部件。3.3汇流排终端 end section用于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中锚段末端的部件。3.4中间接头 inter locking joint用于两根汇流排之间机械和电气连接的部件。3.5支持装置 supporting assembly 用于支持、悬吊汇流排,调整汇流排悬挂高度,使汇流排沿线路方向自由伸缩,主要由吊柱、底座、悬

15、吊装置及定位装置等组成。3.6接触线 contact wire架空刚性接触网中与机车受电弓滑板相接触并传输电流的导线。3.7电分段 sectioning 在纵向或横向将接触网从电气上互相分开的区段。3.8分相装置 neutral section接触网中用于两段不同电压或不同相位处,避免接触网在受电弓通过时被连通的装置。3.9冷滑 cold-running 在接触网受电前,为检查接触悬挂的某些性能,在无电条件下受电弓沿接触网的滑行。3.10热滑 hot-running接触网运营前,为检查接触悬挂的全面性能,电客车受电弓直接从接触网取电试运行。3.11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工程中对

16、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3.12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3.13检验 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3.14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3.15验收 acceptance 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验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

17、格与否做出确认。3.16观感质量 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4 设计技术要求4.1 基础数据4.1.1 一般规定接触网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应按本标准进行设计,尤其应关注接触网系统与车辆、隧道、限界等其他系统的接口设计。接触网弓网受流系统由接触网子系统和受电弓子系统组成,弓网受流系统的性能质量取决于这两个子系统的特性匹配。接触网和受电弓的设计均应保障动态性能质量,并与其他系统兼容。4.1.2 线路条件在接触网设计中应考虑轨道交通运输服务的特点和运行要求,包括下列内容:线路的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速度余量;列车的类型、速度和性能;线路的平、纵

18、断面,包括道岔和联络线等;隧道的结构类型及断面形式;线路各类典型断面限界图;轨道的道床类型及高度、道岔的类型及布置图。4.1.3 电气系统设计接触网系统应根据牵引供电系统确定的电气特性要求进行设计,包括下列内容:标称电压和频率(见GB/T 1402);短路电流的详细数据;系统额定电流值;系统阻抗(电阻);馈电系统;回流系统;接地和直流牵引供电的杂散电流防护;电磁兼容(见GB/T 24338.2);过电压保护的要求;绝缘配合要求;电气分段/相分束供电要求。4.1.4 机车车辆的特征接触网系统的设计需满足线路行驶的各种类型车辆限界要求,应对下列技术条件予以明确,并进行检测确认:车辆(含受电弓)的静

19、态限界和动态限界,以及工程项目相关基本建筑限界方面的要求;同时取流受电弓的数量及其在列车上的相互间距和平面布置情况,并确认受电弓在电气上是否采用高压母线相互连接。4.1.5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设计时应有明确的线路上使用的受电弓的特性,包括下列内容:受电弓弓头的长度、宽度和外形图,符合GB/T 21561.1和GB/T 21561.2的规定;滑板的数量、材料类型和间距;运行高度处的的受电弓平均静态接触力;运行时弓头横向位移的详细资料;最高运行速度时的平均接触力;弓头的工作宽度;工作高度范围和落弓高度;可控高度位置;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及参数;运行时弓头的倾斜情况;列车上可能同时使用受电弓的数量及位置

20、。4.1.6 环境条件接触网系统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32347.2第4章的规定。隧道等地下建筑内环境条件下的接触网系统防火设计应符合GB 50016第12章和附录C的规定。4.2系统设计4.2.1 电气参数1 一般规定接触网系统设计应符合4.1.2和4.1.3规定的线路和电气特性的要求,其牵引网系统的电气设计应包括回流系统和供电回路,并应考虑短路故障时的设计要求。2 导体内的温升导线的最大温升取决于线路的负载电流,不应出现导致导线机械性能损坏的温升。另见5.2及5.3节。温升取决于电流工作时的热效应以及环境温度和日光照射,其决定了导线系统的最大几何和机械膨胀尺寸、电气间隙及接触线高度的几

21、何修正值。设计应适应受电弓的静态集流。对于接触网系统常用的材料成分,可能超过机械性能损坏的温度如表4.2.1-1所示。表4.2.1-1 材料机械属性对应的温度极限材料温度()超过1s(短路电流)超过30min(受电弓静止)永久(运行状态)铜银合金200150100铜锡合金170130100当高于表4.2.1-1中的温度时,可能造成导线强度的下降,应根据温度持续时间进行检查,且如果必要的话,应适当增加导线的尺寸。在计算导线温升时,需要考虑以下条件:电流引起的发热;环境条件引起的发热;导线发出的辐射热;取决于风速的对流导致导线的散热。技术规格书应给出环境参数的值(环境温度、风速及光照导致的温升)。

22、注:通常按照1m/s的风速计算。与滑板接触处的接触线温度不应超过表4.2.1-1中给出的相应值。3 空气绝缘间隙表4.2.1-2给出了交流25kV刚性接触网系统的空气绝缘间隙。表4.2.1-3给出了直流1500V刚性接触网系统的空气绝缘间隙。表4.2.1-2 交流25kV刚性接触网系统的空气绝缘间隙(mm)序号有 关 情 况正常值(不小于)困难值(不小于)125 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间隙300240225 kV带电体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间隙3503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时间隙200160425kV带电体距跨线建筑物底部的静态间隙5003005绝缘锚段关节两接触

23、悬挂间的间隙(同相位,适用于任何高程)4506分相锚段关节两接触悬挂间的间隙(适用于任何高程)120相位,相间电压43.3kV400180相位,相间电压50kV540725kV带电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间隙(适用于任何高程)瓷及钢化玻璃绝缘子10075合成材料绝缘元件50表4.2.1-3 DC 1500V刚性接触网系统的空气绝缘间隙(mm)标称电压静态动态绝对动态DC1500V15010060注:海拔高度超过1000m的地区,上述空间绝缘间隙应作相应修正。4.2.2 弓网受流1 一般规定系统设计应进行接触网受电弓系统运行动态性能匹配的仿真评估,多个受电弓升弓运行时应对每个受电弓的受流情况进行

24、仿真评估。2 接触力接触力随着受电弓和接触网系统组合的不同而不同,接触线和滑板之间接触力的仿真值或测量值不应超过表4.2.2-1所给出的范围。表4.2.2-1 弓网接触力要求线路类别AC25kV线路DC1500V线路平均接触力Fm(N)60Fm0.00047V2+9070Fm0.00228V2+140最大接触力Fmax(N)300300最小接触力Fmin(N)00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max(N)0.3Fm0.3Fm对于刚性零部件,例如分段绝缘器,其安装处的最大接触力可增加至350N。4.2.3 悬挂装配接触网悬挂方式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及静力学特性分为垂直悬吊式和水平悬臂式,安装净空允许的条件下优

25、先采用水平悬臂式支持装置。4.2.4 平面布置1 接触线高度悬挂点处接触线高度应根据隧道净空及车辆受电弓有效工作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2 接触线最大坡度运行速度120km/h及以下的线路,接触线的最大坡度应不大于1。运行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接触线的最大坡度应不大于0.6。3 拉出值拉出值变化率不宜小于3,最大拉出值应结合受电弓有效工作范围、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及安装空间综合确定,避免在悬挂点处汇流排出现损伤性折弯。刚柔过渡、分段绝缘器处平面布置应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4 锚段长度锚段长度应根据汇流排的悬挂安装方式、运行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导体载流温升、导体的温度膨胀系数、机械分段形式

26、等因素确定。采用垂直悬吊结构时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50m,采用水平悬臂结构时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500m。5 跨距跨距应综合考虑区间运行速度、汇流排材质、悬挂装置、车辆受电弓及其间距等因素经过仿真计算后确定,应避免跨距布置引起的弓网共振。运行速度100km/h以下的线路,标准跨距不宜大于10m;运行速度120km/h及以上的线路,标准跨距不宜大于8m;相邻两跨距比不宜大于1.25:1。6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线夹安装在汇流排本体时,中心锚结锚固底座中心偏离汇流排中心线不宜大于6。4.2.5 机械分段机械分段宜采用平行交错式锚段关节形式。4.2.6 刚柔过渡刚柔过渡宜设置在直线区段,采用切槽贯通式过渡

27、方式。4.2.7 道岔布置道岔处两支汇流排应采用同侧过渡布置,水平间距宜为200mm。直股线路的汇流排拉出值不宜大于100mm。4.2.8 特殊区段布置在人防门、防淹门处刚性接触网的布置方式应综合考虑人防密闭性要求、运营调试和检修的便利性、防灾防淹要求等因素确定,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独立小锚段布置方式。4.2.9 附加导线1 回流线、架空地线宜采用铜绞线或铝包钢芯铝绞线。2 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000m,在曲线区段、高度或跨距相差悬殊的区段应适当缩短。4.2.10 接地及回流1 交流25kV牵引网全线应设置贯通的回流线作为钢轨回流的并联通道,回流线可兼做闪络保护接地。2 交流25kV牵引网

28、上、下行回流线应根据牵引供电计算确定的距离进行并联。与回流线连接的吸上线,在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应与扼流变压器线圈中性点连接,在无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可直接接钢轨。3 直流1500V牵引网利用钢轨作为回流通道。固定支持接触网的各类非带电金属体,应与架空地线可靠连接。架空地线在车站处应接入变电所接地装置。4 接触网设备及其邻近物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4.2.11 电分相交流25kV牵引制式线路在牵引所、分区所附近适当位置设置电分相及配套的自动过分相装置,并应满足以下规定:1 电分相位置应满足车辆运行、供电线径路及信号系统等要求。当电分相设置在坡道区段时,应进行行车检算;2 电分相宜采用带中

29、性段的绝缘锚段关节形式;3 电分相中性段、无电区长度的选取与列车所配置的受电弓数量及同时运行的弓间距布置有关。若各受电弓之间有电气连接,则无电区长度应大于两最远受电弓的间距;4 电分相装置断口处设置电动隔离开关。4.2.12 电分段应综合考虑渡线设置分布、列车交路组织方案以及地理环境条件设置接触网电分段,并应满足以下规定:1 正线区段应采用绝缘关节式电分段;2 正线间渡线、折返线,正线与车辆段/停车线间、场段内电化库线宜设置器件式电分段,出入线处电分段宜与信号机位置对应;3 交流接触网停车线、折返线区域上、下行线路的电分段设置电动隔离开关;4 直流接触网正线电分段处设置电动隔离开关柜,两正线间

30、的渡线及折返线的电分段处设置电动隔离开关。4.3结构设计4.3.1 刚性接触网结构设计应按照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进行荷载分析。设计应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效应,并应校验在荷载效应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形变或裂缝的极限条件下,构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4.3.2 接触网结构设计的荷载分项系数宜按以下参数选取:永久荷载分项系数(G)为1.35,当荷载对结构有利时可取1.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Q)为1.4。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分类可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的规定执行。4.3.3 隧道内刚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计算主要考虑静力学特性

31、,并结合所处隧道的实际断面积综合考虑风压变化及列车运行产生的影响。4.3.4 水平悬臂式支持装置所采用的吊柱,其自由端最大挠度不得大于吊柱长度的1%。4.3.5 接触网吊柱与土建结构合架方式在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预埋槽道方式。4.3.6 各类后植锚栓的选用应符合国标及行业标准的规定。4.3.7 隧道内主要受力件埋入锚栓的直径根据受力条件、锚栓材质情况确定,固定接触悬挂的锚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5 设备器材技术要求5.1一般规定设备器材应耐腐蚀、耐疲劳、强度高,紧固件应采用有效的防松措施。对于渗水隧道或者有腐蚀性气体的隧道应加强防腐蚀措施。5.1.1 设计使用寿命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设备器材的设

32、计使用寿命应至少与用户的建设标准、运营商的大修周期相匹配。5.1.2 设备零部件的标识如果产品标准中没有其他要求,而且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足够大,所有零部件应使用供应商的标志和零部件标志标明,标志的形式应得到买方同意。5.1.3 金属腐蚀和侵蚀金属材料零部件应提供表层防腐保护。表层保护的类型和厚度的设计应考虑现场环境条件,对于防腐蚀材料制造的零部件,可不设置表层保护。对多股绞线的内部股线,应有相关的防腐保护措施。线夹、电缆附件和其他金具应不会与它们接触的导体产生金属过渡腐蚀。零部件的设计应尽量避免滞水,以减少冰冻条件下发生危害的可能性。零部件的设计应避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危险。5.2接触线接触线

33、应符合TB/T 2809的技术要求。5.3其他导线铝绞线应符合TB/T 2937、GB/T 1179的要求。铜绞线应符合TB/T 3111的要求。交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应符合GB/T 28427的要求。直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应符合GB/T 28429的要求。5.4汇流排及其附件汇流排及其附件应符合TB/T 3252的技术要求。5.5支持装置5.5.1 支持装置的各部件不应侵入设备限界以及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其中非带电体距离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满足瞬时空气间隙的要求。5.5.2 支持装置应满足在曲线地段最大超高条件下汇流排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调整要求。5.5.3 水平腕臂支持装置应采用可旋转结构

34、。5.5.4 支持装置的最大垂直工作载荷不小于3kN,最大水平工作载荷不小于1.5kN。5.5.5 支持装置材料条件允许时优先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5.6贯通式刚柔过渡结构本体5.6.1 本零件安装于刚性悬挂与柔性悬挂的过渡处,使刚性悬挂与柔性悬挂之间的刚度逐渐变化,并能承受柔性悬挂接触线的张力。5.6.2 柔性接触线嵌入刚柔过渡结构本体内受力后不应发生扭动或扭转现象,刚柔过渡本体应有针对性的防扭、防松措施。5.6.3 刚柔过渡结构本体的材质、截面结构应与铝合金汇流排相同,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逐渐增深的切槽。5.6.4 刚柔过渡结构本体与嵌入的接触线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18kN。5.7定位线夹5.7

35、.1 本零件用于固定刚性悬挂汇流排,其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不小于1.5kN,最大垂直荷重不小于3kN。5.7.2 定位线夹的结构应便于汇流排的安装和拆卸。应用于垂直悬吊方案的定位线夹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防汇流排卡滞措施。5.7.3 设计速度大于120km/h时,经仿真计算可采用与弓网配合相匹配的弹性定位结构。5.7.4 定位线夹采用铜合金材质时应考虑可靠的电腐蚀防护措施。5.7.5 交流接触网定位线夹应有必要的等电位保证措施。5.7.6 定位线夹的外形尺寸以及形位公差应与汇流排相配合。5.8中心锚结线夹5.8.1 本零件用于刚性悬挂中心锚节处,由线夹本体、压板、承拉板等组成。5.8.2 中心锚结线夹的

36、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3.0kN。5.8.3 中心锚结线夹的滑动荷重不小于4.0kN。5.8.4 中心锚结线夹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紧固力矩允许偏差范围应满足TB/T 2073相关要求。5.9电连接线夹5.9.1 本零件直接安装在汇流排上,应用在隔离开关馈线上网、锚段关节、刚柔过渡等所有刚性悬挂电连接位置。5.9.2 电连接线夹采用铝合金材质,应采用铜铝过渡措施。5.9.3 电连接线夹与汇流排安装后滑动荷重应不小于2.0kN。5.9.4 电连接线夹的持续载流量应不小于750A。5.9.5 电连接线夹应保证与汇流排的紧固连接和连续可靠载流,与铝合金汇流排的接触电阻不大于50。5.9.6 电连接

37、线夹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紧固力矩允许偏差范围应满足TB/T 2073相关要求。5.10 接地线夹5.10.1 本零件直接安装在汇流排上,用于检修接地时使用。5.10.2 汇流排接地线夹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2.0kN。5.10.3 接地线夹紧固件连接副应具有防松性能,紧固力矩允许偏差范围应满足TB/T 2073相关要求。5.11 绝缘子5.11.1 交流25kV刚性接触网腕臂棒形绝缘子的抗弯破坏负荷不小于16kN,爬距不宜小于1400mm。5.11.2 直流1500V刚性接触网针式绝缘子的抗弯破坏负荷不小于9kN,爬距不宜小于250mm。5.11.3 棒形瓷绝缘子技术要求执行TB/T 31

38、99.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 第1部分:棒形瓷绝缘子及相关行业、国家标准的规定;棒形复合绝缘子技术要求执行TB/T 3199.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 第2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及相关行业、国家标准的规定。架空接触网系统中绝缘子的要求如下:对瓷绝缘子:GB 311.1和GB/T 311.2;GB/T 8411.1;GB/T 8411.3;GB/T 26874;GB/T 19443。对于复合绝缘子:TB/T 3199.2。关于架空接触网系统的额定绝缘电压,交流接触网应满足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选用导则(TB/T 2007)关于爬电距离要求,直流接触网应满足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 501

39、57)的爬电距离要求。其他要求见TB/T 2073、TB/T 2074和TB/T 2075。5.12 分段绝缘器5.12.1 分段绝缘器自带汇流排断面应与正常悬挂用汇流排断面一致,耐磨性能必须满足寿命周期内通过的弓架次的要求;金属连接件及各种附件、紧固件等均应为轻型耐腐蚀材料。5.12.2 分段绝缘器的绝缘器件应符合5.11的规定。如果受电弓在绝缘元件上运行,应考虑受电弓可能落下的碳或金属沉积物的影响。5.12.3 分段绝缘装置的设计应能承受正常运行条件和紧急条件下受电弓通过时造成的电弧,同时不降低装置的整体机械性能。5.13 隔离开关5.13.1 隔离开关应符合GB/T 25890.4规定的

40、直流隔离开关和GB/T 32580.2规定的交流隔离开关要求。其设计应符合牵引供电系统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的要求。5.13.2 隔离开关应可切断一定次数的额定开断电流,开断次数符合用户技术规格书中规定。5.13.3 隔离开关应能够在无负荷条件下进行开关作业,满足用户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负荷断开和负荷接通能力,以及机械和电气寿命。5.13.4 隔离开关的安装布置应保证切断电流时产生的电弧不会损坏设备的其他部分。6 试验要求6.1一般规定产品试验包括三类,即型式检验、抽样试验和出厂检验。6.1.1 型式检验型式检验用于验证产品能否满足技术规范的全部设计性能要求所进行的试验。型式检验通常只进行一次,而

41、且只有在零部件的设计、材料发生变化或制造地点发生变化时再重复进行。型式检验的结果应记录下来,作为零部件符合设计标准的证据。如果有一组结构、功能和性能要求均类似的零部件,对这一组类似零部件中一种进行型式检验即可。6.1.2 抽样试验抽样试验用于监测生产过程。如果监测生产时采用统计质量试验的方法,则这些测试可作为随即抽样试验的替代试验。1 试验试件的数量生产了足够量(通常大于100件)的零部件后,应进行随机抽样试验。随机抽样试验的试件的数量p应根据以下公式(n为批量大小):对于100n500,p=3;对于50020000,p=15+n2000。2 选择试验试件和重复试验试验试件应从批次中随机抽取。

42、如果所有试件均通过了随机抽样试验,则该批次产品视为合格。如有一个试件未通过随机抽样试验,应从同批次中再次抽取2倍数量的试件,进行重复试验。如果所有新的试件全部通过试验,则该批次产品视为合格。如果仍发生试验试件未通过随机抽样试验,则该批次产品应视为不合格。经历过随机抽样试验的试验试件不应被再次试验或被用于现场。3 材料的证明材料证明通常包括材料采购技术规范、符合标准的证明文件和其他质量证明文件。对功能至关重要的关键尺寸应符合标准和供应商图纸的规定。4 尺寸检查和外观检查考虑到零部件尺寸和强度变化对零部件机械特性的影响,对功能至关重要的关键尺寸应符合标准和产品图纸的规定。抽样试验应包括外观检查,验

43、证零部件符合设计图纸的所有规定。5 功能试验应按产品的说明进行零部件和线夹的组装。试验应核查影响功能的关键尺寸。不应发生危害零部件功能的缺陷。6.1.3 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用于证明故障率较高的零部件符合规定要求,而且应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试验,出厂试验不应损坏零部件,通过出厂检验的试件也可用于现场安装。出厂检验用于发掘潜在的缺陷,这些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零部件和接触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出厂检验包括荷载试验、探伤试验、电气试验、绝缘试验等。其他要求见TB/T 2074。6.2接触线接触线的试验要求见TB/T 2809。6.3其他导线铜绞线、铝绞线的试验应符合但不限于:GB/T 1179、TB/T 29

44、37;TB/T 3111。6.4汇流排及中间接头6.4.1 汇流排试验在没有特殊指定的情况下,试验在常温下进行。6.4.2 电气性能试验时,环境温度为205 qc,空气湿度不大于80,试验对风速无要求时,为室内静止环境,试验对风速有要求时,按照设计要求,设计要求不明确时风速为不大于0.6 ms。6.4.3 汇流排及中间接头应根据TB/T 325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汇流排的要求分别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抽查试验。6.4.4 抽查数量按国标GB/T 2828.1进行。6.5支持装置支持装置应参照柔性接触网系统的腕臂结构相关要求根据TB/T 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的要求分别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抽查试验。6.6贯通式刚柔过渡结构本体6.6.1 切槽式刚柔过渡本体应根据TB/T 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的要求分别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抽查试验。6.6.2 抽查试验的抽查数量按国标GB/T 2828.1进行。6.7定位线夹定位线夹应根据TB/T 207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的要求分别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抽查试验。6.8中心锚结组成中心锚结总成的线夹、金属线、终端配件和绝缘子的试验程序应符合第6章对零部件的规定。6.9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夹可参照TB/T 2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