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8425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1723-2010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ggregate Skeleton Dense Asphalt Mixtures 2010-12-30发布2011-01-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山东省地方标准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ggregate Skeleton Dense Asphalt Mixtures DB37/T1723-2010 主编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批准部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

2、11年01月01日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北京前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简称SDM)是以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磨耗层的研究课题立项研究为基础提出的一种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及大面积实体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多级嵌挤理论设计的SDM沥青混合料较传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现出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和表面服务特性,同时又保持了传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密水、耐老化的优点,SDM可用于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及中、下面层。SDM在材料技术要求、矿料级配及混合料性能等方面根据山东省实际情况,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主要包括:矿料级配范围、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3、集料与沥青部分指标、混合料部分性能等。为了更好地为使用单位提供SDM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依据,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归口并提出。主编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编写单位: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永JII页、王林、马士杰、胡宗文、陈江、房建果、薛忐超、杨启超各单位或个人对本规范有何意见或建议,请及时与编写单位联系(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地址:济南市舜耕路29号,邮编:250002;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地址:济南市无影山中路38号,邮编:250031)。目录1总则.12术语、符号、代号.2 2.1术语.22.2符号及代号.33材料.4 44

4、566 4韭丁中开lLEHHH士口仁LJ规料料胶般集集料青一粗细填沥12345 句3句3句3句3句34混合料组成设计.9 4.1混合料组成设计原则.94.2矿料级配设计.94.3混合料设计.94.4性能检验.104.5生产配合比设计.11 5 SDM施工工艺. . . . . .145.1准备工作. . .145.2拌和厂要求. . . . . .14 5.3 SDM的拌制. . . . . . . . . . . -. . . . . . . .14 5.4 SDM的运输. .155.5 SDM的摊铺.155.6 SDM的压实及成型.165.7水泥混凝土桥面SDM铺装的压实及成型.176施工

5、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18 6.1一般规定.186.2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86.3铺筑试验段.196.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206.5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23附录A多级嵌挤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24附录B集料松散、捣实、振实状态密度及空隙试验方法.30附录C多级嵌挤密级配设计方法算例.33 附录D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例.37 附录E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汉堡车辙标准试验方法.42条文说明.47l总则.482术语、符号、代号.493材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50 4配合比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5施工工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6质量控制. . . . . . . . . . . . . . . . .66 附录A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 . . . . .68 附录E热拌沥

7、青混合料试件汉堡车辙标准试验方法. . . . . . . . . 75 1总则1.0.1 为指导SDM的设计与施工,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使用SDM的各种新建、改建及养护沥青路而工程。1.0.3 本规范规定了SDM的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和标准。1.0.4 SDM施工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同时保证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应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条件O1.0.5 SDM在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1.0.6 本规范仅列出所引用行业标准的试验方法的试验规程编号,将不再列出行业标准名称。2术语

8、、符号、代号2.1 术语2.1.1 沥青胶结料Asphaltbinder (美), Asphalt cement (美)bitumen binder (英)bitumen cement (英)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2.1.2 改性沥青Modifiedbitumen (英)Modified asphalt cement (美)掺力口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胶结料。2.1.3 多级沥青胶结料MultigradeAsphalt Ce

9、ment 在沥青中掺加改性剂,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沥青胶结料,能使沥青低温和高温性能得以改善并适用于多种气候区域。2.1.4 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mixtures (英), Asphalt mixtures (美)由矿料与沥青胶结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2.1.5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Aggregate Skeleton Dense Asphalt Mixtures 粗集料形成骨架结构,细集料逐级依次填充形成多级嵌挤的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2.1.6 贝雷法Bailey Method 由美国以利诺州交通部RobertD. Bailey先生提出的一种确定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方法,旨

10、在使设计级配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同时达到密实的效果,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和耐久性。2.1.7 集料最大粒径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孔尺寸。-2-2.1.8 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第一次筛余大于10%的上一级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尺寸小一个粒级。2.1.9 最大理论密度线Theoretical maximum density curve 0.45次军级配由线图中,从原点到最大尺寸所对的右上角的联线。2.1.10 集料分布度将级配曲线各相邻筛孔之间的斜率(

11、Sa)与最大理论密度线之间的斜率之比(Sb)定义为筛孔间集料分布度,用Sc表示。2.2 符号及代号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及意义详见表2.2。表2.2符号及代号编号符号或代号意义2.2.1 SDM 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2.2.2 AC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2.2.3 DAC 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用量2.2.4 Y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2.2.5 Ysb 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2.6 Ysa 矿料的合成表现相对密度2.2.7 Pa 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2.2.8 Pb 沥青泪合料中的沥青含量2.2.9 VV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2.2.10 VMA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

12、2.2.11 VCA 沥青泪合料中粗集来斗骨架间隙率2.2.12 VCA 泪合矿料中粗集料间隙率2.2.13 SGC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验机2.2.14 Sc 集料分布度2.2.15 PCS 形成嵌挤的粗细集料分界点2.2.16 FAC 形成嵌挤的第二级分界点,为PCS的0.22倍处2.2.17 FAF 形成嵌挤的第一级分界点,为FAC的0.22倍处-3-3材料3.1 一般规定3.1.1 石料开采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清除覆盖层及泥土夹层。生产碎石用的原石不得含有土块、杂物。3.1.2 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料源的选择要

13、保证一定的规模和稳定,质量符合使用要求。为保证混合料性能的稳定,原则上同一规格的集料在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若确需更换的必须重新进行原材料检验及配合比设计。3.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严格控制材料的变异性。堆放集料成品的场地应进行硬化并保证排水)1顷畅,细集料应采取严格的防雨措施。3.1.4 SDM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任何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都应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3.1.5 SDM优先选用棱角性良好的粗、细集料。3.2 粗集料3

14、.2.1 SDM用粗集料指轧制的粒径大于2.36mm的坚硬岩石。3.2.2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表4.8.2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沥青混合料中各种规格粗集料比例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经论证后,允许使用。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3.2.3 粗集料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4.8的要求。-4-3.2.4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宜小于5级,当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掺加石灰粉的措施以提高水稳定性。硬质岩类集料宜采用基性火成岩(玄武岩及辉绿岩等)。

15、3.3 细集料3.3.1 SDM用细集料包括石屑、机制砂和天然砂。3.3.2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表4.9.4中S16的要求。当采用反击式或锤式破碎机生产的基性火成岩集料经过筛选的小于2.36mm的部分,具有较好的棱角性时,经除尘处理,可以作为机制砂使用。当使用天然砂时,其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10%。3.3.3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表4.9.3的规定。未经研究论证,SDM严禁使用海砂。3.3.4 石屑应严格控制0.075mm以下部分含量

16、,应符合表3.3.2的规定。3.3.5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3.2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表3.3.2细集料质量要求项目单位品速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一级公路表现密度(视密度)不小于t/m3 2.50 2.45 T0328、T0329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12 T0340 砂当量不小于% 70 65 T0334 亚甲蓝值不小于g/kg 25 T0349 塑性指数不大于% 4 4 TOl18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30 T0345 间隙

17、率,不小于% 42 42 T0344 S15(05mm) 。8。1OT0327 (JTG F40)表4.10.1的要求。3.4.2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减少矿粉细度的变异。3.4.3 拌和机拌和过程中产生的回收粉不得作为矿粉使用,应及时排出并采取挖坑掩埋等安全措施防止污染环境。3.4.4 为了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矿粉宜掺入石灰粉,掺加量以石灰粉质量占设计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1.3:!:0.3%为准。石灰粉应达到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规定的钙质皿级及以上技术要求。3.5 沥青胶结料3丘1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18、40)要求。3丘2当选用道路石油沥青作为胶结料时,胶结料应符合表3.5.2的技术要求。表3.5.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等级90号70号5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C,10饨,5s) 0.1mm 80100 6080 4060 T0604 A -1.5十1.0针入度指数PIT0604 B -1.8 1.0 lOC延度不小于A 20 15 cm 10C延度不小于B 15 10 T0605 15C延度不小于C口1A、B100 80 A 45 46 49 软化点(R&B)不小于。CT0606 B 43 44 46 -6-试验项目单位等级90号70号50号试验方法60C动力粘度,不小于Pa.s

19、 A 160 180 200 T0620 A 2.2 蜡含量(蒸馆法)不大于% T0615 B 3.0 闪点不小于。C245 260 26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 5 99.5 99.5 T0607 密度(15C) g/cm 3 实测记录T0603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 土0.8T0610 A 57 61 63 针入度比25C不小于% T0604 B 54 58 60 A 8 6 4 lOC残留延度不小于cm T0605 B 6 4 2 3丘3生产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与改性剂应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其质量应满足表3.5.2中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当

20、选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时,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表4.6.2的技术要求。3丘4当选用多级沥青作为胶结料时,沥青质量应符合表3.5.4的技术要求。表3.5.4多级沥青胶结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C,10饨,5s O.lmm 3560 T0604 软化点CR&B)最小。C70C T0606 动力粘度60C最小Pa.s 300 T0620 闪点最小 230 T0611 溶解度最小% 99% T0607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后残留物T0610 质量损失最大% 1.0% T0610 针入度比25C最小% 70% T0604

21、注:表中常规指标现场做,其他指标可根据监理而定,老化试验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为准,允许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代苔,但必须在报告中注明,且不得作-7-为仲裁结果。3丘5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O3丘6改性沥青可采用工厂化生产或在现场生产。改性沥青存贮过程中应进行搅拌,现场生产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并进行搅拌,防止离析。3丘7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8-4混合料组成设计4.1 混合料组成设计原则4.1.1 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时所选用的原材料应具有代表性,原材料选定后不得更改,如

22、原材料有变化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4.1.2 SDM通常为粗型(C型)沥青混合料。4.1.3 SDM可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高性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参见山东省地方标准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4.引进行设计,并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检验。4.1.4 SDM混合料设计空隙率应根据工程经验、现场压实效果不口其它先进设计方法所确定的空隙率进行确定O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SDM混合料设计空隙率通常为4.5%。4.2 矿料级配设计4.2.1 SDM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可按照附录A的方法进行。一般情况下也可采用表4.2.1所推荐的级配范围作为工程设

23、计级配范围。当使用棱角性或硬度特殊的集料时,须按照附录A的方法进行单独设计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表4.2.1SDM工程设计推荐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SDM-13 . . 100 95-100 88-96 72-83 42-55 28-38 20-28 15-20 SDM-20 . 100 90-100 83-95 73-86 56-70 35-48 22-33 15-23 10-16 SDM-25 100 90-100 4.3 混合料设计4.3.1 成型方法76-89 68-

24、82 60-74 47-62 28-41 18-28 11-20 8-15 0.3 0.15 0.075 10-14 6-10 4-6 6-11 5-9 4-6 6-10 4-7 3-5 SDM可采用马歇尔成型方法,成型时混合料取样要均匀并具有代表性,具体技术标准见表4.3.1。普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应通过在135oc及175oc条件下测定沥青胶结料的粘度-温度曲线来确定。改性沥青的拌和及压实温度应根据工程经验或体积法比对法确定。-9-表4.3.1SDM马歇尔成型方法技术标准试验指标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击实次数(双面)次75 试件尺寸日1日1101.6m

25、mx63.5m日1空隙率VV% 35 46 36 稳定度MS不小于kN 8 5 流值FLmm 24 l.54 24.5 设计空隙率(%)SDM-13 SDM-20 SDM-25 矿料间隙率3 13 12 11 VMA (%) 4 14 13 12 不小于5 15 14 13 6 16 15 14 沥青饱和度VFM(%) 6575 5570 SDM也可采用旋转压实仪(SGC)设计成型。旋转压实仪采用的成型参数与技术标准应满足山东省地方标准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表4.3.1的要求。4.3.2 体积指标测定1.成型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测定采用表干法,并据此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粗骨

26、料间隙率等各项体积指标。2.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规定的方法确定。4.3.3 设计沥青含量确定SDM混合料设计应采用设计空隙率对应的沥青含量作为设计沥青含量,设计沥青含量所对应的VMA、VFA、流值、稳定度等应满足SDM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4.4 性能检验4.4.1 高温性能检验用于铺筑中、上面层的SDM混合料应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高温稳定性检验可采用车辙试验,评价指标为动稳定度(DS),并符合表4.4.1的要求。-10-表4.4.1SDM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动稳定度(次/mm)试验方法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1200改性沥青混合料,

27、不小于3000T0719 4.4.2 低温性能检验对公称最大尺寸等于或小于19mm的SDM宜在温度-10oc、加载速率为50mm/min的条件线检验低温抗裂性能,低温抗裂性能采用弯曲试验破坏应变()作为评价指标,SDM的破坏应变不宜小于表4.4 .2的要求。表4.4.2SDM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技术指标|破坏应变()试验方法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子2300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小于2800T0728 4.4.3 水稳定性检验对SDM应检验水稳定性,以评价抗水损害能力。水稳定性采用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TSR)来衡量,并符合表4.4.3的要求。表4.4.3SDM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冻融劈裂

28、试验的残留强度比(%),不小于试验方法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小于75改性沥青泪合料,不小于80T0729 4.5 生产配合比设计4丘1一般规定1 SDM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完成后,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性能验证。2 矿料级配与沥青用量应与日标配合比设计相近,工程设计级配及油石比应经配合比设计检验及试验段铺筑确定。3 生产过程中对确定的生产配合比不得随意变更。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或生产出的SDM的体积指标以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指标不符-11-合要求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及时调整配合比。4 生产过程中应保证SDM矿料级配、油石比、体积指标以及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指标的检验频率。4.5.2 生产配

29、合比设计l 根据SDM混合料类型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调整振动筛的安装角度,按照目标配合比设定冷料比例,并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确保热料仓用量平衡。2 按规定方法从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集料级配组成。3 依据热料仓集料的筛分结果,设定粗细不同的三个配合比例,采用拌和站进行混合料拌合,取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及沥青抽提试验,检验混合料的各项体积指标、沥青含量及级配是否满足要求,确定各热料仓集料的配合比例。4 按目标配合比的设计沥青用量及设计沥青用量的士0.3%,按照确定的级配采用拌和站拌和并取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及沥青抽提试验,检验混合料的各项体积指标、沥青含量及级配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

30、足,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5 SDM混合料试拌成功后铺筑试验段,并取试铺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抽提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级配组成。4丘3生产配合比验证l 按照本规范6.4的要求对铺筑的试验段进行检测。2 SDM铺筑试验段后,应从现场钻取混合料芯样进行汉堡轮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能,并应满足表4.5.1的要求。试验方法按附录E进行。表4.5.1SDM汉堡轮辙试验技术标准混合料类型剥落点碾压以下次数时,轮辙深度不高于12.7mm (试验温度为500C)普通沥青混合料碾压10000次时不出现剥落10000 改性沥青混合料扫点20000 -12-3 生产

31、配合比验证合格后,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工程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r-.-0.6mm出出现驼峰。4.5.4 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根据标准配合比及6.4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订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4丘5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技术指标不符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

32、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3-5 SDM施工工艺5.1 准备工作5.1.1 SDM施工前,应保证其下承层干燥、清沽,平整度、强度满足要求。5.1.2 SDM直接用于旧路面加铺层时,应对原路面出现的裂缝、坑槽、松散、沉陷等病害进行处理,并洒布粘层沥青或铺设热沥青封层。5.2 拌和厂要求5.2.1 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5.2.2 拌和厂与施工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气候等不利因素,保证混合料的温度满足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5.2.3 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料场及场内道路应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05.

33、3 SDM的拌制5.3.1 拌制SDM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5.3.2 间歇式拌合机冷料仓及热料仓的数量应满足配合比需要,总拌合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5.3.3 SDM拌和机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冷料供料装置需经标走得出集料供料曲线。5.3.4 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进行逐盘打印且具有二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后的回收粉不允许采用。5.3.5 SDM在生产前必须对生产配合比进行严格调试。根据目标确定的配合比进行热料仓振动筛的设置,然后进行热料仓筛分调试生产初试级配,根据抽提筛分结果确定采用的生产级配,最后确定设计沥青用量。-14-5.3.6 沥青胶结料加热温度、混合料的出场

34、温度、废弃温度应根据不同沥青种类、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低面温度、风速及铺装层的厚度等合理确定。5.3.7 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一般应45s以上。所有颗粒必须全部覆裹沥青胶结料,并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拌制好的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集料分离现象。5.4 SDM的运输5.4.1 SDM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运输过程中不得急刹车、急弯掉头,不得造成封层、透层的损伤。5.4.2 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裕,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5.4.3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

35、板上涂一薄层隔离剂或防粘剂,防止沥青粘结,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5.4.4 拌和机向运料车装料时要求料车做到前后移动分多堆装车,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5.4.5 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吉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5.4.6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冲洗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其上道口应作硬化处理。5.4.7 SDM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己经结成团块、己Jlf雨淋的混合料不得铺筑。5.4.8 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0.5m左右处停住,空档等待,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5.5 SDM的摊铺5丘

36、1SDM在摊铺时摊铺宽度不宜过大,当摊铺宽度超过9m时应分两幅或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以防止粒料离析和温度离析。5丘2混合料的摊铺应保持合理的速度,根据拌和站的拌和能力和现场压实能力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控制在26m/min范围内,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的摊铺。-15-5丘3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整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布料器中料的位置应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同时螺旋布料器的转速不宜太快,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5丘4注意摊铺机料斗的操作方法,减小粗细集料的离析,摊铺机料斗应在刮板尚未露出约有10cm的热料时收拢,基本上是

37、在运输车刚退出时进行,而且应该做到在料斗两翼刚复位时下一辆料车开始卸料,做到连续供料避免粗集料集中。料斗两侧的挡板与末端的间距应尽量缩小,以不卡住集料为度(约10 cm为宜),防止过大造成离析。5丘5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应为设计层厚乘以松铺系数,摊铺前应确定观测点来验证松铺系数,大面积施工以前均应铺筑试验段。压实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00m日105.6 SDM的压实及成型5.6.1 SDM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和碾压步骤。由于SDM是一种连续嵌挤骨架密实结构,比较难于压实,施工时既要保证骨料的骨架结构又要保证混合料密实。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必须使用大吨位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较大吨位的胶轮

38、压路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总质量不得低于11吨,胶轮压路机总质量不得低于26吨,并配备足够的数量,高速公路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数量不宜少于5台。5.6.2 初压时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初压温度应根据沥青胶结料确定,并在压实过程中不得急转弯,振动压路机应尽可能减少洒水量,保持合理的压实速度O5.6.3 为保证压实过程中不出现沾轮现象,振动压路机水箱中应加入少量的洗衣粉类表面活性剂。胶轮压路机不得洒水,可以在压实过程中适量喷洒或涂抹隔离剂并以不粘轮为原则。5.6.4 可参考的具体压实工艺如下:两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初压第一遍就采用高频低幅振动压实。压实速度宜为1.5-2km/h,相邻碾压带轮迹重

39、合为20cm左右。洒水-16-装置进行间断洒水,只要保证不粘轮即可。振动2-3遍(压路机前进后退一次为一遍)过后,胶轮压路机再碾压2-3遍,随后即可以进行赶光。赶光可采用7-11吨钢轮压路机,速度可控制在3-4km/h。5.6.5 混合料在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用振动方式容易造成集料压碎,在试验段铺筑时应确定此温度,在此温度以下不应再用振动碾压。5.6.6 每一个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应修筑试验段,来检验混合料体积性质是否满意和评价摊铺与压实技术。这个试验段必须用计划中的相同施工技术,在相同的混合料温度下摊铺与压实。5.7 水泥混凝土桥面SDM铺装的压实及成型5工1桥面SDM铺装碾压宜采用水平振荡压路

40、机和轮胎压路机。经试验或经验证明不致损坏桥梁结构时,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动频率宜采用高频。5工2为达到良好的压实效果,必须使用足够数量的较大吨位的振荡压路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5.7.3 初压时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初压温度应根据沥青胶结料确定,在压实过程中不得急转弯,振动压路机应尽可能减少洒水量,保持合理的压实速度。5工4桥面SDM铺装摊铺压实,使用水平振荡压路机时,参考压实工艺如下:初始碾压采用水平振荡压路机振荡碾压,振荡频率可选为50Hz,速度35Km/h (如人行走速度相当),后退时轮迹应与前进时重合,相邻应使轮迹重合20cm左右,如此重复34遍。复压采用26吨以上胶轮压路

41、机碾压2遍,终压使用钢轮压路机赶光2遍,即可完成。若不采用水平振荡压路机,初压用23台11t以上振动压路机压路机紧跟摊铺机呈阶梯形开振碾压23遍,速度控制在5Km/h 以内,采用高频低幅的压实方法:复压采用26吨以上胶轮压路机碾压23遍:终压采用7-11吨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最终消除轮迹。5工5混合料在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用振动方式容易造成集料压碎,在试验段铺筑时应确定此温度,在此温度以下不应再用振动碾压。5工6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后,应经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oc后,方可开放交通。-17-6施工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6.1 一般规定6.1.1 SDM沥青路面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

42、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定,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施工质量的稳定性。6.1.2 除施工企业进行自检外,监理工程师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定,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应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6.1.3 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SDM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6.1.4 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6.1.5 SDM沥青路面施工应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包括工程施工前、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控制

43、,以及各施工工序间的检查及工程交工后的质量检查验收。6.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6.2.1 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购进的沥青、集料等重要原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供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从国外进口的材料应提供该批材料的船运单。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万可订货。6.2.2 各种材料均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验,不符合本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对各种矿料是以同一料源、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批对沥青是指从同一来源、同一次购入且储入同一沥青罐的同一规格沥青为一批06.2.3

44、 工程开始前,必须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规范要求时不得进料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18-6.2.4 使用成品改性沥青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所使用改性剂型号和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必要时应对基质沥青进行取样检测和对成品改性沥青留样封存。使用现场改性沥青的工程,应对试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不准使用。6.2.5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站、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进行认真检查、标定,并得到监理的认可。6.2.6 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

45、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建设单位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6.3 铺筑试验段6.3.1 SDM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以确定设备组配及各项施工参数。6.3.2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日的确定,通常应在沥青混合料级配与油石比达到设计要求时制定,铺筑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00m。6.3.3 SDM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 1 )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4)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

46、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设计沥青用量。(5)建立钻芯法与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测手段所得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空隙率的标准检测方法。(6)其他需确定的项日。6.3.4 试验段的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顶,明确试验结论。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取得建设单位或监理的批复。-19-6.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6.4.1 SDM结构层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温度、摊铺碾压机械、施工工艺等关键环节,保证压实度,不得片面追求平整度而降低压实度。6.4.2 施工过程应以施工单位自检与监理抽检相结合,施工过程中检测的原始数据必须真实,不

47、得去弃。6.4.3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项日和频率应符合表6.4.3中的要求。每个检查项目的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必须按相关试验规范的规定执行,并以平均值评价是否合格。表6.4.3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内容和要求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平行试验次数或一次试验的试样数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等)随时针片状颗粒含量随时3 粗集半斗颗粒组成部分(筛分)必要时2 压醉值必要时2 洛杉矶磨耗损失必要时2 含水量必要时2 颗粒组成随时2 细集料、当量必要时2 含水量必要时2 松方单位重必要时2 外观随时矿粉含水量必要时2 针入度每天l次3 软化点每天l次2 改性沥青离析试验每周l次2 低温延度必要时

48、3 弹性恢复必要时3 显微镜观察(对现场改性沥青)随时6.4.4 沥青混合料拌和厂应按以下步骤对SDM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按表6.4.4规定的项目和频率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如实计算产品的合格率。单点检查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范的试样平行试验的要求。(1)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目测混合料拌不口是否均-20-匀、有无花白料、油石比是否合理,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2)检查拌和机控制室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与显示值是否一致。(3)检测混合料的材料加热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取样抽提、筛分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油石比。抽提筛分应至少检查0

49、.075mm、2.36 mm、4.75mm、9.5mm、公称最大粒径及中间粒径等5个筛孔的通过率。(4)取样进行密度试验,确定每日测定压实度的标准密度。施工和验收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不得采用配合比设计时的标准密度,应按以下方法逐日检测确定:a.以试验室试验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即沥青拌和厂每天取样12次实测的试件密度,取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铺筑段压实度的标准密度。其试件成型温度与路面初压温度一致。b.以每天实测矿料密度计算或实测得到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作为标准密度。c.可根据需要选用试验室标准密度、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中的12种作为钻芯法检测评定的标准密度,同时必须在报告中注明选用何种方法确定标准密度。表

50、6.4.4SDM施工过程中检验频率与要求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评价方法观察集料粗细、均匀性、混合料外观随时离析、油石比、色泽、冒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沥青、集料的加逐锅检测评定符合规定传感器自动检测、热温度显示并打印,拌传感器自动检测、和运车检测评定符合规定显示井打印,按温度混合料出厂温度T0981人工检测逐锅测量记录,每天传感器自动检测、符合规定取平均值评定显示并打印矿O.075mm 逐锅在线监测土1%计算机米集数据料2.36、4.75mm土3%计算-21-项目检查频度及单点检验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试验方法评价方法级4.75mm 士4%自己0.075mm 逐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