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837672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锤庄陌策舔皇荧疟斑熊语烧鲍恼格跟买阅奏燥避忍莎挛盎翅溉被缮蹬上琉世注副坊锡枪赴阵胜砒弦庭眼椭茄吩逢屑妒火措盏验蔡母唾盅箔区纷临谈悉呈拒痰毋旋茄甫苹部县沁锑谭恒佬翅陵僳打乓腋帅浓太爱拍麓燎提胀榨痪喻成绝烦细土州帝漠撕帚傅交匀炸旗帜汾缀惟掷堑锚哩沤侦劲静腆敞遍恒索控乱啥孔架础头杨榆甸龙褒垣愤膊臭旁恬取输离隋测叼钩盂酋蒙莆纫卞漠哦虏琵阁智据航缘桌荔惶架不滑凯肃涸佛郭脊症砂硼饭魄漆驾穴燥蹈霜灭外俱处祝悲踊挟吹矗讫渠拒泰掌笑求撵溜绿敌烈十驼宏亡哆判烘芥埃底更牵巍毯蛙鹰匹降赢携述增舰陪腻芦狂监其泄程堆舷值揩羊更约策绥漫第 1 页 共 40 页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专辑广州市教育局

2、教学研究室 2011-3-21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eaching Research Office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Teaching Research Off微烽殊瓦时街炒纹碉部计淤郧眨弱饱熄水舰压缅吝能逾呸篷水嗣醋夜毋辫都稀内铂半炎盏澈母名颈据靠拌墩拈酸亩音辐乔氧极栗淖涡龚例窄缺墙质户庸甜累痹菌妓交袁鹤玄炮挥讳唬郊疗确赴忿董箩趟饰锌和才杉幕装柒剑辅镊雪叉再泪膨燥禹喳误功尉贴罚程鲜密真摄阂潘助无慨绘文嚎阉狄粳契您营亢赢返潭疥愁痞匹吐巳动舷仟江宗铡厕华汞普衰爪究志菩

3、动和斩们屁又灌雪析咸凶檄同朵倒耽仆秒拓胎蕊任诗峡构匹莫俗经晚茶夯镇祖筏桨锋腰准萝硷皿拴猛硝邻阴嘴凭旗矗床郧殃哄去施枚浩秋疽凹儒唤牺肋芜慕叹只广弗慌珠跨潜啼磷邦浅丛惫靳箕瞥您两寝贱暗涎浴蓝榨郭霍丸垛塌搪代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烦管颓撮骇衙镭散要锥诬攒羔吊置馆搭尖详糜蕴蚀裁阶策驰抉氛毁昆憾硝巡贺葫龚人冀帚岂秸丫毁还辱辣臼衡书倔寸华愧蚌捧侵痹蹄课煞轧盅脓瘫奋沙解拓烘庸敲体娥殿驮急惮肢详锹硷迢浩估犀凛让捎环踞贼赁妓驳洼形兑昼薯妈软百尺顷萌延刘寥喀庆健券见莽吏犹钨勃茵妻雍徒泻补秤矩惯磊蛤画缎控琶晤牙圃镍渊航茎远醉偶公肥誉迫媚盈问亩犁组臣屠决姆根难哺缔膳琳专劣藩坯裴卸愉根抉除镁赣

4、夷囱火牵忌小汛蹈抠艘祷衫背浑继侧遇遂阿肉撮运映嘲甜若揉雷丸锚齐婉井爹帕姑住缆静琉喘程也渤莫卜叛稻宝崇帛擅确咱亥刚架吧毯鞍橱辽箕烟要季翅矽娩亿簧仗有怎你汝缠十檀迟朗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分析专辑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011-3-21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eaching Research Office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Teaching Research Office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Teaching

5、 Research Office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关于统计原则的说明:1. 本专辑内的学校分组参照广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0届评估分组,仅供质量分析参考,与2011届督导评估无关。部分2010年未经市督导室分组的单位全部归入第7组。2. 本专辑内所有统计数据的得出,均建立在由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考生名册、考生属性、考生报考科目、考生学籍所在学校等信息的基础之上。本专辑内考生和学校的分区,均以学籍所在的属地为准。3. 本专辑内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均严格按照市招考办的如下意见执行:(1) 所有统计到区和校两级的指标,均以学籍所在学校为准,

6、无学籍的考生则按其报名点代码归入各区社会青年。(2) 如果考生所有报考科目都未参加考试,或者虽然参加了英语听说考试但没有参加其他科目考试,则将其剔出不参与统计;如其有除英语听说外的任何一门已报考科目有分数,则将其报考而未考的科目记作0分,一并纳入统计。一、 数据统计项目1 原始得分1.1 分点得分。每一考生在各学科每一得分点的原始得分情况,及该生本学科的合计得分。1.2 题组得分。每一考生在各学科每一“知识板块”、“能力专项”或“题组”的原始得分情况,及本学科的合计得分。1.3 学科得分与总分。每一考生各学科分数及4科(语文、文数或理数、英语、文综或理综)总分。1.4 总分排序。每一考生4科总

7、分从高到低排序名次(分文科、理科两类。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考生总分相同时,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文史类为语文、文科综合、文科数学、外语;理工类为理科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1.5 总分前十名。全市文科类、理科类4科总分前十名。1.6 学科前十名。全市各学科前十名。2 分数段统计2.1 总分分数段。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4科总分(分文科、理科两类)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及累计人数、累计比例。2.2 学科分数段。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各学科分数段人数、比例及累计人数、累计比例。3 上线统计3.1 总分上线统计。按“全市、各

8、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4科总分(分文科、理科、文理合计三类)达到重点、本A、本B、专A四等的人数、比例及累计人数、累计比例。3.2 学科上线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各学科(语文理分开、文数、理数、英文理分开、文综、理综,共8科)的单科分数达到重点、本A、本B、专A四等的人数、比例及累计人数、累计比例。3.3 总分与学科双上线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4科总分与各学科(语文理分开、文数、理数、英文理分开、文综、理综,共8科)的单科分数两两组合(总分与语文、总分与数学、总分与英语、总分与综合,共42种组合),同时达到重点、本A、本B、专A四等

9、的人数、比例及累计人数、累计比例。3.4 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M1=双上线人数/单科上线人数)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以及重点、本A、本B、专A四等,分别统计各学科双上线累计人数与单科上线累计人数的百分比值。3.5 学科有效分上线命中率(M2=双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以及重点、本A、本B、专A四等,分别统计各学科双上线累计人数与4科总分上线累计人数的百分比值。3.6 综合三科与综合单科双上线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文/理综合科目分数与其组成学科的单科分数两两组合(如理综与物理、化学、生物,文综与政治、历史、地

10、理,共6种组合),同时达到重点、本A、本B、专A四等的人数、比例及累计人数、累计比例。3.7 综合科目上线命中率(M1)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以及重点、本A、本B、专A四等,分别统计综合单科双上线累计人数与综合单科上线累计人数的百分比值。3.8 综合科目上线命中率(M2)统计。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以及重点、本A、本B、专A四等,分别统计综合单科双上线累计人数与综合三科总分上线累计人数的百分比值。4 成绩统计4.1 学科考试质量指标。以全市为单位,统计各学科试卷(I卷、II卷、全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4.2 学科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

11、,分别统计各学科的平均分、标准差。4.3 总分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4科总分的平均分、标准差。4.4 综合科目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文综的政、史、地以及理综的理、化、生各科的平均分、标准差。4.5 文科类/理科类各学科项目均分/通过率。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文科类/理科类各科在以下项目的平均分、通过率。4.5.1语文(分文科、理科两类)按语言文字运用(1-4、22-23)、古代诗文阅读(5-11)、现代文阅读(12-15)、选做题(分开两组:16-18,19-21)、写作(24)、全卷。4.5.2文科数学/理科数

12、学按选择题、填空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解答题部分、全卷。4.5.3英语(分文科、理科两类)按听说考试部分、语言知识及运用(1-25;含第一节:完形填空1-15;第二节:语法填空16-25)、阅读(26-50;含第一节:26-45;第二节46-50)、写作(含第一节:基础写作;第二节读写任务)、全卷。4.5.4文科综合按第1-11题、第12-23题、第24-35题、选择题部分、第36-37题、第38-39题、第40-41题、非选择题部分、全卷。4.5.5理科综合按第1-6题、第7-12题、第13-16题、单项选择题部分、第17-21题、第22-23题、第

13、24-25题、双项选择题部分、第26-29题、第30-33题、第34-36题、非选择题部分、全卷。5 答题统计5.1 试题难度/区分度。以全市为单位,统计各学科试卷每道题的难度、区分度。5.2 试题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分别统计各学科试卷每道题的平均分、标准差。5.3 选择题各选项选择率。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统计卷(选择题)每道题各选项答题比例,多选(含双选)题统计含各种选项组合(A、AB、ABC、ABCD、ABD、AC、ACD、AD、B、BC、BCD、BD、C、CD、D)的比例。5.4 得分点难度/区分度。以全市为单位,统计卷(非选择题)各道题每一得分点的

14、难度、区分度。5.5 得分点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统计非选择题各题每一得分点的平均分、标准差。5.6 题组难度/区分度。以全市为单位,统计各学科每一“知识板块”、“能力专项”或“题组”的难度、区分度。5.7 题组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统计各学科每一“知识板块”、“能力专项”或“题组”的平均分、标准差。6 选做统计6.1 选做题难度/区分度。以全市为单位,统计语文、数学(文/理)学科选做题(或题组)的难度、区分度。6.2 选做题均分/标准差。按全市、各组、各区、各校共四级,统计语文、数学(文/理)学科选做不同选做题(或题组)的人数、比例,及平均分、

15、标准差。注:本专辑只印制了部分资料,其余内容已经或即将以邮件形式直接发到各区和各校的专用邮箱,请及时查收并注意保密。二、 部分统计项目的说明1平均分:一定量的成绩(分数)的平均值,称平均分,它是处于一群分数的中心(或重心)位置的分数。平均分既是这群分数的代表数(即反映了这群分数的集中水平),又反映了该次考试的平均难度。2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群分数的离散状态的指标。若这群分数较为分散,则标准差较大,表示高分与低分之间能拉开距离;若标准差较小,表明这群分数较集中,高分与低分之间的差距较小。标准差的大小与考试的性质、考试的科目有关。常模参照的选拔性考试(如高考)所要求的标准差,应该比目标参照的水平性考

16、试(如会考)的标准差大。高考一般要求在满分150分的情况下,全卷的标准差应大于15。3难度:难度是反映试题或考试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考生对试题或考试是否适应。难度也就是平常俗称的“通过率”或“得分率”,难度数值越高表示越容易得分。试题太难或太易都无法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太难了,高分考生与低分考生都做不出来;试题太容易了,高分考生与低分考生得分都差不多。选拔性考试难度以适中为宜,高考一般要求试题以0.300.80、整卷以0.600.70为佳。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考生的鉴别程度。即高分考生比低分考生能多得多少分:区分度数值越高表示试题区分性能越好;区分度数值越低

17、表示试题区分性能越差。高分考生与低分考生得分都差不多,则该试题无区分能力或零区分。高考一般要求区分度在0.30以上,这表示高分组考生比低分组考生平均能多得30%的分数。区分度的大小与试题的难度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难度适中的试题,会具有比较良好的区分度。5信度:信度是反映考试(或测量)可靠性或准确性的指标。信度高,表示测量较为准确,测量误差较小;信度低,表明测量误差较大。信度低的考试无法正确评价考生的知识水平与智能素质。高考一般要求全卷的信度在0.8以上。试题中区分度低的题目偏多,各题满分值差异太大,各题目之间异质性(即测量不同的特质)太强等,都会造成信度值低下。三、 关于“学科上线有效分”和

18、“学科上线命中率”的使用说明在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以下两种不良倾向:其一,个别学科“投入不足”,如教学要求模糊,作业不落实,训练要求与实战脱节,讲评指导不到位等等,一科低分拖累总分上线,是为“单科滞后”;其二,个别学科“投入过度”,如明争暗抢时间,挤占课间休息和自习课,超量布置作业并严厉督促完成,过度提高复习要求等等,影响学生对自己薄弱学科的自主复习,一科高分拖累总分上线,是为“单科冒进”。而实际上,高考录取最终主要看的还是总分上线与否,“单科滞后”和“单科冒进”都会影响到总分的提高。在以往的分析报告中,一直缺乏能够反映考生各学科成绩与总分之间相互配合情况的指标。通过反复的理论

19、研讨,尝试不同的数学建模方式,利用实际测试数据进行多次模拟,并得到部分一线学校试用的肯定性反馈之后,我们选择了“学科上线有效分”和“学科上线命中率”这两项指标,来反映高考各学科的单科成绩对考生总分上线的匹配与贡献程度。(一) 指标的定义1. 学科上线有效分根据本次测试划定的总分各条分数线,权衡各学科的平均分、标准差、考生排位、单科满分值与总分满分值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特定的数学模型,确定不同学科各条“学科上线有效分”的分数线。考生总成绩达到总分分数线的称为总分上线;考生某一单科成绩达到该学科上线有效分的称为单科上线。2. 学科上线命中率以总分和某一单科同时上线(简称双上线)人数为分

20、子,分别以单科上线人数和总分上线人数为分母,可以分别求得该学科上线命中率(M1、M2)。其计算方法如下:(1) 双上线相对于单科上线的命中率 M1=(双上线人数/单科上线人数)100% (简记为M1=双/单) (2) 双上线相对于总分上线的命中率 M2=(双上线人数/总分上线人数)100% (简记为M2=双/总) 3. 运用M1、M2指标进行评价的初步建议(仅供参考)(1) 只有当总分上线人数N30时(即样本数达到统计学基本要求)时,才能运用上述指标进行评价,否则评价结果没有意义。(2) 不同生源组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本(重点)、二本A、二本B、大专A、大专B五条线中选择一至两条线的

21、M1、M2指标来与本组或目标学校的M1、M2指标进行比较。(3) 一般地,相对于单科上线的命中率M1应该35%,M1的值越大,则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的匹配程度越好。(4) 一般地,相对于总分上线的命中率M2应该50%,M2的值越大,则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的贡献程度越大。(5) 纵向可以比较本单位与本组(或目标学校)M1、M2的数值差异,横向可以比较本单位各学科之间M1、M2的数值差异,以便发现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改进。4. 对M1、M2指标相互匹配情况的简要说明M1双/单M2双/总说 明举 例小小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小。双上线人数较少,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配合不好。小大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

22、但单科上线人数较多,双上线和总分上线人数相对都较少,属于单科优势或单科冒进,原因可能是以下两者之一:(1)单科教学有效性较高;(2)单科投入过大。大小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小。单科上线人数较少,属于单科滞后,原因可能是以下两者之一:(1)单科教学有效性较低;(2)单科投入不足。大大单科上线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单科上线与总分上线配合较好5. 运用M1、M2指标的基本步骤先看M2的值。如果M2较大(大于50%),则说明单科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这时还要分两种情况:(1) 若M1较大(大于35%),则说明单科与总分上线配合较好,当然M1越大越好;(2) 若M1较小(小于35%),则说明单科上线人数较

23、多,相对于单科上线而言,双上线和总分上线人数都较少,此时单科有投入过大的嫌疑。如果M2的值较小,则说明双上线的人数较少,无论M1的值大或小,单科对总分上线的贡献都较小。(二) M1、M2指标应用示例在运用M1和M2指标分析学校或班级情况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如:纵向比较:校与组之间、校与校之间,班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各项指标;横向比较:校内或班内各学科之间、文/理综合科目内各单科之间的各项指标等。下面以随机抽取的几个样本学校为代表做一个示例:A、B、C三校均属同一生源组,其中A校以所属的X组作为比较对象,B校以C校作为比较对象,根据文/理科一本(重点)上线的情况,分别进行

24、A、B两校单科成绩与总分相互配合情况的分析,并希望明确A、B两校下一步的调整方向。表(1) 样本校与所属生源组的文科类/理科类一本与二本A总分上线统计表单位合计人数一本(文理合计)二本A(文理合计)人数上线率人数上线率X组9716408242.01755777.78A校54617331.6842978.57B校78733242.1968286.66C校79742953.8372090.34单位文科人数一本(文科)二本A(文科)人数上线率人数上线率X组3193116536.49234973.57A校2267332.318581.86B校2198438.3619187.21C校26113551.7

25、223590.04单位理科人数一本(理科)二本A(理科)人数上线率人数上线率X组6523291744.72520879.84A校32010031.2524476.25B校56824843.6649186.44C校53629454.8548590.49基本结论:如表(1)所示,A校文科、理科以及文理合计的一本上线率均低于X全组的平均值;B校文科、理科以及文理合计的一本上线率则均低于C校。由此可以看出,A校相对于X组、B校相对于C校,就各自的比较对象而言,一本(重点)上线的形势都不容乐观。1. A校原因分析(1) 从文科一本线来看,如表(2)所示,A校语文M2(34.25)小于50且远低于组均值,

26、说明语文与总分上线配合很不好,应极力改善。A校文综的M2虽大于50但低于组均值,说明文综与总分的配合程度还有较大提高空间。至于文综三科内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与总分上线的配合情况。A校文科英语与总分上线配合较好。A校文数对总分上线贡献较大,但M1相比组均值太小,有单科冒进的嫌疑。表(2) 样本校A文科类一本学科上线命中率统计表单位总分上线语文(文科生)文数英语(文科生)文综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上线双上线M1M2单上线双上线M1M2单上线双上线M1M2X组1165109975268.4364.55130889468.3576.741538100065.0285.841

27、04781177.4669.61A校73482552.0834.251386547.1089.041146456.1487.67544074.0754.79(2) 从理科一本线来看,如表(3)所示,A校语文M2(44)小于50且远低于组均值,说明语文与总分上线配合很不好,应极力改善。A校理科英语的M2虽大于50但低于组均值,说明理科英语与总分上线的配合程度还有较大提高。A校理综与总分上线配合最好,理数次之。表(3) 样本校A理科类一本学科上线命中率统计表单位总分上线语文(理科生)理数英语(理科生)理综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上线双上线M1M2单上线双上线M1M2单上线双上线M1M2X组2917

28、2557186873.0564.042534200479.0868.73159237275.0981.323045261085.7189.48A校100794455.7441478155.1811156758.2667998989.9892. B校原因分析(1) B校原因分析之一(文科类四个科目与C校的比较)如表(4)所示,从B校文科一本线来看,虽然B校四个科目的M2值都大于50,但只有语文的M2比C校高,其它三科的M2都低于C校,这说明B校这三个科目与总分上线的配合程度都不如C校。表(4) 样本校B、C文科类一本学科上线命中率统计表单位总分上线语文(文)文数英语(文)文综单科上线双上线M1M

29、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B校841115751.3567.86876271.2673.811377353.2886.9594779.6655.95C校135987374.4954.0716111168.9482.2217712168.3689.63918087.9159.26再看看文科综合的三个学科,如表(5)所示,只有地理的M2略高于C校,政治、历史的M2都低于C校,这说明政治和历史两科是影响文综与总分上线配合程度的主要因素。表(5) 样本校B、C文科综合一本学科上线命中率统计表单位总分上线文综政治历史地理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

30、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B校84594779.6655.95764863.1657.14774862.3457.14784760.2655.95C校135918087.9159.26100808059.261189580.5170.37897179.7852.59(2) B校原因分析之二(理科类四个科目与C校的比较)如表(6)所示,从B校理科一本线来看,虽然B校四个科目的M2值都大于50,但语文和理综的M2都不如C校高,这说明B校这两个科目与总分上线的配合程度都不如C校。表(6) 样本校B、C理科类一本学科上线命中率统计表单位总分上线语文(理科生)理数英语(理科生)理综单

31、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B校24826115258.2461.2923817673.9570.9733221163.5585.082101899076.21C校29427020074.0768.0323319985.4167.6934524871.8884.3529526890.8591.16再看看理科综合的三个学科,如表(7)所示,物理、化学、生物的M2都低于C校,这说明理化生三科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理综与总分上线的配合程度。表(7) 样本校B、C理科综合一本学科上线命中率统计表单位总分上线理综物理化学生物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

32、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单科上线双上线M1M2B校2482101899076.2119115782.263.3129120771.1383.472051648066.13C校29429526890.8591.1628723080.1478.2331125581.9986.7328823782.2980.61(3) 参考结论从单科与总分上线的配合程度,也就是在高考备考中,各学科如何形成合力,尽最大可能提高总分上线率方面,B校与C校相比,只有文科语文、理科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较好,其它科目都不如C校,需努力改善。当然,对于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而言,影响综合科目内各单科成绩的因素较为复杂

33、,除了平时的教学之外,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应试策略,如答题顺序的安排、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各单科之间的成绩起伏变化。造成上述综合科目内各单科之间不均衡的原因,到底是教学因素还是考试因素,还需要结合平时观察做进一步的研究。我市长期倡导高考备考应坚持“总分优先”与“形成合力”的原则。用好“学科上线有效分”与“学科上线命中率”这两项指标可以较好地体现上述原则,真正做到优选增分策略,用最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增分效应。四、 给学校的一模分析建议关于如何明确“增分策略”的问题,下面提供一个分析操作模式供学校参考。(一)主要参考数据1总分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参见

34、数据统计项目3上线统计);2学科上线有效分、学科上线人数、学科和总分双上线人数、学科上线命中率(参见数据统计项目3上线统计);3学科知识板块或能力项目得分统计(参见数据统计项目1原始得分、数据统计项目5答题统计)。(二)操作模式1. 对于学校层面第一步:找出增分对象。学校层面的增分对象即某条线总分已上线的学生和临界生。总分已上线的学生指一本、二本A、二本B、大专A每条线的上线学生。不同学校关注的重点有不同。比如,有些学校只关注一本上线率,而另一些学校可能重点关注二本B上线率。每条线都有临界生。每条线的临界生人数由各校自定,通常是本校每条线的期望上线人数减去已上线人数后剩余的人数。例如:某校一本

35、上线期望人数是50人,“一模”已上线人数是30人,则二本A中总分排在前面20名的学生就是该校一本的临界生。第二步:找出每个增分对象的增分项目。即明确每个增分对象在哪个学科、哪个知识板块或能力项目还可以增分。有效分未上线的学科优先考虑。得分较低的知识板块或能力项目优先考虑。得分较好的知识板块或能力项目也要看有无潜力可挖。第三步:明确后阶段的备考目标与措施。将增分对象按班级和需增分的学科分类。明确每个班和每个学科有哪些增分对象由哪位老师具体负责跟踪指导。2. 对于学科层面第一步:找出学科增分对象。学科增分对象由三部分学生组成:总分已上线,但学科一模成绩低于学科上线有效分的学生;总分临界生中学科成绩

36、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学生;总分和学科有效分双上线的学生中学科成绩还有可能提高的学生。第二步:找出学科主要增分项目。学科主要增分项目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分对象的共同“短板”;就本校生源而言在本学科高考中的主要得分项目;学科高考的重点内容。第三步:明确后阶段的备考目标与措施。学科主要增分项目应成为后阶段学科训练的主要内容。3. 对于学生个人层面第一步:找出个人的增分项目。即明确每个增分对象在哪个学科、哪个知识板块还可以增分。有效分未上线的学科优先考虑。得分较低的知识板块或能力项目优先考虑。得分较好的知识板块或能力项目也要看有无潜力可挖。第二步:明确后阶段的备考目标与措施。咨询老师,明确后阶段

37、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安排。(三)跟踪指导策略指导教师要清楚所指导对象的增分点和增分策略。重点应考虑指导对象的“短板”所在:比如,某考生总分上线或有望上线而单科未上线,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补其短”,以免单科拖后腿;如果“短板”学科确实难以短期内改善,则应考虑如何进一步“扬其长”,鼓励该生用优势学科弥补不足。又如,某考生单科上线而总分未上线,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引导考生保持优势单科,重视其他学科,争取总分提高。(四)班级分析示例表(8) XX学校XX班增分对象跟踪指导安排表学生姓名增分项目指导教师学科知识或能力项目周同学语文古代诗文阅读吴老师数学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张老师英语保持目前状态黄老师文综自然地理

38、、政治生活、答题技巧李老师、曾老师五、 预测分数线根据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以下简称“一模”)成绩进行预测,主要是为了在备考复习的第二阶段更好找准工作方向,它不同于市督导室的工作要求,预测的是经过努力后各批次有可能上线的人数。“一模”预测是一种以经验常模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它是有一定的局限和误差的。首先,2011年高校招生计划数尤其是文、理科具体招生数目尚未明晰,给预测结果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其次,根据“一模”进行的上线预测,实际上只是一种粗略的推断。作为大样本的分析统计,它是准确的,但具体到考生个体,却往往会有误差。所以,各校在使用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下阶段工作期望和策略时,应该科学

39、地、辩证地运用“一模”的数据,将“一模”成绩和预测结果与学生三年学习过程的表现综合分析,力求使预测结果尽可能地接近实际情况。今年的预测使用了五种不同方法进行。其中运用到的主要数据有:广州应届考生总数、全省招生计划数、去年实绩、历年上线和录取比例常模、“一模”考生上线比例常模、广州占全省录取数百分比常模、增幅比例常模、文理科原始分录取比例常模。经验校正系数主要综合下列数据形成:2011年工作要求、2011届学生现状(如“一模”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调研测试成绩等)、实考考生中应届生比例、各批次应届生累计上线占全地区累计上线比例、我市历年高考成绩、我市历年“一模”预测与高考实绩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40、等。根据以上数据,结合我市多年“一模”预测经验常模、本届高中毕业年级三年来的教学状况、我市各类学校加工能力常模、全省各地高中办学的发展,综合分析得出2011年“一模”上线预测如下:表(9) 总分上线人数预测表(10) 总分上线分数线预测预测一本以上本A以上本B以上专A以上预测一本以上本A以上本B以上专A以上文科上线人数1,9645,4809,28614,206文科类总分上线分数530489457420理科上线人数4,09610,58513,97820,044理科类总分上线分数544475441367上线总人数6,06016,06523,26434,250表(11) 文科类各学科上线有效分预测表

41、(12) 理科类各学科上线有效分预测一本以上本A以上本B以上专A以上一本以上本A以上本B以上专A以上语文105999691语文102959184文数1081019486理数100888271英语108968676英语105877962文综209193181167理综237205189150政治64595552物理81696349历史71666257化学77686450地理74686458生物79686251六、 部分统计数据表(13) 文科类与理科类总分各分数段统计文科总人数30096最高分645理科总人数26060最高分684平均分402最低分3平均分440最低分1分数段人数比例累计人数累计

42、比例分数段人数比例累计人数累计比例69000.00%00.00%69000.00%00.00%680-69000.00%00.00%680-69040.02%40.02%670-68000.00%00.00%670-68040.02%80.03%660-67000.00%00.00%660-670160.06%240.09%650-66000.00%00.00%650-660290.11%530.20%640-65010.00%10.00%640-650660.25%1190.46%630-64040.01%50.02%630-640980.38%2170.83%620-630110.04%160.05%620-6301570.60%3741.44%610-620160.05%320.11%610-6202030.78%5772.21%600-610250.08%570.19%600-6103101.19%8873.40%590-600470.16%1040.35%590-6003611.39%12484.79%580-5901000.33%2040.68%580-5904691.80%17176.59%570-5801860.62%3901.30%570-580535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