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781508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产业集群和工业集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讲第五讲 工业集聚工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 人类的人类的许多经济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许多经济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聚趋势。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及。世界范围内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其其对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其日益成为日益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等不同学科共同探讨的对象。在一些开创性研究的启科共同探讨的对象。在一些开创性研究的启发和带动下,发和带动下,工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工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究不断深入和发展。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工业集聚不同于产业集群工业集聚不同于产业集

2、群。工。工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并非任何工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产业集群非任何工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概念概念 工业集聚工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Industrial Agglomeration)指的是)指的是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它侧重于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它侧重于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产业集群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Industrial Cluster)则是指在某一)则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

3、心),大量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产业联系密切的的企业企业以及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一、关于工业集聚的研究一、关于工业集聚的研究1、工业集聚的理论基础、工业集聚的理论基础(1 1)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马歇尔(马歇尔(18901890)是最早关注工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是最早关注工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家。家。马歇尔将工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马歇尔将工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产业区”,产业区内集中了大量相关的中小企业。在马歇尔,产业区内集中了大量相关的

4、中小企业。在马歇尔看来,这些工业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最根本看来,这些工业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获取的原因在于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p 专业化供应商专业化供应商p 劳动力市场共享劳动力市场共享p 知识外溢知识外溢具有开创性具有开创性,但缺乏严格的数理表达方法,长期被,但缺乏严格的数理表达方法,长期被主流经济学所批判。主流经济学所批判。忽视了区位和运输成本忽视了区位和运输成本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不同的产业和区位,工业集聚的程度和持续性是不同的产业和区位,工业集聚的程度和持续性是不同的。(2 2)韦伯的工业集聚理论)韦伯的工

5、业集聚理论 韦伯在韦伯在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一书中,首次建立了有关集一书中,首次建立了有关集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聚的一套规则和概念。韦伯将工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韦伯将工业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仅仅通过企业自身简单的通过企业自身简单的规模扩张规模扩张使工业集中化,这是使工业集中化,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各个大企业以其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各个大企业以其完善的组织完善的组织而地方集中化。而地方集中化。韦伯主要是从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来研究韦伯主要是从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来研究工业集聚。他将集聚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工业集聚。他将集聚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集集聚所得利益聚所得利益与与因迁移而追加的

6、运输和劳动力因迁移而追加的运输和劳动力成本进行比较成本进行比较的结果。的结果。(3 3)新经济地理学的工业集聚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工业集聚理论 以以克鲁格曼为代表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将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将空间的观念引入了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框架中,空间的观念引入了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框架中,提出了新的空间经济理论。提出了新的空间经济理论。在此基础上,克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发展了鲁格曼发展了集聚经济集聚经济的观点。的观点。某些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历史和特殊事件、某些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历史和特殊事件、某种偏好、某种生产要素的天然的可获得性(区位)某种偏好、某种生产要素的天然的可获得性(区

7、位)等,都可能在自我强化的过程中趋于不断放大,而等,都可能在自我强化的过程中趋于不断放大,而对工业集聚的形成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对工业集聚的形成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用。克鲁格曼的集聚观点为克鲁格曼的集聚观点为产业政策扶持产业政策扶持提供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工了理论依据,使产业政策有可能成为地方工业集聚形成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业集聚形成和不断自我强化的促成因素。二、工业集聚的类型二、工业集聚的类型 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会形成各种工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会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集聚体不同形式的集聚体。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

8、度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中比较有代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表性的是马库森(马库森(MarkusenMarkusen)对工业集聚区对工业集聚区的分类。的分类。1 1、马歇尔式工业区、马歇尔式工业区 主要是由地方性的中主要是由地方性的中小企业组成,规模经小企业组成,规模经济相对较低,大量贸济相对较低,大量贸易在区内进行,与区易在区内进行,与区外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外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程度低。程度低。如美国硅谷、如美国硅谷、意大利产业区等为这意大利产业区等为这一类型一类型。供供 应应 商商 客客 商商2 2、轮轴式工业区、轮轴式工业区 由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支配,供应商在外由一个或几个大

9、型企业支配,供应商在外围。围。美国的底特律和西雅图美国的底特律和西雅图 3 3、卫星平台式工业区、卫星平台式工业区 主要由区域外的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组成。主要由区域外的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组成。如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科技园区、巴西的马纳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科技园区、巴西的马纳斯斯等。这类工业区最显著的特点是与外部企业等。这类工业区最显著的特点是与外部企业尤其是母公司的联系密切,缺乏区内贸易。尤其是母公司的联系密切,缺乏区内贸易。图例:图例:大型企业在本地的总部大型企业在本地的总部 总部在外部的大中型企业总部在外部的大中型企业4 4、政府主导式工业区、政府主导式工业区 主要由公共或非营利的实体支配。

10、如军事主要由公共或非营利的实体支配。如军事基地、军工企业、大学或集中的政府机构等。基地、军工企业、大学或集中的政府机构等。3、工业集聚的优势和问题、工业集聚的优势和问题(1 1)工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工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2 2)工业集聚转变了生产组织方式)工业集聚转变了生产组织方式(3 3)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网络的形成)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网络的形成 集聚的确具有许多优势,但集聚只有达到集聚的确具有许多优势,但集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聚,不同一定的规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聚,不同产业的集聚规模是不同的。企业或产业集聚产业的集聚规模是不同的。企业或产业集聚规模如果过

11、大,也会引起规模如果过大,也会引起集聚收益递减集聚收益递减,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在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二、产业集群二、产业集群工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共同点?工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共同点?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征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征工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不同点?工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不同点?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工业集聚所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工业集聚所无法比拟的。无法比拟的。具有一些集聚所缺乏或尚未形具有一些集聚所缺乏或尚未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特征成的更高层次的特征。1、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研究 国家竞争优势的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波特看来,产业集群是

12、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波特看来,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业务上相互联系务上相互联系的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他产业的企业。投入的属于其他产业的企业。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研究p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p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p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产业集群生

13、命周期的研究p产业集群的风险性研究产业集群的风险性研究2 2、产业集群的特征、产业集群的特征 l地理集中地理集中l 专业化专业化l 企业网络企业网络l 企业的根植性企业的根植性 3、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1)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由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形成由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形成(2)(2)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由支撑机构和企业群间相互作用形成由支撑机构和企业群间相互作用形成4、我国集群化战略的启示、我国集群化战略的启示 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新经济地理学关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新经济地理

14、学关于产业集聚的解释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王缉于产业集聚的解释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王缉慈、李小建、苗长虹、安虎森、杨开忠、梁慈、李小建、苗长虹、安虎森、杨开忠、梁琦等。琦等。产产业业集集群群主主要要是是市市场场因因素素的的作作用用,但但与与政府的政策扶持不无关系。政府的政策扶持不无关系。如如克克鲁鲁格格曼曼认认为为,有有些些产产业业具具有有较较好好的的增增长长和和生生产产率率发发展展前前景景,因因此此,政政府府应应促促进进这这些些产产业业形形成成企企业业集集群群,集集中中力力量量去去发发展展这这些产业,其他的则让其自生自灭;些产业,其他的则让其自生自灭;而而集集群群学学派派的的代代表表人人物物波波特

15、特则则认认为为所所有有集集群群都都是是好好的的,不不应应挑挑选选集集群群,而而应应该该扶扶持持所所有的集群有的集群。两种观点两种观点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有必要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有必要干预经济活动;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应当扶持合作良好的企业群,而非单政府应当扶持合作良好的企业群,而非单个企业。个企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1 1)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支柱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还停留在支柱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思想上,企业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地方经济发展的传统思想上,企业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也没有形成基于共同地

16、域文化背景之上专业化分工,也没有形成基于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和协作关系。的相互认同和协作关系。(2 2)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环境,企业间各自为战,)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环境,企业间各自为战,交易费用高。交易费用高。(3 3)地方性创新体系和生产系统还有待完善。)地方性创新体系和生产系统还有待完善。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导向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导向 (1 1)中国产业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期不协)中国产业经济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期不协调。调。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所以还,所以还应当制定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应应当制定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发

17、展。应继续推进继续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统一大市场建设,如,如降低地区政府间的市场壁垒,降低地区政府间的市场壁垒,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改造行政区经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改造行政区经济等。等。(2 2)政府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时,)政府在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时,仅仅考虑减少地区贸易壁垒是不够的仅仅考虑减少地区贸易壁垒是不够的,因为距离成,因为距离成本依然趋向于使边缘地区的收入降低。本依然趋向于使边缘地区的收入降低。政府还政府还必须通过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必须通过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来增强落后地区的前向联系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来增强落后地区的前向联系和后

18、向联系后向联系,进而通过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效应促进落,进而通过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效应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后地区的发展。(3 3)产业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链条,)产业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链条,因为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使企业的前向联系和因为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使企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增强,有利于后向联系增强,有利于提高区域的市场潜力提高区域的市场潜力。地方政府应地方政府应致力于产业价值链式布局调整与优致力于产业价值链式布局调整与优化化,发展与其主导产业相配套的辅助产业和基础产,发展与其主导产业相配套的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业,拓展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应避免盲目的跟风建拓展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应避免盲目的跟风建立工业园、科技园等立工业园、科技园等。小结小结 总之,总之,完善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完善区域产业集群战略,培育企业合作网络、保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高合作网络、保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推进中国产业集群发是推进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问题。展的重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