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检测试题附解析(一)一、选择题1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的实验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B乙图中用实验加推理的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音叉抵在牙齿上,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是利用了空气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2一般来说,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的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效果B增强声音的响度C减少声音的反射D增强声音的反射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秋雨连绵,空中弥漫着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C向冰面上撒盐可以使冰在0以下的温度熔化,说明的熔点升高了D金秋十月美丽的校园丹桂飘香,说
2、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对时间、长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女生800m跑的时间约为1.5min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3m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在EF段,该物质不放热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D在13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6今年6月21日,境内多个地区看到了天文奇观“金边日环食”,这一奇观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图中属于同一个原理的是()A倒映在水中的山B水中的筷子C小孔成像D雨后的彩虹7关于平面
3、镜和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凸透镜起会聚作用时成的是实像,起发散作用时成的是虚像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其物镜是凸透镜,目镜也是凸透镜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虚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放大的实像9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铁轨C车厢的窗台D路边的树木10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
4、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时甲在乙的前方二、填空题11弹奏吉他时,优美的琴声是来自于琴弦的_;夏秋时节来到花园湾湿地公园,耳边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和蛙鸣,我们根据声音的_能分辨出鸟叫和蛙鸣。12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海市蜃楼 猴子捞月 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 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13冬日,城市公园的腊梅如期盛开了,看到腊梅花呈红色,是因为腊梅_(
5、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的光;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光在大银幕上发生的是_反射,使坐在不同位置的人都能看到;小明在公园的河里看到一条鱼,人眼看到的鱼是_(选填“实像”或“虚像”)。14今年冬天极寒的天气,学校要求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_(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_(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15人眼相当于一架智能的“照相机”,它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的_;如果不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就会形成近视眼,近视眼需要佩戴_进行矫正。16某同学
6、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6cm, 25.98cm, 25.39cm, 26.05cm, 25.9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_cm。17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角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刚好互相垂直,则折射角为_;增大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会_(选填“增大”或“减小”)。18某种固体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 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熔化过程是_段(填字母),在此过程中温度_;(2) 在图象中N点时,该物
7、质为_态。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_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等大),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 _。20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甲的s-t图象如图(a)所示,乙的v-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象可知两车速度关系是v甲_v乙(选填“”)其中v甲=_m/s。三、作图题21如图所示,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F为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1)光线的入射光线;(2)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3)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四、实验题22如图(a)所示,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测量声速。实验中小华应 _ (选填“听枪声”或“看
8、枪烟”)开始计时,听到声音时结束计时。如图(b)所示,是一种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使用说明书如下,阅读并回答问题。使用说明书(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1毫秒=0.001秒)(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 毫秒。(2)一同学想验证“声速随传声介质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于是他把铜铃固定在图(b)所示位置(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打开实验室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后敲打铜铃。若该结论是正确的,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会 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9、3)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00毫秒,则此时声速约为 _ m/s(保留一位小数)。23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该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
10、(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固体最后是_状态。2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 _ 放置在平面镜上。(2)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为了便于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_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_ (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_ 在 _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这是为了 _ 。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刻度为50
11、cm处。(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若蜡烛烧短后,烛燃的像成在光屏的_(选填“上方”或“下方”)。(3)在(2)小问的基础上若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则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选填“远视眼镜”或“近视眼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
12、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2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_ (选填“大”或“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A甲图中,将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
13、球会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音叉抵在牙齿上,能够听到音叉的声音是利用了骨传导传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C解析C【详解】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已到达减弱回声的作用。故选C。3D解析D【详解】A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
14、象,故A错误;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故B错误;C冬天气温低,为了防止水结冰,可以配成相应的溶液,降低水的凝固点,往冰面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故C错误;D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4D解析D【详解】A初中女生800m跑的时间约为3min30s左右,即3.5min,故A不符合题意;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比成年人身高略大,约2m,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与双人课桌长度相当,约为1.2m,故C不符合题意;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不到1min,约为50s,
15、故D符合题意。故选D。5B解析B【详解】A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它是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EF段,该物质正在凝固,此过程它的温度不变,但是要继续向外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不变,所对温度为45,所以它的凝固点是45,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13min时,该物质正在凝固,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C【详解】A倒映在水中的山,是山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雨后的彩虹,属于光的
16、色散现象,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解析D【详解】A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人的大小还是不变,所成的像大小也是不变,A错误;B凸透镜只会起会聚作用,不会起发散作用,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会聚作用,B错误;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将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将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C错误;D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其物镜是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是凸透镜,D正确。8B解析B【详解】若将人
17、眼的晶状体当作凸透镜,视网膜当作光屏,那么在人观察物体时,物距往往要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9C解析C【详解】ABD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站台、铁轨、路边的树木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车厢的窗台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10C解析C【详解】此图像为s-t图像,先明确甲乙的运动状态,甲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24s内,乙是静止状态,故A错误;B4s时甲有一定的速度,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B错误;C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2m/s,故C正确;D
18、3s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甲运动的路程是6m,乙在甲前方,故D错误二、填空题11振动 音色 【详解】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优美的琴声是来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鸟叫和蛙鸣。12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者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光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详解】1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2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3属于光的折射的是海市蜃楼;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13反射 漫
19、 虚像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看到腊梅花呈红色,是因为腊梅反射了红色的光。2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3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14凝固 内 不会 【详解】1极寒的天气温度很低,如果拖地,地面会有水,液态水会凝固成冰,同学们走在地面上会摔倒受伤,所以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凝固。2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的气温高,室外的气温低,高温的气体遇上低温的玻璃窗,会放热,直接凝华
20、成冰花,而冰花是在室内的。3当他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的温度是较高的,室外的空气温度较低,室外的空气接触眼镜时,吸收热量,但是不会发生物态变化,那么眼镜上不会蒙上一层水雾。15凸透镜 凹透镜 【详解】1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2近视眼患者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解析凸透镜 凹透镜 【详解】1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2近视眼患者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来矫正。1639 26.00 【详解】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
21、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解析39 26.00 【详解】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730 减小 【详解】1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也为60,由题知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设折射角为,则折射角=18解析30 减小 【详解】1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也为60,由题知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设折射角为,则折射角=180-60-90=302入射角逐增大,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由于二者在法线的
22、同侧,二者将互相靠近,故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将会减小。18晶体 0 BC 不变 液 【详解】(1)1234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2)5由解析晶体 0 BC 不变 液 【详解】(1)1234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2)5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图象中N点时,该时刻的温度高于该物质的熔点,物质处于液态。19放大 投影仪 【详解】12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解析放大 投影仪 【详解】12由
23、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0= 4 【详解】12由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因v乙=4m/s,故v甲=v乙。解析= 4 【详解】12由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因v乙=4m/s,故v甲=v乙。三、作图题21【详解】(1)过反射点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30=60,即可做出光线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凹透镜后折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焦点,如上解析【详解】(1)过反射点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90-30=60,即可做出光线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凹透镜
24、后折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过焦点,如上图所示。(3)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四、实验题22看枪烟 0 B 333.3 【详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解析看枪烟 0 B 333.3 【详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1)2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
25、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时间差也会减少。(3)4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所以解得23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液体 【详解】(1)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解析均匀 试管壁 46 48 晶体 a 液体 【详解】(1)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用温度计测量固
26、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以免温度测量有误。3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46。(3)45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48,是晶体。(4)6丙图a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中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5)7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最后温度是53,大于熔点,最后是液体状态。24垂直 反射光线OB 不能 法线 同一平面上 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详解】(1)1因平面镜水平放置,为了便于探究,故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解析垂直
27、 反射光线OB 不能 法线 同一平面上 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详解】(1)1因平面镜水平放置,为了便于探究,故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2)2345为了便于探究,需要记录入射角与折射角的读数,即需要在纸板上记录反射光线OB,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折过去的纸板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因为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故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6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原因是可以对多组数据进行处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250 同一高度 右 放大 上方 远视眼镜 D 【详解】(1)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
28、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解析0 同一高度 右 放大 上方 远视眼镜 D 【详解】(1)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和像距都等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图中物距为2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2为了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34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该向右移动光屏。5由于光屏上的像是倒立像,若蜡烛烧短后,烛焰向下移动,烛燃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
29、3)6在(2)小问的基础上若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应该使成像光线变得更会聚一些才能使像成在光屏原来的位置,所以应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远视眼镜。(4)7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成像的光线变少了,会使像变暗,但是由于物距不变,这样的操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和像的大小,故选D。262m/s 小于 小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通过求出速度。(2)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解析2m/s 小于 小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通过求出速度。(2)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s,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