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强化检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其中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如图所示。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木槌敲击编钟使其振动发声B敲同一组编钟,通过改变钟的大小来改变音调高低C编钟具有特殊的音色,雄浑深沉D用不同力度敲响同一个编钟,响度相同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4下列记录结果符合实际的是(
2、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cmB教室宽约为60mC小明的身高为1.68dm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晶体B甲的熔点是50CC26min时,甲温度不变,所以没有吸收热量D8min时, 甲和乙的熔点相等6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疑水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7如图所示
3、,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都有两个实焦点C乙透镜的焦距更大,其折光本领更强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能会聚于一点8经过再三考虑,小皓还是放弃了手术,配了一副近视眼镜,世界重新变得清晰起来。如图所示,小皓拿自己的眼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9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
4、青山B竹排、青山C青山、竹排D竹排、竹排10某物体在水平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该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物体在7s内运动的路程为6mB以出发点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是静止的C物体前2s内的速度大于最后2s内的速度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音乐盒,在纸盒中放入一个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上的小纸人会随着扬声器的音乐跳舞。悠扬的音乐通过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调大扬声器的音量,小纸人跳动时的_(选填“振幅”或“频率”)会发生明显变化。12把一支铅笔斜插入装水的杯中,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如图(甲)所
5、示,这是光的_现象;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看到的那支笔是_(选填“放大的虚像”、“缩小的实像”、“等大的实像”)在装满水的杯中,斜看起来杯内的水要比实际的深度_(填“浅”或“深”)一些13如图所示是期末考试答题卡中用来识加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我们在多个角度都能看清楚条形码,说明光在条形码表面进行了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1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
6、; 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会出汗,请解释其中的现象。(1)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白烟是_(选填固液或气)态;(3)汗的形成是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15“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16测量是一项基本技能。如图甲,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cm;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示数为_。17如图所示是小敏在朱仙镇启封故园游玩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现象,有时还可以看到一
7、些树木在地上的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_现象,湖畔休息还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看见鱼是光的_现象。18如图是某液态物质放在室温下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_min,第13min该物质处于_态,此时室温是_。19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的条件;当屏幕上的图像太小时,应_(选填“增大”或“减小”)手机与二维码的距离。20图像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
8、的路程是_m;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km/h。三、作图题21作图题,保留作图辅助线。(1)如下图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2)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四、实验题22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长度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
9、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规格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0.5(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_;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_;(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23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
10、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_。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该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_;(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固体最后是_状态。24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
11、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_,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4)分析如表所示数据可得反射角_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_
12、(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ON。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04036060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使像成在光屏_;(2)接着小勇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可以在图中凸透镜的_(填“左边”或“右边”)适当位置去观察该像;(3)始终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适
13、当向左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动蜡烛至 43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发现屏上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4)用不透明物体挡住透镜中心部分,像会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变_(填“亮”或“暗”)。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将向_(填“下”或“上”)移动。26某实验小组用硬纸板搭建了图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用_测量出小球各段的运动时间。(3)从A点开始计时,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
14、中。路段距离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AB50.000.45BC50.000.60CD50.000.75DE100.000.9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使用的钢卷尺的分度值是1_;vBC_vCD(选填“”“=”或“ D 【详解】(1)1该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2)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解析 秒表 dm D 【详解】(1)1该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2)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用秒表测量出小球各段的运动时间。(3)34长度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为估读,所以使用的钢卷尺的分度值是1dm;BC段与CD段的路程相同,但后者的运动时间较大,则根据可知vBCvCD。5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将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小球速度变小,而从B点到D点的过程中,由于阻力作用,小球的速度又逐渐变小,当小球从D点到E点的过程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的速度逐渐变大,因此D点的速度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