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匮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649629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匮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匮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匮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匮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3、病因:内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 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

2、它: 房室、金刃、虫兽。4、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仲景三条无择三因主要内容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伤七情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外感六淫不内外因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室金刃虫兽 饮食跌仆立论依据 脏腑经络分内外客气邪风为主因内伤外感分内外三因无主次之分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1、 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2、 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3、 仲景预

3、防学观点: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注意:治未病4、 辨证要领: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调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1、未至而至:前面的

4、“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问曰:经云 厥阳独行” ,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 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2、 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3、 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4、 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

5、,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 二者,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下工,下工十全六。 ”2、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3、实脾:调补脾脏。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5、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用补法,使邪更盛,谓实实。6、

6、 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7、未病:法则可分为已病防变和虚实异治。(一)什么是治未病?1、治未病之人在人尚未发病之前进行预防,使疾病不致发生。未病先防 2、治未病的脏腑:即病发之后,保护未病脏腑,使疾病不致传变。已病防变。(二)为什么治未病脏腑?(目的)即防止疾病的传变。早期治疗,截断病理传变途经,防止疾病发展。(三)怎样治未病(脏腑)(方法)1、传变的目标:该脏所克之脏传变。 五行学说:肝属木、脾属土,故肝病必传脾脏。脏腑学说:脾之运化,必赖肝之疏泄,病理情况下,肝病必然影响于脾。 2、传变的条件:已病之脏邪实,未病之脏

7、正虚,邪实能传,虚则不传,脏虚受传,实则不传。脏虚则受传,实则不受;邪实则能传,虚则不传。8、肝虚证治法:补用酸(酸入肝,本味补本脏),助用焦苦(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益用甘味(甘入脾,甘味之药调和中气)之药调之。9、虚实异治的原则:不可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而应该补虚泻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始为正治。肝病如此,其它诸脏之疾亦可类推。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8、3、清便自调:“清”同“圊”。这里作动词用。此指解大便正常。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5、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先表后里-为常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里气不虚者。先解表可防止表邪内陷。先里后表-为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里证为重为急者。若攻表,不救里,会致亡阳欲脱。表里同治-为兼治法:适用于表里证情都不可忽视者。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 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2、 新旧同病的治疗原则:首先要明确卒病与痼疾本身的性质和病机的特点:痼疾日久势缓,根深蒂固,变化少,难以速愈。卒病新起势急,邪气尚浅,变化多,其病易除。当先治卒病,后治痼疾:痼疾病久,势缓难除,欲

9、速不达;新病始得,势急易去,迟则生变。治新病同时必须照顾痼疾:以防其相互影响。第二章 :痉湿暍病脉证证治第二1、三病概念痉病:主症:颈项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兼症:外感,如恶寒,发热。病因:外感风寒。病位:病在筋脉。湿病: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证。病因病机:由阳气不足,感受外湿,或兼夹风寒,侵袭肌表,流注关节而成。病位:肌肉、关节。治则:微发汗;利小便;顾护阳气。暍病:主症: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证。病因病机:伤于暑邪,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内经),暑为阳邪:伤津,耗气、(每易兼寒,夹湿)病位:太阳之表。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

10、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1、 主要鉴别点是在痉病症状基础上 :在于太阳表实或太阳表虚2、 症状与病机:无汗、恶寒为刚痉 ; 汗出、不恶寒为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柔痉)栝蒌根 桂枝 芍药 甘草(炙) 生姜 大枣(擘)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1、病机:外感风邪,内伤津液2、治法:解肌祛邪,生津养筋3、几几然:此指患者身体强直,不能俯仰转侧自如。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刚痉)葛根 麻黄 桂枝 芍药 甘草(灸) 生姜 大枣十(擘)右七味咀,以水一斗(一作七

1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1、病机:邪气内郁,阻滞筋脉,津液内伤2、治法:发汗祛邪,升津舒筋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1、 本条论述风湿在表时正确的发汗法。2、 正确方法:故必须微微汗出,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而排出体外。3、 风湿病一经发汗,可使疼痛缓解,但应缓取微汗,不可使大汗出,致病不愈。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

12、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 湿痹:素有内湿,招致外湿,湿邪不仅流入关节,而且内合于脾,形成内外合邪之证。以脉沉而细,关节疼痛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主证。2、 本条论述内湿外湿相合湿痹的证候和治法。3、 病因病机:感受外湿,流注关节筋脉;脾胃虚弱或外湿伤脾,形成内湿。4、 治法:但利小便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耔,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1、 本条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和治疗禁

13、忌。2、 病因病机:素有湿病,肌表外感寒湿,痹阻阳气,阳气运行受阻。寒湿在表3、 治法:散寒除湿,微汗祛邪 4、 方药: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可并行表里之湿。5、 禁忌:火攻 大汗伤阳,风去湿存。6、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烦疼,据方测证当有无汗症状。7、本方系麻黄汤加白术。原方白术用至四两,故重用白术(苍术)是应用本方的要点之一。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薏甘汤异同比较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病机寒湿在表风湿在表,有化热倾向主证身烦疼较剧,重着不移,恶寒较重,无汗疼势 较轻,呈走串性,发热较著,朝轻暮重治法辛温解表,散寒祛湿辛凉清宣,解表祛湿药物麻杏草(桂枝,白术)麻杏草(薏苡仁)风湿,脉浮、身重

14、,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黄芪汤方: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1、下有陈寒:指病人下焦有寒已久。2、虫行皮中:指服药后病人皮肤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3、差:通“瘥”,病愈的意思。4、本条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5、病因病机:素体表虚,风寒湿伤阳致虚。复感风湿之邪6、治法:微汗益气固表,祛风化湿7、辨证要点本证的辨证要点是身重、汗出、恶风、脉浮。在注意辨病施治与辨证施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随症治疗是张仲景重要治疗思想之一。本条方后喘加麻黄、胃中不和加芍药、气上冲加桂枝、下有陈寒加细辛就体现了这种思想,而且也反映了张氏用药规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重视患者服

15、药后的反应和护理,是张仲景治疗疾病又 一重要思想。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26)白虎加人參湯方: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人參三兩上五味,以水一斗,煑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1、 本条论述伤暑热盛的证治。2、 本条“身热而渴”即是突出的症状之一。3、 加入人参者,益气保津。第三章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证治第三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

16、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1)百脉一宗: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宗,本也,谓人体百脉,同出一源。默默:默,静也,寂也,谓病人精神不振,寂然不语。臭(xu绣):气味也。溺(nao尿):同尿,即小便。淅(x息)然者:怕风,寒栗之状。快然:意为排尿通利,无任何不适。1、 百合病的病因病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情志不遂,郁而化火。阴液受伤,心肺阴虚内热。2、 百合病证候表现:心肺阴虚,百脉受累的全身症状:饮食、行为、语言和感觉失调现象。(变幻无常)心肺阴虚内热的

17、表现: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不变之证)3、 辨别百合病临床的主要依据是心肺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及饮食行为失调等症状;其次是阴虚内热所致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4、 养心润肺、益阴清热是治疗百合病的基本原则。但是,不同原因所致的百合病和不同体质病人所患的百合病,其证候互有差别,因此治疗应因人而宜,“随证治之”。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5)百合地黄汤方: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病形:指病状。渍:药物炮制方法之一,即将药物浸入水中。中(z

18、hng众)病:谓治疗方法切合病情,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1 正治法的使用条件:不经误治,病情如前条所述无变化者。2治法:润养心肺,凉血清热3方药:百合地黄汤。百合甘寒,清气分之热,安神。清心润肺。生地黄汁甘润,泄血分之热。滋益心肾。泉水下热气,利小便4药后反应:大便当如漆。(服地黄汁的正常反应)5、“有是证,用是药”:原文所讲“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即虽经吐、下、发汗,但病形仍如初者,也仍应使用百合地黄汤。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

19、泻心汤主之。(10)甘草四两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蚀(sh食):虫蛀那样。这里是腐蚀的意思。阴:指肛门、生殖器前后二阴。乍赤、乍黑、乍白:乍(zh榨),忽然之意。指病人的面部和眼睛颜色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黑,一会儿变白,变幻不定。上部:指咽喉。声喝(y夜):说话声音嘶哑。1 临床表现可分为两部分:一般临床症状:状如伤寒:初起有恶寒发热湿热伤及营卫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湿热内扰心神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湿热扰胃面目乍赤、乍黑、乍白非指颜色突变,乃指颜色深重为气血失调,病气见于面特有临床表现:咽喉:糜烂声喝二阴:糜烂咽干眼目:目赤、目四眦黑(酿脓)2 病机:湿热虫毒所致3治法

20、:清热燥湿,和中解毒4方药:甘草泻心汤甘草生用重用,配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半夏,干姜,辛温性燥宣化内湿人参,大枣安中和胃。5、由于该病是湿热化生虫毒腐蚀人体各部所致,故咽喉、前后二阴溃疡是其主要症状。6、甘草泻心汤以甘草四两最重为其君药,药物组成寒温并用,补泻并施,辛开苦降。该方看似简单,实组方严谨,适应湿热内壅、胃气不和、证情复杂的需要。因此,寒温并用,相反相成是张仲景用药的重要特点之一。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二病的概念: 中风: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甚或突然倒仆昏不识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机为正气不足,偶感外邪诱发致病。历节:以骨节疼痛遍历关节,痛势剧烈,日久可致骨节变形为主要临床表

21、现。病因病机以肝肾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而致。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1、 贼邪不泻:贼邪,即虚邪贼风之意,统指外邪;泻,外出,此句意为外邪侵入人体后留滞不出。2、僻不遂:即口眼(角)歪斜,不能随意运动。3、肌肤不仁:即肌肤麻木不仁。4、即重不胜:肢体重滞不易举动。5、 本条论述了中风病的病机以及在络、经、腑、脏的不同见症。 6、以脉论理,继续论述中风的病因病机:“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气血

22、不足,邪气随虚处停留而正气又无力驱邪外出,所以引起络脉地气血瘀滞。以致筋脉肌肉失养,废而不用。突出的反映了“正虚邪遏”是中风的基本病机。7、 半身不遂机理:邪气反缓受邪的一侧,因络脉气血瘀滞,肌肉筋脉失去濡养,故现弛缓状态。正气即急相反无病的一侧血气运行正常,筋脉肌肉能发挥正常作用,因此相对的紧张拘急;正气引邪,僻不遂缓者为急者所牵引,于是出现 口眼斜。故中风口眼斜,“左者病反在右;右者病反在左。”8、中风的分型:分型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症状肌肤不仁即重不胜即不识人舌即难言口吐涎病位肌肤筋骨脑心病势较轻加重更重危笃预后尚可较差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23、1、身体魁羸:形容关节肿大,身体瘦弱。2、脚肿如脱:形容两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脱离一样。3、本条论述风湿痹阻关节,渐次化热伤阴的风湿历节的证治。4、主证:诸肢节疼痛呈走串性,自觉关节发热。身体魁羸,脚肿如脱风湿化热伤阴,流注下焦。5、兼证:头眩短气风湿上犯。温温欲吐湿阻中焦。脚肿如脱湿热下注。补充:发热6、病机:风湿痹阻于关节,渐次化热伤阴。7、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8、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中桂枝与附子通阳宣痹,温经散寒,桂枝配麻黄,防风,祛风而温散表湿;白术、附子助阳除湿;知母、芍药益阴清热;甘草和胃调中。诸药相伍,表里兼顾,温散不伤阴,养阴不碍阳。9、辨证要

24、点:本证的辨证要点为身体消瘦,关节疼痛、肿大或变形等。本证病程日久,本虚标实,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散寒化湿与温阳扶正并用。因此临床上应根据证候的复杂情况或扶正祛邪同用或寒温药物并投。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 本条论述寒湿历节病的证治。2、 主证: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自觉关节畏冷,喜暖。3、 病机: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4、 治则:温经散寒,除湿止痛5、 方药:乌头汤。麻黄散寒达表,发汗宣痹;乌头温经散寒止痛;芍药缓急止痛;甘草利关节屈伸;黄芪固表除湿,助麻黄通阳。诸药合用能使风寒湿邪微汗而解。6、 辨证要点: 本证的辨证要点为关节疼痛剧烈 , 痛不可触 , 关节不可

25、屈伸。乌头汤用治寒湿历节 , 故重用川乌 , 配以麻黄 , 温经散寒化湿止痛是其要点。 注意药物配伍和煎煮方法以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是张仲景重要论治思想之一。7、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鉴别类别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病邪风寒湿邪病位筋骨间疼痛关节疼痛病机风湿外侵,日久化热寒湿外侵,经脉痹阻关节疼疼势游走,多涉及全身关节痛势固定,局部痛不可屈伸发热可有发热恶寒关节肿热痛无热象,得热则舒,遇冷则剧其他身体羸瘦,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治法祛风除湿,行痹清热温经祛寒,除湿宣痹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症 , 由气血不足 , 加被微风所引起。(痹证以肢体筋骨疼痛为主症 , 是风寒湿三气杂

26、感所致。两者应予以区别。)2、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1、 阴阳俱微:此指病机,营卫气血皆不足。2、不仁:肌肤麻木失去知觉。3、风痹:病名,以肌肤麻木和疼痛为主证。4、论述血痹重证的证治。5、病因:内因:“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寸口关上微阳虚外因:尺中小紧阴血不足,外受风邪6、证状:以局部肌肤麻木不仁为特征。若受邪较重,亦可兼有酸痛感如风痹状。7、鉴别:风痹顽麻疼痛兼有;血痹唯顽麻无疼痛;历节唯疼痛无顽麻8、治则:补气行血,温阳行痹9、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27、(倍生姜取其辛温协桂枝)10、注意:“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不可针引阳气。11、血痹病的脉象:轻证重证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寸口关上微关上小紧尺中小紧脉微阳气微脉涩血行涩脉紧外感风寒出现在寸关尺不同部位,反映了正气虚损的程度及人体受邪的轻重。12、 辨证要领:临床上以肢体局部麻木、脉涩为特点。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1、 平人:外形看似无病,其实内脏气血已经亏损。即难经中“脉病形不病”的人。2、 本条论述虚劳病的脉象。3、 脉大是大而无力,为有余于外、不足于内的脉象。真阴不足,虚阳外浮者,脉多大或浮大或芤。4、 极虚,是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为精气内损的脉象。5、 强

28、调脉象对于外形看似无病的虚劳早期具有诊断意义。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 失精家: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2、 论述了虚劳失精梦交的证治。3、 病因病机:(1) 经常失精之人(失精家)初则阴虚火旺(2) 久则阴损及阳,下焦失却温煦:少腹弦急,阴头寒;(3) 精血衰少:目眩;发落(4)脉:极虚:虚劳之脉;芤:多主失精血;迟:气血虚寒(此脉象除可见于失精病人外,还可见于亡血和下利清谷之人。)脉象见芤动或微紧之脉。4、 证状表现:出现阳不能外固,阴不能内守之病理,出现心肾不交之失精,梦交表现。5、

29、治则:调和阴阳,潜镇摄纳。6、方药:(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龙骨牡蛎:潜镇摄纳。 (2)天雄散7、 治疗的关键在于截断阴精耗损的途径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桂枝三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片 胶饴一升1、 里急:腹中拘急之感,但按之不硬。2、 论述了脾胃阴阳两虚虚劳里急的论治。3、 虚劳病的发展:有阴虚生内热阴损及阳;阳虚生外寒阳损及阴等多种情况,且由于阴阳两虚而出现阴阳失序、寒热错杂之证。4、 此寒热错杂之证出现,关键在中焦脾胃病久,气血并亏;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5、 .治则:甘温建中。心典“

30、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6、 方药:小建中汤 (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7、 禁忌: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8、 可不可以阴虚有热用滋阴清热,阳虚有寒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呢? 灵枢终始篇:“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甘药。”9、鉴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小建中汤 病机同 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偏阳虚 异 阴虚及阳 阳虚及阴 病 位 偏于肾 偏于脾胃 10、 临床辨证除条文所述症状外 , 当有自汗、面色不华、舌质淡 , 脉虚等症。11、 健脾胃、补中气治疗虚劳病是张仲景又一特色。虚劳可出现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错杂的症状 , 然脾胃为后天之本 , 气血

31、生化之源 , 故临床应重视健脾胃、补中气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 承上条论述阴阳两虚,气虚更甚的证治 。2、 里急:里气虚寒,腹中拘急隐痛。3、 证状:诸不足为省文法,当包括小建中汤证中的证状(悸、衄、腹中痛、梦失精、手足烦热)证状当较上条为重。以方中黄芪推测 自汗或盗汗、身重不仁、脉虚大等证。4、 治法:益气补中。5、 方药: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6、 内经“急者缓之必以甘,虚者补之必以温”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1、 本条论述了肾气虚的虚劳腰痛的证治。2、 症状表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3、 病机:肾气亏虚,气化

32、不利。4、 治则:滋阴助阳,化气利水。5、 方药:肾气丸。6、 临床辨证的主要依据是腰部酸痛 , 劳累时加重,休息则可缓解,并伴有少腹部拘急不舒 , 小便不利。7、 治疗虚劳重视补肾是张仲景治病的另一个特点。通过阴阳互生 , 达到阴中求阳的治疗思想。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 风气百疾:风气,泛指外界病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人体,可引起多种疾病。2、 论述了虚劳风气百疾(兼夹外感)的证治。3、发病机理:虚劳诸不足病久气虚阴阳不足抗病力减弱易兼挾风邪而引起多种疾病。4、 治法:此时若祛邪则伤正,补益气血则恋邪。健脾益气,扶正祛邪。5、 方药:薯蓣丸。薯蓣、四君干姜、大枣、四物麦冬

33、、阿胶、桂枝、柴胡、防风、桔梗、杏仁、白蔹、豆卷、神曲6、 此方能治能防,可以预防虚劳病人风气百疾的发生。7、 临证治疗慢性衰弱性疾病,当以补益脾胃为本。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川芎、知母、甘草、茯苓 1、 虚烦不得眠:因虚导致心中烦乱,虽卧而不得熟睡。2、 论述了肝阴不足的虚烦不寐的虚劳证治。3、 症状:虚烦不寐,病程长。由肝阴不足,心血亏虚引起。以方测证 , 当兼见情绪激动、头目昏眩、口渴咽干、舌红少苔等症。4、 治法:养阴清热,宁心安神。5、 方药:酸枣仁汤。酸枣仁归心肝经养血安神;川芎调血疏肝;茯苓安神宁心;知母清热除烦;甘草缓急调中6、 与伤寒论中栀子豉汤之虚烦不得眠鉴

34、别:外感热病,误治虚其胸胃,余热留恋不去,故有胸脘痞塞,按之濡,心中懊恼,舌苔薄黄而腻之证。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蟄虫丸主之。1、 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鱼鳞状。2、 两目黯黑:(1)白睛为青黑色。(2)病人自觉视物不清,瘀血内停症状之一。3、 本条论述虚劳干血的证治。4、 虚劳瘀血的形成原因: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5、 证状: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6、 治则:缓中补虚、活血化瘀。“缓中

35、补虚”,因其润以滋干,攻中寓补 ,峻剂丸服, 以达缓攻瘀血,瘀去新生的目的。故谓之缓中补虚。7、 方药:大黄蛰虫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1、 消渴:指口渴不已,饮水即消。包括消渴病与消渴症。2、 浊唾涎沫:浊唾指稠痰,涎沫指稀痰。3、快药:指泻下峻猛之药。4、 本条论述肺痿的成因、肺痿和肺痈的主症及

36、鉴别。5、 成因:汗出、呕吐、消渴、小便利数,便难,被快药下利等导致重亡津液:全身阴虚,虚火上炎;肺脏气阴受损;肺气痿弱不振导致肺痿。6、 鉴别诊断:肺痿阴虚有热虚热脉数而虚;肺痈实热蕴肺实热脉数而实7、阴液亏耗是肺痿发生的根本原因,故肺痿病的主症是咳吐浊唾涎沫,脉数虚。8、临床应注意应鉴别相似的病证。肺痿和肺痈两者均有咳嗽、吐痰、脉数,但一虚一实,表现不同,不可混淆。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1 虚热肺痿的证候特点:上气、咽喉不利、咳吐浊唾2 病机:火逆上气3 治法:清养肺胃,止逆下气4 方药;麦门冬汤。用量

37、只有麦门冬的1/7,祛痰而不化燥,降逆而不伤正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益胃气,滋化源,生津液。5 虚热肺痿的辨证要点: 咳吐浊唾,或阵发性呛咳、刺激性干咳,咽喉干燥不利,或咽中有异物感而吭喀动作,欲得凉润等症,且每因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而诸症加重,或舌红少苔、脉数虚等。病程较长,病势较缓,多见虚证,亦可见虚中夹实之证。 6 麦门冬汤临床运用:谨守肺胃阴虚有热的病机。临证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以养肺胃之阴;咳嗽重者,加川贝母、瓜蒌壳以清热化痰止咳;大便干者,加火麻仁润肠通便;若有潮热,则酌加银柴胡、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

38、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1、 本条论述虚寒肺痿的证治。2、 虚寒肺痿的成因:是虚热肺痿失治,久则阴损及阳;是素体阳虚,肺气衰弱,痿弱不振,不能摄纳和输布津液,故频吐涎沫。 3、证状特点:吐涎沫;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 4、治法:温肺复气5、方药:甘草干姜汤:谨守证属肺中冷,中阳虚的病机。(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炮干姜(辛温)温复肺气之阳)。二者辛甘合用,重在温中焦阳气以养肺,实乃培土生金之法。6、虚热肺痿是肺痿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但虚热肺痿日久,阴虚及阳,最终可转化为虚寒肺痿。7、小便异常如何从肺论治?小便异常多从肾及膀胱论治。 临床上小便异常的证治,还应从肺着手。虚

39、证者,当温肺复气,恢复肺的治节通调功能,不治水而水病可愈。实证者,如肺气壅塞不通,可导致小便点滴而下,其治之法,当用麻黄汤或桑白皮、桔梗、杏仁等开宣肺气的“提壶揭盖法”来治疗。 8、 鉴别诊断:鉴别点虚寒肺痿虚热肺痿病因上焦阳虚,肺中寒冷虚热灼肺,肺气痿弱脉症频吐涎沫,不咳不渴,小便数,遗尿,头眩咳吐浊唾涎沫,上气,咽喉不利,脉数虚治法温肺散寒,恢复阳气滋阴清热,止逆下气主方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麻黄、紫菀、冬花、生姜、半夏、五味子、大枣、细辛。1、 水鸡声:形容喉间痰鸣声连绵不断,好像田鸡的叫声。2、 本条论述寒饮郁肺的咳嗽上气证治。3、 症状表现:“

40、咳、痰、喘、鸣”四字概括。咳:咳声重浊;痰:痰多,质清稀;喘:不得平卧;鸣:喉中水鸡声4、 推测病因病机:当为寒饮郁肺,肺气不宣,痰阻气道5、 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6、 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半夏、生姜、细辛温散寒饮;款冬花 紫菀温肺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约麻、辛、姜、夏之过敏;大枣安中扶正,调和诸药7、 射干麻黄汤与小青龙汤鉴别:(1) 药物组成:相同点: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不同点:射干麻黄汤:射干、紫苑、大枣、生姜、款冬花;小青龙汤:桂枝、芍药、甘草、干姜(2) 功用:相同点: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不同点:射干:化痰止咳功胜;小青龙汤:解表散寒力强。(3

41、) 主治:相同点:寒饮喘咳;不同点:射干:饮重于寒或无表证;小青龙:饮重于寒或无表证8、 辨证要点:喉中痰鸣、胸中满闷、咳喘,一般咳痰色白、质较清稀、苔白滑或白腻。由于肺气郁闭,痰气搏击气道,故呼吸不畅较为明显。 9、 射干麻黄汤临床运用: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胀等肺系病证,临床以咳喘、喉中痰鸣、咳痰色白为使用依据,若咳痰色黄当慎用或加减运用。 若病人胸膈满闷较重,可加杏仁、厚朴;若痰涎壅盛,可加苏子、贝母;喘甚不能平卧,可加葶苈子;兼见水肿可加桑白皮、葶苈子;汗多可加白芍;痰黄、口渴、舌红苔黄去干姜、细辛,加黄芩、桑白皮。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42、。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1、 目如脱状:是形容两目胀突,如将脱出的样子。2、 本条论述饮热迫肺的肺胀证治。3、 症状:可用“咳、喘、胀”三字概括。脉浮大有力:浮脉主表,亦主在上,大脉主热,亦主邪实。4、 病因病机:素有饮邪内停加外感风热,水饮夹热邪上逆,导致肺气胀满。5、 治法:宣肺泄热,化饮降逆6、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 辛凉发散,宣泄水气,善清里热;生姜半夏 散饮降逆;甘草大枣 安中补脾7、 本方麻黄用量大,且配加石膏,既可清热除烦化饮,又能防麻黄发散太过,是其配伍要点。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麻黄、芍

43、药、桂枝、细辛、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1、 本条论述外寒内饮而夹热的咳喘证治。2、 病因: 内因“心下有水”,上逆干肺。外因“脉浮”,感受寒邪。3、 病机:饮邪郁而化热,与寒邪上逆干肺。4、 证状:脉浮风寒袭表;烦躁而喘饮邪郁而化热,热扰心神5、 治法:解表化饮,清热除烦6、 方药:小青龙汤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芍药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宣散太过;甘草调和诸药;石膏清热除烦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甘李根白皮、黄芩、生葛、芍药、甘草、当归、川芎、生姜、半夏。1、 本条论述肝郁化热奔豚的证治。2、 本证的诊断

44、要点:特征性症状“气上冲胸”;具有辨证意义的伴随症腹痛、往来寒热(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尚可见眩晕、口苦、烦躁、失眠、脉弦数等3、 病因病机:惊恐、恼怒等精神刺激肝郁气滞化火,循冲脉上逆。4、 治法:清火平肝,降逆平冲5、 方药:奔豚汤:李根白皮专治奔豚气(可用陈香橼皮代用);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当归、川芎柔肝调肝;葛根、黄芩清火平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 通过脉象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和基本病机 2、 太过脉象盛于正常,主邪气盛3、 不

45、及脉象弱于正常,主正气虚4、 阳微寸口属阳,主心胸,说明上焦阳虚,心胸阳气不足5、 阴弦尺脉为阴,主下焦,下焦阴邪盛,水饮痰浊停留6、 临证时应注意脉象的太过与不及:太过者,邪气有余;不及者,正气虚弱;太过:洪、大、数、滑、弦;不及:细、小、迟、涩、沉。7、 阳微阴弦:上焦阳气不振,下焦阴邪内盛,以致阴寒邪气乘虚上乘胸阳之位,凝聚于心胸,痞塞阳气升降之路,产生胸痹。阳微、阴弦二者缺一不可。8、 脉象:寸脉微,尺脉弦;9、 病机: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下焦阴寒太盛,水饮内停(或中焦)。阴乘阳位,痹阻胸阳,不通则痛。关键在于胸阳不足。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煑,取二升,分温再服。1、 论述胸痹典型证候及治法方药2、 主证:胸背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喘息咳唾,短气:胸阳不振,寒饮上乘,肺失宣降3、 主脉:阳微:寸口脉沉而迟:沉主里;迟主寒,主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