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急诊穿刺技术.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72773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1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穿刺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急诊穿刺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急诊穿刺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急诊穿刺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急诊穿刺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急诊穿刺技术急诊穿刺技术1.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n n1.1.适应症n n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n n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n n胸腔内注射药物。1.2.禁忌证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n n1.3.1.3.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病人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n n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穿刺点可用龙胆紫在皮肤上作标记。血性疾病及体制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n n常选择:肩胛下线7-9肋间。腋

2、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间。n n消毒:分别用碘酒、酒精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带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n n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在肋骨上缘于穿刺点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检查无气体、液体、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n n穿刺:先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针穿刺(用无菌纱布包裹),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入,当锋针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示针间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 n n由助手松开止血钳,助

3、手同时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抽取胸腔液体,注射器抽满后,助手用止血钳夹紧胶管,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盛器中,记量并送化验检查。n n操作中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n n停止抽液,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n n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 n n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脓胸每次尽量抽尽。n n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胸腔。n n恶性胸腔积液,可在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腹膜炎。术后处理术后处理n n抽液完毕后

4、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以胶布固定,嘱病人静卧休息。观察术后反应,注意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 2.腹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 2.1适应症n n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少尿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6000ml。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腹腔内注射药物。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2.2.禁忌症n n严重肠胀气n n妊娠n n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n n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n n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2.3.操作方法n n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放液前应测量腹

5、围、脉搏、血压和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n n体位:取平卧或斜坡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n n穿刺点的选择: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常用左侧穿刺点;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右或左1-1.5cm。n n消毒: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并1%-2%普鲁卡因2ml局部麻醉,须深达腹膜。n n诊断性抽液时,可用89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直接由穿刺点自上向下斜行刺入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经进入腹腔。n n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柔压针孔,局部涂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2.4注意事项操作中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

6、、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适当处理。n n放液不易过快过多,肝硬化者不超过3000ml,过多过快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以大量放液。n n腹水流出不畅时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n n大量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直线上,方法是针间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穿刺针,再向腹腔刺入3.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 3.1.适应症n n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n n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n n区别阻塞性与非阻塞性脊髓病变n n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n n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n n鞘内给药n n蛛网

7、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3.2.禁忌症n n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n n脑疝或脑疝可疑者n n腰椎穿刺术局部感染或脊柱结核n n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休克、衰竭、濒危状态,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3.3.操作方法体位:n n侧卧位于硬板床,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n n穿刺点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3-4腰椎棘突间隙。n n消毒:自中线向两侧常规皮肤消毒,打开穿刺包,带好无菌手套,并检查包内器械,铺无菌空巾。n n局部麻醉:2普鲁卡因n n术者用左手指尖紧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

8、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垂直于脊背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少许即可,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n n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接测压表或测压管,让病人慢慢双腿伸直可见脑脊液在测压表内随呼吸波动。记录脑脊液压力,取下测压表,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n n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g,40-50滴/分。n n拔出穿刺针,穿刺点以碘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胶布固定n n术毕,平卧46小时。4.心包穿刺术心包穿刺术 4.1.适应症n n心包腔积液并有明显心脏填塞症状需穿刺放液以缓解症状者。n n心包积液压迫症状并不严重,但需检查积

9、液性质以明确诊断者。n n心包积脓须抽脓冲洗,注入治疗药物者。4.2.操作方法n n4.2.1.穿刺部位的选择:先叩诊心浊音界,有困难者或有条件时应做超声波检查,引导穿刺。常用穿刺点:n n心尖部穿刺点:一般在左侧第五肋间心绝对浊音界内侧内约2cmm处,由肋骨上缘进,针刺方向向内、向后,稍向上并指向脊柱方向,缓慢刺人心包腔内。n n剑突下穿刺点:位于剑突下与左肋缘夹角区,穿刺针从剑突下,前正中左侧刺入,针头与腹壁保持3040。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沿胸骨后壁推进,避免损伤肝脏。l右胸前穿刺点:位于右胸第四肋间心绝对浊音界内侧1cm处,穿刺针向内、向后指向脊柱推进,此点仅适用于心包积液以右侧较多、

10、心脏向右扩大者。n n4.2.2体位:病人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位置要舒适,因在穿刺过程中,不能移动身体。n n4.2.3穿刺方法:术者应再一次检查心界,确定穿刺点后,常规局部消毒、铺巾。n n用12利多卡因以小号针头作局部麻醉,刺入皮肤后,按上述进针方向,将针徐徐推进,边进针,边回抽,边注射,穿过心包膜时有落空感,n n如抽出液体应记录进针方向深度,然后拔出局麻针,如前穿刺,进入心包后可感到心脏搏而引起的震动,此时应稍退针,避免划伤心肌,抽取液体。n n4.3注意事项n n4.3.1.穿刺点要合适,进针方向要准确,深度要适当。一般进针深度为35em(左胸前穿刺点)或47cm(剑突下穿刺点),但因

11、视积液多少和心浊音界大小而定。穿刺针头接管应保持轻负压,边进针边抽吸,直至抽出液体。n n如病情允许,每一次穿刺最好按超声波检查测定的深度,或在超声波引导下穿刺,较安全、准确。若未能抽出液体,又未触到心脏搏动,缓慢退回针头后,改变进针方向重新穿刺,但不能盲目反复试抽 n n4.3.2.术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以消除顾虑,并嘱病人在穿刺时切勿咳嗽或深呼吸。n n4.3.3.若脓液粘稠,不易抽出时,可用消毒温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动作要轻柔,并注意病人反应。如需注入药物,可于抽液后缓缓注入。n n4.4.4.如操作过程中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气促、出汗、心慌等情况,应终止手术,并作相应处理。如抽出血性液体,应

12、暂停抽液,检查进针方向与深度,n n将抽得血性液体放入干试管中,血液不久就凝固,表示很可能来自心脏,立即终止手术。如放置10分钟以上不凝固,病人又无凝血机制障碍,表示血液来自心包腔,并视病情需要,继续或终止抽液。n n4.4.5.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ml,需再次抽液时一般也不宜超过300500ml。抽液速度不宜过快。但在化脓性心包炎时,应每次尽量抽尽脓液,穿刺时避免污染胸腔,穿刺抽脓后应注意胸腔感染的发生。n n4.5.6.术中和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的变化。5.中心静脉压测定术中心静脉压测定术n n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反映病人当时的血容

13、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因此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周围静脉压力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它机械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正确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情况。n n5.1.适应症n n用作区别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量抑或心功能不全所致的一个参考指标。n n大手术或危重病人利用CVP测定和动态观察适当维持病人的血容量,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或其它治疗的进行。n n鉴别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抑或是肾功能衰竭所致。n n大量输液、输血时,在CVP测定的监视下,可使血容量得到迅速补充,同时又不致使循环负荷过重而发生心功能不全。n n5.2.操作方法n n5.2.1嘱病人仰卧,选好插管部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n

14、 n5.2.2插管途径常用有二:n n上腔静脉插管:导管可经锁骨下静脉、肘前贵要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切开或穿刺插管。此途径的优点是测压不受腹内压的影响,测压结果较精确,缺点是插管固定困难。n n下腔静脉插管:一般经大隐静脉插管将导管插至下腔静脉,导管端应插过膈肌到胸腔。经肘前贵要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两者均插人约3545cm。n n5.2.3测压方法测压装置可用普通输液胶管,在其下端接一个三通管(或Y形管),一端接静脉导管(或硅胶管),一端接带有刻度的测压玻璃管,后者固定在输液架上保持测压管的“零”点与病人右心房同一水平(即仰卧病人的腋中线)。n n测压时,先

15、使静脉导管与Y形管处的夹子扭紧,使输液管与测压管相通,待液体充满测压管后,用夹子夹紧输液胶管,再使静脉导管与测压管相通,可见测压管内液面下降,至液面稳定时,所指刻度数据即为CVP。n n测毕,用夹子夹紧连接测压管的胶管,使它与静脉导管不再相通,松开输液管上的夹子,使它与静脉导管相通,这样可继续输液并反复多次测压。n n5.2.4判断正常CVP为512cmH2O),降低与增高均具有临床意义。n nCVP5cmH2O,而动脉血压低,表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n nCVP1520cmH20,表面有明显心功能不全,且有水肿的危险,n n应暂停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应采取针对心功能不全的措施。n n但CV

16、P的测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腹内压增高可导致由大隐静n n脉插管测定的CvP升高,因此,CVP的测定必须结合动脉压和全身情况等综合分析。n n5.3.注意事项n n严格无菌操作,插静脉导管动作要轻柔,不能使用暴力及插得太深,以免插入右心室,使压力呈显著波动性升高,如插导管进入右心室,可后退少许。n n静脉导管、输液管和测压管必须保持通畅,测压才能准确;若不通畅,可变更导管位置,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或用肝素冲洗管。n n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正压辅助呼吸,均可影响测得值,故测定前应暂停使用。n n测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留置过久易发生静脉炎或血n n栓性静脉炎。每日应以0025肝素溶液冲洗插

17、管,以保持静脉导管通畅。6.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n n6.1.适应症n n需短期内迅速输入大量液体,或长期输液,尤其是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如静脉内高营养治疗。n n心肺复苏时给药,用以取代心内注射途径。n n当周围浅静脉萎陷、过小(或栓塞),或因大面积烧伤、广泛皮肤病、肥胖者等,致静脉穿刺困难,而又急需快速补液时。n n有时用于插人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置人临时心内起搏器。n n6.2.操作方法n n体位病人尽可能取头低15。的仰卧位,头转向穿刺点对侧,穿刺同侧上肢外展100200角。n n穿刺点 一般选取右锁骨下静脉,以防止损伤胸导管。可经锁骨下及锁骨上两种进路穿刺。n

18、n锁骨下进路取锁骨中、内l3交界处,锁骨下方约1cm为穿刺点,针尖向内,轻向上指,向同侧胸锁关节后上缘进针,如未刺入静脉,可退针至皮下,针尖改指向甲状软骨下缘进针。l锁骨上进路取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方约1cm处为穿刺点,针身与矢状面及锁骨各成45。角,在冠状面呈水平或向前略偏成150角,指向胸锁关节进针,一般进针1.52cm可入静脉。此路指向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穿刺目标范围大,成功率常较颈内静脉穿刺为高,且安全性好,可避免胸膜损伤或刺破锁骨下动脉。n n按无菌操作要求消毒、铺巾,用1普鲁卡因24ml局部浸润麻醉。取抽吸有生理盐水约3ml的注射器,连接穿刺针,按上述穿刺部位及方

19、向进针,入皮下后应推注少量盐水,n n将可能堵塞于针内的皮屑推出,然后边缓慢进针边抽吸,至有“落空感”并吸出暗红血液,示已入静脉。如针尖已达胸锁关节而仍无回血,可边退针边回吸,如退针过程中有回血,也示针已人静脉。n n取腔内充满生理盐水的静脉导管自针尾孔插人,注意动作要轻柔,如遇阻力应找原因,不得用力强插,以防损伤甚至穿通血管。n n导管插人后回血应通畅,达所需深度后拔除穿刺针,于穿刺口皮肤缝一针,以其缝线固定导管,无菌敷料包扎。n n置管深度随不同要求而异,可分别达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及上腔静脉水平,但不可进人右心房或在静脉内卷曲,应作透视或拍片确定导管端位置。一般插入深度不超过1215cm

20、。n n在心肺复苏紧急注药,不作置管时,可按上述锁骨下进路,常规消毒后以细长针头连接盛药注射器直接穿刺,向甲状软骨下缘方向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推入药物后拔针,局部按压片刻即可 n n6.3.注意事项n n穿刺部位有感染时禁做穿刺。严重肺气肿、胸廓畸形、凝血机制障碍、锁骨与肩胛带区外伤、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4kPa)、上腔静脉栓塞等情况慎做此术。儿童与躁动病人术前应用镇静剂。n n穿刺定点要准确,进针方向、角度要正确,以防止气胸等合并症发生。穿刺困难时忌反复试穿,应及时改用其它进路或改行颈内静脉穿刺。n n作静脉置导管者应尽量取头低位,穿刺成功后,宜让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此时迅速取下注射器和插

21、入导管;导管内必须充满液体,以防空气栓塞。头低位有困难者,操作须特别小心。n n以采用外套管穿刺针较为安全(其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颈内静脉穿刺术节)。导管插入穿刺针后不得回抽,以防被针尖切断造成危险。n n术后须仔细观察病人有无血肿或气胸等并发症表现。如发现呼吸急促、穿刺侧呼吸音减低等,须立即胸透或拍片除外气胸 n n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的并发症,除上述气胸、空气栓塞、血肿外,尚可有心包填塞、感染、静脉血栓形成与栓塞、血胸、穿刺口渗液、误入锁骨下动脉、臂丛神经损伤等。n n国外报告发生率约5,应予注意,并及时做相应处理。n n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68周为宜。拔管后局部应加压35分钟。n n回血

22、顺利表明穿刺针的位置正确。如果回血呈搏动性并且颜色鲜红,说明误入了锁骨下动脉,应该立即撤出穿刺针并按压5分钟。7.颈内静脉穿刺术颈内静脉穿刺术n n7.1.适应症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n n经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n n需大量快速补液或输血的患者,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及速度。n n需长期输液,尤其是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如静脉内高营养治疗。n n因各种原因导致周围静脉穿刺困难,而又急需大量补液者。n n因颈内静脉解剖位置固定,个体差异小,易于固定导管,较少发生并发症,故近年来除心肺复苏临时注药仍选用锁骨下静脉外,静脉置管多首选此静脉。n n7.2.操作方

23、法体位病人取头低15。30。的仰卧位,使静脉充盈以防止空气栓塞,头后仰并向穿刺点的对侧扭转15200角。右侧是常用穿刺部位。n n穿刺点一般均取右侧,因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且血管较左侧为粗,较易穿刺成功。n n依照穿刺点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分三种入路。高位、中位和低位三种方法。n n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上为高位,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以下为低位。n n高位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距离较近,且部分有重叠。因此高位穿刺时易损伤颈总动脉,而且压迫止血时,有使颈动脉窦受压产生兴奋,造成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等危险。n n中位穿刺点与胸膜顶相距至少4。因此,中位颈内静脉穿刺并发气胸危险性

24、大大降低。n n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关系越向下越分开,越远离颈动脉窦,至低位时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n n低位穿刺时,该段颈内静脉管腔粗大,穿刺命中率高,但位置深在,其后方有颈横动脉穿过,低位穿刺点与胸膜顶相距23,离胸膜顶又近取中位穿刺点,即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交角的顶点,。n n取去枕平卧、头低2030;其次右侧经路穿刺,因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低,刺破胸膜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不会损伤胸导管,但也有损伤右淋巴导管的可能。n n相对于胸导管的损伤,右淋巴导管损伤的后果则轻得多,因右淋巴导管仅收集右头颈部、右上肢及部分右胸部的淋巴回流。n n局部麻醉下,穿刺针与身体纵轴平行,与皮肤呈3045角,带

25、负压进针。n n按无菌操作要求消毒、铺巾,用盛有局麻药的注射器接细长针头在选定的穿刺点作皮下浸润麻醉后,按上述相应进针方向及角度试穿,进针过程中持续轻回抽注射器,至见回血后记住方向、角度及进针深度后拔针。n n进针点皮肤用三棱针或粗针头刺一小口,直达皮下。取外套管穿刺针或16号薄壁穿刺针自小口人皮下,按试穿针方向角度进针,接近上述深度时接注射器并保持适当负压缓缓进针,n n见回血后,速进针23mm,固定内针而捻转推入外套管,或经穿刺针插入导管,至到达所要求的深度。一般穿刺点至上腔静脉接近右心房处距离约520cm准备置入气囊漂浮导管(SwanGanz氏导管)者,则经穿刺针腔内插入导引钢丝至预计深

26、度。n n拔除内针或穿刺针,将外套管针座或导管连接测压、输液装置,n n缝针固定针座或导管,无菌敷料包扎。置气囊导管者,则需要再沿导引钢丝插入套有导管鞘的扩张器放入静脉,拔除导引钢丝及扩张器,n n取管腔内充满0.2肝素液的气囊导管经导管鞘插入,连接测压装置,慢慢推进导管,并在相应部位作气囊充气或放气,监测各部位压力,最后使导管端留置于楔压部位的合适位置。拔出导管鞘至皮肤人口处,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留于体内的长度,无菌敷料包扎。n n7.3.注意事项凝血机制障碍及穿刺部位有感染时禁做穿刺。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4kPa)、呼吸衰竭、严重胸部创伤、上腔静脉栓塞等情况慎做此术。n n准确选取穿刺点及掌

27、握进针方向、角度,一般穿刺针刺人皮肤至见回血,成人约4cm以内,极少达5-7cm者。如达一定深度未见回血,应边回吸边退针,至皮下调整方向再做穿刺。n n禁止稍退针反复深刺或反复以粗针试穿,以防颈内静脉撕裂及气胸等意外发生。如穿刺困难,应及时改经其它进路,或改经颈骨上穿刺锁骨下静脉,常可获成功。l一般不做左颈内静脉穿刺,因其紧贴胸膜顶,易致气胸及损伤胸导管。如必须做时,应取后路进针并须谨慎操作。n n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刺口要够大,使外套管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无明显阻力,以防外套管口裂开或卷曲而导致穿刺失败。n n置入导管时注意防止空气栓塞(详见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节注意事项)n n颈内静脉穿刺术

28、发生合并症者不多,但仍须注意观察,可有血胸、气胸、空气栓塞、感染、皮下气肿、乳糜管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损伤、气管穿孔及动静脉瘘等,如发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处理。n n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6-8周为宜。拔管后局部加压3-5分钟。8.股静脉穿刺术股静脉穿刺术n n8.1.适应症凡肢体皮下静脉穿刺采血有困难时,可做股静脉穿刺采血。n n8.2.操作方法n n嘱病人仰卧,采血侧的大腿放平,稍外旋外展。n n选择穿刺点先摸出腹股沟韧带和股动脉搏动处。在腹股沟韧带内、中13的交界处下方二指(约3cm)处,适在股动脉搏动内侧约1cm处,定为穿刺点。n n常规消毒皮肤后,左食中指触及股动脉后,向内移1cm

29、左右,即以食、中指分开压迫股静脉,右手持注射器,由确定的穿刺点向上呈4560。角斜刺或垂直穿刺,n n边进针边抽吸,如抽得血液则表示已刺入股静脉内,按所需采足血量。如抽吸无回血,可继续进针,直至针尖触及骨质(耻骨的上支),再边退边抽吸 n n如仍未抽得血液,再摸出股动脉部位,核对注射针进针方向是否准确,将针尖稍改变方向和深浅,重行抽吸,采血完成,拔去针头。n n拔出针头后,穿刺点部位用棉球压迫数分钟,以防止血肿形成。n n8.3.注意事项n n 本方法不宜作注射药物用。9.气管插管气管插管n n9.1.适应症:n n全身麻醉n n心跳骤停n n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须机械通气,行呼吸治

30、疗者。n n9.2.禁忌症:n n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咽喉部脓肿。n n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n n9.3.操作方法:n n体位:仰卧位,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n n术者位于患者头端。置如喉镜,自患者的右侧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n n如用直喉镜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显露声门;n n用弯喉镜,须将其远端深入会厌骨再上题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显露声门n n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10.呼吸机呼吸机n n10.1.适应症n n严重通气不足:各种急性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重症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

31、呼吸肌麻痹。n n严重换气功能障碍: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n n肺水肿。n n严重呼吸功耗:治疗无效的哮喘持续状态,严重的阻塞性支气管n n或肺部疾病。n n10.2.禁忌症n n中等量以上的咯血。n n重度肺囊肿或肺大泡。n n未经减压的大量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n n血容量未补足前的低血容量性心排血量降低或休克。n n10.3.操作方法n n将呼吸机与减压表、氧气瓶连接,调整减压表压力及呼吸机氧浓n n度。n n将呼吸机的输出气管道、湿化瓶、接头、送气及呼吸机活瓣连n n接,检查有无漏气。湿化瓶内无菌盐水占湿化瓶的1/31/2。n n潮气量10-15ml/公斤体重,呼吸频率1

32、824次/分,吸呼比1:1-4。n n选择通气方式。n n接通电源、打开呼吸机电源开关,检查有无漏气。n n机械通气后听双肺呼吸音。n n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选择呼吸模式,监测血气、生命体征,保证n n呼吸道通畅。n n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达到停机要求,及时停机。小结:小结:n n今天我们讲述了n n胸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腹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腰椎穿刺术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心包穿刺术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经股静脉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锁骨下静脉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心包穿刺术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经股静脉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n n锁骨下静脉适应症、禁忌证、及操作方法思考题:思考题:n n胸穿、腹膜穿刺、腰椎穿刺的禁忌证?气管插管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