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江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382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7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江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江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江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江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江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13.020 R 0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art 2: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during operation 2019 - 03 - 13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 T1122.2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 5 监测内容 . 3 6 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 5 7 监测报告 . 6 8 实施与监督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编制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声环境监测敏感点监测布点筛选方法 .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报告编制 . 13 DB36/ T1122.12019 II 前 言 DB36/T 11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施工期环境质量监测;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 本部分为DB36/T 1122.1-2019的第2部分。

3、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晓宝、彭刚华、高明、曹侃、廖祖文、赵红、欧丽、邓超、黄萍、肖燕燕、谭腾飞、简美锋、吴琼、龙圣勇、曾波、熊雅菁。DB36/ T1122.22019 1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运营期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监测报告和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其他等级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可参照

4、此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36197 土壤质量 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5、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运营期 highway operation period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竣工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的阶段。 3.2 环境敏感点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名点、学校、医院、机关、科研单位、疗养院等敏感场所。 3.3 大气环境监测点 atmosphere monitoring sites DB36/ T1122.12019 2 反映高速公路的运营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监测点。 3.4 声环境监测点 sound monitoring sites 可能受到高速公路运营影响的声环境敏

6、感点, 通过对其监测能够准确反映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影响程度的点位。 3.5 水环境监测点 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ites 反映高速公路运营对周边环境水体可能产生影响的水质监测点位, 包括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和污水排放监测点。 3.6 污水处理设施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停车区等场所的用来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 3.7 重要水体 important water 高速公路跨越或伴行的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湖库、景区、自然保护区水源等水体。 3.8 地表径流 surface runoff 自然降雨通过高速公路流经形成

7、的水流,尚未进行其他方式处理的汇聚水。 3.9 生态环境敏感区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因高速公路运营而产生扰动的有植被区域、临时占地、公路绿化和植被恢复区域。 3.10 专家打分法 expert scoring method 由该行业的专家选择影响环境监测点确定的各种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分值,通过综合各因子的分值总和,筛选监测点的原则。 4 一般要求 4.1 文件要求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应以公路工程技术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审批文件等相关技术材料要求为依据。 DB36/ T1122.22019 3 4.2

8、 原则要求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应秉承全面概括、布设合理、重点覆盖、方法可靠、代表性强、经济可行和质量保障的原则开展。 4.3 点位要求 监测点的设置应按照布设原则,综合各影响因素,选择的点位和数量应客观,且具有代表性、经济可行,能概括反映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影响的问题。 4.4 监测要求 应根据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格式参照附录A),定期按点位开展监测。 4.5 评价要求 环境监测结束后,应依据监测方案编制监测报告,客观、科学地评价高速公路运营对路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情况,针对超标的点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5 监测内容 5.1 水质监测 5.1.1 监测点

9、设置 5.1.1.1 应选择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停车区等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作为水质监测对象。 5.1.1.2 应选择路线跨越的饮用水源和自然保护区等区域重要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并按照水质采样技术规范要求设置监测断面。 5.1.1.3 应根据路线车流情况择车流量较大的 3 个5 个点位进行地表径流水监测。 5.1.2 监测项目 5.1.2.1 污水处理设施监测项目: pH 值、 悬浮物 (SS) 、 化学需氧量 (CODCr) 、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石油类、动植物油、总磷、氨氮和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测)和磷酸盐(选测)。 5.1.2.2 重要水体监测项目:pH 值、

10、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石油类、总氮、总磷和氨氮。 5.1.2.3 地表径流监测项目:pH 值、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DO)、总氮、总磷、氨氮和重金属铅、锌、氯离子(选测)、铜(选测)、镉(选测)、锰(选测)。 5.1.3 监测频次 水环境监测频次见表1,重要水体监测频次应包含一个连续周期内的丰、平、枯水期。 DB36/ T1122.12019 4 表1 水环境监测频次 水环境监测项目 水质采样监测频率 污水处理设施 1次/半年,一次2d,分进水和出水口采集水样分析 重要水体 1次/半年,一次2d,分上下游采集水样分析 地表径流

11、 1次/半年,一次2d,下雨时采集水样分析 5.1.4 监测方法 各指标监测方法应符合GB 8978、HJ/T 91、HJ 493的有关规定。 5.2 大气监测 5.2.1 监测点设置 5.2.1.1 应在长、特长隧道进出口 50m 以内区域设置大气监测点。 5.2.1.2 应根据路线车流情况,选择车流统计较多的 3 个5 个点位进行环境空气监测。 5.2.1.3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入口或出口处应设置大气监测点。 5.2.2 监测项目 可吸入颗粒物(PM10)、CO、NOX。以下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监测:总悬浮颗粒物(TSP),细颗粒物(PM2.5)、SO2。 5.2.3 监测频次 环境空气监

12、测频次应每半年1次,每次监测2d。 5.2.3 监测方法 采样同时应记录常规气象参数,监测方法按照GB 16297、HJ/T 194进行。 5.3 声环境监测 5.3.1 监测点设置 5.3.1.1 应选择距离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内环境敏感点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点作为噪声监测点。若周边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应适当扩大范围选择监测点。 5.3.1.2 学校、医院、机关、科研单位、疗养院等敏感场所应作为必测点。其他噪声监测点的选择应采用“专家打分法”筛选不低于 60 分的敏感点(具体参照附录 B),若超过 60 分的噪声敏感点分数接近并处于同一行政区划,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测其中

13、一个。若专家打分法的噪声敏感点均低于 60 分,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敏感点。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采取降噪措施的敏感点应进行监测, 监测比率不少于 50%。 5.3.1.3 宜根据环保投诉情况调整监测点数量。 5.3.2 监测项目 DB36/ T1122.22019 5 等效连续A声级,即LAeq。 5.3.3 监测频次 声环境监测频次见表2。 表2 声环境监测频次 噪声监测项目 噪声监测频次 声环境监测点监测 1次/半年,每次分昼间和夜间监测,测定20min,同时记录车流情况 交通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 1次/半年,连续24h监测 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监测 1次/半年,每次分昼间和夜间监测,测定

14、20min 5.3.4 分析方法 声环境监测按照GB 12523的方法进行。 5.4 生态环境监测 5.4.1 监测点设置 5.4.1.1 应选择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 300m 范围内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边坡、护坡、隧道口等生态恢复区域以及中央隔离带、服务区、停车区和收费站等景观绿化区域为生态环境监测对象。 5.4.1.2 可根据取弃土场坡度和适时绿化率两个指标方法设置监测点。 5.4.1.3 根据高速公路路线长短,设置土壤重金属监测点。50km 以下设置 2 个土壤监测点,50km 以上每增加 20km 增加一个土壤监测点,监测点设置在高速公路两侧 200m 范围内(包括农田)。 5.4.2

15、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包括以下几点: a) 取弃土场坡度和适时绿化率; b) 土壤重金属铅、锌、铜、锰、镉。 5.4.3 监测频次 生态环境监测频率应每2年1次。 5.4.4 分析方法与监测数据 土壤监测按照 HJ/T 166、GB/T 36197 的有关规定执行。 6 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6.1 监测人员 DB36/ T1122.12019 6 监测采样和测试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6.2 监测设备 应对监测设备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在仪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6.3 样品的采集、保存及运输 样品采集时做好现场原始记录填写, 采样人、 记录人和接样人应确认后签字, 水质样品按照H

16、J 493、HJ/T 91、HJ/T 164的要求,大气样品按照HJ/T 194的要求,土壤样品按照GB/T 36197的要求。 6.4 监测方法 严格遵守监测分析数据真实、 准确的原则, 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最新版本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其次选用行业标准方法。 6.5 监测报告审核 监测报告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7 监测报告 7.1 环境监测季度报告 主要内容应依据半年的监测结果数据, 结合实际运营情况, 分析和评价运营对沿线环境敏感点造成的影响。若遇到超标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运营管理单位,并做好下半年的监测工作安排。 7.2 环境监测年度报告

17、 主要内容是对一年监测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综合评价一年的运营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提出下一年度监测工作建议。 7.3 报告编制 报告编制的具体格式参考附录C。 8 实施与监督 8.1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工作应由具备省级及以上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的单位负责完成。 8.2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定期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交监测报告。 8.3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监督实施。 DB36/ T1122.22019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编制 A.1 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审批文件、 环境保护

18、验收调查报告及验收意见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运营管理单位一起进行现场调查,运用专家打分法对各环境敏感点进行打分,确定环境监测点位。依据江西省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参考国家及地方最新的有关监测法律法规以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环境监测因子、监测频次和监测分析方法。 A.2 监测方案编制内容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 结合运营高速公路调查的情况, 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验收报告中提出的运营期监测计划和要求, 综合专家打分法原则,确定环境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 根据监测点及监测频次等具体内容,结合高速实际交通情

19、况,综合运营单位提出的有关要求,编制监测方案,主要包括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监测项目,具体的布点情况,采用的现场监测、实验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监测结果评价等内容。 A.3 监测方案编制目录 A.3.1 概述 概述主要包括项目的简介、运营管理情况、地理位置及走向、技术标准;监测的技术法规、标准及相关文件等内容。 A.3.1.1工程概况 A.3.1.2环境监测目的 A.3.1.3环境监测依据 A.3.1.4监测工作程序 A.3.2 环境监测进度计划 环境监测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分析环评报告书及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中提出的运营期监测计划, 结合项目实际及运营单位要求,提出更加合适的运营期

20、监测计划。 A.3.2.1环评报告书及环保验收报告中的运营期监测计划 A.3.2.2环境监测进度计划 A.3.3 环境监测方案 DB36/ T1122.12019 8 环境监测方案主要包括现场调查情况、 水环境、 空气环境、 声环境和生态的监测点布设、 样品采集、监测频次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内容。 A.3.3.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A.3.3.2水环境监测 A.3.3.3空气环境监测 A.3.3.4声环境监测 A.3.3.5生态环境监测 A.3.4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对监测单位的要求以及监测实施,如监测人员、仪器、分析方法、样品采集与贮存和实验室分析等内容。 A.3.4.

21、1监测单位要求 A.3.4.2监测实施的方式 A.3.4.3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A.3.5 监测成果提交 监测成果提交主要包括监测单位根据监测结果向委托单位提交报告, 以及对监测报告的编制做出一些要求等内容。 A.3.5.1成果提交与上报 A.3.5.2报告编制要求 DB36/ T1122.22019 9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声环境监测敏感点监测布点筛选方法 B.1 总则 声环境监测点布点原则采用“专家打分法”,具体为对各环境敏感点影响因子进行属性确定,对不同属性确定分值,再根据实际情况打分,以此筛选声环境监测点。打分法的单项最高总分值为100分。 B.2 敏感点的行政区域

22、 敏感点的行政区域属性决定该区域对环境的要求标准。比如处于县城及集镇,需要重点进行监测,对于村庄则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B.3 敏感点与公路路面高差 实际高速公路情况有:敏感点在公路路面之上、与公路路面平行、在公路路面之下三种情况,三种情况下噪声的衰减不同,进而对敏感点的影响也不同。因此需要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界定,并赋予不同的分值,经过实际调查和工作经验,本规范以高差范围列出下表进行界定。敏感点与路面的高差大致分为三种,分别为-55m、5m和-5m,其中敏感点地面高于路面时,高差取正值;敏感点地面低于路面时,高差取负值。 B.4 敏感点的大小 敏感点的大小对于声环境监测点的选择十分重要。 有一些

23、敏感点如居民点为较大自然村或行政村所在村组,则居民点户数较多,居住房屋达到50栋以上,可作为大敏感点认定,10-50栋的可认定为中敏感点,小于10栋的为小敏感点,通过大、中、小很好地区分不同敏感点的大小。 B.5 距中心线的距离 敏感点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是声环境监测点选择的重要参考。 一般可分三种距离考虑, 分别是小于且等于 50m,大于 50m且小于 150m,大于且等于 150m。 B.6 敏感点与路面之间有无屏障 敏感点与路面之间存在声屏障、 树林、 土堆及建筑物等屏障, 会大大降低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B.7 敏感点的朝向 敏感点建筑物相对公路的不同朝向对于声环境监测点的确定也有影

24、响, 可将敏感点建筑物朝向分为面向、侧向和背向三类。 DB36/ T1122.12019 10 B.8 敏感点的兼顾性 从监测工作上来说, 如果能将噪声监测点与大气监测点和水监测点重合监测, 将大大减少监测工作量,前提是该监测点能同时反映噪声、大气和水污染的情况。所以若有敏感点存在兼顾性则可优先选择作为环境监测敏感点。 DB36/ T1122.22019 11 表B.1 高速公路运营期声环境敏感点属性打分表 序 号 敏感点 行政区域 路面高差 敏感点大小 距中心线距离 城区/集镇 乡村 -55m 5m 5m 大 中 小 50m 50150m 150m 分值 10 7 10 8 5 20 15

25、10 20 15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DB36/ T1122.12019 12 表 B.1 高速公路运营期声环境敏感点属性打分表(续表) 序号 敏感点 有无屏障 敏感点朝向 兼顾性 得分 有 无 面向 背向 侧向 是 否 分值 20 10 10 4 7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DB36/ T1122.22019 13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报告编制 C.1 监测报告编制目的 根据项目运营现场的实际监测工作,获取监测数据,反应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措施运行的有效性,对超标及其他影响严重

26、的,应及时指出问题,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降低运营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以季度及年度监测报告的形式,报送给运营管理单位,作为运营管理单位环境管理工作的依据。 C.2 监测报告编制内容 主要包括监测项目工程概况、 监测的目的以及实施计划, 监测工作开展的依据, 监测点位具体情况,附上照片说明;水、气、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四个要素的具体监测结果及分析,对照是否超标,就超标的原因做出分析, 提出防治的具体措施; 结合季度和年度监测情况, 形成监测报告提交给运营管理单位,并提出下一期监测计划。 C.3 监测报告编制目录 C.3.1 概述 主要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技术指标、工程规模和运营管理等内

27、容;监测工作目的,监测点位设置,监测时各个点位具体环境背景情况等。 C.3.1.1 工程概况 C.3.1.2 运营期环境监测 C.3.2 环境监测概况 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参考的具体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参考的技术文件和执行的评价标准等内容。 C.3.2.1 法律律法规及规章 C.3.2.2 技术规范及标准 C.3.2.3 技术文件 C.3.2.4 评价标准 C.3.3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本节主要包括关于监测质量控制的有关人员、采样、仪器和实验分析及记录的具体措施。 C.3.3.1 监测人员技术要求 DB36/ T1122.12019 14 C.3.3.2 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定 C.3.3.3

28、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 C.3.3.4 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C.3.3.5 样品的采集与贮存 C.3.3.6 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C.3.3.7 实验分析质量控制 C.3.4 水环境监测结果及分析 主要包括水质采样现场情况,附照片,具体水样的实验分析方法、设备和结果及具体评价等内容。 C.3.4.1 监测项目 C.3.4.2 监测方法 C.3.4.3 监测时间与频次 C.3.4.4 监测仪器 C.3.4.5 监测点位设置与现场状况 C.3.4.6 检测结果与分析评价 C.3.4.7 评价结论 C.3.5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及分析 主要包括环境空气样品采样现场情况,附照片,具体空气样品的实验分析方法、设

29、备和结果及具体评价等内容。 C.3.5.1 监测项目 C.3.5.2 监测方法 C.3.5.3 监测时间与频次 C.3.5.4 监测仪器 C.3.5.5 监测点位设置与现场状况 C.3.5.6 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 C.3.5.7 评价结论 C.3.6 声环境监测结果及分析 主要包括噪声环境监测情况。现场一般昼间和夜间监测两次,每次20分钟,附照片,记录监测结果及气象参数,参照评价标准,评价超标情况,分析原因。 C.3.6.1 监测项目 DB36/ T1122.22019 15 C.3.6.2 监测方法 C.3.6.3 监测时间与频次 C.3.6.4 监测仪器 C.3.6.5 监测点位设置及现场状况 C.3.6.6 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 C.3.6.7 评价结论 C.3.7 生态环境监测 该章节不是每一期报告的必要内容, 根据实际监测情况编制, 主要通过技术规范提出的四个具体指标来分析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破坏情况。 C.3.8 总体结论及建议 对本次报告涉及监测的水、气、声和生态环境等环境因素,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导致结果超标的原因,提出减缓影响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C.3.8.1 总体结论 C.3.8.2 建议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