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34580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第 189 210 页SSAP,2023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孙 山*摘 要:观点采择能够减少人们的刻板化水平吗?不同研究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矛盾的回答。有的研究发现观点采择能够有效地减少刻板化,并且还可能降低对外群体成员的消极评价。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在特定条件下观点采择可能会提升刻板化水平,恶化群际关系。本文通过三个研究考察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的过程中,自我信息和刻板印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当观点采择的对象与刻板印象一致时,刻板印象易得性提升,进而导致刻板化水平提升;当对象表现出反刻板印象信息时,观点采择导致自我-他人重合的增加,进

2、而降低个体的刻板化水平。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自我和刻板印象都有可能作为信息资源供观点采择者使用。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会使用不同的信息资源,或者更侧重于某一信息资源,使得观点采择有时会降低刻板化水平,但有时又起到增强的作用。关键词:观点采择 性别刻板印象 自我 刻板印象易得性 反刻板印象*本研究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190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CSH047)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31)的资助。孙山,博士,湖北大学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E-mail:shansun hu-。一 引言人们对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

3、研究问题。作为对社会群体成员过分概括化的信念,刻板印象使得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对属于社会群体的个体进行快速判断,免去认知上沉重的负担(Fiske&Neu-berg,1990),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各种社会认知活动,如印象形成、人际交往、群体关系等。可以说和刻板印象有关的心理加工是社会认知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的心理加工过程(Mason&Macrae,2004)。同时,刻板印象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社会后果,如判断失准,社会不公和群际冲突等问题(Kunda,1999)。当个人在社会知觉中依赖刻板印象的信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即高度刻板化(stereotyping)时,会增加以偏概全、忽略感知对象的各种个体化

4、信息,以及对感知对象做出错误判断的风险,甚至对特定群体产生偏见和歧视。那么如何控制和减少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效应呢?近年来,许多研究将关注点放在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上。当人们试图转换为他人的视角时,个人的刻板化程度会显著的下降,对外群体成员的评价也会提高(Galinsky&Moskowitz,2000;Shih et al.,2013;Todd et al.,2012;Vescio etal.,2003;Wang et al.,2014)。但是也有研究认为观点采择是一种无效的策略(Batson et al.,2003),某些情况下 甚 至 有 加 强 刻 板 化 的 风 险(Skorinko&

5、Sinclair,2013)。如何理解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呢?研究者尝试从知觉者的认知风格(Sun et al.,2016)、文化差异(Wang et al.,2018)、知觉对象的特征(Skorinko&Sinclair,2013)和观点采择操纵方式(Huang et al.,2021)等方面来解释不一致的现象。本研究从观点采择的过程入手,通过分析自我信息和刻板印象信息的作用,为理解观点采择和刻板化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一)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观点采择被看作努力采用或想象他人的视角(Davis et al.,2004),通过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认知能力(Galins

6、ky etal.,2008),或是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Galinsky et al.,2005;赵显等,2012)。有一些研究认为观点采择是减少个体刻板化水平的有效策略。在 Gali-091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nsky 和 Moskowitz(2000)的研究中,相较于控制组,对老年人进行观点采择后,年轻被试表现出更低的刻板化水平。同时,Wang 等(2014)的研究发现,无论刻板印象的效价是积极还是消极,观点采择都能降低刻板化水平。这一发现也在中国大学生对肥胖群体进行观点采择的研究中得到了重复验证(Wu&Zhang,2021)。此外

7、,Todd 等(2012)的研究发现,人们进行观点采择后,会更关注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这种选择性的关注,在某种意义上抑制了刻板信息的激活和使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观点采择减少刻板化的效应并不稳定,有些条件下可能会加深刻板印象。Vescio 等(2003)的研究发现在观点采择任务中,当被试接触到凸显的刻板印象信息时,会更倾向于使用刻板印象来评价非裔美国学生。如果当个体自身的认知闭合需要较高(Sun et al.,2016),或者观点采择的对象是一位刻板印象凸显的老年人时(Skorinko&Sinclair,2013),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刻板印象来评价老年人。观点采择之所以会提

8、高刻板化水平,主要是因为突出的刻板印象使得人们使用刻板印象而非自我作为观点采择的基础(Skorinko&Sinclair,2013;Sun et al.,2016)。此外,文 化 差 异 也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视 角。Wang 等(2018)的研究发现观点采择减少刻板化的现象更可能发生在西方文化的社会之中。(二)自我信息在观点采择过程中的作用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个体会依靠自我信息来理解他人行为的含义(Sedikides et al.,2021)。从认知的观点来看,自我信息是我们进行社会知觉的重要信息资源,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认知结构,不同于其他的类别知识(Lieberman et al.,2

9、019)。大量对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认为,自我信息在人们的记忆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他 人 相 关 的 记 忆 有 显 著 性 的 差 别(Sedikides&Alicke,2019)。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自我信息的易得性较高(Higgins,1996),易于获得和加工,增加了其在记忆中的易得性。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我信息得到了大量使用。通过使用自我信息来推断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构建他人的心理表征,观点采择过程能够增强人们对自我和他人重合的知觉(Galinsky&Moskowitz,2000),或者模糊自我与他人的差异(Ames et al.,2008)。对他人进行观点采择会导致对自我的知觉发生改

10、变,认为自己和所进行观点采择的对象更相似(Galin-sky et al.,2008)。同时,完成视觉空间的观点采择任务后,个体感知到的自我和他人的相似性也得到显著提升(Erle&Topolinski,2017)。神经科学191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方面也提供了相关的证据,观点采择会导致在认知过程中自我和他人表征更大的重叠,具体表现在考虑自我和他人时,腹内侧前额叶(vMPFC)的激活程度的差异变小(Ames et al.,2008)。使用自我信息而产生的自我与他人心理表征的重合,是观点采择积极社会效应的重要机制。观点采择不仅会导致人们将自我信息应用于对他人的知觉与评

11、价,也会导致人们更倾向于将自我信息投射到目标所属的社会群体之上(Laurent&Myers,2011)。Goldstein 和 Cialdini(2007)发现观点采择能增加个体与观点采择对象合为一体的感觉,进而增加助人行为。也有研究认为,在观点采择的条件下,自我-他人重合能更好地促进助人行为(钟毅平等,2015)。此外,Galinsky 和 Moskowitz(2000)发现在观点采择影响对他人态度评价的过程中,自我-他人重合起到中介作用。观点采择的被试相较于控制组,会更少对他人进行刻板的评价,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观点采择导致自我-他人重合的程度增加。在观点采择减少肥胖刻板印象的过程中,自

12、我-他人重合也起到中介作用(Wu&Zhang,2021)。(三)刻板印象信息在观点采择中的作用社会认知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刻板印象是用于加工信息的有组织的图式(regular schemata)或者认知图式(Fiske&Linville,1980)。人们会依据此图式对刻板群体的成员进行知觉和判断(Leyens,Yzerbyt,&Schadron,1994)。作为一种包含知觉者对目标群体的知识、信念和预期的认知图式,在人际知觉过程中,一旦刻板印象信息出现,知觉者就会对其产生自动化加工,即刻板印象的激活(Fiske&Neuberg,1990)。因此,当人们在对相关的社会目标进行信息加工时,刻板

13、印象整合的信息就变得非常易于检索和使用。人们在回忆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时,相对于与刻板印象无关的信息,会有更好的效果(Fyock&Stangor,1994)。刻板印象为观点采择过程提供了高度唤醒和针对性的信息,便于个人构建观点采择对象的表征。当目标的刻板印象处于高度易得性的条件下,个体更可能使用刻板印象和类别化信息来推理他人(Epley&Waytz,2010)。Sun 等(2016)发现对于高认知闭合需要的年轻人,观点采择会显著提高他们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易得性。此外,Batson 等(1997)发现观点采择没有导致更强的自我-他人重合,同时自我-他人重合也没有在共情和助人行为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14、同时,一些社会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发现,采择他人的观点会增强顶叶皮层(parietal cortex)的激活程度(Ruby&De-cety,2004),这一皮层被认为是与自我代理(self-agency)有关的,即自291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我与周围环境相隔离的感觉。增加这一脑区的激活表明,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对自我的知觉和对他人的知觉是更加分离的而不是导致自我和他人重合交叠在一起。(四)观点采择过程中的双重路径人们无法获得他人心理活动过程的直接信息,无法直接感知他人内心的想法。在对人知觉的过程中,个体会同时使用自我投射和理论驱动策略来知觉他人的心理活动(Epley&Waytz,201

15、0)。自我投射是将自我作为信息资源来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同时,理论驱动策略使得人们在知觉他人的心理状态时会使用已获得的与目标对象的个体化信息和类别化知识。当人们在建构他人的心理表征时,这些心理表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直接的交往经验,知觉者会使用自我的图式、刻板印象和过去的经验创造目标对象的形象,不仅仅局限于目标对象事实上在交往中的所言所行(Myers&Hodges,2009)。在对他人的行为特质进行推断时,这两种策略存在替代性的关系(Ames,2004)。当个人对观点采择对象持有较强的刻板印象,在社会判断过程中自我知识的使用就会受到抑制(Sedikides et al.,2021)。从信息可得性

16、的视角来看,自我知识和刻板印象都是非常好的材料,用以建构社会知觉中对他人的表征。自我表征和刻板印象表征都很容易获取,并能轻松的使用,以节省知觉者的认知努力(Gilbert&Hixon,1991)。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推断他人的心理过程。当推断与自身相似的个体时,人们会更多使用自我投射;当推断与自身不同的个体时,人们会使用类别化的信息(Vorauer et al.,2000)。观点采择可以被看作主体与客体交换和融合的过程,其中主体是观点采择者,客体是观点采择对象。因此主体无论是扮演客体,还是站在客体的角度思考问题,都无法避免会受到两个信息来源的影响。一个是主体的自我知识,另一个是

17、主体储存的关于客体的类别化知识。因此,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自我和刻板印象都有可能作为信息资源供观点采择者使用。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会使用不同的信息资源,或者更侧重于某一信息资源,这使得观点采择有时会降低刻板化水平,但有时又起到增强的作用,如图 1 所示。当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印象被高度唤醒(Skorinko&Sinclair,2013),或者个体在信息加工中具有优先使用刻板印象信息的倾向(Sun et al.,2016)时,观点采择过程就更可能侧重于刻板印象信息的使用。同时,当个体感知到与他人的显著差异,那么观点采择会导致自我与他人的对比391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

18、Tarrant et al.,2012),进而提升刻板印象的可得性。刻板印象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差异性的关注(Le Pelley et al.,2010)。刻板印象包含一些目标群体和其他群体有明确差异性的特质(Sherman et al.,2009),会增大群体间知觉到的差异,最小化群体内知觉到的差异(Sherman et al.,2013)。例如,当女性对与性别刻板印象高度一致的男性进行观点采择时,一方面会激活性别刻板印象,同时还会感知到显著的差异。当观点采择对象的信息比较模糊,或者与自我的相似性较高,观点采择会导致个体进行自我投射,使用自我信息去同化他人的表征。例如,当女性对性别反刻板印象的男

19、性进行观点采择时,由于观点采择对象在性别角色行为方面的表现与男性刻板印象不相符,违背了刻板预期,增加了两性间的相似性,女性更可能进行个体化加工,知觉者的自我信息更容易在其中发挥作用。图 1 自我-刻板印象双重路径模型因此本研究假设,对于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会提升被试自身的刻板化水平,这一效应以减少自我-他人重合及增加刻板印象易得性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对反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后,会提升被试自身的刻板化水平,这一效应通过增加自我-他人重合及减少刻板印象易得性来实现。二 研究 1: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过程中刻板印象一致性的调节作用(一)研究目的与假设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的过程中,观点采择目标与刻板印象

20、的一致性起调节作用。对刻板目标进行观点采择,会提升被试的刻板化水平,而当491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观点采择的目标与其所属群体的刻板印象不一致,表现为反刻板印象的个体时,被试对该群体的刻板化水平则会下降。(二)研究方法1.被试74 名女性大学生(Mage=19.98,SDage=1.57)作为被试参与实验,以换取课程要求的学分。2.研究设计实验采用2(观点采择组,控制组)2(刻板的采择对象,反刻板的采择对象)2(积极刻板特质词,消极刻板特质词)混合设计,其中刻板特质词的效价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刻板化水平。被试到达实验室后,被告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对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被

21、试需要完成几项不相关的语言任务。被试首先完成观点采择任务。在观点采择任务中,参考以往的研究(Galinsky&Moskowitz,2000;Sun et al.,2016),给被试呈现一张年轻男性的图片,随机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看到的男性照片与男性刻板印象一致,另一组被试看到的男性照片为反刻板个体。被试看到男性照片的同时,对照片中男性的刻板化程度进行判断,然后要求被试用 5 分钟的时间写一篇短文,短文的内容是这位男性“一天的生活”。被试被随机分配到观点采择组和控制组。观点采择组的被试的指导语为“请采用图片中男性的视角,想象一下你就是这位男性,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通过他们的身体来

22、感受周围的环境”。呈现给控制组被试的指导语为“请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客观地描写这个男性一天的生活”。书写任务之后,对观点采择任务进行操作性检验,随后被试完成10 分钟的填充任务,最后测量被试对男性的刻板化水平以及人口学信息。3.研究材料本研究通过对男性刻板特质进行评定类测量,以得到被试的刻板化水平。我们给被试呈现50 个特质词,要求被试评价这些特质词在多大程度上能用来形容男性,题目使用 Likert 6 点评分,1 分表示“非常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在 50 个特质词中,有 16 个特质词是男性刻板特质,其中包含 8 个积极特质(如强壮、阳刚)和 8 个消极特质(如鲁莽、暴躁),这些男

23、性刻板特质词来自以往的相关研究(张晓斌、佐斌,2012)。将男性刻板特质评分的平均分作为刻板化的指标,得分越高表明刻板化的程度越高。使用一个单独的题目测量被试观点采择的程度,以此作为观点采择的591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操作性检验(Dovidio et al.,2004;Tarrant et al.,2012)。被试对“在书写任务的过程中,你在多大程度上采用了男性的视角”进行评价,题目使用Likert 6 点评分,1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 分表示“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明被试在实验任务中主观知觉到的观点采择程度越强。被试在进行观点采择任务之前,对提供的照片中的男

24、性的刻板程度进行评价。题目为“你觉得照片中的男性符合你心中男性的形象吗?”,使用Likert 11 点评分,1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11 分表示“完全符合”。在该题上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知觉到的观点采择对象与男性刻板印象的一致性越高。(三)研究结果1.观点采择任务的操作性检验以被试主观报告的观点采择程度为因变量,以观点采择实验操作(观点采择组,控制组)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用以考察实验的操作是否有效,即真正导致了被试观点采择程度的改变。分析结果显示,观点采择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72)=59.98,p 0.01,2p=0.45;观点采择组被试(M=4.37,SD=1.22)的评分显著高于控

25、制组(M=2.25,SD=1.13),说明观点采择的实验操作有效。以被试主观报告的观点采择对象刻板一致程度为因变量,以刻板一致性实验操作(刻板个体,反刻板个体)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用以考察实验的操作是否有效,即真正导致被试觉得观点采择对象刻板一致程度是有差异的。结果发现在刻板组的被试感受到的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一致性(M=7.78,SD=2.52)显著高于反刻板组的被试(M=3.95,SD=1.68),F(1,72)=59.42,p 0.001,2p=0.45。结果表明对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程度的实验操纵是有效的。2.采择对象刻板一致性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水平中的调节作用我们将刻板特质词得分作为

26、因变量,以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控制组)、刻板印象一致性(刻板对象,反刻板对象)和刻板特质效价(积极刻板特质,消极刻板特质)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点采择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F(1,70)=1.54,p=0.22,2p=0.02;采择对象与刻板印象的相符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1,70)=28.39,p 0.001,2p=0.29;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70)=25.03,p 0.001,2p=0.26。刻板特质效价的主效应和其他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对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后,相较于691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控制组,被试对男性的刻板化程

27、度得到提升,F(1,70)=4.04,p=0.05。当对反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之后,观点采择组的被试相较于控制组,对男性表现出更低的刻板化水平,F(1,70)=17.58,p 0.01。结果说明,观点采择对象自身的刻板印象一致性调节了观点采择对刻板化水平的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三 研究 2:观点采择对刻板印象易得性和自我-他人重合的影响(一)研究目的与假设对与所属群体刻板印象一致的目标进行观点采择后,相较于控制组,被试的刻板印象易得性会增加,自我-他人重合会下降。对与所属群体刻板印象不一致的目标进行观点采择后,被试的刻板印象易得性显著低于控制组,但是自我-他人重合得到显著性提升。刻板印象易得性

28、与自我-他人重合呈负相关。(二)研究方法1.被试85 名女性大学生(Mage=21.62,SDage=2.54)作为被试参与实验,以换取课程要求的学分。2.研究设计实验采用2(观点采择组,控制组)2(刻板的采择对象,反刻板的采择对象)组间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刻板印象易得性与自我-他人重合。被试到达实验室后,告知被试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对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被试需要完成几项不相关的语言任务。被试首先完成与研究 1 相同观点采择任务。完成之后,对观点采择任务进行操作性检验,随后被试完成10 分钟的填充任务。然后,要求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以测量被试的刻板印象易得性水平,以及完成对自我-他人重

29、合的测量。3.研究材料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对被试的刻板印象易得性进行测量(Galinsky&Moskowitz,2000;Skorinko&Sinclair,2013)。被试坐在电脑前完成词汇判断任务,呈现实验刺激的显示器为 17 英寸的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 1280 1024,被试与显示器间的距离约为 50 厘米。在具体任务中,要求被试首先791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注视屏幕中出现的“+”,当“+”消失之后,尽量快速、准确地判断屏幕中心出现的两个汉字是不是一个词语。如果判断是词语按键盘上的 F键,如果不是词语则按 J 键。在每个 trial 中注视点呈现时间为 500

30、 毫秒,实验刺激呈现的时间为 180 毫秒。在 10 个 trial 的练习之后进入正式实验,在实验的 block 中包含 24 个非词(非词由两个没有语义联系的汉字组成,例如“去冯”),12 个刻板词(例如,鲁莽。刻板词来自研究 1 中的男性刻板特质词。)和 12 个无关词,词汇呈现的顺序随机,一共呈现 96 个trail。电脑记录每次反应的反应时和反应的正确性。在词汇判断任务中,主要关注的是对真词(刻板词和非刻板词)进行判断的反应时。在词汇判断的过程中,反应时的长短表明了这一词语所代表的概念的易得性水平,反应时越短则说明易得性水平越高。采用 Aron 等(1992)编制的 自我和他人包含性

31、问卷,来测量被试自我-他人重合的程度,要求被试在 7 幅图片中选出最适合用来表示他自己和观点采择对象的关系的图片,选项的序号代表该题得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与他人的重合程度越高。同时,被试报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我们 这个词来形容你和图片中男性的关系”(Cialdini et al.,1997),使用 Likert 7 点评分,1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7 分表示“非常同意”。使用两个题目的平均分作为被试自我-他人重合程度的指标。使用和研究 1 相同的方法测量被试感知到的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印象一致性,以及观点采择任务的操作性。(三)研究结果1.观点采择任务的操作性检验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观点采择

32、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83)=30.91,p 0.01,2p=0.27,观点采择组被试(M=4.58,SD=1.28)的评分显著高于控制组(M=2.85,SD=1.57),说明相对于控制组,观点采择组的被试在更大程度上进行了观点采择。本研究以被试主观报告的观点采择对象刻板一致程度为因变量,以刻板一致性实验操作(刻板个体,反刻板个体)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刻板组的被试感受到的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一致性,M=8.14,SD=20.12,显著高于反刻板组的被试,M=3.90,SD=2.33,F(1,83)=76.87,p 0.001,2p=0.48。结果表明对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程度的实

33、验操纵是有效的。891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2.采择对象刻板一致性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易得性中的调节作用对词汇判断任务的结果进行处理,删除错误的 trial,对正确 trial 的反应时进行对数转换,同时删除高于或低于平均数 2.5 个标准差的数据。使用 D 分数的算法计算刻板印象易得性的指标(Sun et al.,2016)。如所得数值为正,数值越大表明刻板印象的易得性越高。本研究将刻板印象易得性作为因变量,以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控制组)和刻板印象一致性(刻板对象,反刻板对象)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点采择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F(1,81)=1.20,p=0.28,

34、2p=0.01;采择对象刻板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F(1,81)=9.96,p 0.01,2p=0.11;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81)=18.81,p 0.001,2p=0.19。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被试对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的被试(M=0.36,SD=0.45)相较于控制组(M=-0.07,SD=0.27)对男性刻板印象的易得性更高,F(1,81)=13.14,p 0.001,2p=0.11。当被试对反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的被试(M=-0.23,SD=0.41)相较于控制组(M=0.03,SD=0.28)对男性刻板印象表现出更低的易得性,F(1,81)=5

35、.28,p=0.02,2p=0.04。结果说明,观点采择对象与群体刻板印象的一致性在观点采择影响性别刻板易得性的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验证了研究假设。3.采择对象刻板一致性在观点采择影响自我-他人重合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将自我-他人重合程度作为因变量,以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控制组)和采择对象刻板一致性(刻板个体,反刻板个体)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观点采择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F(1,81)=0.63,p=0.43,2p=0.01;采择对象刻板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F(1,81)=15.11,p 0.001,2p=0.16;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1,81)=20.42,p 0.001

36、,2p=0.20。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当被试对刻板对象进行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的被试(M=2.95,SD=0.99)在与男性的自我-他人重合上,显著低于控制组(M=4.26,SD=1.25),F(1,81)=11.72,p=0.001,2p=0.10。当被试对反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观点采择组的被试(M=5.02,SD=1.24)相较于控制组(M=4.11,SD=0.99)对男性表现出更高的自我-他人重合,F(1,81)=6.67,p=0.01,2p=0.06。结果说明,观点采择对象与刻板印象的一致性调节了观点采择对自我-他人重合的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991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

37、-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4.观点采择过程中刻板印象易得性与自我-他人重合的关系为了考察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刻板印象易得性与自我-他人重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刻板印象易得性和自我-他人重合去中心化,将自我-他人重合与观点采择乘积项作为两者的交互项,建立刻板印象易得性对观点采择、自我-他人重合二者交互项的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刻板印象易得性与自我-他人重合之间呈负相关,=-0.22,t=-2.06,p=0.04,加入观点采择和交互项后,自我-他人重合与观点采择的交互项能显著预测刻板印象易得性,=-0.58,t=-3.39,p=0.001。随后进行简单斜率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控制组被试,自我-他人重合与

38、刻板印象易得性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0.25,t=1.48,p=0.14;只有当被试进行观点采择之后,自我-他人重合才能显著预测刻板印象易得性,随着自我-他人重合性的增加,刻板印象易得性随之减弱,=-0.45,t=-3.77,p 0.001。这一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自我-他人重合与刻板印象易得性呈负相关。四 研究 3: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的双重路径模型(一)研究目的与假设研究1 发现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一致程度,能调节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程度的影响。研究2 发现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一致程度,能同时调节观点采择对刻板印象易得性及自我-他人重合的影响,并且在观点采择的过程中刻板印象易得性

39、与自我-他人重合负相关。结合研究 1 和研究 2 中的发现,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的过程中,自我信息(自我-他人重合)与刻板信息(刻板印象易得性)可能是两条有效的路径。不难得出这样的假设: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的过程中,自我信息和刻板信息同时发挥作用,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两者是替代性的路径。对于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会提升被试自身的刻板化水平,这一效应以减少自我-他人重合,提升刻板印象易得性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对反刻板个体进行观点采择后,会提升被试自身的刻板化水平,这一效应通过增加自我-他人重合,降低刻板印象易得性来实现。(二)研究方法1.被试285 名女性大学生(Mage=19.53,SDage=1

40、.88)作为被试参与实验,002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以换取课程要求的学分。2.研究设计研究采用2(观点采择组,控制组)2(刻板的采择对象,反刻板的采择对象)被试间实验设计,因变量是刻板化程度。告知被试在接来下的实验中,需要进行一些书写和记忆的任务。被试首先完成与研究 1 相同的观点采择任务。完成观点采择任务后,被试填写操作性检查的测量。然后,被试进行10 分钟的填充任务,紧接着测量被试的刻板印象易得性,在指导语中告知其该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记忆力进行测量,同时完成对自我-他人重合的测量。在10 分钟的填充任务之后,最后测量被试对男性的刻板化程度。3.研究材料采用 Monte

41、ith 等(1998)的方法对刻板印象易得性进行测量,在教室中对大学生被试进行集体施测,告知被试完成一个词汇回忆任务,并解释这一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大学生短时记忆容量,“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成熟程度和使用长时记忆的频率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事实上,这一任务是用来测量刻板印象易得性的水平。在教室的投影仪上会显示出一系列词语,要求被试尽量记住呈现的词语。在本实验中,所有呈现的词语分为 9 组,每组包含 10 个词语,词语呈现的顺序固定,每个词语在屏幕上呈现 6 秒。第 1 组中的 10 个词语全部与刻板印象无关,接下来的 8 组词语,均包含 2 个男性刻板特质词,且出现的顺序固定在第 4 个和第

42、 6 个。因此,在所有呈现的词语中包含16 个刻板特质词,这些特质词来自张晓斌等(2012)的研究。每一列词语呈现完毕之后,被试有 45 秒的时间将他们能够回忆起来的词语写下来,然后接着呈现下一个词语。记录下被试对刻板词与非刻板词的回忆率,在分析时将刻板词的回忆率作为刻板印象易得性的指标,同时将非刻板词的回忆率作为协变量,控制被试自身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被试的刻板化水平以及对于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操作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和研究 1 相同。自我-他人重合程度的测量采用和研究 2 相同的方法。(三)研究结果1.观点采择任务的操作性检验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被试表现出的主观观点采择程度,M=3.99

43、,SD=1.08,显著高于控制组的被试,M=2.35,SD=1.02,F(1,283)=173.98,p 0.001,2p=0.38。刻板组的被试感受到的观点采择对102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象的刻板一致性,M=7.99,SD=1.38,显著高于反刻板组的被试,M=3.55,SD=1.65,F(1,283)=602.44,p 0.05。更重要的是,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对刻板化程度的调节效应显著,=0.279,t=3.493,p 0.05;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对自我-他人重合的效应显著,=-0.463,t=-6.211,p 0.01;自我-他人重合对刻

44、板化的效应显著,=-0.237,t=-3.785,p 0.01;自我-他人重合与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对刻板化的效应不显著,=0.028,t=0.481,p=0.631。从统计结果中可知,回归方程中 a3和 b1这两个系数显著,表明调节项 UX 通过中介变量 W,进而影响 Y。在方程3 中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X)对刻板化水平的效应显著,c3=0.175,t=2.071,p=0.039,说明调节效应起到中介作用。表 1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结果(N=285)方程 1(校标:刻板化水平)方程 2(校标:自我-他人重合)方程 3(校标:刻板化水平)ttt观点采择(X)c1=0.0581.03

45、6a1=-0.093-1.762c1=0.0460.115刻板一致性(U)c2=0.0740.922a2=-0.015-0.194c2=0.0660.856U Xc3=0.2793.493*a3=-0.463-6.211*c3=0.1752.071*自我-他人重合(W)b1=-0.237-3.785*U Wb2=0.0280.481202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续表方程 1(校标:刻板化水平)方程 2(校标:自我-他人重合)方程 3(校标:刻板化水平)tttR20.1140.2290.159F12.058*27.775*10.535*注:*p 0.05,*p 0.01,*p 0.00

46、1,下同。在方程 1 中,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X)对刻板化(Y)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为了揭示调节效应的实质,使用简单斜率检验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被试对于刻板印象一致的目标进行观点采择时,观点 采 择 显 著 正 向 预 测 了 刻 板 化 水 平,=0.255,t=3.204,p=0.002;当被试对反刻板目标进行观点采择时,观点采择负向影响了刻板化水平,两者达到边缘显著,=-0.139,t=-1.741,p=0.083。结果表明,刻板一致性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水平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方程 2 中,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X)对自我-他人重合(W)的效应达到显

47、著水平,为了揭示交互效应的实质,使用简单斜率检验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当被试对于刻板印象一致的目标进行观点采择时,观点采择显著负向预测了自我-他人重合,=-0.419,t=-5.641,p 0.05;刻板一致性(U)对刻板易得性的效应显著,302观点采择对刻板化的影响:自我-刻板印象的双重路径 a2=0.461,t=9.735,p 0.01;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X)对刻板易得性的效应显著,a3=0.433,t=9.201,p 0.01;刻板易得性(W)对刻板化水平的效应显著,b1=0.227,t=2.225,p 0.01;刻板易得性与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W)对刻板化水平的效应不显著,

48、b2=0.068,t=1.092,p=0.276。从统计结果可知,回归方程中 a3和 b1这两个系数显著,表明调节项 UX 通过中介变量 W,进而影响 Y。在方程6 中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X)对刻板易得性的效应显著,c3=0.186,t=2.036,p 0.05,说明调节效应起到中介作用。表 2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结果(N=285)方程 4(校标:刻板化水平)方程 5(校标:刻板易得性)方程 6(校标:刻板化水平)ttt观点采择(X)c1=0.0140.174a1=0.0681.796c1=-0.013-0.189刻板一致性(U)c2=0.0841.490a2=0.4619.73

49、5*c2=-0.021-0.224U Xc3=0.3193.988*a3=0.4339.201*c3=0.1862.036*刻板易得性(W)b1=0.2272.225*U Wb2=0.0681.092非刻板词回忆率0.0611.588-0.075-1.156R20.1130.6930.139F11.891*158.380*7.506*方程 5 中,观点采择和刻板一致性的交互项(UX)对刻板印象易得性(W)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为了揭示交互效应的实质,使用简单斜率检验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当被试对于刻板印象一致的目标进行观点采择时,观点采择显著正向预测了刻板易得性,=0.344,t=7.309,p 0

50、.001;当被试对反刻板目标进行观点采择时,观点采择负向影响了刻板易得性,=-0.267,t=-5.665,p 0.01。说明观点采择对象的刻板一致性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易得性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刻板易得性在观点采择影响刻板化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受到刻板一致性的调节。具体而言,当被试对刻板对象进行观点采择后,观点采择减少了刻板易得性,进而表现出更高的刻板化水平;当被试对反刻板对象进行观点采择后,观点采择增强了刻板易得性,进而表现出更低的刻板化水平。402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 24 辑五 讨论对他人进行观点采择之后,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去评价所采择的目标?是用更刻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