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今文坛追星现象比较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2473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文坛追星现象比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今文坛追星现象比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今文坛追星现象比较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3文化论苑从古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文人雅士有很多,我们通过课本和其著作了解他们的生平往事、为人处世等,他们与谁相交相识,生平最为敬佩仰慕何人,我们皆能窥探一二,如果从今天的角度去看,一些文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被定义为“追星”。这种现象并不是仅存在于某一特定行业,每行每业都有这样的现象,人们对于优秀之人的崇拜和向往往往都是相似的,在偶像的身上寄托了对人生的理想愿景和美好品质的追求,不过是每个人表现方式和崇拜程度有所不同,文坛中的追星更为经典,很多被后世传为佳话,如谢灵运追曹植,追成了山水诗鼻祖;李白追谢灵运,追成了诗仙;杜甫追李白,追成了诗圣;张籍追杜甫,追成了乐府诗高手。笔者希望通过对于唐代

2、文坛追星的探讨得出对于现世的思考和启示。一、唐代文坛“追星”之盛况在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的唐代文坛,文人的文学素养、创作个性、道德品质和艺术才能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尤其是盛唐,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催生了众多的优秀作家和文学作品,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唐代文坛也有不少“追星”的奇闻逸事值得了解,本文选择了唐朝几位极具代表性的诗人进行探讨研究。(一)李白的众多“迷弟”唐朝杰出诗人众多,被称之为“诗仙”的李白性格豪放不羁,具有天下大义,他的诗篇多数放映了繁荣的盛唐之境,也揭露和批评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李白蔑视权势,不愿被封建传统所束缚,内心向往并追求自由,喜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具有非凡的艺术天才

3、和磅礴的艺术力量。1.桃花潭边别汪伦如果李白的粉丝协会有二把交椅,那汪伦可就排得上号了。李白的诗在唐朝“一炮而红”,汪伦也是其忠粉,所以在听说偶像来到了家乡附近后,便写了一封信,以李白喜爱的美酒、美景而期待李白的到来,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天时地利只差小鱼上钩,果不其然,李白兴致冲冲地飘过来了。结果当然是大失所望,“十里桃花”只是桃花潭的名字,而“万家酒店”是酒家老板姓万。好在汪伦及时解释自己仰慕李白已久,希望同他相见。李白听完缘由后也不恼,欣然接受了。在分别之际,李白写了一首赠汪伦,这首诗被后人熟知,汪伦与李白真挚的友情也被广泛传颂。汪伦作为一

4、名“基层”粉丝,不写诗,却因为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被文人熟知。据记载,李白的诗还被汪伦流传至后代子孙,这不是和现在的追星族所说的把偶像的亲笔签名裱起来传给子辈如出一辙吗?或许追星族之间也有相同的默契。2.魏万的八千里追星路说到魏万,或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古今文坛追星现象比较研究郝丽云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摘要:现今的追星多指的是对艺人明星的追捧,对于明星的喜爱是源于他们的作品,音乐专辑、电影电视剧抑或话剧作品,从他们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其优秀的品格或者吸引人的特质;在文坛中也有相同的现象,文坛追星,是源于其文学作品,或是诗词或是小说散文抑或是戏曲剧本。在这里重点探讨的是唐

5、代文坛的追星现象,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都是文坛中的明珠,他们的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现状,一些人的思想理念,甚至可以观瞻到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他们的作品中有自己独到清醒的理解和顿悟,甚至也是一种更好的舆论向导,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所思所想,还引导读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也是文坛追星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关键词:文坛;追星;文学作品;启示作者简介:郝丽云(1999),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艺术。194文化论苑他追随李白的狂热程度可没人比得上。魏万少年英姿,傲气正盛,却在看到李白诗的时候钦佩非常。正所谓是少年,魏万为了与偶像见面,一路辗转,从梁

6、园、东鲁,再到江东、吴越,而后又折回扬州,在第二年才终于和偶像相见。李白被魏万的千里追随所感动,便有了“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弟兄”长相思的忘年交。李白对这位年轻的小迷弟也非常喜爱,还专门为魏万写了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并序。更为重要的是,李白将平生诗词的整合权利交给魏万,希望其帮自己整理诗词合集。这是莫大的荣幸,魏万自然不会拒绝。后代人有幸拜读的李白的诗,大多都是魏万编辑整理的李翰林集所留。魏万在唐肃宗上元初年考上进士,因为其对李白的崇敬,改名为魏颢(白而亮的样子)。魏颢在历史上留下了两首诗,分别是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和 榴花洞,都是为李白所作,可见李白对他影响何其深远。李白的追随者中有许多

7、是来自同行的文人雅士,也有玉真公主这样喜好诗文的皇室,也有汪伦这样的“基层”,还有数不尽的学生与寂寂无名的志士,这些人或许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可是至少在诗坛里,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轮明月下,沉浸在或炽热、或浪漫、或洒脱、或自由的诗句里。(二)杜甫与他的偶像 李白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涉及社会动乱、政坛腐败、民不聊生等问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杜甫中年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笔下尽显民间疾苦。是现实主义

8、诗歌的代表作。谈及李白和杜甫,二人年纪相差十一岁,从年龄上来看,似乎会觉得二人有些悬殊,但是通过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到杜甫对李白的崇敬和仰慕、李白对后辈的照拂,使得两人成了忘年交,韩愈评价李白杜甫二人“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醉留东野初次认识杜甫的李白,彼时他的名气比初出茅庐的杜甫大,这是客观事实,不过这并未妨碍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大唐诗坛一颗新星即将冉冉升起能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 望岳何能等闲视之?诗力上的旗鼓相当,这也是他们能成为挚友的基础。杜甫和李白的初次相识在公元 744 年,李白因为朝中群小排挤,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路过洛阳时,遇到了正要去长安博取功

9、名的杜甫。两人相见恨晚,相约下次梁宋再聚,同游名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相约两次,相遇三次,这也使得二人友谊越发深厚。之后,李白与杜甫在鲁郡东石门告别,李白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送别杜甫,杜甫回到洛阳后给李白写了冬日有怀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是李白又寄给杜甫的一诗。从此二人就再也没有见面。安史之乱时,参加了永王幕府的李白被牵连进来,被唐肃宗判了“从逆”罪而被流放夜郎。此时的李白可说是处于人生的最低谷,避之不及的人不在少数。只有杜甫“吾意独怜才”对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梦李白二首其一)那种甚至在梦中都对李白流放途中凶险的担心,非知己而何?至于“

10、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其二)那种千年喟叹,不是有真挚的友情谁又能做到。从杜甫这一路追星的脚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追星的目的不在于天天沉迷于偶像的光环之中,而是要把偶像当做自己的标杆,从而努力地丰盈自己,让自己成为和偶像一样的人。杜甫和李白是文学界中最为耀眼、璀璨的钻石,他们的相遇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青天里太阳与月亮走碰了头”。用朱熹的话说:“天不生李杜,诗坛万古如长夜。”(三)白居易的狂热粉丝“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作为唐朝炙手可热的大诗人,白居易可谓许多人的精神偶像,也以其个人魅力引领一派文坛新思想

11、。在老幼妇孺皆传唱白居易其人其诗的时候,有几位大家尤其仰慕敬重于他,并以白居易为前进发展的方向,在浊浊俗世有所作为。这些人里有相交甚好如元稹,创词坛新时代如苏轼。正是白居易的一身正气、诗魂风骨、政治魄力等如此美好的品质与超强能力感染了这些人,共同凝炼锻造出了诗词恢宏博大的气韵,促成了蓬勃朝气的诗词盛歌,为中华文坛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痴迷于白居易的粉丝们优秀的偶像往往能带领粉丝前赴后继,以自己为精神标杆促进粉丝个人的发展。这里笔者将就元稹、苏轼这两位白居易的粉丝来展开叙述。正是因为白居195文化论苑易的偶像引领,使这些人逐步走向写实的诗风道路。首先是元稹,元稹同白居易相交甚好,二人素有“元

12、白”美称。作为白居易的头号粉丝,元稹与白居易可谓情分匪浅。元稹与白居易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又因为彼此的才情相互仰慕学习。元稹与白居易诗风皆以平实质朴为美,对现实中的情爱进行歌颂赞美的同时又能对朝廷积极建言安抚百姓。“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元白诗风诗体大致相同,不得不提其中有多少相互切磋的结果。苏轼又叫苏东坡,而苏东坡这个名称又与白居易有关。白居易曾因写诗遭诬陷,被降职为江州司马,又迁为忠州刺史。忠州城东有一山坡,白居易于公事之余,常到坡上植树种花。还在这里写下不少诗篇,如 东坡种花二首:“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还有别种东坡花树两绝:

13、“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因为白居易对忠州城东这一山坡的感情人们便以东坡居士称他。2.白居易身上令人神往之处公元前805年,白居易诞生,二十八岁就考中进士,既是“一日看尽长安花”扬鞭肆意,又是“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自豪。虽几经被贬,但白居易的宦海沉浮却比旁人好些,最次不过江州,逝世后仍有名位。皇上都为他写诗哀悼“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吊白居易)白居易才情兼备,在与刘禹锡互为知己时有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几个回合的诗词博弈,两人不分胜负,得来了友谊常青。最后以刘禹锡的死结束了这段通过诗文切磋文章比试结下的友情。彼时白居易也已经雪满双鬓,得知故友死讯,他眼含

14、热泪做悼亡诗怀念自己的老友。他曾言道:“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呈现出大诗人这一身份外特有的温情。作为唐代文坛被追星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其人阔达舒旷,不尚空谈,以其文采斐然为众多群体所痴迷狂热,有元稹、苏轼、皮日休、葛青等可数之流,也有老幼妇孺等数不胜数之流,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偶像”。而这等追星的蓬松气焰造就了唐朝人人尚诗、以诗为美、文化蓬勃的时代面貌。二、唐代文坛“追星”带来的意义与影响文坛“追星”之现象,不仅体现在所追的个体,还体现在粉丝群体。每一个作家的每

15、一部作品都是倾尽心血所著,凝结在作品中的智慧和给读者带来极佳的阅读体验的好与坏,都可以作为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特别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文学作品能够影响的人群和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唐朝,有人的地方就有诗,有诗的地方就有高下。诗文应和文章比试是大唐气象,而追逐有才之人去写诗更是一种盛相。李白逐谢公之路于 梦吟天姥吟留别中时常追念,杜甫仰李白之风添意于诗词。唐朝人凭借着偶像精神与传递意识促成了一个独属大唐的诗词盛世,他们的诗不是君主统筹,不是权臣做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田园风景、时政兴衰的自然褒贬。由偶像牵头引路,在景观与文化的路上抓铁有印、踏石留痕。正是因为追星现象,使原本一人之诗成一派之

16、诗,一人之风骨成一派之风骨乃至于全国之风骨,有此例如白居易与元稹。粉丝与偶像,是前者仰慕后者,为之努力变得更优秀的关系,偶像积极引导的正能量,粉丝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偶像崇拜是很正常的现象,最早能追溯到远古时代,对大自然与神的崇拜,本身也属于“偶像崇拜”的一种,因为想要获得对方那样强大的力量,所以努力奋斗。正是因为追星现象,使历史得以保存延续,由唐至宋,乃至于今时今日仍有人将古时诗人作为自己前进路上的榜样,如白居易之于苏轼。追星现象起源于文化争鸣思想的碰撞,也因此繁荣而富有生机。穿插在其中的追星现象也是一大奇景,粉丝在偶像这里得到心灵和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更有幸运者可以和偶像有过交流会面甚至成为朋友,偶像也从粉丝身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肯定的愉悦,二者良好的关系也是促进唐代文坛繁荣的一大助力。参考文献:1王拾遗.白居易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2苏涵.唐诗美学的文化意蕴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7.3袁行霈.盛唐诗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杨启高.唐代诗学M.长沙:岳麓书社,2011.5陶敏.全唐诗诗人小传补正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6褚斌杰.白居易的人生观J.文学遗产,1995(05):64-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