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作业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矛盾:是指客观现实中,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面的统一关系。它是任何事物所普遍具有的,是现实的、客观的矛盾,不是错误论断的矛盾。辩证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种现实的辩证矛盾在思维中得到正确反映,就形成了思维中的辩证矛盾。3、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4、 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结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的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
2、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5、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6、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它对人们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历史,全面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
3、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物质能否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的问题。8、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核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9、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总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0、
4、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11、垄断: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12、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13、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14、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
5、劳动力。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5、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第二次作业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 命性。2、辨证法的否定和形而上学否定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辩证法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而形而上学否定中排斥肯定。3、 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根本观点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它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原理的唯物史观和
6、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确提出并科学慨括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禁用词语的重要理论贡献。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4、 什么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资本积累的趋势:1、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加剧社会两极分化)2、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
7、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形成深刻的矛盾。4、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5、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容纳的量的范围
8、。事物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俗话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6、什么是货币?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
9、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 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
10、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9、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社会的发展正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我们通常的说法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10、机械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
11、么?机械反映了与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区别是:机械反映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直观的反映;能动反映论认为思维与存在不是消极、直观的反映,而是带有人的意识倾向的能动性、创造性反映。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方式有哪些?主要表现:1、国家收购私人垄断企业使之国有化2、国家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3、国、私合资股份公司中的国有资本部分。12、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表明将把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1
12、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什么?(1)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文化的创造。(2)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是:1、确立实践的目的和实践的方案2、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4、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并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活动。14、承认相对静止的社会意义是什么?相对静止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如果只承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5、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坚持什么标准?(1)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2)一般来讲,历史人物是生活在阶级社
13、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3)评价历史人物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16、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
14、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三次作业答案 错误 错误正确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错误错误错误 第四次作业答案1、结合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答: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
15、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其重要意义是: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第二: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第三: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基本经验和主要教训?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
16、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第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长期、艰巨的过程。切忌犯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切忌简单、机械地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要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不的单一的纯粹的过程,它会受到国际关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外,充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去,自我封闭与保守地搞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3、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7、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首先,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其次,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而个性只能与共性相联结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脱离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第二,两者是相互贯通的。共性与个性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针基础。这不仅是认识和解决矛盾的出发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
18、针基础。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第三,它具有正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4、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对推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
19、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5、怎样正确地区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波动?二者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答: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主要源自内在传导和外部冲击。内在传导主要是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外部冲击是指外贸和国际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波动影响。因此,社会主义经济波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克服。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认识、再实践”思想,对于实际工作有何重要的指导意义?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科学
20、的反映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根本特征。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主要表现是: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群众观是一致的。第二,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
21、众路线是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坚持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是认识无限曲折上升发展的过程。总之,实践-认识-实践和群众-领导-群众在根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 7、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近七十年中国历
22、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都反复证明,无产阶级事业只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前进。任何别的思想理论、别的政党都不能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解放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8、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有什么重要的理论意义?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列主义、禁用词语思想、理论中的一以贯之
23、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列主义、禁用词语思想的理论一脉相承,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发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而且对中国中国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又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次作业答案1、案例 二十四节气与生产实践:1)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什么? 答:这些谚语的形成从人的认识的角度说明了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本来源。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
24、的生产劳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的长期实践与观察,日积月累才逐渐形成了这些谚语。 2)你认为这些谚语符合科学规律吗?为什么? 答:谚语通常是通过感性认识的方式积累形成的,虽然有其实践的客观依据,但毕竟是直观的、表面的、生动的认识,它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才能是真正的科学。因此,这些谚语作为经验的积累,还不能称之为科学规律。 2、案例一个巴掌扇出了阿拉伯之春” 1)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阿拉伯之春”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此,任何政党、政治集团和政治人物的任何决策、管理行为都必须真正体现人民的利
25、益。凡是违背人民利益,必然会被人民所反对和抛弃。阿拉伯之春”在突尼斯因为一个小贩的自杀而引发民众的抗议,事件爆发的真正原因就是当地政府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从而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对。2)通过这个事件,说明当前我们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答:这个事件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拥有几千万党员的政党是一个警示,那就是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真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正开展持续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3、苏联解体已经15年了1)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说明了什么?答:第一
26、,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2)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第二,苏联的建设也存在严重弊端,如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等。长期执行这一政策,会带来极大弊端。2)前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主义制度有必然联系吗?答:一、解体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2)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二战以来的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
27、方向发展 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各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遭受的挫折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原有的社会主义大国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的多,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带来严重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
28、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唯一的苏联模式。 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一)苏联社会的四大矛盾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上的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 理论上的民族团结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 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实践上霸权主义、扩张主义的推行 理论上无产阶级先锋队和实践上的苏共领导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四、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
29、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4、对西方民主制度的透析1)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哪些是必须批判的?答:近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
30、,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任命意志,也必然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两党制和多党制国家的执政党通常主导和独占国家权力,并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其他政党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由于不能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往往对执政党采取对立的态度和做法,为反对而反对,使其执政效果受到
31、很大的牵制和影响。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所谓“跛脚总统”、“跛脚内阁”屡见不鲜。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宪法明确赋予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两党制、多党制和议会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实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选举方式实现政党轮流执政,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有时为了选票也会考虑民众的意愿,但其本质是金钱政治,有钱人的游戏。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人民代表来自各地区、
32、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人民政协则按民族、界别、党派和人民团体,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推举产生委员。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我国的政治制度建构于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使中国特色民主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包容性和广泛性。 2)根据上述材料,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答:从本质上来说西方的民主体制就是政党体制。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2、政党通过竞选成为控制议会的多数党
33、并由此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3、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党制度的优点:a. 国会由不同政治观点的党派组成,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必须获得国会的批准才能履职,也就是说国会拥有对国家机关的负责人任免的权力,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人事安排过程中的权钱交易;b. 由于执政党与在野党在政治利益上的天然对立性,天然的结成了廉政监督机制,由此形成了对于公权力部门(政府)的执政监督,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公权力执行过程中的腐败滋生;c. 由于执政党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因此执政党出台的政策、方针就必须关注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否则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就无法实现,甚至在以后的选举中被人民用选票抛弃。 政党制度的缺点:由于政党具有各自不同政治主张和利益,因此在政策、方针上常常是对立的,由此导致政党为了捍卫自身利益对反对党派进行打压,甚至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将国家、人民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