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1007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 7卷第1 0期2 0 2 3年1 0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W u h a nS p o r t sU n i v e r s i t yV o l.5 7N o.1 0O c t.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3-0 2-2 8;修回日期:2 0 2 3-0 5-2 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 8 B T Y 0 4 4)。第一作者简介:赵鹏(1 9 8 5-),男,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通讯作者简介:王鹤(1 9 8 0-),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育产业政策。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

2、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赵 鹏1,王 鹤2,3(1.武汉体育学院 足球学院,湖北 武汉4 3 0 0 7 9;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 3 0 0 7 9;3.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 3 0 0 7 9)摘 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发挥着治理传导载体、治理绩效衡量尺度和公共利益表达等作用。结合公共治理理论,从健全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调适治理关系三个层面阐释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认为当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在:治理主体与政策惠及的选择性支持和隐性控制、服务主体与资源获致不足和协作竞赛与公共性弱化三

3、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供给对策:(1)构建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体育治理体系;(2)优化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与透明资源供给机制;(3)从兼顾本位功能和延展功能、公众需求为导向等方面进行长效公共性构建。关键词:体育管理学;公共治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培育逻辑;制度供给中图分类号:G 8 0-0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5 2 0 X(2 0 2 3)1 0-0 0 3 1-0 7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S t r a t e g i e s o fP r i m a r yL

4、e v e l S p o r t s S o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f r o m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P u b l i cG o v e r n a n c eZ HA OP e n g1,WA N GH e2,3(1.S c h o o l o fF o o t b a l l,W u h a nS p o r t sU n i v.,W u h a n4 3 0 0 7 9,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5、W u h a nS p o r t sU n i v.,W u h a n4 3 0 0 7 9,C h i n a;3.H u b e i S p o r t s I n d u s t r y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W u h a n4 3 0 0 7 9,C h i n a)A b s t r a c t:P r i m a r y l e v e l s p o r t ss o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r et h em a i nb o d yo fs p o r t sp u b l i cg o v e

6、 r n a n c e.I tp l a y sar o l ea st h eg o v e r n a n c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c a r r i e r,g o v e r n a n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m e a s u r e m e n t s c a l e a sw e l l a s a r o l e i np u b l i c i n t e r e s t e x p r e s s i o n.T h i sp a p e r e m p l o y sp u b l i cg o v e r n

7、 a n c e t h e o r y t oe x p l a i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l o g i co f p r i m a r y l e v e l s p o r t s s o c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i m p r o v i n gg o v e r n a n c es t r u c t u r e,o p t i m i z i n gg o v e r n a n c e m e c h a n i s m,a n da d

8、 j u s t i n gg o v e r n a n c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t p r e s e n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m a r y l e v e l s p o r t ss o c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r e f a c e dw i t hd i f f i c u l t i e sc o m i n gf r o ms e l e c t i v e s u p p o r t a n d i m p l i c i t c o n

9、 t r o l b y t h e l o c a l g o v e r n m e n tp o l i c i e s,l a c ko f r e s o u r c e s,l a c ko f 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t h es u p p l yo f s p o r t sp u b l i cs e r v i c e s,a n daw e a k e n i n go fp u b l i c n e s sT h i sp a p e rp r o p o s e ss t r a t e g i e ss u c ha sc o n s

10、t r u c t i n gas p o r t sg o v e r n a n c es y s t e m w i t hp r i m a r yl e v e ls p o r t ss o c i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st h em a i nb o d y,o p t i m i z i n gt h e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a r r a n g e m e n t f o rt h ep u r c h a s eo fs p o r t sp u b l i cs e r v i c e sa n dm a

11、k i n gt h er e s o u r c es u p p l ym e c h a n i s m m o r et r a n s p a r e n t,c a r r y i n go u t l o n g-t e r mp u b l i c n e s s i n t e r m so f i t sb a s i c f u n c t i o n s,e x t e n d e d f u n c t i o n s,a n dp u b l i cd e m a n do r i e n t a t i o ne t c.K e yw o r d s:p u b

12、l i cg o v e r n a n c e;p r i m a r y l e v e l s p o r t s s o c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l o g i c;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u p p l y 2 0 2 3年3月,新发布的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是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这将打开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从“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基层体育治理”“调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到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2 0 2 3年群众体育工作要

13、点 进一步强调“体育社会组织更加下沉基层”,基层体育组织发展与功能强化问题已提上日程。统计数据表明,从2 0 1 2年到2 0 1 8年,3 2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总量由2.3万增长至超过5.3万,6年实现数量翻番,年均增幅超过1 0%。而5.3万中的7 0%以上是在县域地区登记注册,且绝大多数是由基层社会体育资本结社成立,或由草根体育组织转化而成,具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的天然特征及优势1,已经形成推动体育有效治理的强大势能。如何将这一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学者们从理论层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杨桦提出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由“赶超型”向“可持续发展型”的转变2,“

14、基层体育治理的具体形态应当形成于当地社会条件”;黄亚玲等认为体育善治的本质在于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管理,政府与体育社团的新型关系是一种还权于体育社会组织的过程3;汪流则分析了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及其在构建新型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二者互补合作的发展方向4。应该认识到,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改革具有典型的渐进性特征5,在宏观政策较为模糊但允许地方政策创新的条件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环境实际主要是由属地政府所创设。从这个层面上看,已有研究对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成长制度环境的研究还略显不足。而且,政策制度层面的创新由于过于强调“分级管理”原则,导致全国性体育社团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联系薄弱,已难以适

15、应现代公共治理的需要。因此,本文拟从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一是辨明社会对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主体的角色期待;二是探析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角色成长的制度困境;三是在现有宏观制度框架下构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成长的制度环境,以期从“政府与多元主体合作共治”6的公共治理角度解构基层体育组织发展的制度供给策略。1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培育逻辑新时代体育治理逻辑转型与创新的核心是构建一种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其中基层体育治理与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直接关系7。从现实层面看,我国体育改革呈现出两个向度:一是体育行政部门机构、编制不断缩减;二是体育社会组织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8。后者主要表现在各个

16、体育项目、人群、行业及社区体育社会组织不断成长壮大,其实质是包括结构、机制和关系在内的体育治理重塑,这正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培育的逻辑所在。1.1 以丰富治理主体健全体育治理结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运转的基层体现,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根据公共治理理论,政府、市场和社会是体育发展的三大主体。相比于政府这一传统治理主体,市场组织和体育社会组织是新兴的治理主体,在现代体育治理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因此,以基层体育组织填补过去依靠单位制体育服务供给的空白,对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7。在管理学的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公共治理中的价值体现为:一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率;二是能够减少交

17、易成本,更好的满足群众体育需求。如果说这一价值在传统体育管理体制下还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那么随着基层体育行政组织代表的县级(草根)体育运动协会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推动下陆续兼并至其他职能部门,基层体育组织治理在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上就逐渐显现出独特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无利可图或未成规模的基层体育市场对于市场组织的吸引尚显微弱,导致了其对着重强调社会效益的基层体育公共治理并不热衷,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公益性较强的特性与辐射范围广的优势恰好能弥补这一空白。此外,法律上的合法身份为这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生存、发展、壮大有着正式制度保障,如新修订的 体育法 对“体育组织”章节的完善,为

18、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1.2 以畅通传导载体完善治理机制中国的语境下,体育实践的现实运转有着独特的问题属性。从管理的角度讲,因上述论及的社会环境变化而引发的结构不适应,导致基层体育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基层体育问题往往是“原生性”的,具有阶层、族群、城乡、贫富、身份等方面的差异,这也是引发体育治理传导阻滞的内在原因。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治理主体之间互动的制度化方式既包括法规、政策等正式制度,也含有文化、习俗、认知等非正式制度9。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基层社会体育资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信任资源。在政府缺位或“政府失灵”的境况下,这种独特的社会资本能够彰显出强大的

19、生命力。即便在政府由发展型治理向服务型治理转型过程中,仍然离不开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政府大量的治理职能和多目标之间发挥作用。而在正式制度缺乏的条件下,传统体育运动习俗、生活体育文化、结社健身认知等非正式制度推动基层社会体育资本和草根体育组织代表各自群体与政府和其它体育组织交流互动,传递政府的意图和基层群众的体育需求信息,更容易成为基层体育治理的载体。可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贴近民众的优势赋予了其治理传导的价值:即发现新的群众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吸纳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志愿服务,服务群众做好上下的衔接和沟通,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不仅应当承载诸如信任、志愿、倡第1 0期赵鹏,王鹤:

20、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3 3 导等社会机制,而且能够发挥譬如竞争、供求、互利等市场机制。1.3 以创新合作形态调适治理关系总体性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体育社会组织的角色和功能更倾向于作为政府部门的职能延伸,这尤其表现在体育社会组织“自上而下”的成立方式,以及日常活动主要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和安排,这个时期的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也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关系的特征在体育社会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弱主体性和强依附性,可称其为“旧型”合作关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面临社会需求增长、供给能力不足、治理压力挑战,在主动或被动状态下,向社会让渡了越来越多的成长空间和发展资

21、源。转型时期的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改革愿景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主要包括监管关系、扶持关系、合作关系,其核心在于合作关系1 0。因为改革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社会化、规范化培育发展的一大用意就是将政府的部分职能向体育社会组织有效转移,而职能转移的过程事实上就构成了双方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变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历经数次机构精简改革,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各级各地体育行政部门机构、编制总量都在不断缩减,目前县域地区独立建制的体育部门已经所剩无几1 1。在改革推动多元主体培育发展的情况下,政府逐渐向社会松绑、让利、赋权,将越来越多自身管不了、管不好的体育公共事务交给其他治理主

22、体。体育治理的改革过程也是部分“自下而上”成立的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和大量“自下而上”发起的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过程,这些体育社会组织正在成长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2 体育治理形态演变与公共性弱化:制度困境当前,学界援引域外,尤其以英、美、澳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经验,在体育发展实践中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并不存在英、美、澳社会体育民间自治逻辑起点和生态支持7,非竞争性原则在基层的适度放开,以及天然的民间性使得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并不具备全国性、省市级体育社会组织享有的行政供养。这些成长条件的缺失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未充分激

23、发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制度困境。2.1 治理主体与政策惠及的选择支持和隐性控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基层政府职能由以往过于专注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并重转型,大量基层社会体育资本和草根体育组织在社会政策的支持下涌现。由于基层体育公共服务属于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的“增量型”社会需求,相较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而言,对于基层治理绩效特别是基层官员政绩的贡献程度较低,因而所受重视和资源投入相对不足1 2。加之,政府机构、编制、人员以及财政使用和介入的自由裁量权也在不断缩减,在政府资源有限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的双重约束条件下,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支持就演化为一个策略选择问

24、题,从而导致大量无官方背景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资源配置中被忽视。于是,在实践中基层政府与基层社会组织互动成为一种有明显倾向的选择支持和隐性控制。选择支持体现在:对其功能的选择支持,基层政府更倾向于支持符合自身偏好的内容,鼓励和补贴基层社会组织开展体育公共服务活动;而不符合政府偏好的内容,不仅限制活动补贴额度,而且对于解决成本相对较大的反映诉求更难以积极响应。同时,对其类型的选择支持,基层政府更愿支持围绕政府创绩目标开展活动的组织,奖励和资助能够代表基层政府参加体育运动竞赛和社会治理竞赛的组织;对政绩考核贡献不大组织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隐性控制体现在:控制可能造成的社会风险,因为群众体育活动的聚

25、集性会增加社会治安压力,从而限制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对于组织提交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或活动的申请报告不予积极审批。同时控制其偏离政府意志的概率,因为组织与属地之外纵向或横向组织的联结会降低其与属地政府的紧密程度,从而限制其与属地之外体育社会组织交流和互动1 3。基于政策惠及的上述态势,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塑造与演化基层体育治理形态受到政府选择支持与隐性控制,导致其承载基层体育治理主体的成长条件不足。2.2 服务主体与资源供给不足政府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创举。购买服务既是政府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机制,也是后者获致与分配基层体育治理资源的主要方式

26、,更是其成为基层体育治理结构重要模块的关键条件。特别是对一些“自下而上”发起成立的、筹资渠道不足的组织而言,只有通过购买服务与政府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才能从政府得到自身发展需要的体育治理资源。在接受政府委托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通过服务生产,以代理角色或形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的流程锻炼和资源盈余,对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外部沟通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从而在未来承接数量更多和数额更3 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大的购买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在此条件下,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获得的项目数量、金额、盈余,即为影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成为基层体育治理结构重要主体的基本变量1 4

27、。然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数量、金额、盈余普遍较小,推动其为基层体育治理结构重要主体的成长作用存在限度。这是因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规模普遍较小,专职、兼职、志愿人员较少,服务和承接能力有限。其中,一些由草根体育组织转设而成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根据服务能力所能承接的服务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在经费上几乎没有盈余。少量“自上而下”脱钩的基层体育组织因与政府关系较近而更加容易获得购买服务供给,并且承接项目、金额、盈余较其它大量“自下而上”发起成立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更多。更有甚者,为了重塑或增强行政伸展性和灵活性,历经数次机构精简改革的基层体育行政部门通过搜寻“圈内”人士发起成立基层体育

28、社会组织,弥补自身编制、经费、权限等方面的不足,这些少数名义上的体育社会组织挤占着多数实际上由民间资本发起成立的体育社会组织承接购买服务的空间。同时购买服务的社会需求调查、整合、表达机制并不健全,理想类型上的政府需求调查、群众需求表达、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需求整合的三方主体联动机制难以形成,购买项目和金额并不能够根据真实和充足的社会体育需求设计和调整1 1。2.3 协作竞赛与公共性弱化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治理转型过程中,基层政府治理绩效评估体系也会随之调整。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水平会随这种调整纳入到基层政府治理绩效考核指标,从而在基层政府整体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社会性服务是基层政府治理转型需要

29、予以逐项落实、接受上级验收、能够创造绩效的系列任务,而这些任务一般需要政社双方的协作完成。治理模式转型和绩效指标革新,会使体育社会组织在特定情况下获得一项重要使命,特别是协助基层政府参与体育甚至社会治理竞赛。治理竞赛的开始往往以基层政府颁布“全民健身体系”“体育公共服务”等示范区创建方案为标志。相应地,基层政府将会采取一些措施,“吸纳”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协作示范区创建竞赛。这些措施包括:主动联系草根体育组织、以降低门槛和提供资助促使其登记注册为法人类体育社会组织、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数量的成绩;在加大资助的同时,要求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完善其内部治理结构、丰富组织基础要素以及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供场地、

30、器材、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外显性强的体育公共服务活动,并且采取评选定级的方式挑出积极有为的组织优先、加码获得支持;选择回应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诉求,向其发包一定数量的项目,以政府补贴加自筹资源合作解决诉求等。上述措施对于普遍处于成长初期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度,促使其听从政府指挥,协助打赢“全民运动健身”“体育公共服务”等示范区创建锦标赛。然而,通过协助政府治理锦标赛获得成长,对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而言有着一定正向效应,但其实质上是一种服务于特定治理目标的“运动式”治理参与,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对政府的依赖性。在运动结束后,这些基层体育

31、社会组织可能遭遇“断奶”境遇而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见图1)。图1 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困境3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合作式成长:制度供给对策 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成长过程中,政府始终扮演主导角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分级负责”“属地有责”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当前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渐进式”改革和“模糊性”发包的现实情境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条件主要是由基层政府所创设,基层政府扮演着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合作式成长制度建构的主要角色。3.1 构建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体育治理模式3.1.1 政府要打造基层需求表达平台 全民健身计划(2 0 2 1-2 0 2 5年)要求“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

32、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体育总会向基层延伸设置的同时,也应当为更多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有效发挥治理机制创设条件。具体来说,可将基层体育行政部门、基层体育总会、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打造成为从政府到群众间的三大枢纽平台,以畅通治第1 0期赵鹏,王鹤: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度困境与应对策略3 5 理主体之间的表达与互动,激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作为基层体育治理机制重要载体活力,实现体育社会组织“战略传播”,从而赢得舆论支持等组织社会认同。(1)打造基层体育部门作为政府与基层体育总会之间的枢纽平台。明确其作为基层政府构成部分的行政性质,积

33、极争取和合理分配行政系统的体育治理资源。同时将治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相关的社会性、能促型、专业性枢纽职能向基层体育总会转移,积极回应和向上表达后者治理的意见和建议。(2)打造基层体育总会作为基层体育部门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枢纽平台。明确其作为支持型、联合型、伞状型体育社会组织角色定位,向上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向下协调体育社会组织。增强管理和服务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水平,积极回应和向上表达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意见和建议。(3)打造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作为基层体育总会与体育群体之间的枢纽平台。明确其保持贴近群众的天然特征和优势,通过基层体育总会枢纽平台积极向上表达和横向交流各自领域的治理情况和社会体育

34、需求。探寻社会体育需求最大的公约数,全面增强专业化、精细化体育需求收集能力和整合水平。3.1.2 政府应提升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位阶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条件可在基层政府“全民健身体系”“体育公共服务”等示范区创建竞赛下获得一定改善,但是这种通过协作竞赛获得的成长条件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而言属于“运动式”的治理参与,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可能使其遭遇可持续发展危机1 5。政府应当促使这些成长条件从“运动式”参与治理向常规式、常态化的合作治理转型,提升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基层各项事业中的治理次序,就是要将其深嵌基层系列体育事业规划,增强稳定发展预期、持续资源供给、长效责任意识,具体包括:(1)深嵌基层

35、公共服务供给规划。体育公共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兼有基层体育公共服务的享受者和提供者双重角色。提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在基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标准,注重考核待遇提高下组织人、财、物等要素增长和内部治理结构完善。(2)深嵌全民运动健身服务计划。推广体育运动项目基层普及,带动群众经常参与体育运动,是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以及价值所在。探索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人群+行业、人群+项目、行业+项目混合交叉性培育发展模式,组织更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注重全民健身计划在基层实施考核中的受益体育社会组织、受惠体育人群评价,注重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3)深嵌基层党的组织

36、覆盖规划。各层级、各地区、各领域、各类型体育社会组织都要明晰自身的新时代使命,特别是铺开面最广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推进具有单设党组织条件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对于单设条件暂不具备的组织设立联合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组织发展。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合理设置与动态调整对其资源投入、贡献要求、成果考核的指标和比重。3.2 优化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与透明资源供给机制3.2.1 明晰两类标准明确可以纳为行业协会商会类和公益慈善类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纳入标准。让基层行业协会商会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体育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切实搞好管理、做好服务基础上,接受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收取适当的行业服务费用

37、。让基层公益慈善类体育社会组织以更加开放、更具价值的方式围绕体育公益活动合法开展募捐活动,鼓励和引导针对基层公益慈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捐赠行为,支持农业人口和老、弱、病、残、幼等弱势群体以组织化形式参与公益体育活动。同时坚持放管结合,辅以必要、适当的约束。政府监管以上两类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重心要放在其活动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有效性上,规避基层体育治理资源的滥用、欺诈、浪费。政府应当运用分类别、分程度管理思维,根据不同类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对于基层体育公共治理的作用力度、贡献程度,特别是获致与分配基层体育治理资源的方式、数额、效度,把握对其监督管理严宽程度。3.2.2 拓宽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资源支

38、持渠道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及其体制的发展整体上仍然处于建立探索阶段,在此阶段,资源获取渠道的缺乏是它们成长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般而言,体育社会组织有着财政拨款、行政补贴、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社会捐赠、企业赞助、服务收费、会员缴费等资源获取渠道,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由于身份、地域和能力限制,仅有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少量资源获致渠道。但购买服务对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基层体育治理中获致与分配基层体育治理资源存在诸多限度。在加大购买服务力度的同时,更应围绕明晰可以纳入两类重点培育发展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标准,提高其在三次分配,特别是第三次分配中的比重。除政府的财政预算外,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公益创

39、投的方式。公益创投方式为政府培育和发展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引入社会资本的作用,是一种政策手段的变革。政府通过公益创投方式,搭建了市场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桥3 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5 7卷梁,同时延伸“体彩公益金”使用方式,解决了组织初创期间在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起到了孵化的作用。3.2.3 适度竞争与体育服务招投标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面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保障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机遇的公平性,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服务主体为在竞争中胜出而加强自身建设,更有助于实现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使体育社会组织能够以更高效的行动发挥自我服务,自

40、我管理的功能。政府采取体育服务招投标的缘由在于创造和培养一个竞争环境,这促使基层体育组织以服务意识促进组织内部建设和能力建设。这需要公众导向的体育公共服务外包设计,即了解社会的体育需求和动向,增强组织的使命感,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具体的项目实施上,可参照企业实行的项目管理的做法,在一定的时间、预算和资源内完成项目中的系列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组织实施效率的最大化,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为基层体育组织的成长创造条件。政府应注重购买体育供给服务的绩效评价。地方政府有必要管理和评估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和结果。据此可以推行“评中建+建中评”的模式,政府通过制度管理、创建诚信档案、培训激励等方式完

41、善服务供给方的服务质量。如2 0 2 1年1 1月,H B省H S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原市体育局)颁发了H S市体育社会组织评估资助办法(试行),体育类社会组织成立、换届规范指引 和 志愿服务记录办法 等系列文件,以评促建,强化体育社会组织的评价与管理。3.3 重视长效公共性的构建3.3.1 兼顾本位功能与延展功能从本质上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组织化、合法化的社会体育资本,是体育本位功能和延展功能的组织承载实体,体现在体育管理、体育慈善、体育救济等方面1 6。全面开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本位功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生态体系。保障所有类型,包括有官方背景、半官方背景

42、,以及无官方背景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政策待遇公平性。让所有基层体育社会组织都能够以为社会提供合意的体育公共服务和治理成效确证它们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价值。在体育的本位功能外,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延展功能常使体育活动能够产生超出体育范畴的特殊作用。政府通过培育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筹集自身的竞赛砝码,使其产生超出体育健身、教育、娱乐等本位功能的特殊功能。应当在全面开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本位功能的同时,深入挖掘其延展功能。比如在水上救援方面,培育健全基层游泳、冬泳、钓鱼、划船、赛艇等与水上运动相关的体育社会组织。争取基层体育部门、民政部门协作引领这些组织与水域治理相关单位建立业务或项目合作关系,成立公益慈善性质

43、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水上救援、安全宣传、防溺教育、自救培训等公益活动,深入挖掘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延展功能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3.3.2 基于伙伴关系重塑治理模式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公共性弱化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对于双方关系的指挥 协作定位1 7。该状态下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体育治理中仅能被动发挥协作贯彻政府意志、传递体育服务功能,这是因为政府对其支持是从“工具主义”出发,强调支配、服从价值优先。无论是购买服务还是公益创投,或是其他方式促进成长,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在基层体育治理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机制中的承载作用、绩效中的客体价值都在不断成长。创建活动成功、协作竞赛有力,即充分证明基层体育社

44、会组织在增进体育公共利益中的价值效用。因此,为了体育公共利益持续增进,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关系应从强调支配、服从价值优先的“工具主义”转向追求体育公共利益最大化价值优先的“合作治理”。政府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姿态,充分考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利益诉求,接纳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基层体育公共政策全部过程,包括制定、实施、检查、完善完整环节。根据公共政策扩散规律,体育公共政策数量将会随着行政层级下移而不断增加,构建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与社会评价制度,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推动公共部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运行。这就需要政府更新认知图式,与体育社会组织建构“伙伴”关系;合作契约关系复位,强化、完善政社合作规则建设。在

45、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支持方面。政府要从过去的“选择性支持”转向“效益型支持”,在保证自身平等对待体育社会组织基础上,还要保证组织间的平等地位,保证凡是符合法律规范,能够促进运动项目推广、扩大群众体育参与、增进人民体质健康的体育社会组织都应得到普惠性制度支持,不断完善和优化它们成为基层体育治理主体的制度环境。4 结语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成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比如获得法人身份的要求有所放低,部分体育社会组织已被列为行业协会商会类或公益慈善类组织。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本质上是组织化的基层社会体育资本,有着学界所寄予的基层体育治第1 0期赵鹏,王鹤:公共治理视角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制

46、度困境与应对策略3 7 理主体的角色期待。但现实中,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成长存在着一些制度困境,破解这些制度难题需要构建一种适合其成长的制度环境,如构建整体的基层体育治理结构、优化购买体育供给服务的制度安排与透明资源供给机制、组织自身长效公共性的构建。对于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制度条件是生存的基础,完善的制度环境则是其成长的保证。体育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要保证妥协与坚持并存,在双方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逐渐构建平等协作的“政社关系”,实现“制度”与“生活”双向建构。一方面,基层政府通过收费优惠、财政补贴、物资供应、购买服务等输血式治理,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供给生存发展的资源,这仅是治标之策。另一方面

47、,基层政府应当在通过这些方式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提供资源的基础上,着重促进它们将这些运作性资源转化为治理性资源,以凸显其治理主体地位与公共性,这方为治本之举。参考文献:1 王名.社会组织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 3:2 5-2 7.2 杨桦,任海.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由“赶超型”走向“可持续发展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1 3,3 6(1):1-9.3 黄亚玲,郭静.基层体育社会组织 自发性健身活动站点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1 4,3 7(9):1 0-1 6,4 9.4 汪流.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向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 0 1 4,3 1(1):6

48、-1 1.5 高跃,王家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范式转换的进路和特征 一个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体育科技,2 0 2 1,5 7(5):8 6-9 1.6 敬乂嘉.从购买服务到合作治理 政社合作的形态与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 0 1 4(7):5 4-5 9.7 任海.中国体育治理逻辑的转型与创新J.体育科学,2 0 2 0,4 0(7):3-1 3.8 张飙,刘亮,陈清.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功能嬗变与新时代的使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 1 9,5 3(5):1 1-1 7.9W a s h i n g t o nM,V e n t r e s c a

49、MJ.H o w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c h a n g e:T h e r o l e o f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u p p o r tm e c h a n i s m s i n t h e i n c o r p o-r a t i o n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v i s i b i l i t ys t r a t e g i e s,1 8 7 4-1 9 9 5J.O r g a n i z a t i o nS c i e n c e,2 0 0 4,1 5(1):8 2-

50、9 7.1 0 周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多元化的制度成因分析J.政治学研究,2 0 1 4(5):8 3-9 4.1 1 郎玥,黄亚玲.我国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弱势地位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1 7,4 0(5):1 6-2 1.1 2 王鹤,李明,丁自豪.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合作治理的主体决策与动态演化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 2 2,5 6(6):2 1-3 0.1 3 尚广杰,史明娜.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 0 2 0,4 0(5):1 6-1 9.1 4 汪文奇,金涛.从“结构化割裂”到“嵌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