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66522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 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的调研思考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走少种精养的路子,不断提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效益和水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金融机构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取得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本文通过对正镶*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调查,探析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服务呈现“双赢”。近年来辖区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紧紧围绕全旗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了农牧业基础建设、草原生态植被建设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在支持农牧业

2、项目上,人民银行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调控作用,全力推进和改善对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20xx年至20xx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向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6400万元,年均3771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信贷支农方式,在支农中发展壮大,20xx年末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8655万元,较20xx年增加14795万元,年均递增14.28%。使辖区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达到有贷款需求户的80%以上,为辖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从20x

3、x年至20xx年连续七年实现赢利,共创利润569万元,年均递增37.42%。 畜牧业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xx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67.2万头,比20xx年下降21.22%,从20xx年以来,大小牲畜总头数每年以5.9%的速度递减,虽然牲畜头数呈下降态势,但是大多数效益指标增幅明显。20xx年,农牧业总产值突破20500万元大关,占全旗生产总值的26.5%,牲畜出栏率52.7%,商品率达到50.5%;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31个,固定资产总额6450万元,产值22300万元,实现利税22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727%、359%和817%。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带动农牧户

4、增收,20xx年牧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增长16.0%;农业人均纯收入2120元,增长7.7%。农业加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获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以西瓜、南瓜、蔬菜和订单农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优质、高效种植业规模达到8.34万亩,占到全旗总播面积的43.2%;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为4.87万亩,共联系种植订单2750亩,目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构成比为24:27:49。农产品销售收入由“九五”末的2765万元增加到20xx年末的4333万元,增长56.7%,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益正逐步显现出来。可见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

5、得银企双赢的效果。二、存在问题1、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大,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20xx年*农业方面加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牧业方面畜种改良引进良种的力度也继续加大。据调查,全旗计划引进西门达尔良种牛3000头,按每头牛平均价格是4500元计算需资金 1350万元,新建棚圈1.8万平方米,需资金396万元,新建温室大棚200座,需资金120万元,仅这三项就需资金1866万元,预计全旗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总量为6500万元。从统计资料上看,农牧业贷款占用余额较大,截至6月末,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096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9.99%,但农牧业生产资金使用周期长,流动性慢,能有效发挥作用

6、的少,尤其是在生产旺季,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又很难满足需求。据测算农牧民自筹后,尚有3500万元资金缺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2、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瓶颈,制约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在边牧地区旗县普遍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形成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金融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机构的撤并,弱化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在过去,*农行和信用社按乡、苏木划分,几乎每个乡苏木都有网点,随着农行机构改革力度的加深,网点全部撤出了乡苏木,只剩下信用社,而信用社由于受规模、效益等制约,部分牧区信用社撤消、降格,弱化了对当地农牧业的支持。由于缺少信贷投入,缺乏政策资金

7、扶持,龙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金融对全旗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全旗产业结构的调整。3、良种母牛引进成本高,良种比率低。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全旗存栏的4.8万头牛中,实际良种牛比率仅为10.47%;存栏的41万只羊中,实际良种羊比率为95.12%。可见牛改良慢。一是引进成本高,要加快土种牛的良改步伐,关键是大量引进西门达尔母牛,据调查,按现行价格计算,引进良种母牛每头需4000-4500元;二是改良养殖成本大,养殖一头西门达尔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1860元,而养殖一头土种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794元,两者相差1066元;三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低,20xx年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38万元,比全

8、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09元,低1971元,可见,如此低的收入水平难以负担改良所需的较高费用支出。 4、落后的生产资源及生产能力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一是种植蔬菜等受水源缺的影响,规模难度大。20xx年末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9.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仅为1.3万亩,占6.73;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作业仅以“小四轮”为主,生产能力很弱;三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有限,农民从中获益不明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空间,制约了农民有效增收,更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5、信贷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全辖到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9107万元,较年初增加1145万元,增长了4

9、.1%,各项贷款余额为20683万元,较年初增长了39.9%,存贷比例是71%,较为适中,但由于贷款增幅与存款增幅差距太大,贷款增幅高出存款增幅35.8个百分点,辖内贷款存量大,不良率偏大,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190万元,不良率为30%,很大一部分资产难以有效运作,导致辖内信贷资金相当紧缺,特别是春耕备耕,绒毛等农副产品上市之际,信贷形势紧张的局面相当严重。6、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畜牧业是*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据调查,畜牧业在全旗农牧业中的比重为 51.7 %.全旗奶牛、肉牛、肉羊优良品种少。肉牛大部分是本地黄牛,而且70%左右的肉牛、肉羊分布在牧区,一方面给生态环境

10、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畜牧业特别是牛羊育肥的发展。另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草原伊盛公司,对广大农牧民生产经营的拉动幅射作用不够,如全旗20xx年出栏羊45万只,而该公司仅加工10万只,占全旗出栏总数的22.2 %,不能够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7、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滞后。农牧业是弱质产业,农牧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收入预期稳定性差。近年来,正镶白旗种植业和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瘟疫侵蚀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但苦于没有保障机制,使农牧民的损失得不到补偿。目前,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严重滞后,这与迅速发展的养牛、养羊、养鸡业成为明显的反差

11、。由于受保险业务滞后的影响,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另外,政府部门至今也没有出台农业抗风险保障制度。这些问题客观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建议1、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满足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针对全旗三农三牧资金需求大,投入不足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一是整合国家通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资金效用;二是商业银行尽快溶入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三是修改完善再贷款的投放方式。针对再贷款期限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适应的情况,建议上级行贷款结构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周期,许可由中长期周转,真正落实金融信贷政策促畜牧业经济生产发展的作用。四是农信社进一步推广农

12、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进放贷方式,在牲畜良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饲草料基地建设、畜产品加工、牧区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进一步推进农牧区金融体制改革,积极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并对民间融资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使其成为牧区融资的合理补充,切实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金配置、产权关系明晰、

13、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风险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此外,要限制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防止把农村资金转移到其它地区或产业,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3、加大科技支牧的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牲畜良种改良比重。一是对于牲畜良种改良基地建设按照优先扶持项目进行信贷支持。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抵押条件,延长贷款周期,扶持养殖大户引进和繁育良种牛。三是加大对延长肉牛育肥业产业化链条项目的扶持。以龙头企业的带动

14、,引导和辐射农牧民加大畜种改良力度,使之成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生产第一车间,巩固和发展壮大黄牛改良的基础地位。4、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信贷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充分发挥央行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农村信用社为缺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农户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帮助农民调优品种,调整结构。三是调整现有邮政储蓄存款政策,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来源于农村资金以支农再贷款形式返还当地农村信用社,以确保农村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信息广的优势,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当好农民的金融顾问,切实支持农民增收

15、。5、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力度,缓解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问题。 增加信贷的有效供给,盘活存量尤为重要。首先金融部门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对一些沉淀贷款的回收,能通过行政手段催收的,不用法律手段催收,营造一个银企和谐的局面,齐抓共管,对钉子户、赖债户要争取执法部门的支持,促其协助金融机构清收贷款,通过与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现象的不利局面;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要完善收贷、收息激励政策,制定贷款收回的奖励措施;总之,通过逐渐盘活资金存量,增加信贷可用资金量,扭转目前生产旺季信贷形势较为紧张的局面。6、全力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加大对*县农村牧区经济的拉动作

16、用。建议当地金融部门加大对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支持肉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走深加工之路,对于其合理的资金需求要优先解决,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对信贷资金、利率等方面要予以倾斜。这样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后,一方面能解决牧民卖难问题,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7、开展农业保险,建立保障机制,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一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共同出资,建立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问题,消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二是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应建立政策性保险

17、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以规避风险。政策性保险主要指因自然灾害、瘟疫形成的损失。政策性保险费率要低于商业性保险费率的50%,这块资金由财政贴补。三是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办法,成立自助性担保机构,由相关企业共同出资,集体运营,为出资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四是地方政府要把风险补偿基金损失按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定期予以补偿。这样,就能调动农牧民种养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 探析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近年来,农村经济在党的富民政策作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户之间收入的差距明显拉大。而目前,“择优扶持”的农村金融政策,对于低收入家庭

18、来讲,出现较大的反差,使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在不断的下降,这将对低收入家庭改变现状和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低收入家庭金融需求满足现状及成因在此,笔者仅以*市镇*县为例,选择上、中、下三个样本村,把低于区域人均收入30%以下的确定为低收入家庭标准,并对其中60个低收入家庭作为样本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个样本村低收入家庭户,占三个村总户数的16.6%,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较调查的三个村人均收入低73.4%。20xx年在调查的60户样本户中,自有资金能力不足的43户,占样本户的71.7%。其中:自有资金能

19、力30%以上的12户,占样本户的20%,30-20%的23户,占样本户的38.3%。10%以下的8户,占样本户的13.3%。在自有资金不足的43户中,有贷款需求的39户,占90.7 %,向农信社提出过申请的39户,占100%;其中已得到贷款的11户,占申请需求户的28.2%。贷款金额为3.7万元,占自身需求额度的28.1%,占39户贷款需求总量的9.2%;连续3年以上未得到贷款的16户,占样本户的26.7%。根据上述情况反映出:目前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仅为18.7%,在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家庭金融需求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反映在低收入家庭方面:一是经营规模小,人均耕

20、地只有3.5亩,对农信社贡献率低;二是低收入家庭有一些年龄偏大经营能力较差。还有一些自身素质、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风险性较大;三是自身对信贷资金需求量较小,不愿与贷款大户联保,怕自身承担风险。反映在社会方面:主要是低收入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除少部分以家族关系,组成联保获得贷款外,大部分找不到联保户,因此不具备贷款条件。反映在农信社方面:一是信贷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低收入家庭有陈欠贷款,并视为不具备贷款条件;同时对信用观念较差的农户采取无期限的信贷制裁;二是择优扶持的信贷政策,对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带来较大影响,甚至出现服务盲区;三是农信社对信贷营销实行绩效挂钩责任制,信贷员在利益的驱动下,自然的选

21、择规模较大或者回报率较高的户,使低收入的农户受到冷落。二、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低,带来的负面影响1.影响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这些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无法扩大再生产,在简单的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缺口较大的农户,只能靠参与民间借贷以2分利高息抬款,也有的靠高价赊购生产资料,这样只能是大大地增加生产成本,不但没有增加收入,反而减少收入;还有一些资金缺口较小的农户,在无法解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只能靠压缩投入,维持简单的再生产,难以实现增产增收。2.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最为关键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收入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2、生活得到改善。而目前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率较高,而满足率却较低,贫困现状难以改变,这就加大了农户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且扯新农村建设的后腿,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3.对盘活不良贷款产生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的情况表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大部分积压在这些低收入农户。例如调查的东屏镇公和勒村,截至20xx年9月末,陈欠贷款余额47万元,其中有39万元积压在低收入农户中,占陈欠贷款余额的83%。通过调查的情况看,连续3年以上未得到贷款的低收入28户,占该村有陈欠贷款户数的45%。基本上与农信社断绝了信贷往来关系。这不但对不良贷款的盘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农信社经营计划具有较大影响。4.不

23、利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与低收入农户金融需求不对称,加之一些信贷营销员嫌贫爱富的经营思想,对低收入农户不理睬,造成拒贷户越来越多,影响贷款面的扩大,在此同时,县域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即将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虽然目前这些低收入农户对金融服务贡献率较低,在短期内通过扶持,将逐步成为优质客户,这一潜在的优势将被其他金融机构或民间融资所占有,并对今后长远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5.不利于区域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满足率较低,虽然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农户本身,但当地农村信用社为归避风险、追求规模效益和利润最

24、大化,对其金融需求分别采取控制、回避和信贷制裁,加之社会一些富裕农户对其持有不同程度的歧视态度,这样就形成了“你不还、我不贷;你不贷,我就不还”的相对立的局面。因此,这也就是目前农村信用环境恶化和欠佳的集中体现。三、建议及对策1.转变经营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多年来,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给予了许多扶持政策,其目的就是通过农信社的发展壮大,更好地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各级农信社要深刻领会其意图,转变经营观念,按照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多予少取”的旨意,做到发展自我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针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制定差别信贷政策,营造宽松的环境,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帮助

25、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尽快改变目前的现状。2.制定差别的信贷政策,适应低收入农户的金融需求。在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合理降低贷款条件由目前的5户联保减少到2-3户联保,同时对有陈欠贷款的户,通过签订以新带陈的协议,这样,使低收入农户既可得到贷款支持,又可以逐年盘活陈欠贷款。通过对低收入农户的资金扶持,逐步扩大贷款面,占有更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3.多方联动,加大扶持力度。低收入农户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协调当地农信社并号召村社干部与农信社信贷员联手对当地低收入农户要有计划,分期分批的加以扶持,村社既可在增加耕地、开发项目、生产技术等

26、多方面加以扶持的同时,要主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担保,使其具备贷款条件,并及时获得贷款;信贷员又能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扶持,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才能使其真正取得实效。4.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生产、生活纳入日程。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结合欠发达农村的实际,着力从改善发展低收入农户生产和生活入手,把低收入农户列为重点,通过政府部门的协调,使地方财政、民政、帮扶单位、农村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动作,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帮扶结合,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使低收入家庭生产尽快得到发展,增加收入,缩小贫富差距。5.当地人民银行要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中努力发挥引导

27、和协调作用。督促农信社改进服务,特别是对那些低收入农户或较少部分因过去经济基础薄弱造成的信用观念差的农户,要通过引导、教育,同时要变过去被动防范风险为主动扶持;变信贷制裁为正面引导;变相互对立为逐步和谐,使那些低收入农户生产的发展,带动思想的转变,从而使目前欠佳的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根本的转变。 人大常委主任科学发展观当前工作汇报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心组学习的要求,系统的学习了科学发展观。每次中心组学习都按时参加,学习领会每次学习的内容,并认真的撰写读书笔记,深入乡镇调研,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科学发展观贯穿落实到了日常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与干部共同关注的焦点、难

28、点、热点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做到献策不决策、服从不盲从、用权不越权。 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

29、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当前重点工作:1、支持做好人大全盘工作,负责联系对口单位帮扶工作,继续结合科学发展观每周一次调研深入乡镇村调研;2、组织主持召开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3、对对口帮扶单位的牧业转场工作进行督查;4、参加地区人大工委工作会议;5、认真参加中心组学习,做好读书笔记; 15 /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金融保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