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5003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第1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其置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理解、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基础之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历史条件下,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问题、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因此,回答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何而来、高在何处、何以实现,对于在新发展阶段继续坚持“两

2、个毫不动摇”、破解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困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从何而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之源与实践之基20世纪7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手段性,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解决了长期困扰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难题。经过40余年的不断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活动主体及其地位、收入分配格局、国内国际市场关系等问题上不断取得突破。2019年10月28日,党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定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进一

3、步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马克思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1马克思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较发达和高度发达,将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概括为“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

4、态分别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分别是部落协调、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从宏观上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他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李京京,李红亮(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厚植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余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其“更高起点”高在全球治理格局调整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空方位”、坚持党的领导的“阶级方位”、秉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价值方位”,“更高层次”高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统一

5、、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统一、政府治理与多元治理相统一、法治规范与道德约束相统一的辩证智慧,“更高目标”高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具体目标的有机结合。关键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渊源;鲜明主题;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72X(2024)01-0025-0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外 新马克思主义派 的城市权利思想研究”(19YJC710113)作者简介:李京京,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李

6、红亮,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25李京京,李红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资源配置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联系起来,却从未将其视作反映社会根本制度的范畴。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显然,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当前仍处在第二大社会形态,即“物的依赖性”阶段,仍然需要通过商品经济、市场调节的手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将其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实事求是的科学判断,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实事求是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共产主义社会

7、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客观矛盾自我运动和积极扬弃的结果,前一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到来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1108。可见,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并创造出充分物质条件的基础之上,人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物质条件的充分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到来

8、提供可能,共产主义的到来内在蕴含着物质条件高度发展的必然,这种必然与可能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之基。最后,共产主义不仅是终极目标,而且是一个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要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些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3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做了高级和低级阶段的区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4。也“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享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制所必要的

9、程度一样”5,“资本和地产的自然规律的自发作用 只有经过新条件的漫长发展过程才能被 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 所代替”6。也就是说,在过渡时期不仅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存在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尽管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商品交换的原则仍然通行,市场调节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的范围内继续发挥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未把消灭商品货币关系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任务,而是将其视为逐步改造私有制后的一个自然结果。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仍需利用市场手段来实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二)初步探索列宁的经济思想及苏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十月革命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革命形势,列宁领导苏维

10、埃俄国从1921年起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旨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指出,与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7。这些“特殊的过渡办法”实质就是充分理解和运用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将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他还指出,在生产力落后的不发达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仅需要革命热情,还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8。新经济政策缓解了当时苏俄物资极度匮乏的状况,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工业产量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探索从这一历史阶

11、段中所总结的经验,如一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要“中群众的意”、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实际建设社会主义”、要把“大部分工厂保留在自己手中”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把经济工作作为“大家的事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参考。(三)实践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余年砥砺求索新中国成立后,尽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得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其弊端也随之显现。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次提出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中国由此拉开了持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幕。从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

12、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指出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9,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充分发展的商品经济,必然离不开充分发育的完善的市262024年第1期场机制”10。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解放思想,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将计划经济视作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思想束缚,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大,党中央不断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培育和建构现代市场体系等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内容完备、逻辑严

13、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为破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国内外情势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带来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仍然存在制约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机制性瓶颈,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仍需提升,对此,党中央提出要从高水平市场主体、高效率政府、高质量营商环境、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可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决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体制改

14、革40余年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二、“高”在何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方位与鲜明主题(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方位2020年5月,党中央在 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中提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更高起点”意味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于更高的历史方位,表现为更高水平的“时空方位”“阶级方位”和“价值方位”。1.“时空方位”“高”在构建于国际治理格局变化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历史新起点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治理格局在“西强东弱”

15、态势下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逐步跃升,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开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以“扭转贸易逆差”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设置关税壁垒,打着“制造业回流”旗号在全球肆意挥舞制裁大棒;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余波未退,新冠肺炎疫情与局部战争交织叠加,又进一步影响了粮食和能源安全,加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在世界格局大变革、经济发展高风险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就国内而言,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 三期叠加 阶段”11。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

16、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世界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国家;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2。但同时,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领域也出现了“卡脖子”问题,部分领域出现产能过剩;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对民主、公正、环境、安全等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均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9。而相比于这些新形势下的高要求,我国当前的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够充分,在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微观经济活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亟须通过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做出部署。2.“阶级方位”“高”在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指出,研究一切社会经济制度都要首先确定该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144。可以说,党的领导就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的以太”,党的领导之所以使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因为从党的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鲜明的先进性特征,这决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来看,党自诞生起就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都能团结和带领人

18、民群众乘风破浪,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历史规律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从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成果来看,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27李京京,李红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即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仍然呈现“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的特征,这些均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治理水平和领导艺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其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3.“

19、价值方位”“高”在人民至上的价值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首先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中的获得感,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源于党的初心使命和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党领导一切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最后是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内在要求,作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和超越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使得经济运行逻辑发生了本质变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之下,生产是为了无休止追求剩余价值,劳动者成为资本的附庸,不可避免地发生“异化”,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民逻辑”是经济运行的主导,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进而满足人的需要,市场存在的目的是要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服务,尽管价值规律仍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资本的野蛮和贪婪得到有效控制,人自身的价值和追求得到最大化彰显。具体而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渗透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之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市

21、场经济体制始终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可以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可以充分释放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主题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提出,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更高层次”体现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政府治理与多元治理、法治规范与道德约束等目标与手段的全方位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智慧。1.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2、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11152平衡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命题,政府与市场是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两翼,市场有效是政府有为的前提,政府有为是市场有效的保障,二者各司其职又各有局限,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发挥有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一是要建设产权完善、标准统一、竞争公平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筑牢基础;二是要积极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规范、有序、高效的高水平要素市场;三是要贯通国内与国际市场,在以国

23、内大循环为主体基础上提升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构建有效市场的同时,还要打造有为政府为有效市场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府“要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11152,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厘清了边界。打造有为政府,一是要建立完备、周详的制度体系,全面明确政府与市场各自的权责义务和职能边界,使政府和市场既能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又能实现密切配合;二是要提升政府驾驭经济规律的能力,既要最大限度为市场留足空间,也要确保宏观调控科学精准、有力有效;三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问责机制,使政策从落实到奖惩形成闭环,最大程度避免渎职懒政、贪污腐败。2.公平竞争

24、与共同富裕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210要想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作为282024年第1期手段,让市场主体在公平有序的条件下自由充分竞争,使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可见,共同富裕与公平竞争是目标与手段的辩证关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充分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公平竞争与共同富裕相统一,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使市场主体在公平有序的条件下自由充分竞争,一是要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确保产权权责清晰、归属明确、流转自由;二是要健全市场准入

25、制度,放宽准入限制的同时完善市场准入的信息公开和评估机制,为更多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三是要加强公平竞争审查,落实对不正当竞争的惩戒,营造公正、有序、透明的竞争环境。“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一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市场主体虽然可以提振市场活力,促进充分竞争,但实践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在城镇就业超过80%的情况下,对国家的税收贡献仅仅超过50%”13,要通过民营企业来调节社会收入再分配是十分困难的,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的根本原因;二是要通过完善分配制度有针对性地破解城乡、行业、群体间收入差

26、距过大等问题;三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低收入者的就业创业能力,为低收入者转变为中等收入者提供现实基础。3.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统一马克思曾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11226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发展以“物”为中心,自然同人一样,只是附属于物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手段和工具,这种发展模式虽然使经济效益爆发式增长,却以牺牲人的发展和生态平衡为代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围绕“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经济发展目标,发展理念从以“物”为

27、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保护自然界就是保护人自身,以“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内在地蕴含着要坚持绿色发展。可见,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是内在一致、相互促进的,经济效益以绿色发展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本身就是在提高经济效益。坚持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相统一,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沿生态文明道路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通过税收和融资等手段支持环保型产业发展,通过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培育环保型新经济增长点辅助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源头落实绿色发展;三是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舆论引导,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能。4.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

28、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1145。立足内需与扩大开放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战略整体,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一是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比例,增强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相适配的精准性;二是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激发投资需求,提振中小企业活力;三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更多经济增长点;四是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打造制造强国和消费强国并举的新发展格局。高水

29、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要提升对外开放的规模和质量,一是要对国内现行市场制度体系进行改革,使我国各项市场机制、准则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标准制定,推动高水平市场准则在国际市场运行;二是完善外资管理政策,保证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各类市场活动中都能平等享受权益、良性竞争;三是要注意防范风险、应对挑战,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最大化降低风险、从容应对挑战,这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转向以创新驱动,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1155。5.政府治理与多元治理相统一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成熟,市场主体也日趋丰富多元,意味着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

30、市场主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复杂多样,只靠政府治理很难协调多方面的利益诉求,需在政府治理基础上建立多元参与的市场经济治理体系,以解决市场矛盾、协调市场关系、维护市场秩序。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体系中,政府治理应在治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保证市场经济始终沿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市场治理,与政府治理形成合力,成为政29李京京,李红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府治理的有益补充。要更好发挥政府治理的主导作用,就要全面提升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要提升政府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

31、经济的特殊规律,还要结合所辖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规律;二是要提升政府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所辖地区有效贯彻落实;三是要提升政府的风险应对能力,以有效对抗风险挑战,保护所辖地区的经济增长特色。在政府治理起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构建多元参与的市场经济治理体制,一是要为市场自治组织赋权,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市场自治组织在政府指导下享有真正的自主权,使其产生由市场主体共建、决策由市场主体自决、服务由市场主体共享;二是要为市场自治组织赋能,使其成为市场主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三是要为市场自治组织赋责,通过法律约束、政府监督、媒体引导等方式确保市场自治组织始终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主义

32、市场经济服务。6.法治规范与道德约束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11104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多元主体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主组织生产活动、自由进行等价交换,内在蕴含着以法治规范为基本前提,以道德约束为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应涵盖立法、司法和监管的全过程,以产权明确、竞争公平、监管有效为目标,确保市场经济运行在各个阶段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一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位;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执法体制,通过明确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

33、、提升执法效率、健全纠错机制等方式全面推进综合执法;三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贯通执规、执纪及执法,打造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协同发力的多元监督体系,促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需要通过法治建设保障经济运行过程的他律性,而且需要通过道德建设提高自律性,正如马克思曾指出:“如果说任何立法都不能颁布法令让人们去做合乎伦理的事情是正确的,那么说任何立法都不能承认不合伦理的事情是合法的就更是正确的了”15。要使德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市场主体和个人形成道德自觉,一是要强

34、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使各类市场主体厚植爱国利民、诚实合法、公平竞争等价值理念;二是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经邦济世、富国裕民、以利和义、守信践诺等价值理念,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观念奠定了价值底色;三是要鼓励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自我革命等红色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三、何以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追求与实现路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追求既要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目标相符合,又要和

35、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状况之间的矛盾相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明确了目标、厘清了路径。(一)实现“产权有效激励”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目标“完善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注重生产资料和要素的使用、流动及交易,所以其不仅仅是建立在所有权基础之上,更是建立在产权基础之上。产权脱胎于所有权,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分工高度发达带来的所有权社会化和结构化的产

36、物,是现代经济的基石。在我国以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机制,产权交易难以实现市场化配置,导致“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16。显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使各类市场主体在竞争中真正享有平等地位,就必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各类市场主体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二)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302024年第1期生产要素是市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元素,是社会财富产生的基础,生产要素能否自由、充分流动直接影响着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与

37、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我国要素市场还存在要素市场化不充分、要素流动不畅通、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高水平要素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要深化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改革,以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为抓手,为劳动力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确保农村土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构建规范有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此外,还要重视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17。

38、通过加紧完善和落实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三)实现“价格反应灵活”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目标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表现为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自发上下波动,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通过商品的价格涨落来调节资源配置。“价格反应灵活”之所以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因为价格波动可以直观反映出市场中各类商品的稀缺程度,为市场主体自发组织生产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此外,价格还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杆,有助于平衡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利益;价格机制还是有力的竞争工具,有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释放和激发市场活力

39、。要确保价格能灵敏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核心是要廓清政府职能边界,将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有效地限制在特定的公共领域和自然垄断环节”18,使市场的平等性、开放性和竞争性得到充分彰显。(四)实现“竞争公平有序”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公平有序的竞争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前提,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源头活水,包括市场主体间共享平等的出入规则、平等的资源条件、平等的法律环境和平等的税费政策等。实现公平有序的竞争,一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二

40、是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加快完善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失信、窃密、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使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权利都能受到法律保护;三是要优化市场监管,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逐年兴起,市场不正当竞争也呈现出平台垄断、算法合谋等新样态,要求完善监管制度、更新监管手段、优化监管机制,确保市场监管有理、有力、有效。(五)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企业优胜劣汰”与“竞争公平有序”互为因果,表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了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一方面,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是促使企业主动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有助于营造充满活力、充分竞争的市

41、场环境;另一方面,优胜劣汰又是企业公平竞争的必然结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尽管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自然结果,但仍需有优越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一是要通过完善企业破产相关制度、精简企业注销程序、缩短破产清算审理周期提高企业退出的便利性,及时减少无效市场主体,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活力;二是要完善企业破产相关法律法规,尝试将企业破产退出机制和个人破产退出机制相结合,降低企业家破产风险;三是要建立企业破产问责甄别机制,对因自身经营不善破产和以破产名义恶意逃废债加以甄别,依法对恶意逃废债行为追责;四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发放过渡补贴、提

42、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辅助转岗再就业等手段,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何以有机结合的世界难题,破解了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困境,是对时代之问、理论之问和现实之问的正确回答,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蓬勃生机。31李京京,李红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追问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2

4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9.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0.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66.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594.7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0.8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76.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4、373.1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6.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50.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8.13余斌.试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2):55-63.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47.16习近平.习近平

45、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57.17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17-12-09)2023-11-15.https:/ Questioning of the High-level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LI Jing-jing,LI Hong-liang(School of Marxism,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Abstract:The high-level socialist mark

46、et economy system originated from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deas ofclassic Marxist writers,and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innova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over 30 years.Its“higher starting

47、 point”lies in the“spatiotemporal orientation”of the adjustment of global governance patter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jor domestic social contradictions,the“class orientation”of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nd the“value orientation”of adhering to the value concept of putting the peopl

48、e first;The dialectical wisdom of“higher level”lies in the unity of effective markets and productive governments,fair competition and commonprosperity,economic benefits and green development,domestic demand and expansion of openness,governmentgovernance and diversified governance,rule of law norms a

49、nd moral constraints;The“higher goal”lies i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overall goal of“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and the specific goal of“effective incentives for property rights,free flow of factors,flexible price reflection,fair and orderly competition,and survivalof the fittest for enterprises”.Key words:high-level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theoretical sources;clear theme;implementationpath(责任编辑:李春梅)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