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97295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 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目录第一部分 概要.1第二部分 2022 年以来人民币国际使用情况.3一、人民币跨境使用总体情况.3二、经常项目收付情况.7三、资本项目收付情况.10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情况.16五、境内人民币外汇交易情况.17六、人民币国际储备情况.18七、人民币跨境现钞调运情况.18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情况.18九、中央银行合作.19十、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变动情况.21第三部分 政策及相关改革进展.24一、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24二、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26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7第四部分 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29一、离岸人民币利率和汇

2、率变动情况.29二、离岸人民币存款情况.31三、离岸人民币融资情况.33四、在中国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情况.33五、全球人民币外汇交易情况.34六、离岸人民币清算情况.34第五部分 趋势展望.36一、优化跨境人民币基础制度安排.36二、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36三、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36四、营造良好的人民币国际使用生态.37五、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35第六部分 大事记.40专栏专栏一: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4专栏二: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10专栏三:“熊猫债”稳步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14专栏四:中国人民银行签署首份常备互换协议.20专栏五:贸易新业态跨境人

3、民币结算政策进一步完善.25专栏六:内地与香港“互换通”正式发布并上线.26专栏七:银行间外汇市场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28专栏八: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和机制创新不断涌现.34专栏九:2022 年度人民币国际使用市场调查.371第一部分 概要2022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

4、制度基础更加完善,本外币政策协同强化,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规避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动力增强。2022 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4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1%。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 18.2%。2023年 1-9 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 38.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 24.4%,同比上升 7 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境内银行境外贷款、境外机构境内债券发行等政策相继出台,人民币投融资环境持续改善。2022

5、 年末,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国际债务证券存量为 1733 亿美元,排名升至第 7 位,同比提升 2 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2 年末,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 3.91%,同比上升 1.9 个百分点,排名第三。2023 年 9 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 5.8%,同比上升 1.6 个百分点,排名上升至第二。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2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扩大资金互换规模,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2022 年以来,先后在老挝、哈萨克斯坦、巴基

6、斯坦、巴西新设人民币清算行,海外人民币清算网络持续优化。2022 年末,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 1.5万亿元,重回历史高位。国际清算银行(BIS)2022 年调查显示,近三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由 4.3%增长至 7%,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制度和基础设施安排,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深化双边货币合作,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

7、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3第二部分 2022 年以来人民币国际使用情况2022 年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延续稳步增长态势,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收支总体平衡。一、人民币跨境使用总体情况2022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42.1 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实收 2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9%;实付 2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5%,收付比为 1:1.05。2023 年 1-9 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 38.9 万亿元,同比增

8、长 24.4。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2 年 12 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为2.15%,2023 年 2 月以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逐月上升,2023年 9 月升至 3.71%,排名保持第五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1 2021-2022 年月度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4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资本项目

9、经常项目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2 2010-2022 年年度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专栏一: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程度,在参考相关货币国际化指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审查指标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构建了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2022 年末,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 3.16,较上年上升 5.9%。同期,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 58.3、22.18、7.73和 5.24。2023 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 3.26,同比上升 10.2%。同期,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 57.68、22.27

10、、7.66 和 5.48。表 2-1 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数据来源支付货币全球支付货币份额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投资货币国际银行业对外负债国际清算银行(BIS)、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交易市场份额国际清算银行(BIS)外汇即期交易使用份额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利率衍生品市场份额国际清算银行(BIS)融资货币全球贸易融资货币份额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国际银行业对外债权国际清算银行(BIS)、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债券发行比例国际清算银行(BIS)储备货币全球外汇储备币种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数据来源: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国际清算银行、国际

11、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外汇管理局。图 2-3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上海、北京、深圳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继续位居全国前三位。2022年,三地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分别占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46.4%、21.4%和 7.8%。2022 年,全国共有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 2000 亿元,8 个边境省、自治区收付金额合计为 8816.2 亿元,同比增长 40.1%。2023 年 1-9 月,上海、北京、深圳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分别占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 43.6%、20.9%、8.3%。表 2-2 2022 年分地区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单位:亿元,%序号序号地区地区经常经常

12、资本资本合计合计占比占比1 1上海上海22638.4172703.9195342.346.42 2北京北京13674.076611.390285.321.43 3深圳深圳10967.921787.832755.77.84 4广东广东13282.113009.726291.86.25 5江苏江苏9226.66338.915565.53.76 6浙江浙江7490.74596.012086.72.97 7福建福建1420.94576.05996.91.468 8山东山东3160.51683.74844.21.19 9天津天津1902.51516.63419.10.81010重庆重庆2769.9490

13、.33260.20.8其他其他18638.412974.031612.47.5合计合计105171.9316288.2421460.1100.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22 年,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 50.3%,占比最高;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分别是新加坡(10.3%)、英国(5.9%)和中国澳门(4.0%)。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收付总额占全部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的比例由 2021 年的 77.8%上升至 82.5%。中国香港,50.3%新加坡,10.3%英国,5.9%中国澳门,4.0%日本,2.4%德国,2.2%中国台湾,2.2%美国,2.0%开曼

14、群岛,1.7%瑞士,1.6%法国,1.5%韩国,1.3%其他,14.6%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4 2022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国别和地区分布情况2022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7.1 万亿元,同比增长 4.4%,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 16.9%。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 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7%;服务贸易收7付金额 2307.5 亿元,同比增长 35.4%;直接投资收付金额 7807.93亿元,同比增长 13.9%。2023 年 1-9 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 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占同期人民币跨境

15、收付总额的 16.7%。截至 2023 年 9 月末,中国与 30 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 17 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二、经常项目收付情况2022 年,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1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2.3%,其中收入 5.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3.4%,支出 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8%。2022 年,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占同期经常项目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例为 20.7%。2023 年 1-9 月,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1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3%。8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5 经常项目人民

16、币跨境收付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6 经常项目人民币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比例(一)货物贸易(一)货物贸易2022 年,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7.9 万亿元,同9比增长 37.2%,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例为 18.2%,较 2021 年上升 3.5 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0.3%,进料加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52.7%。2023 年 1-9 月,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6.6%,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比例为 24.4%,较 2022 年全年提高 6.2

17、 个百分点。(二)服务贸易(二)服务贸易2022 年,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8%,占同期服务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比例为 25.7%,较 2021年上升 1.4 个百分点。2023 年 1-9 月,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5%,占同期服务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比例为 31.6%,较 2022 年全年提高 5.9 个百分点。(三)收益和经常转移(三)收益和经常转移2022 年,收益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3%,经常转移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902 亿元,同比增长 17.5%。

18、收益及经常转移人民币跨境收付占该项目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比例为 56.8%,较 2021 年提高 5 个百分点。2023 年 1-9月,收益与经常转移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37.6%,占该项目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比例为 65.1%,较 2022 年全年提高 8.3 个百分点。10专栏二: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壮大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境内外经营主体在跨境支付结算和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导向,会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持续完善跨境贸易、投

19、融资人民币结算等基础性制度,着力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便利性,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强对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力度,便利离岸转手买卖、全球采购、委托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购买货物等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跨境资金结算。支持和规范银行境外贷款业务,并通过差别化宏观审慎系数设置等体现本币优先,鼓励优先发放人民币贷款。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境内外统筹使用资金。有序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将更多优质企业、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

20、范畴。指导银行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提供优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时效。2023 年 1-9 月,货物贸易中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提高至24.4%,较去年同期上升 7 个百分点。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以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夯实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人民币能用、好用,更好支持经营主体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三、资本项目收付情况2022 年,资本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3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其中,收入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0.5%,支出 16.7 万亿元,

21、同比增长 21%。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融资收付金额分别占资本项目收付金额的 20.4%、74.5%和 3.1%。2023 年 1-9 月,资本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2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8。1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7 2021-2022 年资本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情况(一)直接投资(一)直接投资2022 年,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3%。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 1.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 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2023 年 1-9 月,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

22、收付金额合计为 5.6万亿元,同比增长 19.2%。1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8 2021-2022 年直接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月度情况(二)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二)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截至 2022 年末,全国共设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 3512 个。2022年,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收付金额 4.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8%。2023 年 1-8 月,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收付金额 3.5 万亿元。1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9 2021-2022 年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收付月度情况(三)(三)“熊猫债熊猫债”截至 2022 年末,“熊猫债”发行主体已涵盖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金

23、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累计发行规模 6308 亿元。202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熊猫债”52 支,发行规模合计 850.7 亿元。2023 年 1-8 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熊猫债”58 支,发行规模合计 1060 亿元。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520062009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交易所市场发行金额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 2-10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14专栏三:“熊猫债”稳步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规模

24、提升和开放水平提高,境外主体境内发债的便利性和规范性进一步优化。2022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统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熊猫债”资金管理规则,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境外主体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便利性。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大幅加息环境下,人民币融资成本相对下降。截至 2023 年 8 月末,境外主体在境内累计发行“熊猫债”434 支,累计发行规模为 7402.2 亿元。其中,2022 年境外主体在境内发行规模为 850.7 亿元,2023 年 1-8 月境外主体在境内发行规模为 1060 亿元,同比增长

25、 58.2%。境内“熊猫债”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银行间市场为主要发行场所。202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为 825 亿元,占发行总规模的 97%。2023 年 1-8月该比例为 96.9%。二是非金融企业发行意愿增强。2022 年,境外发行主体中非金融企业发行主体占比为 80%。2023 年 1-8 月延续了该趋势,占比上升至 89.7%。三是发行期限以 3 年期及以下为主。2022 年,3 年期及以下债券发行规模为 808.7亿元,占发行总规模的 95.1%。其中,1 年期及以下短期债券发行规模占比 39.8%。2023 年 1-8 月,3 年期及以下债券发行规模为 1010 亿元,占

26、发行总规模的 95.3%。其中,1 年期及以下短期债券发行规模占比 46.1%。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市场发展,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继续稳步有序推动债券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政策环境,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四)证券投资(四)证券投资2022 年,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2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9%。2023 年 1-9 月,证券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21.6万亿元,同比增长 19.7%。债券投资债券投资。截至 2022 年末,共有 1071 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15券市场,其中,直接入市 526 家,通过“债券通”入

27、市 784 家,有239 家同时通过两种渠道入市。全年债券投资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7.7 万亿元。2023 年 1-9 月,债券投资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6.7 万亿元。股票投资。股票投资。2022 年,“沪深港通”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6 万亿元。2023 年 1-9 月,“沪深港通”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4 万亿元。合 格 境 外 机 构 投 资 者 人 民 币 合 格 境 外 机 构 投 资 者合 格 境 外 机 构 投 资 者 人 民 币 合 格 境 外 机 构 投 资 者(QFII/RQFIIQFII/RQFII)。2022 年,QFII/RQF

28、II 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合计 3.6万亿元。2023 年 1-9 月,QFII/RQFII 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合计 2.9万亿元。“跨境理财通跨境理财通”。截至 2022 年末,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的大湾区居民超 4 万人次,参与试点银行共 64 家,“跨境理财通”收付金额合计为 22.2 亿元。“北向通”累计净汇入额 2.9 亿元,“南向通”累计净汇出额 3.9 亿元。2023 年 1-9 月,“跨境理财通”收付金额合计为 51.6 亿元。2023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澳门金融

29、管理局决定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下一步将修订完善相关实施细则或业务指引,推动各项举措尽早实施。16表 2-3 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五)其他投资(五)其他投资2022 年,跨境融资、境外贷款等其他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 1.6 万亿元,同比下降 0.6%。2023 年 1-9 月,其他投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 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9%。四、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情况2022 年,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收付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主要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 9857.3 亿元,其中,绿色新能源金

30、属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 1623.6 亿元。2023 年 1-9 月,主要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 1.5万亿元。目前,我国已上市原油、铁矿石、精对苯二甲酸(PTA)等 23 个国际化期货和期权产品,引入境外交易者,为大宗商品交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定价基准。上海原油期货、大连铁矿石期货成交量、持仓量快速增长,2022 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总成交量 5358.1 万手,日均成交量 22.1 万手,日均持仓量 6.9 万手,已成为仅次于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 原油)和英国布伦特原油(Brent 原油)期货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总成交量资

31、产资产20212021年年1212月月20222022 年年 3 3 月月20222022 年年 6 6 月月20222022 年年 9 9 月月2022022 2 年年 1 12 2 月月股票股票39419.931860.435741.630285.431959.9债券债券40904.539586.836453.134770.734582.4贷款贷款11372.311896.311731.811531.412223.7存款存款16600.214719.416727.318535.317418.2合计合计108296.9108296.998062.998062.9100653.8100653.

32、895122.895122.896184.296184.2172.2 亿手,日均成交量 91.3 万手,日均持仓量 118.2 万手。五、境内人民币外汇交易情况截至 2022 年末,中国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不断丰富。共有人民币外汇即期会员 782 家,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会员各 292 家、283 家、233 家和 168 家,人民币外汇市场做市商共25 家。中国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全年人民币外汇成交折合 28.7 万亿美元,同比减少 8.3%,日均成交折合1187.5 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折合 8.3 万亿美元,同比减少 16.6%;人

33、民币外汇掉期成交折合 19.3 万亿美元,同比减少4.9%,其中隔夜美元掉期成交折合 12.6 万亿美元,占掉期总成交额的 65%;货币掉期成交 215.8 亿美元,同比减少 29.1%;人民币外汇远期成交折合 129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3%;人民币外汇期权成交 926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2022 年,人民币对非美元外币交易平稳发展,即期成交金额 2.1万亿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交易中占比为 3.7%,较上年小幅下降 0.4 个百分点。18表 2-4 2022 年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单位:亿元币种币种美元美元欧元欧元日元日元港元港元英镑英镑澳大利

34、亚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西兰元交易量542148.414395.82614.82352.7362.6318.595.1币种币种新加坡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加拿大元马来西亚林马来西亚林吉特吉特卢布卢布南非兰特南非兰特韩元韩元交易量103.6152.4288.74.941.91.446.5币种币种阿联酋迪拉姆阿联酋迪拉姆沙特里亚尔沙特里亚尔波兰兹罗提波兰兹罗提丹麦克朗丹麦克朗瑞典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土耳其里拉交易量1.633.20.36.819.95.41.1币种币种泰铢泰铢印度尼西亚卢印度尼西亚卢比比(区域交易区域交易)交易量22.219.2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

35、心。六、人民币国际储备情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 2022 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 2984 亿美元,占比 2.69%,较 2016 年人民币刚加入 SDR 时提升 1.62 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位。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 80 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七、人民币跨境现钞调运情况2022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及参加行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需求较小,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量下降。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调运现钞金额总计 46.2 亿。周边国家人民币业务参加行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金额总

36、计 1.5 亿元。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运行情况2022 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运行平稳,全年共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 440 万笔,金额 96.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7%19和 21.5%;日均处理业务 17671 笔,金额 3883.5 亿元。截至 2022 年末,共有境内外 1360 家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接入 CIPS,其中直参 77 家,间参 1283 家。数据来源:CIPS。图 2-11 2015-2022 年 CIPS 每月日均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笔数和金额九、中央银行合作(一)双边本币结算(一)双边本币结算自 2021 年 9 月中印尼本币结算(LCS)合作框

37、架启动以来,业务运行平稳,市场交易活跃。截至 2022 年末,中印尼 LCS 合作框架下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收付 81.9 亿元,累计完成人民币/印尼卢比交易30 亿元人民币。2022 年,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的 28 个人民币对其他国家货币交易中,人民币/印尼卢比排名 16 位。(二)双边本币互换(二)双边本币互换20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本币互换协议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协议长期有效。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新加坡金管局、欧洲中央银行等 7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共与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

38、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协议为29 份,互换规模超过 4 万亿元人民币。互换规模不同于资金实际使用金额。截至 2023 年 9 月末,境外货币当局实际动用人民币余额 1171亿元。截至 2023 年 9 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实际动用外币互换资金余额折合人民币 34.3 亿元。专栏四:中国人民银行签署首份常备互换协议2022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宣布将货币互换协议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并扩大互换规模至 8000 亿元人民币/9400 亿元港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签署的第一份常备互换协议。与此前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不同,常备互换协议长期有效,不再需要双方定期续签,资金使用上也更加便

39、利。货币当局之间形成常备互换安排是国际上的成熟做法,升级常备互换也符合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金融合作发展的趋势。从国际上看,一些经济体中央银行之间设有常备互换安排。例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瑞士中央银行互相设有常备互换安排,没有协议期限限制,也没有规模上限。欧洲中央银行与丹麦国家银行、瑞典银行也设有常备互换安排,没有协议期限限制,但规模有限制。近年来,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不断加深,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稳健发展,已成为离岸人民币最重要的清算中心、产品中心和资金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并扩大互换资金规模,符合两地金融深层次合作

40、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市场开放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为香港市场提供更加稳定、长期限的流动性支持,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内生发展动力,更好发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功能,21同时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香港金融业长期繁荣发展。(三)境外清算机制安排(三)境外清算机制安排2022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优化人民币海外清算网络,相继授权设立老挝、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巴西人民币清算行。截至2023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已在 29 个国家和地区授权 31 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十、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变动情况(一)利率变动情况(一)利率变动情况2022 年,境内货币市场人民币利率中枢总

41、体先降后升,9 月达到低点后回升,2022 年末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2022 年末,隔夜、7天、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和 1 年期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较上年末分别下降 172 个、48 个、85 个、78 个、82 个、117 个基点,收于 1.96%、2.22%、2.35%、2.42%、2.51%、2.62%。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图 2-12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走势(1)22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图 2-13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走势(2)(二)汇率变动情况(二)汇率变动情况2022 年,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全年,人民币对一篮子

42、货币汇率有所贬值。2022 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 98.67,较 2021 年末贬值 3.7%。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有升有贬,其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3014,最低为 7.2555。242 个交易日中,114 个交易日升值,128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 1.4%(1008 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 1%(681 点)。人民币对欧元、英镑和日元的中间价分别较上年末贬值 2.7%、升值 2.5%、升值 5.8%。2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图 2-14 境内人民币汇率走势24第三部分 政策及相关改革进展2022 年以来,跨

43、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持续提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一、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2022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将银行境外人民币和外汇贷款业务纳入统一管理,拓宽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境外贷款业务。2022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支持外经贸企业规避货币错配风险,鼓励

44、提升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和比例。2022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完善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政策,支持外贸新业态健康持续创新发展。2022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在上海、广东、陕西、北京、浙江、深圳、青岛、宁波等地开展第二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境内外统筹使用资金。252023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商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使用,更好满足外经贸企业交易

45、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市场需求。2023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北京、广东、深圳开展试点,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增大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专栏五: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进一步完善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引导银行和相关机构更好满足外贸新业态经营主体配套金融服务需求。一是将支付机构业务办理范围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拓宽至经常项下,加大对外贸新业

46、态的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与支付机构合作为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市场交易主体及个人跨境交易提供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支持海外务工人员通过支付机构办理薪酬汇回等业务。二是明确银行、支付机构等相关业务主体展业和备案要求。展业过程中银行和支付机构应签订跨境人民币结算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真实性、合法性审核能力,确保业务真实、合规。三是明确业务真实性审核、三反(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和数据报送等要求,防控业务风险。银行和支付机构开展外贸新业态相关跨境人民币业务应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通过市场交易主体管理、交易限额设定、交易电子信息采集和使用、反洗钱以及事后核查等方式做好

47、交易真实性审核。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关注外贸新业态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26大盘。二、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2022 年 7 月,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启动建设,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2022 年 11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并明确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

48、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2022 年 12 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2023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相关业务,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利率互换市场秩序。专栏六:内地与香港“互换通”正式发布并上线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发展,2022 年 7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

49、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开展内地与香港“互换通”,并于272023 年 5 月 15 日正式上线。“互换通”上线首日,市场运行平稳,境内外投资者交易活跃,共有 20 家境内报价商和 27 家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62 笔,名义本金共计 82.6 亿元。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参与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在总结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形成了“互换通”合作方案。在“互换通”机制下,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能够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相关市

50、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互换通”的建立有利于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提升境外机构参与我国债券市场积极性,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和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根据“互换通”运行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