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pdf

上传人:Stan****Shan 文档编号:1288218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4.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3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 2023年10月国际金融论坛(IFF)国际金融论坛(IFF)是非营利、非官方独立国际组织,2003 年 10 月由中国、美国、欧盟等 G20 国家和地区、新兴经济体,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及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 20)”。国际金融论坛(IFF)从创立至今,与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50 多家国际和地区组织、200 多位全球财经领袖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共计 2000 多名世界特邀嘉宾,100000 多名全球业界精英参与了 IFF 历届年会和相

2、关活动,在促进国际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学术研究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取得了广泛国际影响。自2003年创立以来,国际金融论坛(IFF)秉持和遵循“全面可持续发展新资本、新价值、新世界”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具有战略远见、国际一流的学术智库和多边对话平台。国际金融论坛(IFF)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确保独立、客观、前瞻和包容性,以促进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通过对全球金融领域的深入研究,促进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以下目标:1.全球金融战略对话平台;2.全球金融交流合作平台;3.全球金融创新实践平台;4.全球金融研究智库平台;5.全球金融人才培养平台。为了加强对全球重大问题的持续跟

3、踪和研究,促进金融服务对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国际金融论坛(IFF)自 2021 年起组织编写IFF 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每年定期在 IFF 全球年会期间发布。报告旨在根据跨国数据,分析和预测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解读金融发展和创新,探讨全球共同关注的长期挑战和政策问题,以促进全球范围的政策讨论。IFF 2023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共四章,第一章全球经济展望、风险和政策重点,由 IFF 学术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原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编写;第二章全球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由 IFF 学术委员、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编写;第三章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及政策发展回顾和

4、展望,由 IFF 学术委员、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编写;第四章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金融,由 IFF学术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宋敏编写。作为创立于中国,由全球主要经济体和联合国参与发起成立的国际金融对话及学术智库平台,国际金融论坛(IFF)与全球 200 多位财经政要、金融领袖,50 多个国家和地区,50 多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了紧密联系。国际金融论坛(IFF)将进一步发挥国际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创新实践、研究智库和人才培养这五大平台功能,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 学术研究智库和多边对话平台。前言张继中CEO/创始秘书长执行委员会主任国际金融论坛(IFF)45目 录

5、附 录第一章 全球经济前景、风险和政策重点1.1.经济展望1.2.增长面临的风险1.3.全球政策重点第二章 全球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2.1 两大重要金融风险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2.1.1 美国地区性银行危机 2.1.2 美国国会就联邦政府债务上限陷入僵局 2.1.3 风险事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2.2 货币表现受政策利率影响较大2.3 其他主要金融资产的表现2.4 长期高利率(higher-for-longer)的风险2.5 金融碎片化风险为去美元化注入新动力 2.5.1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 2.5.2 对去美元化的兴趣正在上升 2.5.3 这次会不一样吗?第三章 全球绿色金融创新

6、及政策发展回顾和展望3.1 绿色统计类金融产品 3.1.1 绿色债券 3.1.2 绿色信贷3.2 碳市场 3.2.1 碳配额市场 3.2.2 自愿减排市场3.3 国际绿色金融政策评述 3.3.1 官方气候资金 3.3.2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3.3.3 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计划(JETP)3.3.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韧性和可持续性信托基金”(IMF“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Trust”)3.4 各国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最新动态 第四章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金融4.1 全球数字金融发展概况 4.1.1 数字金融概念24-3536-5910-234

7、-660-877-9表格与图表表格表 1.1:年度 GDP 增长率(%)表 1.2:以消费者价格衡量的年度通胀率(%)表 2.1: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IMS)中的主导地位(功能视角)表 3.1:JEPT 协议签署情况 表 3.2:IMF 成员国向 RST 出资情况 表 3.3:东盟国家国内绿色金融政策动态 表 4.2-1:欧盟大数据产业政策梳理 表 4.3-1:中美欧数字金融相关监管政策图表图 1.1(a):G20 发达经济体 GDP 季度增长(同比,%)图 1.1(b):G20 发展中经济体 GDP 季度增长(同比,%)图 1.2(a):部分 G20 发达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图 1.

8、2(b):部分 G20 发展中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图 1.2(c):部分 G20 发展中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图 1.3(a):央行利率(%)图 1.3(b):央行利率(%)图 1.4(a):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图 1.4(b):发展中经济体政府债务总额(占 GDP 的百分比)图 2.1:持续的货币紧缩令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承压 图 2.2:不断增加的美国财政压力 图 2.3:新兴市场资本流动 图 2.4:利率变动和汇率变动 图 2.5:2023 年初至 2023 年 9 月 25 日,主要金融资产的表现 图 2.6:各国家和地区住宅物业真实价格变化(年

9、同比变化)图 2.7:国际货币使用指数 图 3.1:新金融的各种定义 图 3.2:2022 年主要发行市场绿色债券发行量 图 3.3:2022 年全球新发行绿色债券的货币构成 4.1.2 专利视角下的全球数字金融发展 4.1.3 数字金融赋能的逻辑分析4.2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金融 4.2.1 大数据金融 4.2.2 人工智能金融 4.2.3 区块链金融4.3 风险与监管 4.3.1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金融发展的风险 4.3.2 全球数字金融监管政策4.4 总结67图 3.4:2014 至 2022 全球绿色债券资金用途 图 3.5:绿色债券发行区域统计 图 3.6:全球债券发行量

10、与绿色债券发行量变化率对比 图 3.7:全球绿色贷款发行量与发行机构数量 图 3.8:部分碳市场碳配额价格变动 图 3.9:2014-2022 主要自愿减排碳证书核发量 图 3.10:官方气候资金 20162020 年总量统计数据 图 3.11:2016-2020 气候资金流向不同国家的占比 图 3.12:发达国家提供的气候资金各用途占比 图 4.1-1:数字技术变革金融生态系统 图 4.1-2: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引领全球数字金融发展 图 4.1-3:全球数字金融专利申请/授权量年度分析(2017-2022)图 4.1-4:全球数字金融专利申请/授权量分析(Top10)图 4.1-5

11、:全球企业数字金融专利申请量 Top10 图 4.1-6:全球国家/地区银行科技专利授权量 2017-2022(Top10)图 4.1-7:全球国家/地区保险科技专利授权量 2017-2022(Top10)图 4.1-8:全球国家/地区资管科技专利授权量 2017-2022(Top10)图 4.1-9:BAB 赋能金融市场逻辑分析 图 4.2-1:全球大数据储量及增速(2013-2021)图 4.2-2:美国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路径 图 4.2-3:中国大数据产业政策主要节点 图 4.2-4:2017-2022 全球大数据金融专利申请量 Top10 图 4.2-5:大数据金融应用场景 图 4.2

12、-6:基于大数据金融的 SAS 防欺诈管理系统工作流程 图 4.2-7:全球 AI 金融融资额/融资频次(2015-2021)图 4.2-8:全球 AI 独角兽 Top100 分布 图 4.2-9:中国引用其他国家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占比 图 4.2-10:AI 金融应用场景 图 4.2-11:Smart Chaser AI 预测工具工作流程 图 4.2-12:2021 年区块链股权投资全球分布 图 4.2-13:2021 年区块链股权投资国家分布 图 4.2-14:区块链金融的典型应用 图 4.3-1:2022 年以来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附录附 1 词汇表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ACMFASEAN C

13、apital Markets Forum东盟资本市场论坛ASEAN SLBSASEAN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 Standards东盟可持续发展相关债券标准ASEAN SRFSASEAN Sustainable and Responsible Fund Standards东盟可持续和负责任基金标准CARClimate Action Reserve气候行动储备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碳边境调整机制CBI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SClimate Bond Standard气

14、候债券标准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中国核证减排量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CGTCommon Ground Taxonomy共同分类目录CISASEAN 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集体投资计划COP15Conference of Parties 15第 15 次缔约方大会COP26Conference of Parties 26第 26 次缔约方大会COP27Conference of Parties 27第 27 次缔约方大会COP28Conference of

15、Parties 28第 28 次缔约方大会COP30Conference of Parties 30第 30 次缔约方大会CORSIA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EpsEquator Principles赤道原则EU ETS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G7Group of Seven七国集团GFANZ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89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GLP

16、Green Loan Principles绿色贷款原则GSGolden Standard黄金标准ICAP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国际碳行动伙伴ICMA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FF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um国际金融论坛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PSFInternational Pla

17、tform on Sustainable Finance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RAInflation Reduction Act通胀削减法案ISSB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TCInvestment Tax Credit美国太阳能投资税减免JEPT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计划LMA Loan Market Association贷款市场协会LTSLong-term strategies远景发展战略MRVMonitoring,Reporting,a

18、nd Verification监测、报告和核查NDC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国家自主贡献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CAF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碳核算金融联盟RSFReform-Supporting Financing改革配套融资RST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Trust韧性和可持续性信托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Goal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RsSpecial Drawing Rights特别提款权SLLPSustainability Linked Loan Principles可持续相关贷款原则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SRI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社会责任投资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南TTFTitle Transfer Facility所有权转让设施UCTUpper-Credit-Tranche特指 IMF 的较高信用级别的信贷额度(一个国家在 IMF

20、信贷额度的前25%)UNEP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FCCC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核证自愿减排标准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IFF 2023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第一章 全球经济展望、风险和政策重点1011由于全球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俄乌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负面影响也制约了经

21、济复苏。2023 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长 3.1%,低于 2022 年的3.4%;其中,发达国家增长 1.5%,发展中经济体增长 4.1%。2024 年,在货币政策和金融状况继续收紧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保持在 3.1%的疲软水平,其中发达国家增长 1.3%,发展中经济体增长 4.3%。2023 年,在货币政策收紧、全球增长放缓、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能源价格)回落以及全球供应状况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全球通胀有所放缓。预计 2023 年全球按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的通胀率将从 2022 年的 9.2%降至 7%,其中发达国家物价上涨 4.6%,发展中经济体物价上涨 8.6%。2024 年,由于紧

22、缩的货币和金融状况继续抑制需求增长,加之疫情引发的供给侧瓶颈进一步缓解,全球通胀率预计将放缓至 5.8%,其中发达国家通胀率预计为2.8%,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预计为 7.8%。上述经济前景受到几个下行风险的影响。与目前的预期相比,通胀压力可能会更加持久;货币和金融状况收紧可能会在发达国家引发更多的银行倒闭和金融不稳定事件,并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可能加剧,导致地缘经济和地缘金融的进一步分裂;占全球经济增长三分之一的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低于预期。如果这些风险成为现实,全球经济增长会低于预期,全球通胀也会高于预期。第一章全球经济展望、风险和政策重点1为了降低风险、支持全球经

23、济复苏和增长,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应对面临的短期和长期挑战。货币政策应继续致力于遏制通货膨胀,同时保持金融稳定、确保全球经济软着陆。财政政策应着眼于重整财政状况,同时保护弱势群体。结构性改革应解决长期发展和增长的制约因素。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奉行多边主义应对共同挑战,包括全球减贫、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解决跨国冲突、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本报告中使用的数据截止日期为 2023 年 9 月中旬。11.1 经济展望由于货币政策大幅收紧,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2024 年可能继续疲软。由于各国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在 2022 年大幅回落之后进一步放缓。

24、持续的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挥之不去的负面冲击也限制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占全球经济约80%的 20 国集团(G20)国家 2023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2.8%,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3.5%,其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1.8%和 2.5%;中国分别为4.5%和 6.3%;欧盟(EU)为 1.1%和 0.4%;日本为 1.8%和 1.7%图 1.1(a)和图 1.1(b)。目前市场的共识是,2023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约3.1%,低于 2022 年的 3.4%(使用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的国家权重)(表 1.1)。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 1.5%,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 4.1%。但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很

25、大差异,反映了各国通胀水平024681012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图1.1(a):部分G20发达经济体GDP季度增长(同比,%)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图 1.1(a):G20 发达经济体 GDP 季度增长(同比,%)02468101214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图1.1(b):部分G20发展中经济体GDP季度增长(同比,%)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20国集团图 1.1(b):G20 发展中经济体 GDP 季度增长(同比,%)数据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

26、组织(OECD)和货币政策收紧步伐的差异、2022 年的经济增长力度不同以及一些国别因素。照此经济增长速度,发达经济体将在 2023 年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 20%,发展中经济体将贡献 80%。从地区看,亚洲发展中国家将贡献 60%,北美贡献 11%,中东和北非贡献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贡献 6%,高收入亚洲贡献 5%,欧盟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各贡献 4%,欧洲发展中国家贡献 3%。从国别看,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来源,将贡献32%,其次是印度和美国,将分别贡献 15%和 11%。2024 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复苏,但依然疲软。新冠肺炎疫情终于结束,不再掣肘全球经济增长。大多数国家的货币紧缩周

27、期可能在2024年结束。然而,紧缩的货币和金融状况仍将继续,将继续抑制需求增长从而限制全球复苏的步伐。在此背景下,预计2024 年全球经济将增长 3.1%,与 2023 年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 1.3%,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4.3%。在主要的区域经济体中,亚洲发展中国家 2023和 2024 年均将增长 5.2%;亚洲高收入地区这两年将分别增长 2%和 1.7%;欧洲发展中国家将分别增长1.7%和 2%;欧盟将分别增长 0.8%和 1.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2.4%和2.4%;中东和北非是2.9%和 3.2%;北美是 1.9%和 1.2%;撒哈拉以南非洲是IFF 2023 年全球金融

28、与发展报告第一章 全球经济展望、风险和政策重点12133.6%和4.1%;东盟是4.6%和4.9%;金砖国家是4.9%和 4.6%;G20 集团是 3%和 2.9%;“一带一路”经济体 2023 年、2024 年将分别增长 3.7%和 3.9%。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 2023 年预计将增长2%,稍低于 2022 年的 2.1%。尽管货币政策急剧收紧,美国经济到目前为止仍保持了韧性。稳定的就业增长和工资上涨提振了家庭消费,政府的财政激励措施刺激了企业投资。2023 年 7 月,美联储(FED)自 2022 年 3 月以来第 11 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达到5.25-5.5%,为20多

29、年来的最高水平。在 9 月的政策会议上,在通胀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不排除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加息的可能。美联储将继续致力于遏制通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利率保持在多年未见的高水平。另一方面,为多个行业的投资提供激励措施的2022 年通胀降低法案将有助于抵消货币和金融紧缩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基于这些考虑,2024 年预计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 1.2%。美国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如果货币紧缩结束得太早,会导致通胀再度飙升;如果货币紧缩结束得太晚,经济会陷入衰退,导致更多的银行倒闭并加剧金融的不稳定。欧盟经济 2023 年预计将增长 0.8%,2024 年将增长 1.5%

30、,均低于 2022 年的 3.7%。欧盟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高通胀和货币紧缩抑制了国内需求,持续的俄乌冲突也影响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欧洲央行(ECB)于 2023 年 9 月自 2022 年 7月以来连续第 10 次加息,将其主要贷款利率提高到了 4.5%,同时也开始削减资产负债表。在欧盟三大成员国中,法国经济在 2023 年和 2024 年预计将分别增长 0.9%和 1%,意大利两年均增长 0.7%,德国经济 2023 年预计将萎缩 0.4%,但 2024 年预计将增长 0.9%。由于潜在的通胀压力仍然很大,欧洲央行预计将继续其紧缩的货币政策,并在较长时间内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以实现

31、2%的通胀目标。但欧盟基金的使用和支付会支持经济增长。欧盟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是俄乌冲突升级,导致能源价格飙升,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大幅下降。中国经济 2023 年和 2024 年预计将分别增长5.2%和 5%。经济增长回升主要是由于 2022 年年底取消了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清零政策,使经济恢复正常。最近的数据显示,由于家庭消费疲软、住房投资下降和出口萎缩(按美元计算,2023 年前 8 个月下降了 5.6%),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尽管 8、9 月份的数据有所改善。为了支持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在 7 月下旬推出了 20 项措施,以帮助促进消费支出。这些措施包括放宽购车限制,鼓励购买新能源

32、汽车;支持首套购房者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增加家装和家用电子产品的消费;促进体育、娱乐、外出就餐、旅游和健康服务消费。为了增强民营企业的信心,政府还公布了一系列鼓励私人投资的措施,包括放宽一些关键部门的准入和提供融资支持。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以确保逐步解决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问题和保持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也将继续支持经济复苏。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房地产行业下滑幅度超过预期,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以及外部需求弱于预期。东盟经济 2023 年预计将增长 4.6%,2024 年将增长 4.9%,低于去年的 5.7%。经济增长放缓反映了诸多因素,包括通

33、胀上升、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对制成品出口需求的减弱。然而,得益于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国内需求依然强劲,私人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持续复苏,也支持了增长。在东盟主要经济体中,印度尼西亚 2023 年和 2024年预计将分别增长 4.9%和 5%,菲律宾将增长 5.8%和 6%,马来西亚将增长 4.5%和 4.9%,新加坡将增长 1.2%和 2.5%,泰国将增长 3.6%和 3.8%,越南将分别增长 5.6%和 6.3%。东盟未来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是全球经济增长弱于预期,导致外部需求进一步下降。全球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在货币和金融

34、状况收紧的情况下有所缓和,2024 年可能进一步放缓。全球通胀虽然仍然居于高位,但随着世界各国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通胀率自 2022 年下半年开始下降。G20 经济体按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的月均同比通胀率从 2022 年 9 月 9.5%的峰值下降到了2023 年 8 月的 6.3%。通胀下降主要源于发达国家,因为正是这些国家推动了最近的通胀激增。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和韩国2022 年月度通胀率的峰值分别为 9.1%、11.5%、11.1%、8.1%和 6.3%。2023 年 8 月,这些国家的月度通胀率分别下降到了 3.7%、5.9%、6.7%、4%和 3.4%图 1.

35、2(a)。不过,除了巴西、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外,二十国集团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的下降相对有限。巴西、墨西哥、南非和土耳其的月通胀率分别从 2022 年的峰值 12.1%、8.7%、8.1%和85.4%下降到了2023年8月的4.6%、4.6%、4.8%和 59.1%图 1.2(b)和图 1.2(c)。IFF 2023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第一章 全球经济展望、风险和政策重点1415024681012Aug-21Sep-21Oct-21Nov-21Dec-21Jan-22Feb-22Mar-22Apr-22May-22Jun-22Jul-22Aug-22Sep-22Oct-22Nov-22De

36、c-22Jan-23Feb-23Mar-23Apr-23May-23Jun-23Jul-23Aug-23图1.2(a):部分G20发达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20国集团加拿大欧盟韩国英国美国图 1.2(a):部分 G20 发达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202468101214Aug-21Feb-22Aug-22Feb-23Aug-23图1.2(b):部分G20发展中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巴西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图 1.2(b):部分 G20 发展中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020406080100120140Aug-21Feb-22Aug-22Feb-23Aug-2

37、3图1.2(c):部分G20发展中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阿根挺土耳其图 1.2(c):部分 G20 发展中经济体月度通胀率(同比,%)数据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通胀放缓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急剧收紧,限制了需求增长,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和生产恢复正常,供应方面的瓶颈进一步缓解。全球需求疲软也导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特别是能源价格下降。转向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企业和家庭能效,以应对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危机(特别是在许多欧洲国家),也是能源价格下跌的部分原因。目前市场的共识是,全球通胀率将从 2022 年的 9.2%降至 2023 年的 7%,发达经济体

38、的通胀率将从 2022 年的 7.3%降至 4.6%,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将从 2022 年的 10.6%降至8.6%(表 1.2)。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2023 年英国的通胀率将达 7.6%,其次是德国和意大利 6.2%,法国 5.7%,澳大利亚 5.5%,美国 4%,加拿大 3.7%,韩国 3.4%,和日本 3%。在发展中经济体中,阿根廷和土耳其在2023 年将继续经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分别为 99%和 90%。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的通胀率将降至 5-5.9%,巴西为 4.8%,印度尼西亚为 3.7%,中国为 0.7%。沙特阿拉伯的通胀率将小幅上升至 2.6%。2024 年,由于若干原

39、因,通货膨胀将进一步放缓。首先,紧缩的货币和金融状况及其滞后效应将继续制约需求增长。其次,尽管如果欧佩克+(OPEC+)国家继续减产以支撑油价,石油供给增长会放缓,能源价格可能会较 2023 年的水平有所上涨,但预计涨幅不会太大。第三,疫情引发的供给侧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即使不能完全消除,也将进一步减小。基于这些考虑,预计 2024 年全球通胀率将降至5.8%(表1.2)。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4.6%降至 2.8%,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 8.6%降至7.8%。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的通胀率预计将从 2023年的 4%下降到 2024 年的 2.7%,欧盟将从 6.5%下降到 3.7%,英国将从

40、 7.6%下降到 3.5%,日本将从3%下降到2.5%,韩国将从3.4%下降到2.5%。在发展中经济体中,阿根廷和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率预计将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因为这两个国家会继续面临宏观经济挑战。巴西、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通胀率预计将分别放缓至 4.6%、4.8%、4.8%、3%和 3.9%。俄罗斯通胀率为 6%。预计 2024 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通货膨胀率将分别保持在 2%和 2.2%的低位。IFF 2023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第一章 全球经济展望、风险和政策重点161720202021202220232024 预测世界(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2.86.33.43.13.1主

41、要经济集团和区域发达经济体-4.25.42.71.51.3发展中经济体-1.86.94.04.14.3发展中亚洲-0.57.44.45.25.2高收入亚洲-2.64.11.82.01.7发展中欧洲-2.96.0-0.91.72.0欧元区-6.25.43.60.81.3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6.97.14.02.42.4中东和北非-1.86.35.52.93.2撒哈拉以南非洲-1.64.83.93.64.1东盟-3.23.25.74.64.9金砖国家-0.57.93.34.94.6欧盟-5.65.63.70.81.520国集团-2.86.53.33.02.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6.63.5

42、3.73.9北美-3.05.92.21.91.2主要经济体阿根廷-9.910.45.2-2.32.0澳大利亚-1.85.23.71.81.3巴西-3.35.02.93.01.6加拿大-5.15.03.41.31.2中国2.28.53.05.25.0法国-7.96.82.60.91.0德国-3.72.61.8-0.40.9印度-5.89.16.86.36.2印尼-2.13.75.34.95.0意大利-9.07.03.70.70.7日本-4.32.11.11.91.0韩国-0.74.12.61.42.1墨西国-8.04.73.13.12.2俄罗斯-2.75.6-2.12.01.0沙特阿拉伯-4.3

43、3.98.71.03.5南非-6.34.92.00.81.1土耳其1.911.45.64.02.7英国-11.07.64.00.50.8美国-2.85.92.12.01.2表 1.1:年度 GDP 增长率(%)数据来源:2020-2022 年增长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 年和 2024 年的增长预测基于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行、经合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截至 2022 年 9 月中旬的最新预测、2023 年 9 月的焦点经济国家和区域报告,以及国际金融论坛(IFF)的分析。20202021202220232024 预测世界(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3

44、.55.09.27.05.8主要经济集团和区域发达经济体0.73.17.34.62.8发展中经济体5.66.410.68.67.8发展中亚洲3.52.64.33.53.6高收入亚洲0.21.23.83.42.6发展中欧洲3.16.214.28.77.6欧元区0.32.68.55.63.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6.910.415.215.513.0中东和北非11.717.829.523.321.3撒哈拉以南非洲13.011.515.414.610.3东盟1.52.05.04.23.3金砖国家3.43.04.62.53.2欧盟0.72.99.36.53.720国集团2.64.08.76.05.3一带

45、一路沿线国家4.65.510.37.86.9北美1.24.67.94.02.7主要经济体阿根廷42.048.472.499.090.0澳大利亚0.92.86.65.53.7巴西3.28.39.34.84.6加拿大0.73.46.83.72.3中国2.50.91.90.72.0法国0.52.15.95.72.6德国0.43.28.76.23.3印度6.25.56.75.44.8印尼2.01.64.23.73.0意大利-0.11.98.76.22.6日本0.0-0.22.53.02.5韩国0.52.55.13.42.5墨西哥3.45.77.95.73.9俄罗斯3.46.713.85.36.0沙特阿

46、拉伯3.43.12.52.62.2南非3.34.66.95.94.8土耳其12.319.672.350.055.0英国0.92.69.17.63.5美国1.34.78.04.02.7表 1.2:以消费者价格衡量的年度通胀率(%)数据来源:2020-2022 年通胀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 年和 2024 年的通胀预测基于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行、经合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截至 2022 年 9 月中旬的最新预测、2023 年 9 月的焦点经济国家和区域报告,以及国际金融论坛(IFF)的分析。IFF 2023 年全球金融与发展报告第一章 全球经济展望

47、、风险和政策重点18191.2 增长面临的风险上述经济前景存在几个下行风险。如果这些风险成为现实,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比预期的低,全球通胀也可能会比预期的高,并且不能排除全球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第一,通胀压力可能会更加持久。目前市场普遍的观点是,全球通胀将继续下降,并在 2025 年下半年或 2026 年下降至接近央行目标或疫情前的长期平均水平。然而,若干个因素可能导致通胀在2024年及之后一段时期保持高位。首先,虽然许多国家的总体通胀率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下跌,但不包括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胀率仍远高于央行的目标。核心通胀可能比预期更加顽固。比如说,劳动力市场紧张会给工资带来上行压力,通胀持

48、续高于目标也会使长期通胀预期脱锚。其次,俄乌冲突升级可能对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冲突爆发后立刻飙升,之后一直在每桶 70 95 美元的范围内波动。目前市场的预期是,2023 年和 2024 年世界油价平均约为每桶 80-85 美元。这些预测假设,在全球GDP 增长疲软的情况下,需求增长放缓,且石油供给状况没有显著恶化。然而,如果石油供给状况因战争升级或战争、制裁和反制措施造成的破坏超过预期而恶化,油价可能会再次飙升。欧佩克+国家减产超出预期,也可能将油价推至高于预期的水平。其他可能导致通胀持续的因素还包括央行过早结束货币紧缩,从而未能充分遏制需求增长,以及由于气候变

49、化而更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从而提高食品价格。此外,虽然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在过去 20 年中促成了全球低通胀,但近年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导致地缘经济和金融日益分裂,可能会反过来产生通货膨胀后果(见下文更多讨论)。第二,金融困境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和加深。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世界各国央行已将利率提高到多年来未见的水平(图 1.3(a)和图 1.3(b)。高利率和紧缩的金融环境抑制了需求增长,遏制了通货膨胀,但也增加了家庭、企业和债务高企的政府,以及在低利率时期提供了大量固定利率贷款的金融机构的负担。在美国,货币紧缩引发了迄今为止(2023 年 9 月)五家银行的倒闭(银

50、门银行、签名银行、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和哈特兰三州银行)。2023 年 3 月,签名银行、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三家银行的倒闭导致银行股大幅抛售,纳斯达克银行指数下跌超过 20%。2023 年 8 月,穆迪下调了 10 家美国银行的评级,并将美国几家大型银行列入下调观察名单。美国银行业出现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是否会蔓延到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担忧。尽管现在全球银行业状况要比 15 年前好很多,但仍不能排除长期货币紧缩导致更多银行倒闭和金融体系陷入更广泛困境的可能性,包括金融市场的重新定价(见本报告第二部分更多讨论)。0510152025Feb-18 Aug-18 Feb-19 Aug-19 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