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4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pdf

上传人:wo****nt 文档编号:12706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16.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4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4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4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4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GB∕T 26831.4-2017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4部分:仪表的无线抄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7.220.20N2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26831。-2017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第4部分 :仪表的无线抄读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o r r e a d i n g s y s t e Il l o F e n e r g y m e t e r i n g i n c o m m u n i t y Pa r t 4:Wi r e l e s s m e t e r r e a d o u t17-012发布 18-02-01实施局会蚰员蹴岍瓣管桅酮标脚眩轶国中中发布GB/T26831,4-2017前言引言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 . 1 术语和定义3 . 2 缩略语 4 概述4 . 1 引言 4 . 2 仪表通讯类型 4 . 3 性能等级。? 5 S 模式5 . 1 S 模式概述 5 . 2 S 模式的发送器 5 . 3 s模式接收器 5 . 4 s模式数据编码 6 T 模式6 . 1 T 模式概述6 . 2 T 模式的发送器6 . 3 仅有T 2 模式的接收器6 . 4 T 模式的数据编码7 R 2 模式 7 . 1 概述7 . 2 R 2 模式的发送器7 . 3 R 2 模式的接收器 7 . 4 R 2 模式的数据编码 11222333777899101010111214

3、14141516次目8 C 模式1 68 . 1 C 模式概述1 68 . 2 C 模式的发送器1 68 . 3 C 模式接收器1 88 . 4 C 模式的数据编码1 89 N 模式 1 89 . 1 N 模式概述1 89 . 2 N 模式物理层参数1 9 . 3 N 模式接收器灵敏度: 2 09 . 4 N 模式数据编码2 1G B / T 2 6 8 3 1 . 4 - 2 0 1 71 0 F 模式 2 11 0 . 1 F 模式: 概述2 11 0 . 2 F 模式: 物理链路参数2 21 0 . 3 F 模式: 接收器灵敏度2 31 0 . 4 F 模式: 数据编码2 31 1 数据

4、链路层 2 31 1 . 1 概述 2 31 1 . 2 多字节域的顺序 2 41 1 . 3 帧格式A 2 41 1 . 4 帧格式B 2 41 1 . 5 域定义 2 51 1 . 6 时序 2 81 1 . 7 转发或重复消息 3 01 2 与更高协议层的连接3 01 2 . 1 控制信息域( C I - 域) 3 01 2 . 2 扩展链路层的C I 域3 21 2 . 3 传输层的控制信息域( 域) 3 6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频率分配和频段使用3 7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时序图3 8附录C ( 资料性附录) 同步消息的预测接收示例4 9附录D ( 资料性附录) 扩展链路结构

5、5 0附录E ( 资料性附录) 计数模式流程5 1参考文献5 2GB/T26831.4-2017口GB/T26831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由以下6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 :数据交换 ;第2部分 :物理层和链路层 ;第3部分 :专用应用层 ;第4部分 :仪表的无线抄读 ;第5部分 :无线中继 ;第6部分 :本地总线 。本部分为GB/T26831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 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 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4)归口。本部分起

6、草的单位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深圳市航天泰瑞捷 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智能水表集团有限公司、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沈 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西力电能表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博高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代傲表计(济 南)有 限公司、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麦希通讯技术有 限公司、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 黑龙江电工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瑞银 电子有限公 司、 安徽和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舒 杰红 、 李 万宏 、 关 文举 、 袁景 、 姚 灵、 李 勇、 王学信 、 袁 志 民、 邬永强 、 曹敏 、倪志军 、 杨兴 、 陆寒熹 、 朱虹 、 刘 明忠、 陈辉 、 田运强、 连敏 、 卫飞、 顶超 、 潘文斌 、 胡惜春 、 李宏伟 、 杨玉排 、孟娟 、 陈闻新 、 秦国鑫。亠刖工GB/T26831.4-2017曰GB/T26831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由以下6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 :数据交换 ;第2部分 :物理层和

8、链路层 ;第3部分 :专用应用层 ;第4部分 :仪表的无线抄读 ;第5部分 :无线中继 ;第6部分 :本地总线 。本部分为GB/T26831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 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4)归口。本部分起草的单位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航天泰瑞捷 电子有限公司、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智能水表集团有限公司、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9、 浙江万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沈 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西力电能表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 司、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博高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代傲表计(济南)有 限公司、 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麦希通讯技术有限公 司、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电工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瑞银 电子有限公 司、 安徽和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舒 杰红 、 李 万宏 、 关 文举 、 袁景、 姚灵

10、 、 李 勇、 王学信 、 袁 志 民、 邬永强 、 曹敏、倪志军、 杨兴 、 陆寒熹 、 朱虹 、 刘明忠、 陈辉 、 田运强、 连敏、 卫飞、 顶超 、 潘文斌 、 胡惜春 、 李宏伟 、 杨玉排、孟娟 、 陈闻新 、 秦国鑫。亠刖GB/T26831.4-2017曰随着科技进步 、 经济发展和人们对能源使用管理要求 的不断提高 ,社 区(建 筑及居住 区)计 量 (水 、电、 气 、 热)远 程抄收及管理的技术应用进人快速发展阶段 ,涌现出了一批使用各类通讯技术 、 涉及各个计量领域的多种产 品及技术方案。产 品制造方和用户方迫切希望这些产 品或系统 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因而 ,从 199

11、9年开始 ,国际 抄表、 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 系列标准 ;国内参照其内列标准。该标准是开放式体系,很好地解决了互连性部分制定 ,从而有利于标准本身的不断发展。量抄收系统规范 的制定提供了很好同时,由似或共通 的内容 ,现实中产制 定 考 虑 了与GB/T1G定思路和理解标准内G应用管理方面 ,主,并进而描述了用离无线US)和短距引。该标准体系分及该标准的内容都为GB/T2683见的原因,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与 自动抄表系统GB/T26831,42017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第4部分 :仪表的无线抄读1 范围GB/T26831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远程无线读表系统的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参数要求

12、。本部分适用于使用免许可证的433MHz 434MHz 无线民用频段和470MHz 510MHz 计量频段的“短距设备”(SRD),涵盖便携设备、 可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 。由于有一个广泛的定义 ,本部分可用于不同的应用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 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8657.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篇 :传输帧格式GB/T18657.2 远动设各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2篇 :链路传输规则GB/T1988

13、2.33 自动抄表系统 第3-3部分 :应用层数据交换协议 COSEM应用层GB/T26831.1 社区能源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1部分 :数据交换GB/T26831.32012 社区能量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3部分 :专业应用层GB/T26831.517 社区能量计量抄收系统规范 第5部分 :无线中继 o / I E C 6 4 6 信息 技 术 信息 交 换 用 七 位 编 码 字 符 集( I l l f o r m a t o n t e 山n o l o g y O 7 - b i t d e dc h a r a c t e r s e t f o r i n f o r m a t

14、i o n i n t e r c h a n g e )CEPT/ERC/REC70-03E 头:I| 矢豆 JIE谡L辖 争(SRD)的侄 E卢 目 ERe l a t i n g t o t h e u s e o s h o r t r a n g ed e v i c e s (SRD)彐E T S I E N 3 0 0 2 2 0 : 1 2 电磁 兼 容 性 与 无 线 频 谱 问 题 ( E R M ) ; 短距 设 备( S R D ) ; 用于2 5 M H z 1000MHz 频率范围、 最大功率为500m W的无线装置 ;第1部分 :技 术特征和测试方法EEl e c

15、 t r 。m a g n e t i c c o m p a t i b d i t y a n d Ra d i o s p e c t r u m Ma t t o r s (ERM);Sh o r t Ra n g e De v i c e s (SRD);Ra d i o e q u i p m e n t t o b e u s e d i n t h e 25 MHz t o 1 000 MHz f r e q u e n c y r a n g e Wi t h p o 、v e r l e Ve l s r a n g i n g u p t o500m W;Pa r t 1

16、:Te c h 血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e s t m e t h o d s 彐E T E N 3 0 0 2 乇: 1 2 电磁 兼 容 性 与 无 线 频 谱 问 题 ( E R M ) ; 短距 设 各( S R D ) ; 用于2 5 M H z 1000MHz 的频率范围、 最大功率为500m W的无线装置 ;第2部分 :非一致性 目的的辅助参数EE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c o m p a t i b i t y a n d Ra d i o s p e c t r u m Ma

17、t t e r s (ERM);Sh o r t Ra n g e De v i c e s (SRD);Ra d i oe q u i p m e n t t o b e u s e d i n t h e 25 MHz t o l O00 MHz f r e q u e n c y r a n g e Wi t h p o w e r l e v e l s r a n g i n g u p t o500m W;Pa r t 2:Ha r m o n i z e d EN c o v e r i n g e s s e n t i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18、u n d e r a r t i c l e 3.2o f t h e RTTE Dir e c t i v e 彐E T S I E N 3 0 1 4 8 9 1 : 1 1 电磁兼容性和射频谱方法( E R M ) ; 无线设各和服务的电磁兼容性( E M C ) 标准; 第1 部分: 公共技术要求E E lectr。magne0 cmpaubility and R adio spectrum M atters( E R M ) ; E 1 e c t r M a g n e t i c C o m p a t i b i t y ( E M C ) s t a n d a r d f

19、 o r r a d i o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s e r v i c e s ; P a r t 1 :C o m m o n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GB/T26831.4-20173 术语 、 定 义和缩 略语3.1 术语和定 义下列术语 和定 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1帧 f r a m e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传输单元。3.1.2单个发送时间间隔相邻两个子序列3.1.3消 息应 用 层3.1,4标 称无3.1.5其与注:时间间隔有所不同。理仪表如支持2缩下 列ACC:BER:CI:控制信Co n

20、 f .Wo r d :CPS:码片速率(D而Ty p e :设备 类meter address) FAC:频繁访问周期(f r e q u 品FFSK:滤波 频 移 键 控 (f i l t e r e d f r e q u e n c y s h i f t k e y i n g )F S K : 频移键控( f r e q u e n c y s h i f t k e y i n g )G F S K : 高斯滤波频移键控( g a u s s h n f r e q u m c y 曲i f t k e y i n g )I d e n t 。N : 标识号( 编号) ( 仪表地

21、址的一部分) i d e n t i f i c a o o n n u m b e r ( s e r i a l n u m b e r ) ( p a r t o f m t e r a d d r e s s )M a n u f : 制造商首字母缩写( 仪表地址的一部分) E m a n u f a c t u r e r r o n y m ( p a r t o f m e t e r a d d r s ) NRZ:不归零(n o n r e t u r n t o -z e r o )PER:误值 L率p a c k e t e r r r r a t e )P N 9 :

22、九比特伪随机序列( n i n e b h p s e u d o - r a n d o m p a t t e r , ( P N 9 需符合I T U - T R e c O 。1 5 0 )S T S : 状态( s t a t u s ) ( 参见G B / T 2 6 8 3 1 . 3 )V e r : 版本( 仪表地址的一部分) v e r s i o n ( p a r t o f m e t e r a d d r s ) 2女袤刿加晤de type (error rate)inormation field )u r a t i o n w o r d ) ( 参见G B

23、/ T 2 6 8 3 1 .GB/T26831.42017V H F : 甚高频( v e r t i c 狃h o o z o n t a l 伍l t e r )4 概述4.1 引言“仪表”可以与“其他”系统设备通讯 ,例如移动式抄读设各 、 固定接收器 、 数据采集器 、 多功能集中器或者系统网络组件。这些设备在本文件中被称为“其他设备”。对仪表而言 ,假定不需要人的介入 ,其通讯功能就能一直正常运转 ,或者 ,在其无线部分的整个寿命 内只需更换 电池 。其他组件 ,比 如仪表无线部分的移动抄读装置或固定装置 ,其 电池寿命可能较短 ,或 者 因为技术参数或使用 的规定 ,需 要外部供

24、电。本部分定义了多种与仪表通讯的操作模式 。这些工作模式的物理层和链路层许多参数是相 同的,所以可使用共同的硬件和软件 。然而 ,由于这些模式的操作和技术要求不同,某些参数也会不同。模式名称 由1个字母和1个数字组成 。字母代表模式 ,数字表明该模式支持单 向(=1)或双向(=2)数据传送 :a ) “固定模式”,S模 式 。用于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之 间的单/双 向通讯 。特殊 的单发送子模式S1,为具有长报头的、 固定式电池操作的装置而优化 ,而 S1-m 子模式专门用于移动式接收器 。b ) “频繁发送模式”,T模式。在这种模式 中,仪 表每隔几秒发送一个极短 帧 (典 型为3m s 8m

25、 s ),因而可以用于步行式或车载式读表 。单发送子模式T1:仪表仅周期地发送识别码(ID)和 读出值 。双向通信子模式T2:频繁地发送一个至少包含仪表ID的短帧 ,且在每次发送之后 ,等 待极短时间,用于接收应答 。一旦收到应答 ,就打开双向通信通道 。c ) “频繁接收模式”,R2模式。在这种模式 中,仪表每隔几秒监听一次移动收发器发 出的唤醒信号 。一旦收到唤醒信号 ,设各将同该移动收发器建立几秒的通讯对话 。在这种模式 中,“ 多通道接收模式”可以同时抄读多个仪表 ,每个仪表在不 同的频率信道上工作 ;本模式亦用于固定的“其他设备”。d ) 紧凑模式 ,C模 式 。紧凑模式类似T模式

26、,但 是在相 同能耗和 占空 比下可 以传送更多数据 。本模式含有C1和C2模式分别支持单 向、 双 向通信设备 。本模式适合步行式或车载式读表。模式T和模式C的数据帧可以用同一个接收器来进行接收。e ) 窄带VHF模式 ,N模式。N模式最大化利用470MHz 频段进行窄带通信 ,定 位于抄表和少量“其他设备”。子模式N1a f 单发送 ,子模式N2犷 f 双向通信 。这些子模式可使用转发器扩展通信距离 ,子模式N2g 用于但不限于采用多跳转发器的长距离二次通信。f ) 频繁接收与发送模式 ,F模 式 。用于433MHz 频段长距离通讯。在其双 向通讯子模式F2-m中,仪表间隔数秒侦听固定或移

27、动收发器的唤醒消息。在接收到这样的一个唤醒消息后 ,设备准备与发起唤醒的收发器进行数秒 的通信会话 。双 向子模式F2发出一帧,并 短暂等待接收响应 。该响应将启动双向通讯 。仪表或其他通讯设各可能支持上述一种、 多种或所有工作模式。注 1:附加模式可支持数据转发和路由,在GB/T26831.5中规定。注2:广播和多播的详细处理不属于本部分范围。如果没有使用扩展链路层或传输层,发送应理解为多播。4.2 仪表通讯类型表1描述了每种模式和子模式的主要特点。GB/T26831.4-2017表1 仪表通讯类型模 式方向数典型应用码片-速率k c p s最大占空 比a数据 编码+报 头说 明S1单用 于

28、 单 发 送 仪表 ,配 合 固定 式接收装置读表32.768o .02%b曼彻斯 特码+长报头单发送 ,每 天 向固定式接收器发送 多次 。在 占空 比为1%的频段发送 。由于报头较长 ,这 种模式也适用 于电池供 电的省 电型接收器s m单用 于 单 发 送 仪表 ,配 合移 动或固 定 式 装 置读表32.768o .o 2%b曼彻斯 特码+短报头单发送 ,以 最大 每小时0.02%的占空比向移动 或 固定 式 接 收器 发 送 。在占空 比为1%的频段发送 。由于报头较短 ,要 求接收器一直激活S2双用 于 所 有 类 型的仪表 ,配 合 固定式装置抄读32.7681 %曼彻斯特码+短

29、报头或者可选长报头带接收器 仪 表 ,或 是一直 激 活 ,或 是不需要 扩 展 的前 同步码 唤醒 即可 同步 。亦可用 于节点 收发器或 集 中器 ,可选用长报头T1单用 于 频 繁 发 送的仪表 (短 帧仪表)0.1%3 转6+短报头仪表每隔几秒发射一个小于5m s 的数据串,发 送 位 于 占空 比为0.1%的频段T2双用 于 频 繁 发 送的仪表 (双 向通信 的短帧仪表)仪表 :TX d 000.1%3 转6+短 报 头仪表像T1模式一样定 期 发射 ,每 次发射后 它 的接 收器会激 活一小 段 时间 ,这 时 如 果 收 到一个 应 答 (以32.768k c p s 的速 率

30、 )则 锁 定 在 激 活状态 。进而在本频段 内 以 0.1%的占空 比发送 ,使 用100k c p s (仪表 发 送 )和32.768k c p s (仪表 接 收 进 行 双 向通讯 。注 :从 仪表到“其他”设备的通讯使用T1模式 的物理层 ,而 反方 向的物理层参数与m 模式相 同仪 表 :Rx :32,7681 %曼彻斯特码+短报 头R2双用 于 频 繁 接 收的 仪 表 (长 距离)1 %曼彻斯 特码+中报 头仪表接收器 为 了尽 可能 电池省 电,需要扩展 的前 同步码用于唤醒 。另外 ,它可选用高精度频 分多路复用信道 ,最多可达10信道 。仪表使用4.8k c p s速

31、率 的唤 醒应 答 ,后 面 紧跟 碴 .8k c p s速率 的报头全 部多模式选项一个系统 设 备 只要满 足每个模 式 的全部要求 ,它 就能 同时 、 或顺序 、 或按指令在不止一个模式下工作屡GB/T26831.4-2017表1(续 )模 式方向数典型应用码 片-速率k c p s最大占空比a数据编码+报头说 明C1单频繁单 发 送 ,可用 于 移 动 式 或固 定 式 仪 表抄读0.1%NRZ+短 报 头单发送 ,常 规 短 突 发 数 据 时 长 小 于”ms, 占空比为0 . 1 %C2双频繁 发送 ,可 用于移 动 式 或 固定式仪表抄读仪表至其他设备 :100其他设备至仪表

32、 :50陕表至其仳设备 :0.1%其他设备至仪表 :10%NRZ+短 报 头表计类似C1定时发 送 ,发 送 完短 时间置接收状 态 ,如 检测 到合 规 的前 同步码 和 同 步 字 后 锁 定 在 接 收 状 态 。接收到的数据可用于升级和命令N单长距 离 发送 ,用于 固 定 设 备抄读2.4或4.81o %cNRZ单发送 ,定 时 发 送 给一个 固定 的接收点N2f双长 距 离 双 向 通信 ,用 于 固定设备抄读2.4或4.810%cNRZ表计类 似N1定时发送 ,发 送 完短时间置接收状态 ,如 检测 到合 规 的前 同步码 和 同 步 字 后 锁 定 在 接 受 状 态 。接收

33、到的数据可用于升级和命令N2g双长距离通信9 . 6(19.2k b p s )10%cNRZ用于多跳 中继转发时转发通信或类似N2犷 f 模式双向通信F2-m双长 距 离 双 向通信2.410%NRZ节电型仪表接收器 ,要 求有 扩展前 同步码用于唤醒F2双用 于 基 站 读 取的 长 距 离 双 向通信10%NRZ仪表单元定期发 射 ,其 接 收器在每次发射结束 后 短 时 间使 能 。如 检 测 出适合 的前 同 步 码 与 同 步 字 ,则 锁 定接收所 有多模式操作一个系统组件可 同时 、 顺序 或通过指令运行于一个 以上 的模式 ;只 要满 足每个模式的对应要求 即可a 占空 比限

34、值应符合所采用频段对应 的CEPT/ERC/REC70峋3频段划分规定 。b 信道 的总 占用率应限制在小于10%,这意味着 ,当 传输范 围内安装500只仪表 时 ,单 个仪表 的 占空 比应限制在每小时0.02%。c 占空 比限制基于欧盟委员会05/928/EC号决议 。图1阐明了在不同的模式和设备之间的操作。GB/T26831.4-2017典型值1h 1%的频段,m . 7 s g k c p s , 长报 头 , 曼 彻典 型 值2 m l i 1 1 % 的频 段 , 表s 1 模式 蝥量 鼍 罢亻 苄钅篝 蚤 冕 孛 带电 池 固 定 接 收 器掰 遛 逻 壅 赈 s h m 模式

35、斯 特编 指 讠j 磊 携啻裂 :腽定仪 表 S2模式 缈垫 璺 _二二 二 二二 固定 收 发 器1 % 的频段, 3 z 7 6 8 k c p s , 曼彻斯特编码笾恝秽藉 黔 仪 表 黻 竟 帮旒 耀殳, 嘟式 乳咖岬1 % 的频段, 7 6 8 k t p s , 曼彻斯特编码斯特编码,多通道可选典型值15s O%的频段,10t 1k c p s ,非归零Fs K1 o % 的频段, s O k c p s ,非归零G F s K1 % 的频段, m , 7 6 8 k c p s , 曼彻斯特编码斯特编码,多通道可选典型值15s o %的频段,1 0 O 忆p s 爿0 归零F s

36、 K1 o % 的频段, k c p s ,非归零GFs K喇弑搅 爹 墨 蝥 塾 L鲨 仪表 m 模 式 鼽r L 可选 择 固 定 收 发 器可选择固定收发器固定设备10铧繁或8u 仪表N喉 式籁誓居戛f 4或8t 阝 ,1 0 % 的频段, 2 . 4 或4 8爿 0归零GFs K k p s 4 。恿盾 昆 I : : : I i : :1o %的频段,29. 6 卜非 归 = c 】F 囝SK1o %的频段,2 4 ko p s ,非归零Fs KL o % 的频段, 2 . 4 或4 8 k p s ,非归零GFSK1 o % 的频段, 2 . 4 或4 . 8 k c p s ,6

37、k o p s ,爿| 归零GFSK1 o % 的频段, 2 , 4 k c 阝,非归零FSK1 o % 的频段, 2 . 4 k c p s ,非归零Fs K1 o % 的频段, 2 , 4 k c 阝,非归零Fs K移动设备仪 袤图1 仪表通讯类型GB/T26831.4-20174.3 性能等级发送器按发射功率分为低功率 、 中功率 、 高功率3级 (见 表2)。发送器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应满足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 。接收器的灵敏度和阻塞性能分低 、 中、 高3级 (见 表3)。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性能等级可以不同。发送器和接收器的性能等级确定了功率 、 灵敏度和选择性 。发射功率应符合

38、附录A的规定 ,按有效发射功率(e r p )来测定 。最大可用灵敏度在传导模式下测定 ,制造商应说明其天线增益 。表2 发送器性能等级表3 接收器性能等级5 s 模式5.1 s 模式概述即使某些应用要求扩展 的温度或 电压范围 ,仪 表无线部分 的所有参数也至少应满是ETEN3007发送器等级典型应用说 明最 小发射 功率 (e r p )P e r pLT最低性能受限制的发射功率-5d Bm (除N模式外 的所有模式)0d Bm (N模式)MT中等性能中等发射功率0d Bm (除N模式外的所有模式)1 0 d B m ( N 模式 )Ht最高性能最大发射功率仪表至其他设备+5d Bm (R

39、、S、 T、C模式)仪表至其他设备+3d Bm (F模式)其他设备至仪表+8d Bm (R、s 、 T、C模式)其他设备至仪表+7d Bm (F模式)其他设备至仪表+20d Bm (N模式)接收器等级典型应用说 明最大可用灵敏度尸。在(BER(102a天 线 增 益d BiGaLR最低性能受限制的灵敏度 ,最低阻塞性能- 8 0 dB m( R 、s、T 、C 模式)-90d Bm (N模式)- 1 0 5 dB m( F 模式)MR中等性能中等的灵敏度 ,较好阻塞性能-90d Bm- 1 0 0 d B m ( N 模式)- 1 1 0 d B m ( F 模式)HR最高性能最佳 的灵敏度

40、,最好阻塞性能见表6、表9、表1 3 、表1 6 、表2 0 和表2 3注 :制 造商应说明天线增益 。见8 . 1 , 对于集成或专用天线, 见E T sI E N 3 0 0 2 2 1 : 2 0 1 2 中E 。2 。亠GB/T26831.4-20172 与ETSI EN300222的要 求 。频段 占空 比规定要求见表4。频段 和功5.2s 模式发 送表4 s 模式一般要求g 模式发送 占空 比a 和 Sl -m 模式发送 占空 比ba 占空 比按ETs Ib 占空 比被限制对信道的总占数据速率 (曼包括位/字 节 同的前同步码长度 ,双 向包括位/字 节 同步的前同步码长度后 同步

41、码(报 尾)长 度c响应延迟dFAC发送延迟 fGB/T26831.4-2017表5(续)5.3 s 模式接收器接收器的参数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s 模式接收器5,4 s 模式数据编码5.4.1 s 模式的曼彻斯特编码为了简化编码和解码 ,并 占用较窄的基带 ,模式S使用曼彻斯特编码 。“0”b i t 位编码为“10”而“1”b k 位编码为“01”。较低的频率对应于码片值“0”。5.4.2 s 模式的编码数据传送顺序每个数据字节应首先发送最高位(MSB)。多字节域的发送顺序见11。 2。参 数模 式符 号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位注 释FAC超时gs 2莎Toa 位抖动(b j “t e

42、D应在微控制器或编码器电路的输出端测量 。b 每个位(b i t )编 码成2个 码片(c h i p )(曼彻斯特码)。c 后同步码 (报 尾)包 含彳=1 4个“1”,例如 ;码 片序列是彳(0D。d 响应延迟 :接 收器应在最小响应延迟时间内准备好接收数据 ,并 至少在最大响应延迟时间以内保持接收状态 。(前一个发送结束起计 时)。e FAC发送延迟 :表 明仪表接受其他设备消息后的首次响应相对其上一次发送应延长的时间 ,在 频繁访问周期(Fr e q u e n t Ac c e s s Cy d e )内,这一延迟也应适用于仪表首次响应与仪表的下一次响应及 随后 的所有重复的响应之间

43、。参考时间点为仪表发送 的前同步码结束(同 步序列结束)。 时序图参见附录B。f 在频繁访 问周期(FAC)内,选择 的时隙N应相同。g FAC超时 :FAC内最后一次成 功接收来 自其他设 备 的数据帧时刻和仪表最后一次重 复 响应 应该停 止之 际(FAC结束)之 间的时长 。参 数等 级符 号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 位庄释灵敏度(BER(102)(或 误包率(0.8)aHRP。-100-105d Bm阻塞性能bLR3Category阻塞性能b rMR2Category阻塞性能b dHR2Category可接受的码片速率误差Df c h p+%码片速率(仪表)32.768kcpsa 设定帧长

44、为20字节时。b 接收 器等 级( C a t e g o r y ) 依据E T s I E N 3 0 0 2 2 1 : 2 0 1 2 中4 . 1 . 1 。c M R 和H R 级接收 器的 补 充 要 求: 设备 应 满足E T s I E N 3 0 1 4 8 1 : 1 1 中9 . 2 规定的 抗扰度 要 求。d H R 级接收 器 补 充 要求: 按E T E N 3 0 0 2 2 1 : 2 0 1 2 中8 . 3 测量时, 邻频 选 择 性应 ) 4 0 d B 。一GB/T26831.4-20175.4.3 s 模式的前同步码码片序列S模式 的 总 前 同 步

45、 码 片 (报 头 +同步 )序 列 为刀(0DO00111011010010110:其 中:在Sl 子模式(长 报头)中 ,饣 279;在子模式(短 报头)中 , 15;在子模式(可选长报头)中 , 279。每个帧的全部码片,包括前 、 后同步码 ,应组成一个不可中断的码片序列 。在前同步码之后 ,应跟随注 :在 曼彻斯特编码 中,码片序报头之后 ,以 便接收器可 以检测到一个新的或更强的发送起,即使信道中存在许多来 自广大地域 的远而弱的,它还可使间歇式接收器可靠的识别是有6 T模式至少应满足有关频率和功6.2 T模式的发送器表8列出了发送器参数 。表 8 T模式发送器格式A帧。处(较 强

46、)的 发送者 ,以是正在进行 的发送过程 中意外检测到的220-1与比规定要MHz 434MHz 频段 作 了优 化 。但 是 ,只 要 有一个 适 当 的,其 他 频 段 ,例 如参 数模 式符 号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 位注 释中心频率(仪表到其他设备)T1、 T2433.975434.o434。025MHz中心频率(其他设备到仪表)T2433.3座433.35433.36MHzFs K频偏(仪 表到其他设备)T1、 T2+40+_+一k HzGB/T26831.4-2017表8(续)参 数模 式符 号最小值典型值最大值单 位注 释Fs K频偏(其 他设备到仪表)T2+40 =50 =60k

47、 Hz码片速率(仪 表到其他设备)T1、 T2r c h p 2kcps报头+帧范围速率偏差 (仪 表)T1、 T2Drnoo+_%数据速率a(仪 表到其他设各 ,6选3编 码)T1、T2J chlp2rchlp2 2 / 3b p s码片发送速率(其 他设备到仪表)T232,768kcps码片速率容差(其 他设备到仪表T21.5%位抖动bT2 3u s数据速率(其 他设备到仪表 ,曼切斯特编码)T2F 。hlp2 1 / 2b p s包括位/字 节同步的前 同步码长度T1、 T2PLchips后 同步码长度T1、 T228chips响应延迟d(其他设备和表计通信)T2砂R。23FAC发送延迟

48、巳 fT2莎Tx DN1 000- 0 . 5N 【1 000N 1 000+ 0 . 5N = = 2 , 3或5FAC超时gT2TT。a 每个半字节(4位 )编 码为6码片 ,见 表10。b 位抖动在微处理器或编码器电路 的输 出端测量 。c 后同步码 (报 尾)至 少应包含两个交替码片 ,如果CRC的最后码片为零 ,那 么最小的后 同步码 为“10”,否 则为“0 1 ”。d 响应延迟:在发送含后同步码的一帧后,接收器应在最小响应延迟时间内准备好接收数据,并至少在最大响应延迟时间以内保持接收状态。(前一个发送结束起计时)。e FAC发送延迟 :表明仪表接受其他设备消息后的首次响应相对其上

49、一次发送应延长的时间,在频繁访问周期(Fr e q u e n t Ac c e s s Cy c l e )内,这一延迟也应适用于仪表首次响应与仪表的下一次响应乃随后的所有重复的响应之间。参考时间点为仪表发送的前同步码结束(同步序列结束)。 时序图参见附录B。f 在频繁访问周期(FAC)内,选择的时隙N应相同。g FAC超时:介于FAC内最后成功接收来 自其他设备数据帧和仪表FAC结束之间时长。6.3 仅有T2模式的接收器接收器参数见表9。亠GB/T26831.4-2017表9 仅有”模式的接收器6.4 T模式的数据编码6.4.1 掇述在T1和T2模式 中,为 了达到最佳的快速发送 ,数据在

50、从仪表传送到读出设备(其他设备)时 ,应被编成高效的“6选3”码 。在T2模式中,读出设备可能向仪表发 回消息 ,该消息应被编成曼彻斯特码 (见6.4.3)。6.4.2 T模式的仪表发送“6选3”数据编码6.4.2.1 橛述T1和T2模式使用“6选 3”编码 ,以使发送效率 比曼彻斯特码更高。特定的控制功能如前 同步码 、消息启始等采用特有的编码 ,编码应按表10的规定进行 。每4比特位(半字节)数据被编成一个6比特位的字。在64种组合中,仅有那些“0”和“1”数量相等的且最小跃迁数为2的码字才被选中。码片值“0”对应较低频率 。表10 T摸式仪表发送“6选 3”数据编码参 效模式/级别符号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动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