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766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 教师TEACHER 0302023 年 11 月Nov.202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思政课建设相关工作得到全面推进。2022 年 7 月25 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须深化,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政教育实践属性的发挥提供保障。在“大思政课”中融入社会课程资源,能补充大中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亲和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经笔者调研,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较多反映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还未得以彻底开发

2、和运用,他们也提出对相关优质课程资源的迫切需求与期待。因此,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优化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将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与区域一体化理念相结合,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深化二者融合,可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深化社会大课堂资源提供重要参考。一、开发“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的意义一成不变的课程已难以满足大中小学生对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要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社会作为思政教育的广阔课堂,其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远,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

3、方面的需求。(一)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提升思政课程质量社会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能够帮助教师补充思政课程内容,丰富思政课程的内涵,提升思政课程的质量。基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背景,结合对“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的探索,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从趣味化的社会实践课程之中,感受到时代发展的美好;在中学阶段,学生能够从意味深刻的实践课堂之中,感受到中国历经数年所传承的思想理论;在大学阶段,学生能够在社会基层服务、基层治理实践中,了解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可见在不同阶段,学生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鲜活的思政课堂,也能够在思政课堂之中感受到社会变化的发展历程。而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育资源单一的问题也能得到

4、解决,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提质。同时,融合社会课程资源,丰富思政课堂素材,可以让原本理论化、政治化的课程内容由枯燥变得生动立体,由此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学习热情,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及成效。(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落实新课标要求2022 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路径探索柳歆智摘 要:2022 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须深化”,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进行“大思政课

5、”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能够解决社会资源体系不完善、思政教育属性不突出、学段衔接度不高等问题。文章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研究背景,通过挖掘社会大课堂的可用资源,构建“大思政课”主题课程群,进而激发课程活性,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度,实现整体培养,从而丰富“大思政课”资源供给,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课题“一体化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研究”(XXSZ2022YB62);朝阳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一般课题“一体化视域下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课程资

6、源开发研究”(2022YB337)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柳歆智(1993),女,北京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7-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33-0030-03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课;一体化;社会大课堂(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北京 100027)德育与管理0312023 年 11 月提出要强化学科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要落实好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理念,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地。对此,教师不仅要透彻领悟新课标文本、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

7、还要将理论转化为广泛而深入的教学实践,尤其是推动课程目标在实践性教学中落地生根,从而推进道德与法治课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大思政课”是传统思政课堂的有力补充,教师要以贯通“大、小”课堂、推动地方和校本课程发展为关键,聚焦课堂教学的主体,契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结合不同阶段的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筛选不同类型的社会课堂资源,能对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有力补充。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体会思政内涵、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做到有效梳理、高效培养,从而凸显思政课程的关键性作用,落实新课标的核心要求。(三)深化思政课程发展水平,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在传统认知之中,思政课程的学习往往只强调课堂

8、内对理论知识和精神的学习。但社会生活作为学习资源的重要补充,能够为学生提供课堂中学不到的实践性知识以及内容。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资源,构建“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教育资源转化体系,通过开发和运用社会大课堂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基于社会大课堂的背景开发社会课程资源能让教师改变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教师将社会实践教育等内容与课本知识进行充分融合,不仅能够使学生依靠课内教育资源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以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结合社会实践课程的学习与体会进行深度拓展和探究。在教师完善思政课程构建的同时,学生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思政课程生动化形象化的一面,从而更加深入、自然地进行

9、学习,并获得实践性学习成果,实现思政课程学习质量及学生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四)在有效衔接中提升育人质量当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壁垒亟须打破,完善好社会教育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重要环节。“大思政课”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从课程组织形式上看,其拓宽了思政课的实践场域;从课堂教学主体上看,其有效延展了思政课的育人主体;从课程实现载体上看,其创新了思政课实践形态;从课程资源上,其融合了校内外、线上线下等多种资源样态。在对“大思政课”本质属性的研究中,要把针对性的育人目标放在中心位置。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研究“大思政课”课程资源建设,有助于解决应当前大中

10、小学思政课教育目标制订脱节、教育内容衔接不畅等问题,而有学段特点的社会教育元素的融入,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幅提升。在大格局、宽视野、活实践中,“大思政课”有效引领各学段学生思维品质、综合素养发展,将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工作推进,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局面,进而助推各学段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二、当前“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大思政课”为思政教育实践属性的发挥提供保障。社会课程资源的融入,能补充大中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和亲和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然而笔者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部分中小学干部和思政课教师普遍反映当前社会

11、大课堂的“大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还未得到广泛运用,他们也提出对相关优质课程资源的需求与期待。综合来讲,在“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社会资源体系建构还不完善社会课堂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第二课堂,但目前社会课堂教学资源的体系拓展不够完善,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差异很大。当前社会资源体系构建还不够完善和丰富,尤其是相关资源还未贯通到大中小学各学段,较多社会教学资源未被有效挖掘和拓展,导致社会资源利用率不足,这是当前“大思政课”社会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二)对思政元素的挖掘还不充分社会课堂资源是思政课程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合社会

12、课堂资源,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社会知识,将思政课转变为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生动实践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部分教师对社会性教育元素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和元素的挖掘提炼还不充分,主动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动力和经验不足,也不擅长运用以社会资源为学习主体内容的教学模式。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大思政课”教学逻辑不够严谨和教学效果不佳。(三)现已开发的资源未贯通各学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即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根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在教学要素的不同方面探索一体化架构,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育教学序列。现阶段大

13、中小学面向各自学段开发的“大思政课”仍存在各管一段、交流不畅、育人脱节、教学重复等突出问题。因此,“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找寻能够贯通各学段的主题,进行学段间的协同开发,提升各学段思政教育的贯通力和关联度,健全协作机制,为各学段学生在“大思政课”学习实践方面提供连贯的教育和必要的衔接。三、“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路径“大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开发和运用社会大课堂的教育资源,促进家校社有机协作,贯通大小课堂,推动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要求,“大思政课”的开发需要从课程内容、课程方式、实践模式等方面出发,优化课程实施,将更多社会课程德育与管理0322023 年 11 月资源

14、带入“大思政课”课堂中,实现思政课程的有效发展。因此,教师要探索当地主题教育基地、博物馆、事业单位、优秀企业、优秀乡镇等教育资源优势,深度挖掘课程内容,将相关的知识与对应的实践资源进行对接,以启发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人文教育、先进理念教育、基层治理实践教育为途径,开展对应的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实践。(一)充分挖掘可用资源,拓展课程建设思路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将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带入“大思政课”课程之中,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大思政课”社会资源种类较多,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将更多带有区域特征的教育资源带入“大思政课”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区域情怀。教育行政部门要

15、指导学校形成基于区域社会资源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机制,健全社会课程体系,实现全社会共育的目标,以拓宽学校社会课程资源的设计思路;要引导教师将课本知识有机融合到实际社会生活中,与“大思政课”课程专题进行对接,以现场学习、参观体验、精神熏陶等形式组织大中小学生进行“大思政课”课程实践。(二)构建主题课程群,激发课程活性构建服务大中小学生“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的课程群,能够丰富“大思政课”资源供给,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活性,进而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题课程群的建设,教师可以借力区域内各级教育基地和事业单位、名企、创意基地、优秀街乡(社区、巷)等社会资源优势,将其与课本专题知

16、识内容进行对接和融合。教师可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人文教育、先进理念教育、基层治理实践教育等主题课程群。其中,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群是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开发党史国史、红色基因等课程,以现场学习、参观体验、精神熏陶等形式组织实践。科学人文教育课程群要充分挖掘科技馆、环境监测总站、文化馆等资源,开发传统文化、社会科学、先进技术、文学艺术等课程,以参观体验、问题探究、情境模拟等形式组织实践。先进理念教育课程群要利用好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类文创园,开发先进管理理念文化、企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方式手段、文化创意等课程,以现场讲授、工厂参观、情景体验等组织实践。基层治理实践教育课程群需要

17、针对优秀街乡、社区(村)等有特色和活力的基层组织,挖掘其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果,形成以基层治理生动实践为主题的课程,以现场学习、主题宣讲等形式组织实施。(三)强化大中小学贯通,实现整体培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大思政课”建设,要以推进“大思政课”育人的接续递进和协同发力为追求,发挥社会单位的资源供给作用和大中小学校的应用实践作用,进行各学段一体化的设计和实施,实现课程一体推进、资源汇聚,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小学而言,体验式的“大思政课”是学生厚植爱国情感、强化价值认同的有效方式。在中学阶段,要注重通过情境学习参观,让学生深入理解感知重要

18、理论伟力和实践真理。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程内容可以实践学习为主,通过结合学生实习经历,弥补学生对实践知识学习不足的情况,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系统研究课程定位、对象、目标、内容与评价,分学段形成目标明确、内容贯通、方法得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能体现学段间的接续性和递进性,并有可见、可控、可测的教学评价方式。(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大思政课”体制机制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将重要理论、最新成果、伟大实践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中,并加大“大

19、思政课”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政策供给。要推动“思政课程”与“大思政课”同向同行,推进科学理论入眼入脑入心,充分发挥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两个课堂相结合的优势,要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可操作规程,切实解决在实际推进中遇到的难题,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践行社会大课堂下的育人路径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四、结语总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大思政课”社会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在着眼于“大思政课”的要义、内容与途径等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从社会资源,特别是在区域资源中选取学习场域和课程内容,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校内与校外,分析提炼社会大课堂的“大思政课”课程资源,建设服务于大中小学生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生动课堂,以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浸润式、体验式思政课程育人新路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亲和力,实现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目标,进而丰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大思政课”课程资源开发现实问题探索、建设策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参考文献:1 董雅华.善用“大思政课”促进教育资源转化:意涵、问题与进路 J.思想理论教育,2022(4):19-24.2 段 伟.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认识澄清与实践理路 J.现代教学,2022(22):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