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单元,碳和碳氧化物,第1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一、碳单质,1,.,碳单质存在形式,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一样,造成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2,.,金刚石与石墨比较,第2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3,.,木炭和活性炭,木炭和活性炭含有,吸附,性,能够用作,吸附剂,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中色素,消除异味和吸收有毒气体。,4,.C,60,(1),组成:C,60,由分子组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组成,化学性质,稳定,。,(2),用途: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第3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二、单质碳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下,单质碳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轻易起改变。,2,.,可燃性,第4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3,.,还原性,(1),与CuO反应。,第5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3),应用。,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反应为,2Fe,2,O,3,+3C 4Fe+3CO,2,。,第6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三、二氧化碳,1,.CO,2,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第7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第8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2,.CO,2,对生活和环境影响,(1),用途。,用于灭火: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光合作用原料;,化工原料;,气体肥料。,(2),温室效应。,成因:大气中CO,2,能像温室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有:,CO,2,、,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危害:造成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缓解办法:降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第9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3,.CO,2,制取,(1),工业制法。,(2),试验室制法。,注意,在二氧化碳试验室制法中,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来制取,CO,2,这是因为,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CaSO,4,它会覆盖在,CaCO,3,表面,妨碍反应进行。若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CO,2,会造成浓盐酸中氯化氢气体混入产生,CO,2,气体中,使制得,CO,2,气体不纯。,第10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制取装置。,试验室惯用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如图所表示。,第11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四、气体发生装置和搜集装置综合探究,1,.,气体发生装置,普通依据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加催化剂等)和反应物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或液体与液体反应等)设计发生装置,以下列图所表示:,(1),固+固 制气体,可选取图A装置。可制取O,2,等气体。,(2),固+液 制气体,可选取图B或C装置。可制取O,2,、H,2,、CO,2,等气体。,第12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2,.,气体搜集装置,普通依据气体水溶性、气体密度设计搜集装置,如图所表示:,第13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五、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可燃性:纯净CO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2),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3),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体内缺氧,甚至危及生命。,第14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3,.,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4,.CO,、,CO,2,判别方法,(1),用澄清石灰水: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不与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2),用点燃法:CO能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而CO,2,不能燃烧。,(3),用灼热CuO和澄清石灰水:CO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红色固体,且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而CO,2,则不与CuO反应。,(4),用紫色石蕊溶液:CO,2,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产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而CO不能。,第15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一,二,三,四,五,六,六、气体混合物成份分析试验,初中化学试验中,气体成份分析(如H,2,、CO、CO,2,、H,2,O,等)试验占很大比重。,通惯用无水CuSO,4,粉末检验H,2,O(,气态)存在,若白色CuSO,4,粉末变成蓝色,说明存在H,2,O(,气态)。,用灼热CuO粉末检验H,2,和C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有水珠生成,说明存在H,2,;,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存在CO。(气体经过灼热CuO前,必须干燥),CO,2,存在对检验CO产生干扰,所以有时要先除去CO,2,且确认CO,2,已除尽,才能检验CO。,第16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1,.,以下关于碳及其氧化物说法中,正确是(),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其硬度都很大,B.CO,2,可用作燃料,C.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解析:,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物质,石墨是最软物质之一,故,A,错误,;CO,2,不含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B,错误,;CO,含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冶炼,故,C,正确,;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看到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原因是,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使其变红,当加热红色溶液时,又会看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原因是,H,2,CO,3,不稳定轻易分解生成,H,2,O,和,CO,2,故,D,错误。,答案:,C,第17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2,.“,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以下相关碳及化合物说法不正确是(),A.,活性炭惯用于防毒面具里滤毒罐,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存在相同元素,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路径主要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和C,60,化学性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一样,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单质,它们化学性质相同,;,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一样,它们物理性质不一样。,答案:,D,第18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3,.,某大学高分子系课题组用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个超轻物质“碳海绵”,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世界纪录,也是当前吸油力最强材料。以下说法错误是,(,),A.“,碳海绵”是一个化合物,B.“,碳海绵”含有较强吸附作用,C.“,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是CO,2,解析:,“,碳海绵,”,中只含有一个元素,碳元素,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A,项错误。,答案:,A,第19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4,.,以下关于CO,2,与CO比较错误是(),A.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气体燃料,解析:,二氧化碳既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项错误。,答案:,C,第20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5,.,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干燥、搜集和性质检验装置图。其中错误是(),第21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解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搜集。,C,项错误。,答案:,C,第22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6,.,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括号内含有碳元素物质化学式:,。,(2),转化关系图中由CO,2,CaCO,3,反应化学方程式:,。,(3),金属镁不但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gO)和碳单质,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由此你对燃烧、灭火有什么新认识:,(,答一项即可)。,第23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4),以下相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是,。,A.,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主要气体,B.,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第24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解析:,(1),由含碳物质转化关系图可知,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时能被碳还原为一氧化碳,所以,括号内含有碳元素物质是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所以,转化关系图中由,CO,2,CaC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3),金属镁不但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gO),和碳单质,所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由此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金属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等,;(4),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气体,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主要气体,A,错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汽化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时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但可燃物着火点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第25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第26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7,.,碳与碳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1),如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份,碳含有,性。如图,2,是木炭还原氧化铜试验,大试管中反应表达了碳还原性,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单质碳还原性能够用于冶金工业。,第27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3),二氧化碳能参加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碳循环,”,不过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停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造成,。蔬菜大棚用作,“,气肥,”,二氧化碳,可用各种方法制得,比如能够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研究发觉,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改变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含有还原性原因是,。,第28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解析:,(1),因为电子层数就表示该元素所处周期,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2),因为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我国古代用墨书写、绘制字画,能够多年保留而不褪色,;,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3),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大量排放造成温室效应,;(4),在反应物碳单质和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0,价、,+2,价,在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所以一氧化碳和碳单质都含有还原性原因是碳元素化合价都是升高。,答案:,(1),二,(4),碳元素化合价在反应中升高,第29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试验装置图,请回答以下问题:,第30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导管a与E装置导管,(,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搜集满方法是,。用E装置搜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橡皮塞,将瓶中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迟缓倒入,观察到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含有,性质。,(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现象是,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是,。,第31页,考点梳理,自主测试,1,2,3,4,5,6,7,8,解析:,(1),将A、E装置连接时,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将,A,装置导管,a,与,E,装置导管,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搜集满方法是,:,把燃烧木条放在,b,导管口,假如燃烧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搜集满,;,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性质,所以烧杯中观察到燃着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2),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将,A,、,B,装置连接后能够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色。,答案:,(1)c,把燃烧木条放在b导管口,假如燃烧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搜集满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石蕊溶液变红色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第32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归类示例一,碳单质性质,【例,1,】,以下相关碳单质用途和性质之间关系不相符是(),A.,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含有还原性,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比玻璃大,C.,用炭黑墨汁书写字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解析:,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利用了活性炭含有吸附性,发生了物理改变,D,项错误。,答案:,D,第33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第34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归类示例二,制取二氧化碳试验探究,【例,2,】,某小组在试验室里制取CO,2,时,用到了以下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1),能用B装置搜集CO,2,是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密度,;,(2),用B装置搜集CO,2,时,检验是否搜集满方法是将燃着木条放在,;,(3),将生成C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原因是CO,2,与,反应生成了碳酸;,第35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4),将A装置改成C装置,经过拉动铜丝能够控制底部破损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主要目标是,(,选填序号);,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顿,B.,使破损小试管得到利用,C.,生成更多CO,2,(5),假如在试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CO,2,能溶于水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搜集。,(2)CO,2,验满方法普通是将燃着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假如木条熄灭,证实已经集满。,(3)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4)C,装置改进后经过拉动铜丝来实现两种反应物接触或脱离,到达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顿目标。,(5),假如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应采取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法。,第36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答案:,(1),大,(2),集气瓶口,(3),水(或H,2,O),(4)A,第37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归类示例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比较,【例,3,】,“,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主要方法,以下相关CO,2,与CO知识归纳错误是(),第38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解析:,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CO,难溶于水,也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与碱反应,B,项错误。,答案:,B,第39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归类示例四,二氧化碳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例,4,】,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中CO,2,起源路径有,(,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降低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消耗CO,2,方式或路径:,。,第40页,归类示例一,归类示例二,归类示例三,归类示例四,解析:,(1),自然界中,CO,2,起源路径有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呼吸等,;(2)CO,2,不利影响有温室效应等,;(3),植树造林,种草等都可消耗,CO,2,。,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或写出温室效应详细表现等均可),(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第41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