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1,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EV71,B,组,2,、,5,、,13,型,COX A16,埃可病毒,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2,病毒的抵抗力,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呼吸道飞沫传播,粪,-,口,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病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6,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有些人又称它为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口腔溃疡后会感疼痛);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7,8,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9,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根据安徽、河南等近两年手足口病流行严重地区的医生观察。,病情严重的孩子的主要表现是:,体温高、心率快、呼吸急、精神差。因此,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心率很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软、不爱活动、精神萎靡、总想睡觉、没有精神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10,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核酸检验,实 验 室 诊 断 病 例,11,疫 情 报 告,(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二)报告内容与方法,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12,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开设专用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用诊室就诊,专用诊室和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应有清晰的隔离标志。诊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尽量不用空调。候诊及就诊区域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2,次,每次,60,分钟。,13,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2,、,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每天2次使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地,作用30分钟。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内患儿可能接触的墙面、桌椅、游玩设施等和医务人员的诊桌、诊床、鼠标、床头柜表面每天2次使用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14,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3,、,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佩戴口罩,诊室内配备洗手相关设施和手部消毒液。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有效碘5000mg/L的消毒剂进行双手消毒;如接触患儿的疱疹液、唾液等应戴手套,手套在每例病人之间应更换,脱去手套后应及时洗手。,15,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4,、,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要用有效氯250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5,、,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6,、,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16,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7,、,加强医疗机构内卫生间的通风,每天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对厕所环境进行喷洒或擦拭,对厕所内的水龙头、门把手等设施加强清洁消毒,清洁用品使用后还要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应尽量保持干燥。清扫或消毒工作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毕后及时清洗双手。,17,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8,、,医疗机构开展环境清洁治理和灭蝇、灭蟑螂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若蝇密度较高,可用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厨房及周围环境进行滞留喷洒灭蝇;厨房、诊疗室、病房等可使用市场销售的、有农药登记证的灭蟑饵剂灭蟑螂。,18,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指引,9、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19,2010年全年疫情情况,全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201,1,年辖区共报告手足口病,996,例,发病率为,77.73,/10万,占丙类传染病发病(,2865,例)的,34.69,%,无死亡病例报告。,20,地 区 分 布,21,2011,年,XX,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比较集中且前五位的街道有:,XXX,街道,121,例、,XX,街道,105,例、,XX,街道,104,例、,XX,街道,62,例、,XX,街道,58,例。发病前五位的街道发病特点都具有聚集病例发生,且流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手足口病时间分布图,22,2011,年直报系统报告,996,例。,5,月、,6,月、,7,月为发病高峰,随后有所下降,,10,月、,11,月又呈现发病的高峰,主要原因是:幼儿园、学校在校时间的人群接触频率有关,导致发病数有所反弹。,手足口病职业、年龄分布图,23,报告病例数中发病年龄分布,030,岁组,以,1,、,2,、,3,、,4,岁年龄组发病数最高,分别占发病数的,15.39%,、,27.46%,、,21.53%,;男女性别比为,1.7,:,1,,职业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59.05%,、,35.31%,、,4.83%,。,2010,年全年疫情情况,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部位红色疱疹为主,多数患者有口腔粘膜疹,部分病例伴有发热症状。报告的,996,例病例中全为轻型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我中心共采集手足口病病例标,40,例,分别送往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其中,EV71,感染病例,25,例,,CoxA16,感染病例,10,例,其它肠道病毒感染,5,例。,24,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2012,年,1,月,1,日,-4,月,4,日手足口病疫情情况,2012,年,1,月,1,日上报第一例手足口病,截止,2012,年,4,月,4,日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2,例,其中,集中发病的街道有,XXX,街道,11,例,,XXX,街道报告,5,例,其余街道均为散发。,1,月报告手足口病,20,例,,2,月报告,7,例,,3,月报告,18,例,,4,月截止目前共报告,6,例。报告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5,岁,托幼儿童,28,例,散居儿童,21,例,学生,1,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均为散发。,25,2011,年,EV71,感染病例,25,例,,CoxA16,感染病例,10,例,其它肠道病毒感染,5,例。,EV71,感染病例,5,例,,CoxA16,感染病例,4,例,其它肠道病毒感染无,。,26,2012,年截止,4,月,4,日,防 控 建 议,1.,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尽管我区,2010,年,1-3,月疫情平稳,发病数少,有,45,例,没有发生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但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发病的上升期,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要求,保持高度警惕,提高监测和报告敏感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同时,要及时对疫情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疫情特点,及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27,防 控 建 议,2.,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严防死亡病例的发生,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临床救治水平。要求各医疗单位严格依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规范临床诊治程序,加强病情监测,早期发现重症患者,全力开展临床救治,严防死亡病例的发生。,医务人员在填写传染病卡片时,一定要注明患儿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及幼儿院所名称,以便于监测集聚性病例。,28,防 控 建 议,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种途径传播的传染病,要采取卫生整治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倡导“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等优良卫生习惯,发动群众自觉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采取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努力降低手足口病发病水平。,29,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