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的基本含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需要满足:积极情绪,需要未满足:消极情绪,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区别:(,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与生物需要满足有关:,饥饿、,寒冷,情感与社会需要满足有关:爱慕、失望,(,2,),从表现特点看,情绪,外显性、不稳定、情境性,情感,内隐性、稳定性,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什么?,情绪,是,外显的、暂时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三、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1,、激情,(,1,)含义:是一种猛烈地、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2,)明显的外部表现:狂喜、愤怒、恐惧、绝望,(,3,)种类:消极、消极,2.,心境,(,1,)含义:微弱但较持久,并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2,)表现:忧郁、高兴,(,3,)种类:积极和消极,3.,应激,(,1,)含义: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机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2,)表现:抑制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问题解决,(,3,)诱因:困难、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二)情感,1,、道德感,(,1,)含义: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体验。,(,2,)作用:对人的行动具有巨大的推动、控制和调节的作用。,2,、理智感,(,1,)含义: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发生的情感体验。(求知欲、解决问题的疑惑),(,2,)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作用,3,、美感,(,1,)含义: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作用:可以提高欣赏美的水平,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一、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情绪的动机作用,情绪、情感是伴随人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或抑制作用。,(二)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三)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通过表情传递信息(高兴)、思想,婴幼儿是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儿童情绪情感对其具有重要影响。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一)情绪的发生(哭、安静、蹬腿),原始的、天生的;与生理需要满足有关;,(二)初生情绪的分化性,在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婴儿的情绪反应不断发展与分化。,(三)儿童情绪的分化,56,周,出现对人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68,个月,出现了对亲近者的依恋和分离焦虑。,三、学前儿童情绪的种类与早期依恋,(一)哭,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有适应功能。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二)笑,是他与人交往手段。,(三)恐惧,4,个月,(视崖实验)。,怯生,:,陌生人焦虑,,(四)依恋,早期依恋,1,、婴幼儿依恋的特点,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2,、婴幼儿依恋的发展,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情绪与生理性需要联系向社会性需要过渡。,(,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对自己微笑到对他人微笑,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从生理性动因向社会化动因过度;交往、人际关系重要,3,、表情的社会化,理解别人的表情;运用表情传达信息,(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1.,情绪过程分化:哭,饥饿、恐惧、失望,2.,情绪指向物增加:从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3.,情绪指向事物性质变化:对父母的依恋,(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常处于激动状态;由外界事物引起;不能自控,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两级对立:喜与怒、哀于乐;变化快;,情境性:因外界事物引起,感染性,:,受他人情绪影响,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五、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感,3,岁前萌芽,,3,随后逐渐发展起来,(二)美感,婴儿喜欢鲜艳悦目的东西,幼儿对颜色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艺术活动的教育中幼儿的审美标准逐渐确立,(,三,),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儿童的,好奇心,和,破坏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