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部分教材研析篇,第1页,模块三中国当代史,专题十七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第2页,第3页,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2,考,RJ:,八下,P18,20,第4页,第5页,【,名师点拨,】,我国从,1953,年开始编制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国家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当前我国处于,“,十三五,”,(,年,),规划期。,第6页,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年,2,考,RJ:,八下,P20,21,第7页,【,易错易混,】,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过,共同纲领,,起到暂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第8页,三大改造,五年,2,考,RJ:,八下,P23,25,第9页,【,关联速查,】,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调整:土地改革,(P70),、生产合作化,(P71),、人民公社化,(P7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75),【,易错易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第10页,“,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五年,1,考,RJ:,八下,P27,28,第11页,第12页,第13页,【,关联速查,】,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调整:土地改革,(P70),、生产合作化,(P71),、人民公社化,(P7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75),第14页,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五年未考,RJ:,八下,P29,30,第15页,第16页,“,文化大革命,”,五年未考,RJ:,八下,P32,34,第17页,第18页,第19页,第20页,【,链接北师,】,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第21页,1,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经过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也得到基本恢复。,(2),“,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前进。,第22页,(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要求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4)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23页,2,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伴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农民,资产阶级已处于被毁灭过程中,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已基本处理,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历史已基本结束。经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全部制社会变革。,第24页,3,1956,1976,年,20,年间,党失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接收哪些教训?,(1),表现: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预计扩大化;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大跃进,”,夸大了人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故变更生产关系;到,“,文革,”,期间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第25页,(2),教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订,必须结合和反应中国详细实际;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国民经济必须按百分比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实际水平等。,第26页,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三次历史性巨变。,(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7页,
展开阅读全文